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奥数解题思路与技巧
你好
1、信心不足
有不少孩子往往一拿到行程问题的题目心里就发怵,没有信心去把题目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在平时做行程问题时选题的难度不适当,对一些基本的题目没能做到熟练掌握。而现在学生们自己从一些参考书上找的练习题难度不一、类型各异。这样的话,孩子自己很难在短期内把行程问题掌握。
于是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感觉学了很长时间,也还是有很多题目不会做。时间一长,自然孩子们就很难建立起足够的自信心。因此,同学们在做行程问题时一定不要盲目的做那些难度很大的题目,从简单的常规题目开始,一步一脚一印,逐步建立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攻克行程问题。
作为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要谨慎的给孩子安排一些难度大的题目。不要急于给孩子安排做一些竞赛题或导引上的题目。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程度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
2、耐心不够
行程问题很多题目的文字叙述比较其他题目要普遍的长一些,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讲,去理解题意也就增加了难度。因而多数孩子都不愿读长题,这样首先从心理上就对题目产生了厌倦感和恐惧感。那么势必造成对题目理解的不够,分析的不透彻。这就是因为孩子在做题时缺乏足够的耐心,急于求成。而做行程问题最重要的前提恰恰是要把题意理解透彻,把过程分析清楚,把这前期工作做好了后,后面解题的过程也就会变得简单了。
我们发现往往是老师把题目读完,把相应的过程给孩子分析完之后,他们自己很快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有耐心,一步一步安心思考,逐步把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未知条件建立联系。经过这么逐步分析,你一定会找到解题的方法的。家长在这时也可以慢慢提示着帮孩子理解题意,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题目的能力。
3、习惯不良
有一些孩子做题时不喜欢写步骤和过程,往往是只写答案。有的是写了几个简单的算式而没有相应的文字提示。
例如这样一道题: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离A地60千米,然后两人继续前行,分别到达BA后调头继续前行。当他们第二次相遇时距离B地30千米。问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一道非常典型的迎面相遇问题。我们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解这道题,他们能够很快的列出算式。60×3-30=150(千米)但如果你要是问这个算式的含义,就有很多同学回答不上来了。他们往往只是记住了这个解题算式。原因还在于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过分重视算式和结果,而忽视了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
对老师在解题过程中做的分析和讲解没有理解充分,对一些关键的字眼没能做好记录。因而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老师对题目所做的文字分析,不明白的要及时询问老师,只有真正把老师所讲题目的解题思路搞懂了才能逐步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如果自己有新的想法,有更好的思路也一定要积极的和老师探讨,以确认方法的正确性。家长们在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时也不能只看孩子的解题结果,而是要问明白孩子所列算式的来龙去脉,鼓励孩子讲题给你听。相信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会更大。
4、做题时不喜欢画图
其实,如果能把题目所叙述的过程表现出来,题目的难度自然就会大大降低。因为如果单纯凭空想象一些相遇或追及过程不仅很困难,也很容易出错,尤其是那些多人相遇或追及,多次相遇或追及那就更不可想象了。所以同学们平时做题时一定要养成画图的好习惯,这对你分析解题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的。所以老师讲题过程中画的图大家一定要记录好。
望采纳祝你好运
㈡ 如何掌握奥数题的方法
㈢ 做奥数题有什么技巧
注意习惯的养成
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首先,需要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有些家长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是题目理解了,出点小错没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学生粗心大意之习气。而在奥数题中,一点小错,往往是致命的。
学生做题出错了,我们应把它做为一个好的教育学生的契机,引导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不断积累,是知识方面的,要牢记。是习惯方面的,要改正。相信久而久之,好的习惯必能养成。
重视题目每个环节
有些奥数题步骤很多,很多学生掌握了其中的某些环节,就认为没问题了,而恰恰是某些重要的环节没有去认真考虑,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势必造成解题时脱节,而有时正是这小小蚁穴,毁了千里之堤。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习惯。家长可让学生做"小老师",抓时间让他们讲一讲所学内容,看其是不是能讲得头头是道。这对他们是一个锻炼,也是一种督促。
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技能
一堂课下来,有些较难的题目,学生往往刚刚理解。而要让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机还不成熟。这就要求他们要把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有针对性的练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练习题切忌千篇一律,因为这样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方法单一。
在选题时,应既要注意坡度,又要兼顾广度;既要注意已有知识的练习,又要注重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又要注重知识的深化与提高。同时,要掌握好度,不要因为选题过多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㈣ 初一找规律的数学题及解题方法技巧
一、基本方法——看增幅
(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
(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
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
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
(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㈤ 七年级奥数题(应用题,带步骤,最好有讲解,难一点的)
给你一个方法:
一、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二、 务学与求道
三、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四、 态度决定一切
五、 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六、 学习 别人
㈥ 奥数题的解题技巧有哪些
1 、直观画图法:解奥数题时,如果能合理的、科学的、巧妙的借助点、线、面、图、表将奥数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可使同学们容易搞清数量关系,沟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解题。
2 、倒推法:从题目所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向前倒推,直到题目中问题得到解决。
3 、枚举法:奥数题中常常出现一些数量关系非常特殊的题目,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列式解答,有时根本列不出相应的算式来。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根据题目的要求,一一列举基本符合要求的数据,然后从中挑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4 、正难则反:有些数学问题如果你从条件正面出发考虑有困难,那么你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从结果或问题的反面出发来考虑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5 、巧妙转化:在解奥数题时,经常要提醒自己,遇到的新问题能否转化成旧问题解决,化新为旧,透过表面,抓住问题的实质,将问题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答。转化的类型有条件转化、问题转化、关系转化、图形转化等。
(6)七年级奥数题解题技巧和方法扩展阅读
数形结合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或者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或者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
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
㈦ 奥数题技巧
关键在于多做题,熟悉题型,说白了就是题海战术。
每个题都有个线路,看懂他要考哪些方面的问题,联系你以前解题都应该用哪些方法,套用一下差不多出来答案了,牢固的基础知识是最总要的。
㈧ 请教:小学奥数题的解题方法和详细思路
这题可以从“春春×春春=迎迎赛赛 ”突破。
1、由于被乘数和乘数相同,而且积是4位数。所以只有88×88=7744才能得到千位数字与百位数字相同,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同。同时可得数字迎是7,赛=4。
2、迎=7;春=8代入“迎迎×春春=杯盈盈杯”得杯=6
3、将赛=4代入“数数×学学=数赛赛数”。由于前面两式已用过4、6、7、8四个数字。所以用55×99=5445得到数=5;字=9
迎+春+杯+数+学+赛=7+8+6+5+9+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