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 八地菩萨
八地菩萨就是修行到八地的菩萨果位。
十地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行阶位,即指十种地位,十个菩萨行的重要阶位。又作十住。地,梵语 bhu^mi,乃住处、住持、生成之意。即住其位为家,并于其位持法、育法、生果之意。
在佛典中,不同的经论,往往对十地的内容有不同的描述。法相宗教义试释华严十地如次︰
(1)欢喜地︰菩萨至此位舍离无始以来的异生性,初得圣性,具证人法二空理,能利益自他而生大喜,故名。
(2)离垢地︰菩萨至此位圆具净戒,远离烦恼垢,故名。
(3)发光地︰菩萨至此位成就胜定、大法、总持,发无边妙慧光,故名。
(4)焰慧地︰菩萨至此位安住最胜菩提分法,烧烦恼薪,增智慧焰,故名。
(5)难胜地︰菩萨至此位,能令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故名。
(6)现前地︰菩萨至此位,住缘起智,进而引发染净无分别的最胜智现前,故名。
(7)远行地︰菩萨至此位,修行进入无相行,远离世间及二乘的有相有功用,故名。
(8)不动地︰菩萨至此位,无分别智相续任运,不被相、用、烦恼等所动,故名。
(9)善慧地︰菩萨至此位,成就微妙四无碍辩,普遍十方,善说法门,故名。
(10)法云地︰菩萨至此位,大法智云含众德水,如虚空覆隐无边二障,使无量功德充满法身,故名。
八地菩萨已灭尽了烦恼障的细微种子以及所知障的二取分别,不共增上了胜前之功德,速疾获得不退转之大菩提道。《金光明经》云:“无相正思维修得自在,诸烦恼行不能令动,故名不动。”
八地的圣者菩萨灭尽了一切烦恼过患及其种子,故彼智慧最极清净。如果仅仅安住八地境界,于无学道佛果无有进取之心,则不能获得究竟圆满之功德,因此尚需出定为进取佛果而勤加精进修积应该圆满的资粮。
㈡ 怎么才能修成十地菩萨
成为比丘之后,修《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自心印陀罗尼法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世尊。此陀罗尼是九十九亿诸佛所说。若有至心暂念诵者。一切罪业悉皆消灭。若有依法书写此咒。满九十九本。置于塔中或塔四周。有人礼拜及以赞叹。或以香花、涂香、灯烛供养此塔。彼善男女于现生中。灭一切罪。除一切障。满一切愿。则为供养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诸如来已。亦为供养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舍利塔已。是则成就广大善根福德之聚。若有比丘于月八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洗浴护净着鲜洁衣。于一日一夜而不饮食。或时唯食三种白食。右绕佛塔诵此陀罗尼满一百八遍。百千劫罪及五无间皆得除灭。我除盖障即为现身。令其所愿皆悉满足。得见一切诸佛如来。若有诵满二百八遍得诸禅定。若有诵满三百八遍。得净一切障三昧。若有诵满四百八遍。得四大天王常来亲近现身卫护。加其身心增大威德。若有诵满五百八遍。摄得无量阿僧祇不可量诸大善根。若有诵满六百八遍。便得此咒根本法成就。为持咒天仙。若有诵满七百八遍。得大威德具足光明。若有诵满八百八遍得心清净。若有诵满九百八遍得五根清净。若有诵满一千八遍。当得须陀洹果。若诵满二千遍当得斯陀含果。若诵满三千遍当得阿那含果。若诵满四千遍当得阿罗汉果。若诵满五千遍当得辟支佛果。若诵满六千遍当得普贤地。若诵满七千遍当得初地。若满八千遍当得第五地。若满九千遍当得普门陀罗尼。若满十千遍当得不动地。若复满十一千遍当得如来地。成大人相大师子吼。
大藏经 第1051部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
观自在菩萨根本真言曰。
唵(引)纥陵(二合引)钵讷摩(二合)那哩帝(二合)湿嚩(二合)啰吽(引一)
X
(梵音自一佛乘居士)
梵音参考: 嗡 赫利 巴德嘛 那哩得(dei)斯瓦啦 吽
复次若持诵人。常念此观自在菩萨根本真言。
日诵一百八遍。是人昼夜所作之罪悉皆销灭。
若日诵五百遍。能除一切病。
若日诵一千遍得寿命增长。
若诵二千遍得众人恭敬。
若持诵三千遍众人爱敬增长富贵。
若持诵四千遍远离贫苦。
若持诵五千遍能令一切冤家身心慌乱。
若持诵六千遍能降诸冤家。
若持诵七千遍能降四魔。
若持诵八千遍能降诸天及天女。
若持诵九千遍能降夜叉及夜叉女。
若持诵一万遍能降天龙及人。
若持诵二万遍诸隐身贤圣而作成就。
若持诵三万遍能满一切愿。
若持诵四万遍当得腾空自在。
若持诵五万遍当得圣剑成就。
若持诵六万遍当得持明天。
若持诵七万遍得为世间主。
若持诵八万遍当得铁轮王位。
若持诵九万遍当得金轮王位。
