A. 在进行检验时如何判定合格和不合格呢
无公害鲜食葡萄标准中,对产品合格和不合格有明确的判定规则,其具体规定是:
1.每批受检样品抽样进行感官指标检验时,对有缺陷的样品进行称重和记录,不合格果实百分率按有缺陷的果实重量占受检果实总重量百分率进行计算,每批受检样品中的各种不合格果实重量的百分率不应超过5%,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2.卫生指标中只要有一项指标检验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3.为确保理化检验项目不受偶然误差的影响,凡某个项目检验不合格时,应另取一份样品进行复检,若仍不合格,则判定该项目不合格;若复检合格,则应再取一份样品进行第二次复检,并以第二次复检结果为准。对包装、标志、缺陷果不合格的产品,允许生产单位进行整理后重新申请复检。
B. 感官不合格产品,需进行理化检验吗
不需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理化检验方法 总则》第三条,根据相应的产品标准进行感官检测,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不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C. 进行观感质量验收采用的方法有哪些
进行观感质量验收采用的方法有:
1、先确定每一子项的检查点数,然后在每点中根据建筑安装工程检验评定标准,确定该点是达到优良还是合格标准。子项每一个检查点的优良、合格或不合格的等级确定了,评定等级就能确定。
2、评定等级共分5个等级,该子项所有检查的处(点)均符合建筑安装工程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合格标准评为四级(得70%标准分);其中有20%—49%的处(点)达到建筑安装工程检验评定标准优良标准者评为三级(得80%标准分);有50%~79%的处(点)达到建筑安装工程检验标准评定标准优良。
规定评为二级(得90%标准分)i有80%及其以上的处(点)达到建筑安装工程检验评定标准优良规定者,评为一级(得100%标准分);
只要该子项有一个检查点及其以上达不到建筑安装工程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合格标准者评为五级(得0分),并应处理。每一个子项的标准分值乘以评定等级所对应的百分率,就能得到每个子项的实得分值D被检查所有子项实得分值之和,即为实得分值,实得分除以应得分即为得分率。得分率在85%及其以上为优良;70%一85%以下为合格;70%以下为不合格品。
D. 食品感官评定的依据与方法
1.感官检验技术概论
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1)食品感官检验的意义 ①对食品的可接受性作出判断.②鉴别食品质量 因感官检验不仅能直接对食品的感官性状做出判断,而且可察觉异常现象的有无,并据此提出必要的理化检测和微生物检验项目,便于食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2)食品的质量特性 ①不受人的感觉影响,只根据产品的物理,化学状态而区分的特性,是产品固有的,例如产品大小,重量,颜色等.利用人的官能进行检验,如罐头的敲打检验,西瓜成熟度的判定等.②受人的感觉,嗜好所影响的特性,如食品的味道,包装装潢等.
1.1感官检验的类型
根据作用不同分为两大类型.
1.1.1分析型感官检验
分析型感官检验是把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一种检验测量的工具,来评价样品的质量特性或鉴别多个样品之间的差异等.
分析型感官检验是通过感觉器官的感觉来进行检测的,因此,为了降低个人感觉之间差异的影响,提高检测的重现性,以获得高精度的测定结果,必须注意评价基准的标准化,试验条件的规范化和评价员的素质选定.
(1)评价基准的标准化 在感官测定食品的质量特性时,对每一测定项目,都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评价尺度及评价基准物,亦即评价基准应统一,标准化,以防评价员采用各自的评价基准和尺度,使结果难以统一和比较.对同一类食品进行感官检验时,其基准及评价尺度,必须具有连贯性及稳定性.因此制作标准样品是评价基准标准化的最有效的方法.
(2)实验条件的规范化 感官检验中,分析结果很容易受环境及实验条件的影响,故实验条件应规范化,如必须有合适的感官实验室,有适宜的光照等.以防实验结果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出现大的波动.
(3)评价员的素质 从事感官检验的评价员,必须有良好的生理及心理条件,并经过适当的训练,感官感觉敏锐.
综上所述,分析型感官检验是评价员对物品的客观评价,其分析结果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干扰.
1.1.2偏爱型感官检验
偏爱型感官检验是以样品为工具,来了解人的感官反应及倾向.这种检验必须用人的感官来进行,完全以人为测定器,调查,研究质量特性对人的感觉,嗜好状态的影响程序.(无法用仪器测定)这种检验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能客观地评价不同检验人员的感觉状态及嗜好的分布倾向.
