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解方程的运算方法及解题技巧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都除以系数求出方程的解,最后是把解代入方程进行检验。用方程解决问题,关键是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贰’ 解方程的技巧。
不少学生一提到解方程就苦恼,其实只要掌握了技巧,解方程并没有那么难。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我们可以把课本中出现的方程分为三大类:一般方程、特殊方程和稍复杂的方程。
形如:x+a=b , x-a=b , ax=b , x÷a=b 这几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一般方程;
形如:a-x =b,a÷x =b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特殊方程;
形如:ax+b=c , a(x-b)=c这两种方程,我们可以称为稍复杂的方程。
对于一般方程,如果方程是加上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可以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a;同样地,如果方程是减去a,在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时,可以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a。乘和除也是一样,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一般方程很简单,具体数字帮你办,加减乘除要相反。
对于特殊方程,减去和除以的都是未知数x。求解时,减去未知数那就加上未知数,除以未知数那就乘未知数,这样方程就变换成了一般方程,总结起来就是特殊方程别犯难,减去除以未知数,加上乘上变一般。
对于稍复杂的方程,可以采用“舍远取近”的方法,意思是离未知数x远的先去掉,离未知数x近的先看成整体保留,通过变换,方程就变得简单,一目了然。总结起来就是若遇稍微复杂点,舍远取近便了然。
当然,还有形如ax+bx=c等形式,能够学会上面这几种,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方程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第一种
x+a=b
x-a=b
ax=b
x÷a=b
此类题型可以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应的数。
示例:
x+3=5
解:x+3-3=5-3
x=2
x-3=2
解:x-3+3=2+3
x=5
3x=6
解:3x÷3=6÷3
x=2
x÷3=3
解:x÷3×3=3×3
x=9
第二种
ax+b=c
ax-b=c
关键是先把ax看成一个整体,明白先在方程两边同时加、减b,然后按第一种方法解方程。
示例:
3x+4=40
解:3x+4-4=40
3x=36
3x÷3=36÷3
x=12
3x-6=9
解:3x-6+6=9+6
3x=15
3x÷3=15÷3
x=5
第三种
a(x-b)=c
a(x+b)=c
这种类型题可以仿照第二种思路,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将原方程转化为第二种形式的方程。
示例:
2(x-18)=16
解:2(x-18)÷2=16÷2
x-18=8
x-18+18=8+18
x=26
2(x-18)=16
解:2x-36=16
2x-36+36=16+36
2x=52
x=26
第四种
a-x=b
a÷x=b
这种题目的思路是引导学生把方程转化成x+b=a或xb=a的形式,让学生明白本题要在方程两边同时加或乘x,然后按第一种方法计算。
示例:
20-x=9
解:20-x+x=9+x
20=9+x
9+x=20
9+x-9=20-9
x=11
2.1÷x=3
解: 2.1÷x×x=3×x
2.1=3×x
3×x=2.1
3×x÷3=2.1÷3
x=0.7
‘叁’ 普通解方程方法
你要看是几次的方程,如果是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如果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话,有求根公式,或者配方法
‘肆’ 解方程的技巧和方法
去分母,这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首要步骤,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首先要去分母,当然如果方程中没有分母,省去此步骤。
2.
去括号,去除分母之后,就该完成括号的去除了,如果有分母,先去分母再去除括号,没有括号的话可以省去此步骤。
移项,每个一元一次方程都会有的一步,就是把同类项的数据移动到同一边,把未知数移动到等号的左边。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临门一脚,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合并同类项的时候要遵循合并同类项法则
‘伍’ 解方程有几种方法如何才能轻松求解
在上小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接触到加法、乘法、除法和减法,在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比如说五六年级就有可能接触到方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方程是比较难的,但是如果你掌握到解方程的技巧,也能够轻松的把方程解出来。那你知道解方程有几种方法吗?如何才能够轻松求解呢?
总结
所以虽然方程比较难,但是如果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够用不同的方法将这个方程解出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应该一步一步的学习,将基础打好之后才能够把比较难的题解出来。
‘陆’ 解方程的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