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6年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知多少
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发布68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上待发布的400余项整合标准,共涵盖1.2万余项指标,初步构建起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此处收集整理了2016年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供大家参考。
产品类
2016-09-22实施:
GB 14930.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洗涤剂
GB 1496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胶原蛋白肠衣
GB 1740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
GB 27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淀粉制品
GB 27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酱腌菜
GB 272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味精
GB 272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盐
GB 27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腌腊肉制品
GB 709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
GB 710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饼干
GB 3160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31604.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征求意见稿)
2016-11-13实施:
GB 1013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
GB 1014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动物油脂
GB 1519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脂制品
GB 1732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
GB 1929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果冻
GB 1964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植物油料
GB 2415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运动营养食品通则
GB 27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
GB 274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
GB 275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
GB 709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
GB 710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
GB 3160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孕妇及乳母营养补充食品
GB 3160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海参
食品营养强化剂类
2016-03-22实施:
GB 306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2016-05-13实施:
GB 1903.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亚铁
GB 1903.1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乳酸锌
GB 1903.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L-盐酸赖氨酸
GB 1903.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GB 190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甘氨酸锌
GB 190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5’单磷酸腺苷
GB 190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氧化锌
GB 1903.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E琥珀酸钙
GB 1903.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锰
GB 1903.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葡萄糖酸铜
GB 1903.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亚硒酸钠
食品检测方法类
2016-03-21实施:
GB 5009.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2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叶酸的测定
GB 5009.74-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
GB 5009.75-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
GB 5009.7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
GB 5009.8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
食品添加剂类
2016-01-05实施:
GB 1886.10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有关问题的复函)
GB 1886.10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有关问题复函)
2016-03-22实施:
GB 1886.10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GB 1886.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又名冰蜡酸)
GB 1886.10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微晶纤维素