1.2感官检验的发展过程
1935年英国着名的统计学家R.A.Fisher,首次在其论着中,将统计学方法应用在感官检验.1936年S.Keber真正把统计学方法,由于应用于感官检验,首次采用两点试验法感官检验肉的嫩度.1941年,美国一工厂的老板Whisky将两点试验法,用于产品的出厂检查,这是感官检验首次应用于质量管理的实例.
统计学,生理学,心理学是感官检验的三大科学支柱.
在食品工业中应用:酒的品味,食品新鲜度的鉴别,罐头容器与内容物的检验,冻肉变质的目测,香料的香味检验,啤酒的气泡检验,酱油的香气检验,食品的包装检验等.
1.3感觉的概念
1.3.1感觉的定义
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一种特征或属性即产生一种感觉.而感觉的综合就形成了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及评价.
1.3.2 感觉的分类及其敏感性
人类的感觉分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除上述的五种基本感觉外,人类可辨认的感觉还有温度觉,痛觉,疲劳觉,口感等多种感官反应.
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某些感觉通过训练或强化可以获得特别的发展,即敏感性增强.
1.3.3感觉阈
必须有适当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这个强度范围称为感觉阈.它是指从刚好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用量的概念来表达它们的刺激强度,时间和相互关系.对于食品来说,为了使人们能感知某味的存在,该物质的用量必须超过它的呈味阈值.
感觉阈值:就是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的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依照测量技术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感觉阈的概念分为下列几种.
(1)绝对感觉阈 指以使人的感官产生一种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刺激强度范围值.
1 (2)察觉阈值 对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我们称它为察觉阈值或感觉阈值下限.
(3)识别阈值 对能引起明确的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我们称为识别阈值.
(4)极限阈值 对刚好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我们称它为感觉阈值上限,又称为极限阈值.
(5)差别阈 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如人对光波变化产生感觉的波长差是l0nm.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随某些因素如环境的,生理的或心理的变化而变化.
1.4 感觉的基本规律
1.4.1适应现象(除痛觉)
是指感受物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4.2对比现象(量的影响)
当两个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的存在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称为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对比效应.
由于味的对比现象的存在,使第二味呈味物质的阈值也发生了变化.在食品配方的研制中,可以利用味的对比现象,有目的添加某一呈味物质,使期望的味突出,或使不良的味得到掩盖.
1.4.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
当两种或多种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感觉水平超过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或相乘效应.
如:呈味物质A,B并用,其呈味强度比单独用A或B大(食盐+谷氨酸,肌苷酸钠).
在食品加工中,利用味的相乘效果,可以提高呈味物质的呈味强度且降低成本,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协同效应相反的是拮抗效应(相抵,相杀).它是因一种刺激的存在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如味的相杀效果:15%NaCl盐水咸的难以容忍;含15%NaCl的酱油却由于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等存在减弱了NaCl的咸味强度.
1.4.4掩蔽现象
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的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官时,往往只能感觉出其中一种的刺激,这种现象称为掩蔽现象.
2.食品的感官评价
2.1视觉与视觉的评价
2.1.1视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1)视觉的产生 光照 → 物体发出的波 → 视网膜物像形成 → 刺激感觉细胞 → 视神经 → 视觉中枢 → 视觉
(2)特征 视觉强度取决于光的波长和强度
2.1.2视觉的评价
外形,光泽,色泽
2.2 听觉与听觉的评价
2.2.1听觉的产生与特征
(1)听觉的产生 声波 → 鼓膜 → 刺激耳蜗内感受器 → 听觉神经 → 听觉中枢
(2)频率 音调高低.频率的绝对感觉阈16~20 000HZ.
2.2.2 听觉的评价
人耳对一个声音的强度或频率的微小变化是很敏感的.利用听觉进行感官检验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2.3 嗅觉与嗅觉的评价
2.3.1嗅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嗅区:嗅区内的嗅黏膜是嗅觉感受体,嗅细胞是嗅觉感受体中最重要的成分.
嗅觉的产生;气味 → 嗅细胞 → 大脑 → 嗅觉神经
刺激物必定具有挥发性及可溶性.
由于感觉的适应性,进行评价时,由淡气味→浓气味.
2.3.2嗅觉评价
嗅觉在食品生产,检验和鉴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许多方面是无法用仪器和理化检验来替代的.
2.4味觉与味觉的评价
2.4.1味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1)产生 可溶性呈味物质 → 味蕾(味细胞)→ 大脑 → 味觉
(2)特征 不同部位对味觉的灵敏度不同,对不同味觉的敏感度也不同
(3)影响因素 呈味物质的水溶性 ,温度 ,性别 ,年龄 ,身体状况,饥饿状态,呈味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光学性质等.