若持诵一洛叉数当得菩萨位。
若持诵十洛叉数当得自在满十地位。
若持诵五十洛叉数当证佛位。
若持诵一俱胝数。
当得具足极乐世界无量寿佛身口意等。利乐众生。
㈢ 西方净土离我们那么远,怎能快速到达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要解【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这是怀疑西方净土距离我们这边很遥远,怎么可能快速的到达?‘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这是从理上说。这个法界,大乘经上常讲,十法界都是心性变现之物。心性是能变,十方诸佛刹土是所变。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能变的心性无量,所变的刹土也是无量无边。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佛说是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要比起无量的心性,说实在话,这是个很短的距离,不是很长的距离。因为是一念心变现的,哪有远近?所以经上告欣我们: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弹指间就到达。这是一个事实,许多人执着在相上,认为这个距离非常遥远。又想到,佛讲到弥勒菩萨的净土,弥勒在兜率天,在我们三界之内,这个近,西方极乐世界远,所以有人说为什么我们舍近求远?他不知道心性没有内外、没有远近。底下还有比喻会说到。这是一个道理,一个理也是事实。 ‘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这统统都是从自性上来说明。阿弥陀佛也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绝对不是自性之外还有一个阿弥陀佛,没有这个道理;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如果我们把这个根本的道理搞通、搞明白了,大小乘佛法里所有的疑问都可以断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威神的接引,哪里不往生?往生有什么困难?下面举一个比喻说:‘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这个比喻很容易懂,我们用一面镜子,镜子照到外面山水,这个镜子一照,不会说是近的先照到,远的后照到,不会!一照统统都照到了。这就用“镜”来比喻我们的心性,用外面境界比喻镜子里面心性所现之物,实在没有远近。远近从什么地方产生的?这个我们要晓得。为什么诸佛菩萨尽虚空遍法界,想什么地方就到达什么地方,速度那么快?我们去旧金山,开车要开一小时,你说这个多么麻烦!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华严经》把原因给我们说出来:妄想、分别、执着,才会有这个现象;如果离开一切妄想执着,远近、大小统统都没有了。我们心里头有这些妄念、有这些执着,才会产生这个现象。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这就像前面比喻一样,用这个比喻来合西方极乐世界的事实,看它这个依报、正报。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讲经说法这些状况,就像这一重一重的山水楼阁。我们这个心,一念,前面说过,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议。我们念佛,能念的这个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这一照统统都照到了,没有先后。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实在说,这是蒙阿弥陀佛本愿愿力的加持,使我们不能够得到的东西也得到了。什么东西不能得到?大圆镜智。大圆镜智,照一般大乘经上讲,八地以上才证得,八地菩萨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那个心就像一个圆满的镜子一样,照起来那个作用就大了,那不是十万亿佛国土,是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统统照见,一个都漏不掉。平常这些菩萨一定要修到八地,这个能力,实在讲这是本能,本能这才能恢复。这个法门之殊胜就是带业往生,我们实在讲一品惑都没有断,确实是凡夫,凡夫怎么能跟八地菩萨比?这实在是四十八愿的加持。