GB 1886.10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一钠
GB 1886.11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甜菜红
GB 1886.1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GB 1886.1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菊花黄浸膏
GB 1886.1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胶(又名虫胶)
GB 1886.11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黑豆红
GB 1886.11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GB 1886.11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羟基香茅醛
GB 1886.1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杭白菊花浸膏
GB 1886.1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1,8-桉叶素
GB 1886.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 1886.12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酸
GB 1886.12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酸
GB 1886.1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GB 1886.12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桃醛(又名γ-十一烷内酯)
GB 1886.12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α-己基肉桂醛
GB 1886.12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广藿香油
GB 1886.12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肉桂醇
GB 1886.12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芳樟酯
GB 1886.12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甲基环戊烯醇酮(又名 3-甲基-2-羟基-2-环戊烯-1-酮)
GB 1886.12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香酚
GB 1886.1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庚酸乙酯
GB 1886.13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α-戊基肉桂醛
GB 1886.1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锰酸钾
GB 1886.1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酸烯丙酯
GB 1886.1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枣子酊
GB 1886.1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壬内酯
GB 1886.13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苯甲醇
GB 1886.13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酸苄酯
GB 1886.13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十六醛(又名杨梅醛)
GB 1886.13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乙酰基吡嗪
GB 1886.13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百里香酚
GB 1886.14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八角茴香油
GB 1886.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没食子酸丙酯
GB 1886.14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α-紫罗兰酮
GB 1886.14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癸内酯
GB 1886.14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己内酯
GB 1886.14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δ-癸内酯
GB 1886.14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δ-十二内酯
GB 1886.14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氢香芹醇
GB 1886.14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芳樟醇
GB 1886.14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醛
GB 1886.15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甲酸香茅酯
GB 1886.15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甲酸香叶酯
GB 1886.1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磷酸
GB 1886.15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辛酸乙酯
GB 1886.15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 2-甲基丁酯
GB 1886.15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丙酯
GB 1886.15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橙花酯
GB 1886.15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松油酯
GB 1886.15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香叶酯
GB 1886.15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丁酸乙酯
GB 1886.15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戊酸 3-己烯酯
GB 1886.16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正癸醛(又名癸醛)
