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法技巧 > 产品方法论如何找到

产品方法论如何找到

发布时间:2025-05-09 19:09:11

A. 《产品方法论》-梁宁.产品思维

清明节期间,有幸听了得到《 梁宁  · 产品思维 30 讲》,对于没有系统培训过产品思维的,非常有帮助,梁宁把产品方法论讲得很透彻,从同理心触发、如何抓住机会、打造系统能力、用户体验、如何创新,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一一讲解,慢慢体会,感觉慢慢的都是干货。

其, 主要讲产品的全局观,对于大多人大多时候,面对的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你可能只负责其中一个搜索框,或负责挖掘生成数据而已,这时更多时候是负责产品局部功能,可能这里面的方法论很多暂时用户上,但如果你需要走得更深更远,终究是会排上用场的。不管是局部还是全局,都需要用同理心去判断产品,用用户体验地图,服务蓝图是校验产品是否在正规上。。。

产品思维,需要我们根据观察和判断,建立系统能力,向用户交付确定性。

运用交互的能力,在连接和迭代中,深化与用户的关系。

这也构成了《梁宁 · 产品思维30讲》的 5 个课程模块——

(1)、同理心:看懂情绪,找到天分

(2)、 机会 判断:从一个“点”,看到一个“体”

(3)、系统能力:组建系统,制造确定和依赖

(4)、 用户体验 :让产品拥有效率、进行演化

(5)、创新模式:找到创新模式,发现新大陆

愉悦 即 满足,爽是崩了很久,突然满足。

不爽 即 不满足,愤怒:感觉自己边界被侵犯

恐惧 是 痛点 ,不满足 不等于 恐惧

满足是度量产品与人 、人与人关系的刻度

“做产品,是通过产品建立关系。服务用户,本质是让用户满足”--生气,烦躁,痛苦,厌倦,悲伤,茫然,这些不爽的感觉,都是某个点没有被满足

做产品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做好产品,最重要的是理解用户和自己,以下有5个层次帮助我们分析一个产品

首先,用专业化视角对人和产品做出判断,思考在哪个层面下功夫。

然后,回到内心,看到自己的天分、看到用户的情绪,了解他们的潜意识和集体人格,不要触发防御意识。

这是我们做好一个产品的起点。

1、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怎样做好机会判断?

(1)、从你能做到的、能稳定提供的那个“点”开始;

--通过痛点、痒点、爽点进行切入。 痛点的背后一定有恐惧; 有需求,还能被及时满足,这就是用户的爽点; 网红系列产品击中的是痒点——让用户成为理想的自己。

(2)、要看到这条“线”,而不要纠结于当下的“点”;

(3)、当“面”打仗时,“面”上的“点”是有红利的;

(4)、CEO 应该去找到外部势能,为组织赋能。

总结一下,做好一个产品,要对这些机会做出判断——

附:

第一套用户画像:第一只羊 / 头羊 / 狼

第一只羊是种子用户,让他得到及时满足,才能引入更多的羊;

头羊是意见领袖(论坛版主、微博大V、淘宝店主……),当头羊自发管理羊群时,产品就建立了自组织;

狼是利润的贡献者,如果你向B段收费,那狼就是B端。

第二套用户画像:大明 / 笨笨 / 小闲

大明对于自身需求非常了解,核心需求是价格或硬货,忠诚度低;

笨笨有需求方向,但不明确。可能会逛 10 家店看了 200 条裙子,最后买了一顶帽子……一旦决定了要买的产品,大概率会变成“大明”;

小闲没有消费需求,单纯为了打发时间。

两套画像互为补充,你想服务哪种羊,就要按大明、笨笨、小闲,三种不同羊的需求,来设计你的产品。

4、场景:在特定空间 / 时间,触发用户情绪

“场”是时间和空间,用户可以在一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景”是情景和互动。

在这个空间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裹挟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

很多时候,你以为用户是在消费产品,其实是在消费场景。

吃午饭有哪些场景?