因为阿弥陀佛说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一个人都得天眼、天耳、他心、神足,神通统统都具足。”他发了这个愿,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阿弥陀佛就发愿不成佛。他现在在那个地方成佛已经十劫,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所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桩事情,真的叫难信之法。博地凡夫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神通、道力、智慧、作用就等于八地菩萨。诸位想想,如果有一个人彻底明白这个事实,他怎么会不愿意求生?如果清楚,还不愿意求生,这不仅是李老师说的,古大德也说过,“非愚即狂”。那是头脑不正常,神经不正常。正常的人知道这样殊胜功德利益,哪有不愿意去的;不但愿意去,要赶快去,绝对不会迟疑。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这是讲往生的。前面是讲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镜子照得清清楚楚,没有先后。这个是讲这个人往生,临命终时往生,佛与圣众不来而来,往生的人不去而去,妙极了!说来去是从事上讲的,事上真的有来有去;说不来不去,是从理上讲的,是从心性上讲,没有离开心性,还在心性之中。这个镜子比喻得好!你看那镜子,来去都在一面镜子里面,没有出镜子之外。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电影,现在有电视、电影,每天看电视,电视里面来来去去,都没有出那方框框,都在屏幕里面,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 ‘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这是总结,结在心性上,统统都是心性起的作用。“当知”,是教我们应当要知道、应当要明了。这一部经每一个字,字字句句都是海印三昧。“海印三昧”,是从理上说的。海是比喻其大,广大。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我们能观察到的,海是最大的。这个海水,海水是有波浪的,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波浪也就影响不了什么。外面境界照在海水里面,没有一样不照在里面,把它来比喻心性。心性具足一切法界,通常我们讲十法界,叫它做海印三昧。这说明森罗万象,这些景观都照在大海之中,取的是这个意思。大圆镜是从事上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大圆镜圆光普照,无法不现,一切法都现在大圆镜里面。海印三昧是比喻心性之体,心性的本体,大圆镜智是比喻心性的作用,心性的作用是无所不知,无法不现。这是结归到本经,“字字句句都是海印三昧”,都是“大圆镜智之灵文”。这两句总结,是把这部经,它在整个佛法里面,它的地位、它的崇高、它的重要性都给我们说出来了。 我们要能够懂得这两句话,才知道《阿弥陀经》是一切经的大总持法门。它跟《无量寿经》比较,《弥陀经》第一,《无量寿经》是第二。为什么?因为《弥陀经》是《无量寿经》的精华,这个要知道。《弥陀经》的精华,没有了,到此为止,一切众经里面它是顶尖,这真正是精华。为什么我们这些年极力提倡教大家念《无量寿经》,不念《阿弥陀经》?诸位要晓得,现代人根性很劣,《弥陀经》虽然是第一,他不懂。不懂,念了没味道。这个味道十足,他舌根有问题,尝不到味道,不喜欢念。《无量寿经》讲得详细、讲得明白,念起来就有味道。其实《弥陀经》的味道比《无量寿经》还要足,我们看《要解》,我们才晓得这部经不可思议。不看《要解》,单看经文,这是真的没有什么意思;像神话一样,像小说一样,提不起兴趣。 有关其它文章
㈣ 初地至七地菩萨与八地菩萨,度众生的方法有何不同
度人都是要妙法度众,随缘度众!应该没有区别的吧,要是有区别,也是因为每位菩萨性格不同吧!
现在末法时期,众生孽障深重,很多人根本不信因果报应的!我师父是十地菩萨,为了度众生,观世音菩萨给了他很厉害的天眼通,这样他就在全世界到处开法会,用神通来看别人的前世今生,这样很多人就相信了,然后教他们如何通过放生、许愿、念经来消除孽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他们回到家就开始念经学佛了!这多好啊?度人快速高效!而平时很多信佛人都不念经的!不念经的话,遇到灾难,菩萨都保佑不了的!因为没有功德呀!菩萨不能动人因果的,只能用学佛人自身的功德来帮助化解灾难!