GB 1886.16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棕榈酸乙酯
GB 1886.1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香兰素
GB 1886.16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6-二甲基-5-庚烯醛
GB 1886.16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4-戊烯酸
GB 1886.1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丁酸 2-甲基丁酯
GB 1886.16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丁酸 3-己烯酯
GB 1886.16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庚内酯
GB 1886.16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大茴香脑
GB 1886.1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十二内酯
GB 1886.1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胶红(又名虫胶红)
GB 1886.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
GB 1886.2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小花茉莉浸膏
GB 1886.2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桂花浸膏
GB 1886.2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GB 1886.2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生姜油
GB 1886.3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GB 1886.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桉叶油(蓝桉油)
GB 1886.3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苍子油
GB 1886.3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留兰香油
GB 1886.3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
GB 1886.3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薰衣草油
GB 1886.3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
GB 1886.4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
GB 1886.4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l-酒石酸
GB 1886.4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钙
GB 1886.4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低亚硫酸钠
GB 1886.4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玫瑰油
GB 1886.5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甲基-3-巯基呋喃
GB 1886.5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3-丁二酮
GB 1886.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硝酸钠
GB 1886.5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植物油抽提溶剂(又名己烷类溶剂)
GB 1886.5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己二酸
GB 1886.5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丙烷
GB 1886.5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烷
GB 1886.5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1-丁醇(正丁醇)
GB 1886.5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醚
GB 1886.5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石油醚
GB 1886.6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硅酸镁
GB 1886.6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GB 1886.6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皂荚糖胶
GB 1886.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二甲基二碳酸盐(又名维果灵)
GB 1886.7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沙蒿胶
GB 1886.7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1,2-二氯乙烷
GB 1886.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
GB 1886.7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不溶性聚乙烯聚吡咯烷酮
GB 1886.7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GB 1886.8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酰化单、双甘油脂肪酸酯
GB 1886.8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月桂酸
GB 1886.8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巴西棕榈蜡
GB 1886.8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蜂蜡
GB 1886.8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富马酸一钠
GB 1886.9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硅酸钙
GB 1886.9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乳酸脂肪酸甘油酯
GB 1886.95-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聚甘油蓖麻醇酸酯(PGPR)