2.4.2味觉的评价
刺激性的产生: 弱→强
呈味现象和效果:对比,变调,相乘,相杀
2.5触觉与触觉的评价
2.5.1触觉的产生及其特征
触觉:皮肤的感觉称为触觉.
皮肤上冷点与温点 → 温度刺激感觉 10~600C
2.5.2触觉的敏感性
触觉感受器在皮肤内的分布不均匀,手指尖的敏感性最强.皮肤冷点多于温点,人对冷的敏感性高.
2.5.3触觉的感官评价
触觉的感官评价是通过人的手,皮肤表面接触物体时所产生的感觉来分辨,判断产品质量特性的一种感官评价.
2.6口感的评价
物理性的感觉:硬度,黏度,弹性,酥性,咀嚼性等等.
2.7感官评价的基本要求
评价员 评价员的种类
评价员的数量
评价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阈检验
评价员的选择与培训 敏感性检验
稀释检验
环境(实验室要求)
检验的物理条件
器具和用水
抽样
被检样品 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分发
E. 不合格率怎么计算
不合格率的计算方法是不合格的数量÷总数量×100%
不合格率指的是在产品质量检测中,不合格产品数占产品总数的百分之几,质量检验亦称“技术检验”。
质量检验采用一定检验测试手段和检查方法测定产品的质量特性,并把测定结果同规定的质量标准作比较,从而对产品或一批产品作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断的质量管理方法。
其目的在于,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零件不转下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并收集和积累反映质量状况的数据资料,为测定和分析工序能力,监督工艺过程,改进质量提供信息。
质量检验的方式可以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1)按检验的数量划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
(2)按质量特性值划分为计数检验;计量检验
(3)按检验技术方法划分为理化检验;感官检验 ;生物检验
(4)按检验后检验对象的完整性划分为破坏性检验;非破坏性检验
(5)按检验的地点划分为固定检验;流动检验
(6)按检验目的分:生产检验、验收检验、监督检验、验证检验、仲裁检验
(7)按供需关系分:第一方检验 、第二方检验 、第三方检验
F. 感官检验的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
食品感官检验的基本方法有视觉检验法、嗅觉检验法、味觉检验法和触觉检验法 。
1.视觉检验法
这是判断食品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
视觉检验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昏暗发生错觉。检验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深浅色调等。在检验液态食品时,要将其注入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2.嗅觉检验法
嗅觉是指食品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微粒子浮游于空气中,经鼻孔刺激嗅觉神经所引起的感觉。人的嗅觉比较复杂,亦很敏感。同样的气味,因个人的嗅觉反应不同,故感受喜爱与厌恶的程度也不同。同时嗅觉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对嗅觉的敏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人的嗅觉适应性特别强,即对一种气味较长时间的刺激很容易顺应。
食品的气味是一些具有挥发性的物质形成的,进行嗅觉检验时常需微微加热,但最好是在15~25℃的常温下进行,因为食品中的挥发性气味物质常随温度的高低而增减。在检验食品的异味时,液态食品可滴在清洁的手掌上摩擦,以增加气味的挥发。识别畜肉等大块食品时,可将一把剪刀微热后刺入深部,拔出后立即嗅闻气味。
3.味觉检验法
感官检验中的味觉对于辨别食品品质的优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感官检验其质量时,常将滋味分为甜、酸、咸、苦、辣、涩、浓、淡、碱味及不正常味等。味觉神经在舌面上的分布不均匀。舌的两侧边缘是普通酸味的敏感区,舌根对于苦味较为敏感,舌尖对于甜味和咸味较敏感,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在感官评价食品的品质时,应通过舌的全面品尝方可决定。
味觉与温度有关,一般在10~45℃范围内教宜,尤其30℃时最敏锐。随温度的降低,各种味觉都会减弱,犹以苦味最为明显,而温度升高又会发生同样的减弱。在进行滋味检验时,最好使食品处在20~45℃之间,以免温度的变化会增强或减低对味觉器官的刺激。几种不同口味的食品在进行感官评价时,中间必须休息,每检验一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
4.触觉检验法
凭借触觉来鉴别食品的彭、松、软、硬、弹性(稠度),以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也是常用的鉴别检验方法之一。在感官检测食品的硬度时要求温度应在15~20℃之间,因为温度的升降会影响到食品状态的改变。
G. 6、感官检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理化检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
感官检验的常用方法有:
视觉检验法: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昏暗发生错觉。检验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深浅色调等。
嗅觉检验法:嗅觉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对嗅觉的敏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人的嗅觉适应性特别强,即对一种气味较长时间的刺激很容易顺应。
味觉检验法:在进行滋味检验时,最好使食品处在20~45℃之间,以免温度的变化会增强或减低对味觉器官的刺激。几种不同口味的食品在进行感官评价时,中间必须休息,每检验一种食品之后,必须用温水漱口。
触觉检验法:凭借触觉来鉴别食品的彭、松、软、硬、弹性(稠度),以评价食品品质的优劣。
理化检验的常用方法:借助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设备,如千分尺、千分表、验规、显微镜等所进行的检验。与官能检验一样是质量检验的方式之一。