㈤ 什么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
对了,你出家后可以试试大藏经第1024部,干隆大藏经第376部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是这样说的:
成为比丘之后,修《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自心印陀罗尼法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世尊。此陀罗尼是九十九亿诸佛所说。若有至心暂念诵者。一切罪业悉皆消灭。若有依法书写此咒。满九十九本。置于塔中或塔四周。有人礼拜及以赞叹。或以香花、涂香、灯烛供养此塔。彼善男女于现生中。灭一切罪。除一切障。满一切愿。则为供养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诸如来已。亦为供养九十九亿百千那由他恒河沙等舍利塔已。是则成就广大善根福德之聚。
若有比丘于月八日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洗浴护净着鲜洁衣。于一日一夜而不饮食。或时唯食三种白食。右绕佛塔诵此陀罗尼满一百八遍。百千劫罪及五无间皆得除灭。我除盖障即为现身。令其所愿皆悉满足。得见一切诸佛如来。若有诵满二百八遍得诸禅定。若有诵满三百八遍。得净一切障三昧。若有诵满四百八遍。得四大天王常来亲近现身卫护。加其身心增大威德。若有诵满五百八遍。摄得无量阿僧祇不可量诸大善根。若有诵满六百八遍。便得此咒根本法成就。为持咒天仙。若有诵满七百八遍。得大威德具足光明。若有诵满八百八遍得心清净。若有诵满九百八遍得五根清净。若有诵满一千八遍。当得须陀洹果。若诵满二千遍当得斯陀含果。若诵满三千遍当得阿那含果。若诵满四千遍当得阿罗汉果。若诵满五千遍当得辟支佛果。若诵满六千遍当得普贤地。若诵满七千遍当得初地。若满八千遍当得第五地。若满九千遍当得普门陀罗尼。若满十千遍当得不动地。若复满十一千遍当得如来地。成大人相大师子吼。
大藏经 第1051部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
观自在菩萨根本真言曰。
唵(引)纥陵(二合引)钵讷摩(二合)那哩帝(二合)湿嚩(二合)啰吽(引一)X(梵音自一佛乘居士)
梵音参考: 嗡 赫利 巴德嘛 那哩得(dei)斯瓦啦 吽
复次若持诵人。常念此观自在菩萨根本真言。
日诵一百八遍。
是人昼夜所作之罪悉皆销灭。
若日诵五百遍。能除一切病。
若日诵一千遍得寿命增长。
若诵二千遍得众人恭敬。
若持诵三千遍众人爱敬增长富贵。
若持诵四千遍远离贫苦。
若持诵五千遍能令一切冤家身心慌乱。
若持诵六千遍能降诸冤家。
若持诵七千遍能降四魔。
若持诵八千遍能降诸天及天女。
若持诵九千遍能降夜叉及夜叉女。
若持诵一万遍能降天龙及人。
若持诵二万遍诸隐身贤圣而作成就。
若持诵三万遍能满一切愿。
若持诵四万遍当得腾空自在。
若持诵五万遍当得圣剑成就。
若持诵六万遍当得持明天。
若持诵七万遍得为世间主。
若持诵八万遍当得铁轮王位。
若持诵九万遍当得金轮王位。
若持诵一洛叉数当得菩萨位。
若持诵十洛叉数当得自在满十地位。
若持诵五十洛叉数当证佛位。
若持诵一俱胝数。当得具足极乐世界无量寿佛身口意等。利乐众生。
㈥ 释迦佛涅槃时有证到八地菩萨果位的吗
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是圆满位佛倒驾慈航,乘愿再来,妙觉位啊。
净空法师---。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的,给诸位说他是圆满位,他不是等觉菩萨,
现在有个问题,这个问题我还没有能够搞清楚,众生有感,佛来应,是哪一个阶层佛来应?现在我们知道,实报土,就是从圆教初住就有这个能力,应以佛身得度者,他就能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身来应。佛家讲“本迹因缘”,他的本是圆教初住菩萨,他现的迹那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相。如果来应的是等觉菩萨,观世音、大势至等觉菩萨,也是应以佛身得度,他也现佛身。这一尊佛是等觉,那一尊佛是初住菩萨,还有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常寂光土里头自性现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一尊阿弥陀佛,那是妙觉位,那不是等觉,那是究竟圆满佛。