GB 1886.97-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5‘-肌苷酸二钠
GB 1886.9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α-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名阿力甜)
2016-05-13实施:
GB 1886.10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喹啉黄
GB 1886.10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罗望子多糖胶
GB 1886.10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偶氮甲酰胺
GB 1886.10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GB 1886.11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天然苋菜红
GB 1886.1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
GB 1886.19-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
GB 1886.3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可可壳色
GB 1886.3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
GB 1886.3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辣椒红
GB 1886.4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L-苹果酸
GB 188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
GB 1886.60-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
GB 1886.6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花黄
GB 1886.6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膨润土
GB 1886.6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
GB 1886.6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
GB 1886.7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钾
GB 1886.7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素
GB 188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亚硫酸钠
GB 1886.8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5‘-尿苷酸二钠
GB 1886.8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刺云实胶
② 苯酚被氧化后生成什么
苯酚的氧化产物一般是对苯醌。
苯醌是一种常用的氧化试剂或脱氢试剂,因为它很容易被其它化合物还原为对苯二酚,从而能表现出氧化活性。
并且其自身的氧化电位决定了1,4-苯醌能够在多种醇化合物共存的情况下选择性地氧化共轭的一级烯丙醇,如在二级醇和苄醇共存情况下选择性地将肉桂醇氧化为肉桂醛 。此外,采用1,4-苯醌作为脱氢试剂和水合氧化锆作为催化剂还能实现一级醇的氧化反应。
(2)肉桂醇的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它可制取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水杨酸、苦味酸、五氯酚、2,4-D、己二酸、酚酞n-乙酰乙氧基苯胺等化工产品及中间体,在化工原料、烷基酚、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
此外,苯酚还可用作溶剂、实验试剂和消毒剂,苯酚的水溶液可以使植物细胞内染色体上蛋白质与DNA分离,便于对DNA进行染色。
③ 肉桂酸的检测方法
肉桂酸物理性状:
无色针晶或棱柱状结晶,熔点133摄氏度,沸点300摄氏度
检测方法:
可以对照标准品用薄层色谱(TCL)或高效液相色谱(UV-HPLC)检测,230 nm, 254 nm 和 280 nm吸收波长均可检测到吸收。
④ 如何鉴定肉桂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
肉桂,原名菌桂、牡桂,是樟科(Lauraceae)植物樟属(Cin-namomum)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树皮,是全世界最重要、最流行的香料之一,且为常用中药。肉桂的嫩枝(桂枝)、幼嫩果实(桂丁)、叶均可供药用。肉桂中主要含有挥发油、二萜及其糖苷、黄烷醇及其多聚体,此外还含有黄酮类、多酚类等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是肉桂醛(Cinnamal-dehyde),以反式结构的形式存在于肉桂挥发油中。肉桂中的肉桂醛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降血糖、抗心血管疾病、抗癌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肉桂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对PubMed数据库、谷歌学术及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中1980-2014年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完整地检索和综述,旨在为肉桂提取物的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1化学成分
GengS等从不同的肉桂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41种不同成分,包括肉桂醛、肉桂酸、肉桂醇乙酸酯等,其组成比例主要取决于肉桂的生长阶段和产地。TungYT等[7]从土肉桂的嫩枝中提取不同蒸馏时段的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分析,其主要成分包括丁香酚、石竹烯氧化物、β-石竹烯、γ-桉叶油醇、δ-荜澄茄油烯、δ-杜松醇、L-冰片、E-橙花叔醇等。梁忠云等[8]从肉桂皮挥发油中鉴定出21个组分,包括咕吧烯(Copaene)、反式-肉桂醛、α-依兰油烯等。
药理活性
抗氧化