你自己带便当,一边看网剧一边吃,这是一个场景;几个同事一起叫便当,在会议室里边吃边聊,这是一个场景;几个同事一起出去吃,然后AA制结账,这是一个场景;中午请客户吃饭,这是一个场景;中午情侣约会也是一个场景。

在万物互联的未来,到处都是屏幕,到处都是网络连接的入口。

但入口不是场景,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向用户交付确定性,建立依赖。

保障确定性的核心要素是效率,一次次迭代和选择,将会成就你的产品和人生。

完成一个产品,需要建设“系统能力”。

就像想拥有好身材,就必须得有控制饮食和保持运动的系统能力……

1、 整体流程 和 确定性 --ATM机为例,需要七个岗位:战略、运营、现金、密码、硬件、客服、技术。

2、小米的 效率 革命

3、微信 迭代 的刻意与惊喜

4、 领导力 :带领团队穿越生死

1、用户体验层次

2、绘制用户体验地图

     1、人物角色

     2、描述用户目标和预期

     3、服务触点:用户从接触你的服务,到实现他的目标之间,会跟你的产品,有哪些接触

     4、用户使用路径:使用路径与服务触点关系:用户在宜家逛是使用路径,在宜家向工作人员咨询是服务触点。

     5、用户情绪曲线:场景是要触发情绪的,在整个过程中,用户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

3、服务蓝图   核心要素:峰值、终值

     服务蓝图要做到:一眼、一条路、三个点

     一眼:用户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目标

     一条路:清晰的路径

     三个点:峰值、终值、忍耐底线

4、上瘾机制:用户激励系统

建立激励机制,就是一旦完成预定动作,给他满足;并且让他清楚,完成预定动作,就能得到满足。

在游戏里,资源是虚拟的,激励是极为确定的事。

5、起好名字,建立产品口碑

网络贴吧、网络知道的缔造者俞军说,产品经理是以创造用户价值为工具,打破旧的利益平衡,建立对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链,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互联网是增量的竞争,没有创新的产品根本不应该被做出来。

同级别竞争大体量占优,创新是小企业的唯一活路。

1、用交叉视角,跨界创新

未来已来,只是分布的不均匀。

创新不是高不可攀或者神秘浪漫,不是必须超越环境,横空出世。

我们需要的某种能力要素,它可能已经产生并成熟了,只是它正在另外的某个领域被使用着,你需要捕捉灵感的瞬间。

婴儿恒温箱的发明和迭代

婴儿恒温箱的灵感,来自于斯蒂芬医生去逛动物园,看到的小鸡孵化器。

为了让发展中国家具备维护婴儿恒温箱的能力,普赖斯蒂洛团队,用汽车配件做出了新的婴儿恒温箱。

创新重要的是面对痛苦,起心动念,也许它们正在某个动物园、某个车库里,等着你的眼睛看到它们。

2、新要素与新物种

新产品一定要有新要素,否则不具备竞争力。

也许用户的前端体验,依然是那个产品和服务,合理运用其他领域的新要素,变革内在的商业逻辑,可以诞生出新物种。

亚朵酒店在流量和转化率方面的新要素尝试

(1)、引入合伙人房东,实现快速落地和前期投资;

(2)、设计众筹,让消费者变成带路粉;

(3)、引入IP属性,与“吴晓波频道”合作,成为社群酒店;

(4)、场景电商,销售酒店用品。

3、三级火箭:互联网的降维打击

三级火箭是互联网圈的常用概念:

第一级,获取头部流量;

第二级,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

第三级,完成商业闭环。

玩转三级火箭的几个要素——

第一,第一级火箭一定要高频,只有高频才能推动低频;

第二,通过第一级火箭获得大量用户之后,要快速展开一个能够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这也是共享单车企业面临的难题;

第三,操盘三级火箭的人,一定是个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狠人。

三级火箭,不是偶然干成的,而是一开始就想着颠覆现有的行业,干掉现有的企业。

如果不是狠人、不是积蓄已久、没有掌握高频应用场景,不能承受指责……三级火箭还是没法轻易玩。

火箭为什么要有三级?

火箭要想突破大气层,必须引入分级设计。

如果卫星重一吨,火箭分成二级的话,要耗费 149 吨燃料进行推动;

分成三级,需要 77 吨,四级需要 69 吨。

分级越多,风险越大,三级火箭是成本和可控性平衡后的选择。

4、颠覆式创新:成败价值网

颠覆式创新是屠龙术,是产生新帝国的机会。

随着社会能力的升级,新的需求被释放催生新的价值网。

颠覆式创新最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开启了一个新的价值网?是不是到了“新大陆”?