理化检验特点:
通常都是能测得具体的数值,人为的误差大,因而有条件时,要尽可能采用理化检验。
感官检验特点:
①通过对食品感官性状的综合性检查,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食品质量有无异常,便于提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避免对人造成危害。
②方法直观,手段简便,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设备。
③感官检验方法不仅能直接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在宏观上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当食品感官性状发生细微变化时也能敏锐地觉察到。
H. 怎样鉴别食品是否合格
1、看:是观察产品是否有QS(质量安全)标志、完整的产品标签和生产厂家等信息。
2、捏:是用手感受一下包装的质量,一般来讲合格的食品包装制品强度较好,表面较光洁,无毛刺。
3、闻:是闻一下包装是否存在异味。刺激性气味通常是包装中存在的有机挥发性物质所产生的,这类物质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4、尝:是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觉所包装的食品是否有异味。
(8)感官检测不合格方法扩展阅读:
用户食用食物注意事项:
1、用户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用户不到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I. 感官检验有哪些常用的方法
感官检验又称“官能检验”,就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判断。如对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伤痕、老化程度等,通常是依靠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进行检查,并判断质量的好坏或是否合格。
感官检验的类型
感官检验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嗜好型感官检验如美不美、香不香,这类由人的感觉本身作为判断对象的检验。这种检验往往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嗜好可能不同,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观,对同一事物,其判断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也就是说,这类检验往往有较强的主观意愿。
第二类,分析型感官检验即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进而分析判断出被检测对象的质量特性。例如,要检查某一设备运转后主轴颈发热的程度,如果没有适用的温度计,就要通过检验人员用手抚摸的触觉来判断大致的温度。这就不是凭人的嗜好、而是凭人的经验来作出判断。
感官检验的内容
其检验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凭目测能力对客观事物判断。使用仪器时常常出离不开视觉作用。凭视觉易疲劳,注意不要产生错觉。
2、听觉: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人来说,这种检验和判断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3、触觉:用指尖或手掌抚摸被检物何体表面,靠感觉来判断。如果表面粗糙,冷热等。
此外还有嗅觉、味觉等检验。
J. 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一种商品的感官检验方法
感官分析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某些感官特性,根据心理学、生理学原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设计出的一套科学方法,同理化分析一样是重要的检测手段。本项目为感官分析提供了标准化的术语和方法。适用于一切以感官作为重要特性指标的产品检验,例如农产品、食品、饮料、香精香料、化妆品、纺织品及其它消费品等。主要用于原料及产品的质量控制、质量评审、竞争产品的对比,贮藏效果的检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市场调查等。本项目的技术指标:1.提供了感官分析术语137条,其中包括一般性术语;与感觉有关的术语;与感官特性有关的术语;与分析方法有关的术语。2.提供了感官分析的系列方法,分三类:(1)差别检验,用以确定两种产品之间是否存在感官差别。规定了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五中取二检验;“A-非A”检验五种具体的差别检验方法。(2)标度和差别检验,用以估价差别的顺序与大小或者样品归属的类别或等级,规定了排序、分类、评估、评分、分等五种具体的标度和类别检验方法。(3)分析或描述性检验,用以识别存在于样品中特殊感官指标。规定了简单描述检验和定量描述的感官剖面检验两种具体的分析描述性检验方法。本项目逐一给出了以上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具体作法和结果统计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解决全部实践中遇到的感官指标的分析与评价问题。本项目第一次以标准的形式将感官分析这门新技术引入我国,开辟了我国标准化的新领域,为众多相关行业的现代化及产品质量控制、评比、更新换代、走向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本项目已在一些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广泛应用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质量、品种、效益意识的增强,可以预期更多的行业和人们将会对感官分析技术有更强烈的需求,必将加快本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产生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 益。本项目吸取了国际标准及相关国外标准的先进技术内容,并有所创新和发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