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速算方法与技巧口诀
速算方法与技巧口诀如下:
1、个位数都是“1”的数相乘
速算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是1(头加头如果超过10要进位)
2、十几乘十几
速算口诀:头是1,尾加尾,尾乘尾(超过10要进位)!
3、头相同,尾互补(尾数相加为10)
速算口诀:头乘头加1,尾乘尾占2位!
4、头互补,尾相同
速算口诀:头乘头加尾,尾乘尾占2位!
5、11乘任意数
速算口诀:首尾都不动,相加放两头!
运算法则
1、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B. 15种巧算方法
我们练习速算与巧算的目的是:
1:会算法--笔算训练,
现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检验学生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单,那么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试,答题,答题要用笔写,笔算训练是教学的主线。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一致,不运用任何实物计算,无论横式,竖式,连加连减都可运用自如,用笔做计算是启动智慧快车的一把金钥匙。
2:明算理-算理拼玩,
会用笔写题,不但要使孩子会算法,还要让孩子明白算理。 使孩子在拼玩中理解计算的算理,突破数的计算。孩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计算。
3:练速度--速度训练,
会用笔算题还远远不够,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是否达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
4:启智慧--智力体操,
不单纯地学习计算,着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激发左右脑潜能,开发全脑。经过快心算的训练,学前孩子可以深刻的理解数学的本质(包含),数的意义(基数,序数,和包含),数的运算机理(同数位的数的加减,)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处理复杂信息分解方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孩子得到一个反应敏锐的大脑。
下面就来看看速算与巧算的10种方法吧!
一、顺逆相加:用“顺逆相加”算式可求出若干个连续数的和。 例如着名的大数学家高斯(德国)小时候就做过的“百数求和”题,可以计算为
二、凑整巧算:用“凑整方法”,常常能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
三、恒等变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 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迚行有目的的数学变形,常常能使题目很快地获得解答。
四、拆数加减:在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把一个分数拆成两个分数相减 或相加,使隐含的数量关系明朗化,并抵消其中的一些分数,往往可 大大地简化运算。
(1) 拆成两个分数相减。例如:
五、先借后还:“先借后还”是一条重要的数学解题思想和解题技巧。
六、由小推大:一种数学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速算、巧算技巧。 遇到有些题数目多,关系复杂时,我们可以从数目较小的特殊情况入手,研究题 目特点,找出一般规律,再推出题目的结果。例如:
七、巧妙试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采用一些巧妙试商方法, 提高计算速度
八、同分子分数加减 同分子分数的加减法,有以下的计算规律: 分子相同,分母互质的两个分数相加(减)时,它们的结果是用原分母的积作分 母,用原分母的和(戒差)乘以这相同的分子所得的积作分子。 分子相同,分母丌是互质数的两个分数相加减,也可按上述规律计算,只是最后 需要注意把得数约简为既约(最简)分数。
九、个数折半:下面的几种情况下,可以运用“个数折半”的方法, 巧妙地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C. 小学数学中的几种巧算
数学,计算是基础,也是必备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技巧的掌握,不仅可以提高做题速度,也可以提高做题正确率。
随着数学竞赛的蓬勃发展,数值计算充满了活力,除了遵循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外,破局部考虑、立整体分析,巧妙、灵活地运用定律和方法,对处理一些貌似复杂的计算题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的巧算方法有以下十种。
一、凑整法
运算定律是巧算的支架,是巧算的理论依据,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凑整”运算数据, 能使计算比较简便。
1、加法“凑整”。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例如:
4673+27689+5327+22311
=(4673+5327)+(27689+22311)
= 10000+50000
= 60000
2、减法 “凑整”。 利用减法性质“凑整”, 例如:
50-13-7
= 50-(13+7)
= 30
3、乘法 “凑整”。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凑整”,例如:
125×4×8×25×78
=(125×8)×(4×25)×78
= 1000×100×78
= 7800000
4、补充数“凑整”。末尾是一个或几个0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若数末尾不是0,而是98、51等,我们可以用(100-2)、(50+1)等来代替,使运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一般地我们把100叫做98的“大约强数”,2叫做98的“补充数”;50叫做51的“大约弱数”,1叫做51的“补充数”。把一个数先写成它的大约强(弱)数与补充数的差(和),然后再进行运算,例如:
(1)387+99
=387+(100-1)
=387+100-1
=486
(2)1680-89
=1680-(100-11)
=1680-100+11
=1580+11
=1591
(3)69×101
=69×(100+1)
=6900+69
=6969
二、约分法
根据式题结构,采用约分,能使计算比较简便。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