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的,给诸位说他是圆满位,他不是等觉菩萨,为什么?《梵网经》上他说得很好,佛没有妄语,句句实话,他到这个世界来,以佛身示现在人间,这一次是第八千次;不是一次、二次,八千次。他什么时候来?众生有感,他就来了;众生没有感,他不会应,感应道交。他自己绝对不会有意思,众生很苦,我要去帮助他,这不是佛,为什么?他起心动念。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的习气,十信位的菩萨,没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的习气。初住以上,分别执着没有了、起心动念也没有了,有起心动念的习气。这四十一个阶级是习气厚薄的差别,我们要搞清楚。不能说一尊菩萨,这都是等觉,不是的,五十一个阶级。说一尊佛,那都是妙觉,不见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有能力现佛身。你想哪一尊佛,他就现哪一尊佛;哪一尊佛跟你有缘,他就现那尊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虽现身他肯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里头特别注意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是什么?法身菩萨,圆教初住就不起心不动念。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自己要常常想想,我们还是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这是不是隔阴之迷?隔阴之迷讲得通。为什么?隔阴之迷是所有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没有的。佛菩萨要应化到这个世间来,还有没有隔阴之迷?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十法界里,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可能有隔阴之迷,为什么?他没见性。没见性,这些修行人他们的智慧、德能、神通,那都比我们大多了,我们跟他不能比。他们会不会到六道来度众生?有,六道里有有缘的人,有缘的人念他,他也有感,他会来应。但是他应身到这世间来,小圣,不是大圣,是菩萨不是摩诃萨。诸位要知道,十法界以外的,就是实报庄严土,那叫摩诃萨;十法界之内的四圣我们称菩萨,所以菩萨摩诃萨。《金刚经》上讲的,佛嘱咐这些大菩萨要常常护念小菩萨,小菩萨有隔阴之迷,他也有慈悲心,应化到这个世间有时候他也迷惑了。但是他很聪明,这些大菩萨在旁边照顾他,什么时候缘成熟了,一点他,他就省悟过来。这一省悟,这就觉,一觉之后,真的至少分别他就放下了。境界,虽然是普通常识,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有时候我们也被迷在里头,那就变成障碍,自己想往上提升就难了,甚至将来往生都造成障碍。这是讲到此地,不能不多说几句。
㈦ 八地菩萨的八地菩萨境界
/* 六地、七地境界略说 */大慧。菩萨摩诃萨至于六地。及声闻缘觉入于灭定。七地菩萨念念恒入。离一切法自性相。故非诸二乘。二乘有作堕能所取。不得诸法无差别相。了善不善自相共相入于灭定。是故不能念念恒入。大慧。八地菩萨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分别想灭。始从初地乃至六地。观察三界一切唯是心意意识自分别起。难我我所不见外法种种诸相。凡愚不知由无始来过恶薰习。于自心内变作能取所取之相而生执着。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昧。同诸声闻缘觉涅盘。以诸佛力所加持故。于三昧门不入涅盘。若不持者便不化度一切众生。不能满足如来之地。亦则断绝如来种性。是故诸佛为说如来不可思议诸大功德。令其究竟不入涅盘。声闻缘觉着三昧乐。是故于中生涅盘想。大慧。七地菩萨善能观察心意意识我我所执生法无我。若生若灭自相共相。四无碍辩善巧决定。于三昧门而得自在。渐入诸地具菩提分法。大慧。我恐诸菩萨不善了知自相共相。不知诸地相续次第。堕于外道诸恶见中故如是说。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诸地次第。三界往来。一切皆是自心所见。而诸凡愚不能了知。以不知故。我及诸佛为如是说。大慧。声闻缘觉至于菩萨第八地中。为三昧乐之所昏醉。未能善了惟心所见。自共相习缠覆其心。着二无我生涅盘觉。非寂灭慧。