肉桂中的抗氧化化合物在延缓和防止食物变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该类化合物对因年老引起的自由基损伤和代谢类疾病综合征等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肉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多为高极性化合物,采用乙醇提取法制备的提取物比超临界流体技术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Shoba-naS等[10]报道,肉桂的乙醚、水以及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在体外显着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反应。AravindR等[11]的初步研究表明,肉桂叶各类提取物(如正己烷、乙醇、水提取物)中都含有酚类化合物,且该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过氧化氢、一氧化氮和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作用。DongY等[12]研究发现,肉桂提取物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为E-肉桂醛,其在肉桂叶中含量高达72%。此外,肉桂提取物作为一种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能够抑制色素沉着、褐变等,在食品、化妆品以及药品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抗炎
肉桂植物的抗炎活性于1987年被首次报道。迄今为止,已有来自不同部位的多种肉桂提取物被发现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机制也各有不同。LeeSH等[14]从肉桂皮中提取出的2′-羟基肉桂醛是一种较好的消炎剂,其抗炎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的激活来降低一氧化氮的生成。YuT等[15]认为,肉桂乙醇提取物主要通过抑制Src/Syk-酪氨酸酶介导的NF-κB的活性来发挥其抗炎活性。同时,有研究指出,多种肉桂提取物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诱导型一氧化氮(iNO)、环氧化酶2(COX-2)的合成发挥其抗炎活性。由此提示,肉桂提取物可成为炎症介导的神经变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潜在新型化合物[16]。此外,肉桂水提物可通过降低人血浆中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来发挥抗炎机制。
2.3降血糖
肉桂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被誉为“胰岛素强化因子”(IPF),其水提物的胰岛素增效作用比其他香料高约20倍。
据报道,肉桂水提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均能增强胰岛素的生物活性,而且分离纯化的肉桂多酚A型聚合物还可作为胰岛素样分子提高体内葡萄糖的代谢。KimSH等[21]对肉桂多酚A型聚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一种新型羟基肉桂酸衍生物萘甲基酯,对C57BL/Ksdb/db型糖尿病小鼠给药12周后,小鼠的血糖水平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均可明显降低。CaoH等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多酚类化合物进行纯化得到一系列化合物,包括芦丁(9.0672%)、儿茶素(1.9%)、槲皮素(0.172%)、山柰酚(0.016%)、异鼠李素(0.103%)等,这些化合物均具有胰岛素样活性,能够参与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生成。
ZhengH等提取出了一系列的肉桂挥发油成分,该类成分能靶向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改善糖尿病肾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保护肾功能。另有研究显示,肉桂提取物能竞争性抑制哺乳动物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降低餐后高血糖,从而使整体血糖趋于平稳,这与阿卡波糖的降糖作用相似。
2.4抗心血管疾病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肉桂能够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冠脉循环和心肌营养状况,故常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
据报道,肉桂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肉桂醛、肉桂酸等均能够保护模型大鼠伴发缺血性心肌损伤,这与二者减少一氧化氮的生成、抗炎、抗氧化的活性有关。HwaJS等[27]从肉桂中分离提取出化合物2-甲氧基肉桂醛(2-MCA),并利用成年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证实该化合物能减少TNF-α活化的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以及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生成来改善局部缺血/再灌注(I/R)损伤。XueYL等[28]研究表明,肉桂醛能够扩张内皮非依赖性大鼠血管平滑肌的舒张,这与其能够阻滞Ca+通道有关。
此外,肉桂提取物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多的是一种木脂素类化合物Cinnamophilin。该化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血栓素A2受体拮抗药(TXA2)和潜在的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血栓素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对预防血管疾病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潜在作用。
2.5抗癌
近年来,水溶性聚合物肉桂多酚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引起关注。SchoeneNW等研究发现,肉桂总多酚能抑制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细胞周期蛋白B1两种信号蛋白,破坏细胞周期G2/M期中磷酸化/去磷酸化作用,阻碍细胞周期G2/M期的进程。AssadollahiV等[32]研究发现,肉桂水提取物能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的增殖,并且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与其能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有关。
此外,肉桂醛在体内外对多种肿瘤细胞也具有明显的杀伤、抑制或细胞毒作用。KingAA等研究发现,用最小浓度(0.5~2.5mmol/L)的肉桂醛体外作用于结肠癌HCT细胞4~6h即可以明显诱导肿瘤细胞DNA损伤发生,抑制其DNA修复重组,减少自发性突变的发生。给予雄性转基因小鼠CB6F1-TgHras2(rasH2)5000ppm肉桂醛26周后发现,甲基盐硝氨基吡啶(NNK)诱发的肺癌发生率以及肿瘤的基因多态性均明显降低。CabelloCM等[35]研究发现,反式-肉桂醛是一种亲电的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其在低浓度时能够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且对荷黑色素瘤的SCID小鼠(T、B淋巴细胞缺陷型)模型也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作用。