诺基亚对手机的定义是通信产品,iPhone 对手机的定义是互联网手机,是移动互联网的终端。

看上去是一样的产品,但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两张价值网。

诺基亚曾经是手机霸主,虽然在它传统的价值网里依然可以生存,但它在新的价值网里是边缘企业。

传统老企业没有办法快速对新价值网做出反应,我们看到的新价值网,就是我们的机会。

所谓管理得好的公司,往往与现有价值网紧密对接。

响应现有客户需求,紧盯对手,满足投资人。所有的弦都绷得高效、流畅,没有冗余和浪费,管理无比完美。

一旦传统企业形成像基因一样的“组织心智”,就很难迅速对接新的价值网。

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结束语

课程临近尾声,梁宁从另外的维度,对产品能力做出了精彩的诠释。

1、怎样成为顶级高手

我们容易学到的是套路,但靠套路成不了高手;

让我们成为高手、促使我们做决策的,是那些微观体感;

要想自己为结果负责,开门立户创业,必须有长在自己身上的微观体感;

产品好手必须同时拥有微观体感和套路;但要想成为顶级高手,还必须要有宏观能力。

2、找到人生的确定和依赖

商业是以利润为中心,人生是以意义为中心,商业并非人生的全部。

人死前盘点自己的一生,其实没有人看这一生赚了多少利润。

做自己真实能做到的,做你有内心确定感的事,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

最后,以课程中的这段话与你共勉——

愿你伟大时代,置身局内。

看到时代的浪潮,

不再抱怨波涛滚滚的凶险,

而是能看到,大海的本身就是资源。

B. 产品基本方法论

1、功能为先,体验次之。

特别是做B端产品。做产品都需要听用户反馈,听用户想要什么,分析为什么想要这个功能,怎么做这个功能。

要先把这个功能做出来,做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该功能可以简单,考虑之后对这个功能改版时的成本,是迭代,还是推翻重来?显而易见,迭代是一个好选择。所以在刚开始做的时候确定主要流程,制定简单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

2、当遇到让你犹豫的功能,暂时不做。

从需求分析层面考虑,当一个功能产品经理都要想着要还是不要做得时候,很明显他的需求不是很强烈,这个时候产品可以将该功能放入需求池,或者调整该功能优先级。处理好不会犹豫的功能之后再回头处理犹豫的功能。

3、考虑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做。

不论是做产品立项的时候,还是做功能、功能迭代的时候;

理解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做,产品立项时需要通过市场分析等其他原因也就是BRD内的内容;

功能、功能迭代考虑背后的原因也就是需要写在PRD内的背景及功能定位;

这些内容产品必须熟知。

4、遇事规划为先。

遇事规划为先,不论是做产品还是做项目。遇事有规划指产品后续的迭代计划;项目中指规划过程组,对项目可能发生的事进行提前规划,规划为纲。才能保证做事情胸有成竹,自信也就慢慢来了。

5、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互联网大时代下,谁的产品先上,谁就能获得更多用户的背景下产生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思想,经过长期实践,依然是产品从业者良好的方法论。

C. 策略产品第三课—策略产品方法论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背景:项目的来龙去脉
2.项目目标:解决什么问题,怎么才算达成目标
3.需求概述:描述你要解决什么问题
4.需求详述:详细描述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产品细节
统计需求+监控需求,不算在主流程内,但依然需要。概述和详述都是描述项目要解决的问题,看情况是不是要merge到一起。

如何把需求描述清楚?