/* 法迄巴按:以下经文说明,想要成佛,就须发“本愿大悲”,这指度众生离苦之誓愿,否则会同二乘人,入于涅盘不受后有 */大慧。诸菩萨摩诃萨见于寂灭三昧乐门。即便忆念本愿大悲。具足修行十无尽句。是故不即入于涅盘。以入涅盘不生果故。离能所取故。了达惟心故。于一切法无分别故。不堕心意及以意识外法性相执着中故。然非不起佛法正因。随智慧行如是起故。得于如来自证地故。大慧。如人梦中。方便度河未度便觉。觉已思惟向之所见。为是真实为是虚妄。复自念言非实非妄。如是但是见闻觉知。曾所更事分别习气。离有无念意识梦中之所现耳。大慧。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始从初地。而至七地。乃至增进入于第八得无分别。见一切法如幻梦等离能所取。见心心所广大力用。勤修佛法未证令证。离心意意识妄分别想获无生忍。此是菩萨所得涅盘非灭坏也。大慧。第一义中无有次第亦无相续。远离一切境界分别。此则名为寂灭之法。尔时世尊重说颂言诸住及佛地 惟心无影像此是去来今 诸佛之所说七地是有心 八地无影像此二地名住 余则我所得自证及清净 此则是我地摩酰最胜处 色究竟庄严譬如大火聚 光焰炽然发化现于三有 悦意而清凉或有现变化 或有先时化于彼说诸乘 皆是如来地十地则为初 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 第七复为八第二为第三 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 无相有何次
㈧ 八地菩萨怎样修行/八地菩萨怎样修行
“十地菩萨不离念佛”,这一句是《华严经》上讲的。十地是从初地到十地,讲地上菩萨,这十个阶级的菩萨统统是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普贤、文殊带领他们求生净土。净土要不殊胜,为什么华藏世界十地菩萨还要往生到净土?“此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这是讲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利益谁知道?只有佛知道,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
功德太不可思议!我们学了这一部《无量寿经》才稍稍有一点体会,我们对于名号功德生起信心。从哪里生起的?从经上所说的四十八愿五劫修行。这真不容易,五劫是多长的时间!说的是大劫,不是中劫、不是小劫,如果是中劫、小劫他一定注明,不注明都是大劫。一个大劫是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一次,世界成住坏空五次,他修行没间断。这样的功德,成就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让四十八愿愿愿兑现,没有一愿是虚愿。
“是以等觉大士亦不离念佛”,文殊、普贤是等觉。“我等凡夫,但当老实念去”,念老在此地教我们,我们只要老老实实念去。“《要解》云: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这个本真不得了,持名的善根跟阿弥陀佛相等。这能相信吗?能,我们只要跟阿弥陀佛的心接上,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能不能做到?能做到。
㈨ 请问八地菩萨具有怎样的神通和道力
八地菩萨之果位名为“不动地”。彻底灭尽烦恼障的细微种子以及所知障的一切执着相,故再不为之所动,得名不动地。
《十地经》等中说,八地菩萨已灭尽了烦恼障的细微种子以及所知障的二取分别,不共增上了胜前之功德,速疾获得不退转之大菩提道。《金光明经》云:“无相正思维修得自在,诸烦恼行不能令动,故名不动。”
八地的圣者菩萨灭尽了一切烦恼过患及其种子,故彼智慧最极清净。如果仅仅安住八地境界,于无学道佛果无有进取之心,则不能获得究竟圆满之功德,因此尚需出定为进取佛果而勤加精进修积应该圆满的资粮。
㈩ 如何判断自己是到了不退转菩萨位还是着魔了
你着魔了,如果你是八地菩萨,你马上试试无数分身去十方世界随缘示现佛身度众生。
你只有修净土法门,今生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才行,一生成佛。蒙阿弥陀佛佛力加持,立即无数应化身去十方世界度众生就可以不退转,并随缘示现佛身。
你不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再来,你在世间靠哪个法门修到不退转位?八地菩萨的位置?分享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