2.6其他
肉桂提取物除了上述药理活性之外,还具有止咳、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cts,AGEs)形成等活性[衰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跟体内AGEs的慢性蓄积有着密切的关系]。
侯仙明等[36]利用小鼠哮喘模型观察肉桂的镇咳、平喘机制,发现肉桂能够通过显着降低小鼠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和5(IL-2、5)的含量,减少内皮素(ET)的分泌,以及抑制内源性一氧化氮和IL-5的分泌等,达到舒张支气管和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老年斑的核心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多肽聚合物(Aβ)。Frydman-MaromA等[37]从肉桂皮中提取出一种天然化合物CEppt,该化合物能够显着减少毒性Aβ聚合物的形成与沉淀,且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神经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活性。对AD转基因小鼠口服100μg/mlCEppt化合物4个月后,发现小鼠脑内56KDaAβ聚年第合物水平明显降低,其认知行为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从肉桂中提取分离的酚类化合物,如表儿茶素、儿茶酸和原花青素B2等能够显着抑制AGEs的形成。而AGEs与单核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学作用,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及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的发生和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肉桂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肉桂醛类、酚类等是肉桂提取物中发挥药理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这对于揭示肉桂提取物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也为相关多活性新药的研发奠定了基础。但是,对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肉桂提取物的分离提取率的提高及药理活性的分子机制的揭示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⑤ 化妆品精油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用以下标准进行检验:
GB/T 13531 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
GB 7918 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
如果是测某些禁用物质和组分,还可以用:
GB/T 24800.1-2009 化妆品中九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2-2009 化妆品中四十一种糖皮质激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和薄层层析法
GB/T 24800.3-2009 化妆品中螺内酯、过氧苯甲酰和维甲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4-2009 化妆品中氯噻酮和吩噻嗪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5-2009 化妆品中呋喃妥因和呋喃唑酮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6-2009 化妆品中二十一种磺胺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7-2009 化妆品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8-2009 化妆品中甲氨嘌呤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4800.9-2009 化妆品中柠檬醛、肉桂醇、茴香醇、肉桂醛和香豆素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4800.10-2009 化妆品中十九种香料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24800.11-2009 化妆品中防腐剂苯甲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24800.12-2009 化妆品中对苯二胺、邻苯二胺和间苯二胺的测定
GB/T 24800.13-2009 化妆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⑥ 纯水机过滤柱Z-28-02 图
HPLC用水来源
1 专门的纯水机或超纯水机;
2 去离子水重蒸;
3 二次或三次重蒸水;
4 采用类似家用的纯水机;
5 市场上瓶装的纯净水或蒸馏水;
6 其它途径
以上的水除第1项的水能用于梯度淋洗外,其余的水均难用于梯度淋洗。不管采用何种途径,配制流动相应用新鲜水,水质越高放置时间越短。
理想的HPLC用水应为18.2MΩ的超纯水,并通过0.22um的滤膜,除去热源、有机物、无机离子及空气等。
最小检测限的计算方法
(以N2000色谱工作站为例)
CL=2*Nd*c*20/HV
注:Nd 基线噪声,单位:mV
c 样品浓度
H 峰高,单位:mV(或AU)
V 进样体积
例:
如基线噪声为20微伏即0.02mV,萘的甲醇标样溶液浓度为0.0001g/L,峰高145000微伏即145mV,进样体积为20微升,即得:
CL=2*0.02*0.0001*20/145*20=2.76e-8
即10的负8次方
对仪器进行维护时应该遵循的几条基本规则
1. 一次规则
当系统出了故障,你可以试探性地改变某些状态,一次可以改变一个参数。例如,限制色谱峰脱维的问题,可以依次改变流动相,换保护柱,换分析柱等。做一些简单的改变步骤,也许就能解决问题。
2. 二次比较规则
在动手检修之前已经明确了故障所在,或者已经确定了解决故障的方案。换句话说,动手之前已经找对了解决办法。例如,在进样过程中发现内标物的峰值变低了,可以重复进样看看重复性如何,如果是偶然变低,是否是定量管里进了气泡。这个规则可用于考察系统改变后的情况。更换了流动向后在正式进样前可以进两次标准品以检查保留时间的稳定情况和色谱峰的稳定性。在梯度洗脱中如果出现了多余的峰,可以空载梯度洗脱一次(真的有问题吗?),用此规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改变,尽快确定纠正措施。
3. 取代规则
用好的部件换下可疑的部件,是查找故障的最好方法。如果你怀疑检测器引起了噪音,就换一个性能好的检测器。如果故障被排除了,就说明换下的检测器有问题。这个规则应用的规模有大有小,可以从换整个部件到换印刷线路板上的集成块。
4. 换回规则
这个规则和取代规则一起运用,好部件取代了可疑部件后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应重新换上原部件。这样做的维修费用最小,也防止了用过的部件积压下来。这条规则仅适用于单一的故障。换回原则不适用于以下的情况:
(1) 在取下时新部件已损坏(如泵密封垫圈);
(2) 部件价格低(如柱内衬过滤片);
(3) 重新装上原部件要冒损坏的风险;
(4) 定期更换的部件。
5. 参考条件规则
通常有两种参考条件:①标准参考条件;②试验参考条件。
标准参考条件也叫标准试验条件,是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从一个实验室到另一个实验室都易于验证的条件。用该条件所测得的数据有助于识别实际试验和系统间的问题。如果在某试验条件下系统压力升高,而在标准条件下压力正常。这说明系统异常是由实验室的变化所引起的。下表列举了启用新色谱柱是的标准试验条件,在使用过程中也可用此标准试验条件检查系统的情况。
流动相 甲醇/水(体积比=70/30)
色谱柱 C18
反相 流速 1mL/min
检测器 UV 254nm
样品 尿嘧啶(用于t0)
苯酚,苯乙酮,硝基苯,苯甲醚,甲苯
流动相 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75/25)
色谱柱 腈基
极性键合相 流速 1mL/min
检测器 UV 254nm
样品 硝基苯,苄醇,2,4-二硝基甲苯,对硝基苄醇
流动相 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胺(体积比=95/4/1)
色谱柱 硅胶
正相 流速 1mL/min
检测器 UV 254nm
样品 2-苯-2-丙醇,甲苄醇,肉桂醇
试验参考条件是用于检查正常系统每天的工作情况。要选最方便的方法验证这种条件。每天可以打印两张校正用色谱图作对照,检查保留时间、峰宽、系统压力等方面的变化。发现峰的斜率、色谱柱塔板数和其他参数与原来色谱图相比有了变化,说明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了问题。当然发生问题不结合实际分析程序考虑,只通过查找标准参考色谱图是不能一目了然的。
6. 记录规则
这条规则往往被人忽视。应该在每次维护和故障排除后都作记录。例如,对系统的某
⑦ 肉桂醇是种什么东西
肉桂醇 CAS: 104-54-1
分子式: C9H10O
分子量: 134.18
沸点: 258℃
熔点: 31-35℃
中文名称: 肉桂醇
3-苯基-2-丙烯-1-醇
苯丙烯醇
桂皮醇
英文名称: Cinnamyl alcohol
3-phenyl-2-Propen-1-ol
性质描述: 白色针状或块状结晶。反式熔点34℃,沸点257.5℃,127-128℃(1.33kPa),相对密度1.0440 (20/4℃),折光率1.5819。易溶于醇、醇和一般有机溶剂,溶于水、甘油和2倍体积的60%乙醇。有弱的风信子的幽雅香气。在光、热或久置空气条件下逐渐氧化。
生产方法: 肉桂醇以酯的形式存于天然的苏合油、秘鲁香胶和肉桂油中,加入适量的10%苛性碱溶液,经加热即可制得。合成肉桂醇的方法较多。桂酸肉桂酯在碱性介质中皂化,可获得质量很好的肉桂醇;由肉桂醇醛经异丙烯基铝还原,能以73%的收率得到肉桂醇;当用苄醇铝还原肉桂醛时,会同时蒸出生成苯甲醛而获得肉桂醇,经减压蒸馏得到成品,用这种方法还原肉桂醛,不会触及侧链的双键。
用途: 有温和、持久而舒适的香气,香味优雅,且有定香力,应用于化妆品、香精及香皂香精中。常与苯乙醛共用,是调制洋水仙香精、玫瑰香精等不可缺少的香料。
⑧ 加入溴水是否可以检验乙醇中含有肉桂醇
肉桂醇含有双键(见图),是一个烯丙醇结构,双键活性高,的确与溴水反应。但取决于肉桂醇的含量。如果含量小,加入溴水的变化很难用眼睛测量。如果含量大,可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肉桂醇。
⑨ 液相,板框过滤器,硅藻土过滤器,层析柱,提取浓缩罐的操作过程
HPLC用水来源
1 专门的纯水机或超纯水机;
2 去离子水重蒸;
3 二次或三次重蒸水;
4 采用类似家用的纯水机;
5 市场上瓶装的纯净水或蒸馏水;
6 其它途径
以上的水除第1项的水能用于梯度淋洗外,其余的水均难用于梯度淋洗。不管采用何种途径,配制流动相应用新鲜水,水质越高放置时间越短。
理想的HPLC用水应为18.2MΩ的超纯水,并通过0.22um的滤膜,除去热源、有机物、无机离子及空气等。
最小检测限的计算方法
(以N2000色谱工作站为例)
CL=2*Nd*c*20/HV
注:Nd 基线噪声,单位:mV
c 样品浓度
H 峰高,单位:mV(或AU)
V 进样体积
例:
如基线噪声为20微伏即0.02mV,萘的甲醇标样溶液浓度为0.0001g/L,峰高145000微伏即145mV,进样体积为20微升,即得:
CL=2*0.02*0.0001*20/145*20=2.76e-8
即10的负8次方
对仪器进行维护时应该遵循的几条基本规则
1. 一次规则
当系统出了故障,你可以试探性地改变某些状态,一次可以改变一个参数。例如,限制色谱峰脱维的问题,可以依次改变流动相,换保护柱,换分析柱等。做一些简单的改变步骤,也许就能解决问题。
2. 二次比较规则
在动手检修之前已经明确了故障所在,或者已经确定了解决故障的方案。换句话说,动手之前已经找对了解决办法。例如,在进样过程中发现内标物的峰值变低了,可以重复进样看看重复性如何,如果是偶然变低,是否是定量管里进了气泡。这个规则可用于考察系统改变后的情况。更换了流动向后在正式进样前可以进两次标准品以检查保留时间的稳定情况和色谱峰的稳定性。在梯度洗脱中如果出现了多余的峰,可以空载梯度洗脱一次(真的有问题吗?),用此规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改变,尽快确定纠正措施。
3. 取代规则
用好的部件换下可疑的部件,是查找故障的最好方法。如果你怀疑检测器引起了噪音,就换一个性能好的检测器。如果故障被排除了,就说明换下的检测器有问题。这个规则应用的规模有大有小,可以从换整个部件到换印刷线路板上的集成块。
4. 换回规则
这个规则和取代规则一起运用,好部件取代了可疑部件后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应重新换上原部件。这样做的维修费用最小,也防止了用过的部件积压下来。这条规则仅适用于单一的故障。换回原则不适用于以下的情况:
(1) 在取下时新部件已损坏(如泵密封垫圈);
(2) 部件价格低(如柱内衬过滤片);
(3) 重新装上原部件要冒损坏的风险;
(4) 定期更换的部件。
5. 参考条件规则
通常有两种参考条件:①标准参考条件;②试验参考条件。
标准参考条件也叫标准试验条件,是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从一个实验室到另一个实验室都易于验证的条件。用该条件所测得的数据有助于识别实际试验和系统间的问题。如果在某试验条件下系统压力升高,而在标准条件下压力正常。这说明系统异常是由实验室的变化所引起的。下表列举了启用新色谱柱是的标准试验条件,在使用过程中也可用此标准试验条件检查系统的情况。
流动相 甲醇/水(体积比=70/30)
色谱柱 C18
反相 流速 1mL/min
检测器 UV 254nm
样品 尿嘧啶(用于t0)
苯酚,苯乙酮,硝基苯,苯甲醚,甲苯
流动相 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75/25)
色谱柱 腈基
极性键合相 流速 1mL/min
检测器 UV 254nm
样品 硝基苯,苄醇,2,4-二硝基甲苯,对硝基苄醇
流动相 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胺(体积比=95/4/1)
色谱柱 硅胶
正相 流速 1mL/min
检测器 UV 254nm
样品 2-苯-2-丙醇,甲苄醇,肉桂醇
试验参考条件是用于检查正常系统每天的工作情况。要选最方便的方法验证这种条件。每天可以打印两张校正用色谱图作对照,检查保留时间、峰宽、系统压力等方面的变化。发现峰的斜率、色谱柱塔板数和其他参数与原来色谱图相比有了变化,说明系统在运行中可能发生了问题。当然发生问题不结合实际分析程序考虑,只通过查找标准参考色谱图是不能一目了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