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条经络怎么快速记忆
第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2组:走在内侧,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与治疗。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与治疗。
(1)经络简单记忆方法扩展阅读: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2. 怎样记忆穴位位置
经络穴位众多,而且名称怪异,走行方向也复杂,对于现代人来说,初次接触经络、穴位完全是阅读天书,很难理解,名词生涩, 不容易理解,因此学习经络的方法主要就是反复背诵,形成印象,可以先从熟悉人体经络图开始。
熟能生巧,取穴简便的方法很多书上有介绍,比如体表标志取穴、简便取穴法等,以及一些歌诀,我就不介绍了,不论哪种简单方法都一样还需要个人用心、下工夫去背记。
熟记经穴:经是经络,是人体气血流行的道路。穴是孔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如果不把经络和穴位摸清,就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开始学习,首先要把经络行走的路线和分布情况弄清楚,然后把常用的经穴记住,再结合人体实际点穴,反复学习,自然就能熟记了。
单纯的记忆穴位对于有些人来说比较难,可以循序渐进,先了解经络规律性的东西和共性的一些作用,再单穴的位置和主要作用一点点的去记。在学习的初期可以借助各种中医歌诀,然后在针灸、推拿的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记忆是学习经络的最终途径,只有融会贯通,避免死记硬背才能真正的掌握经络理论。
3. 十二经络穴位走向及其简便穴位的记忆
如果你真的想学
我告诉你
没有简单方法
中医路 本来就是坎坷的
如果没有吃苦的决心
我希望你放弃
你可以骂我
但我说的是实话
我就是学中医的
4. 十二经络简单记忆法有哪些
记住六个字足矣:太厥少,阳少太考题中看到阴经用前面三个字:太表示太阴、在前;厥表示厥阴、在中;少表示少阴、在后。看到阳经用后三个字:阳表示阳明、在前;少表示少阳、在中;太表示太阳、在后。
十二经脉包含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光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其血气运作位置内至五脏六腑,外达肌表,运营全身,具备提高各五脏六腑作用,调养全身的功效。
(4)经络简单记忆方法扩展阅读:
十二经脉中的手阳明小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均是和肠胃消化道相关的经络,输通这两个位置可健脾开胃,主冶胃肠等消化道症状,如腹涌、腹泻、痢疾等,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呼吸道、呼吸系统一些症状,和咽喉、面脸、口、牙、鼻等人体器官症状,也有本经络所历经位置之病。
十二经脉中的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具备安神助眠养元精的功效,假如常常刺激性这多处经脉,可养心安神,调养睡眠,令人觉得整天精神焕发,办事有魅力。
5. 中医经络怎么学和快速记忆
经络是很深奥的!我只能简单、明了的大概和你分享一下,希望对你有用!首先经络它分为经脉和络脉两大类,我们平时说的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是属经脉(当然其他经络还有很多),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也是最普遍、最熟悉、最总要的经络。十二正经就是十二条经络,手上六条,脚上六条(左右一样),共十二条。手上六条分为内侧三条,叫做手三阴。外侧三条,叫做手三阳。脚上也是一样,内侧三条叫足三阴,外侧三条叫足三阳。上面消化了之后,下面我们就要记每条经络的名称了。首先要知道脏腑的表里关系(或属络关系)肺与大肠;
心与小肠;
肝与胆;
心包与三焦;
脾与胃;
肾与膀胱;
掌握了之后再理解正经的三阴与三阳的表里匹配关系
阴气初生叫少阴;
阳气初生叫少阳。
阴气旺盛叫太阴;
阳气旺盛叫太阳。
介于少阴、太阴之间的叫厥阴;
阳气最旺盛的叫阳明。
三阴与三阳的表里匹配关系是:
太阴与阳明互为表里
少阴与太阳互为表里
厥阴与少阳互为表里
太阴-----阳明
少阴----太阳
厥阴----少阳
这样就很好记了,手上内侧三条分别叫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包经;
手上外侧三条分别叫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脚上内侧三条分别叫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脚上外侧三条分别叫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叫做奇经八脉是胸前正中线一条和背上正中线一条。也叫做任脉和督脉!·
6. 十二经络简单记忆法
第1组:走在外侧,是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第2组:走在内侧,是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第3组:走在中间,是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这12条经络分成了3个大组,用时辰来防病治病就变得简单了。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早晨或上午按摩与治疗。
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出现不适,最好在中午或下午按摩与治疗。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出现不适,最好在晚上按摩与治疗。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
7. 学习针灸,如何快速记住穴位
首先要弄明白每条经络的五个穴位: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 其次要掌握十二经络的十二原穴:太渊、大陵、神门、合谷、阳池、腕骨、太白、太冲、太溪、冲阳、丘墟、京骨。 再次就是要把十五络穴、俞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十六郗穴、下合穴、交会穴都分别列出一个表对照记忆。 最后就应该把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在自己身上或者最好在别人的身上进行实践。 先简单介绍这么多,当然为了不至于盲目地寻找,去医疗器械店里面买一个穴位模型小人,以后寻找穴位和和穴位的治疗症状(基本上每个穴位都能够治疗本经的症状)就很方便了,要想快速找到和记忆穴位很简单----牢记我上面的办法就可以“熟能生巧”,祝你学有所成!
8. 背诵12经络和穴位的简单歌诀
(三)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边缘下,四白目下一寸匀。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零,
大迎颌前寸三陷,颊车耳下曲颊临,
下关耳前扪动脉,头维四五傍神庭,
入迎结喉旁寸五,水突迎下大筋凭,
直下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陷凹寻
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行四寸评,
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
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讫穴君顺明,
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
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临,
诸穴相隔皆一寸,俱距中行二寸程,
髀关膝上交分取,伏兔膝上起肉形,
阴市膝上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呈,
膑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
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
再下一寸下巨虚,踝上八寸丰隆盈,
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五寸明,
陷骨庭后二寸取,次趾外侧是内庭,
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顺记清。
9. 十二经络走向速记口诀是什么
1、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2、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3、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4、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5、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6、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7、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8、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9、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10、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11、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心事过多压力重。
12、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13、胸到中指心胞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14、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