以微众银行为例,实践 定义问题(定义待解决问题)——>问题调研(穷尽所有影响因素)。

产品目标:产品的目标是保障登录的安全性。
策略目标:找到那个不影响体验的最短时间间隔。

采用了用户路径分析方法,调取了1000个用户完整使用流程,统计流程中所有动作间隔。

策略产品经常面对的两类项目

从0到1的项目,需要 经验假设—>逻辑推理—>数据验证的前置调研。
从1到N的项目,更多是当前策略存在问题的分析迭代。

策略的生命周期,大概就是 调研—>评审—>开发—>测评—>分析—>优化—>测评—>分析—>优化的循环过程。

基于开始制定的业务目标、产品目标开始分析拆解,慢慢到各项模块的指标,发现问题。
效果回归的流程,大致就是定义理想态——>拆解理想态,发现问题后,根据问题原因制定优化方案的小循环,和挖掘需求的大循环,方法论一致。

以滴滴接驾为例,核心指标就是到达目的地;解决问题关键路径中的过程指标,脑补用户行为路径,对每个环节建立指标;新的路径影响了谁,找到观察指标,例如为了扩大成交率,扩大司机派单半径,就增大了司机的听单数量,由此影响听单距离、接驾距离。

搜索优化实例:

产品目标:降低用户输入成本
核心指标:用户输入时间,预期降低2S

1.sug展现率越高越好,节省用户输入时间
2.sug展现越早越好,节省用户输入字数
3.点击sug越多,后面输入字数越少

sug改动对输入流程的影响是可控的,对输入后搜索体验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某种意义上,搜索起到了推荐作用,所以观察指标:sug输入qeury的搜索结果满足度
寻找观察指标的时候,可以从 用户行为 的上下文角度分析,就是优化这个环节,对上下游的影响。

对上线后的问题做了跟踪,发现有些长搜索sug响应慢,针对此做优化。

通用方法论:定义理想态—>拆解未达理想态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验证是否解决
抽象方法论: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
方法论落到工作中每个环节:

1.发现问题:关注 a.定义理想态,即项目目标 b.抽样分析,未达到理想态的问题是什么? c.对所有问题进行归类统计,确定优化方向和项目优先级。
2.撰写需求:以逻辑描述和case实例的方式描述待解决问题和解决的效果期望。
3.跟进开发评估:验证每一班策略是否解决了所有问题,1.达到目标,策略上线 2.未达到目标,问题是什么,接下来怎么迭代。
4.效果回归:1.是否达成目标? 2.未达目标/过程指标/观察指标问题是什么?开启新的产品循环 3.未达目标,抽样分析
四个环节,不同的关注点。

产品目标:通过消息触达用户,实现响应的转化目的
核心指标:消息点击率

产品介入,套方法论,对当前存在问题做整理分析。
定义理想态:所有人都点击
未达理想态:有99.5%的人没有点击,怎么拆解?
PM提出的新的分析思路,点击的人和没点击的人有什么区别?原来活跃用户点击占比更高。
根据分析出的问题,确认下期迭代方案

对1.0版本的问题分析
1.埋点问题,统计过程中数据缺失
2.没有点击的用户,都是曾经很少或者没有买过肉蛋商品的用户
确认2.0优化方案

对2.0版本做效果回归,分析问题
1.各推荐维度在不同品类上不同表现
2.不同用户对同一种维度的点击率也差异较大
3.同一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点击率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以细分问题,采用优化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版本迭代优化

产品目标:帮用户已最低成本完成目的地输入。
衡量指标:用户平均输入时长。

原指标,输入时长比较模糊,可以转化为输入步长。

阅读全文

与产品方法论如何找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黄皮果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32
电饼铛凉皮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图 浏览:873
肌理构成绘图方法图片 浏览:907
华硕路由器rtAC5300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560
什么方法治疗蝴蝶斑 浏览:145
食品级片碱的鉴别方法 浏览:155
圆度仪的使用方法 浏览:518
肉毒素治疗狐臭操作方法 浏览:673
古文预习方法视频 浏览:679
钓点守大鱼的正确方法 浏览:244
女气血不足的锻炼方法 浏览:928
3d扫描仪的使用方法 浏览:62
zippo如何使用方法 浏览:384
蛋白质浓缩有哪些方法 浏览:64
饿了么账户余额不能使用解决方法 浏览:54
怎么让手臂变粗壮的方法 浏览:821
简单平面半自动喷漆机制作方法 浏览:498
3天快速提高流量的方法 浏览:277
破坏细胞器最简单方法 浏览:528
万年青的养殖方法图片 浏览: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