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知道哪些掌握书法笔墨的方法
笔法,终归是通过笔画的形态来表现,而笔画的形态,方与圆、尖与钝、重与轻、快与慢、粗与细、薄与厚、藏与露、迟与急、疾与涩、曲与直、虚与实、擒与纵,等等,均出于用笔。
‘贰’ 钢笔怎样装墨水
一、装钢笔墨水的方法有两种:挤压式和抽水式。
1、挤压式。这种钢笔后半部分打开后,是一个金属外壳,里面是软的墨囊。一般都是使用墨囊壳上一个可以摁下去的拨头进行挤压、吸墨。当然也可以把它拿下来再挤压。
2、抽水式。这种钢笔墨囊后半部分会有一个可以上下活动的拨头,连着墨囊里的活塞,原理同注射器一样。这种钢笔吸的墨水会比较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新钢笔加墨水的话,不管是什么包装,就需要先空压或者空推几次,将里边的空气排空之后再加墨水。
二、拓展资料
钢笔是一种主要以金属当做笔身的笔类书写工具,通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多为黑或蓝),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写时轻重有别,可说是西方书法的书写工具。大部分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来填充墨水。关于蓄水钢笔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追溯到10世纪,这种最早的蓄水钢笔一直使用到18世纪。发展进程很缓慢,不过,直到第19世纪初期,在生产过程中发明了一种稳定加速流的钢笔。只有3点关键的发明,却使钢笔成为广泛受欢迎的书写工具。这些发明就是:铱制的金钢笔尖、硬橡胶和自由流动的墨水。
‘叁’ 如何给书法笔加墨水
1、首先,准备好材料,如下图所示。
‘肆’ 中国画两种最基本的用笔方法
用笔方法:勾、皴、擦、点、染。
勾是工笔、写意画法主要手法之一。比较起来以工笔画用的更多一些。
工笔的勾,以中锋为主,要求工整、严谨,近似书法中的楷书。
擦:笔触不清楚的叫擦。擦是皴工序的继续,是皴的一个补充,其目的是让画面效果更加浑厚。
点:是以面造型的表现手法,写意画使用较普遍,工笔画中也有没骨点染的方法。工笔的点和染是分 不开的,因此叫点染。
染:是加强画面效果的又一种方法。工笔画中的染可分为勾染、烘染两种。
笔法是由行笔而形成的。行笔包括起笔、运笔、收笔三个部分,行笔要有力度。
(4)书法笔墨连接方法扩展阅读:
用墨的方法主要有七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
浓墨法,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
焦墨法。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
渍墨法。常用松烟墨、渍墨入画。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墨,层层积染,称积墨。
泼墨法。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
冲墨法。用墨画后,乘湿速以清水冲淋,使墨自然渗发。
宿墨法。由于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故用笔时要注意虚灵、松动,更不得拖涂。
破墨法。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
淡墨法。有湿淡、干淡两种。
‘伍’ 书法笔墨用法
用笔,即运笔,是笔法之关键。笔法,终归是通过笔画的形态来表现,而笔画的形态,方与圆、尖与钝、重与轻、快与慢、粗与细、薄与厚、藏与露、迟与急、疾与涩、曲与直、虚与实、擒与纵,等等,均出于用笔。 结字、笔画之具体形,所以实现者,亦依用笔;反之,如何用笔,亦据字形本身。例如,笔画为方,用笔顿、翻而外拓,以方之;其笔画圆,用笔提、绞而中含,以圆之。不同书体,所用笔法自然不会相同。作篆书的笔法自然与作隶书的不同,作楷书的笔法自然与作草书不同。书法活者,其用笔不得不活,此不可胜言矣。
用墨对绘画至为重要,书法不同于绘画,但是,用墨之法,对于书法也同样不可缺乏。用墨之法,通过在纸上显现出的墨迹图像表现出来,它讲究技术性,须练习始得。
所谓“墨分五彩”,即渴、润、浓、淡、白。墨之浓淡,在于用水,会用水,墨才能有层次,才活。元陈绎曾《翰林要诀》云“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衅以圆之”,此为实践之法,很具体、有用。黄宾虹《画语录》中也谈及用水奥妙:“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微揩拭,然后将笔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有别。”
用水之妙,可于宿墨用法中最悟之:墨色虽淡,然沉稳、厚重,不轻浮,此虽于用笔有关,然与用水亦有关。善用水者,若天厨之调味,随机而化,因势利导,于是笔墨得体,风调雨顺,浓处不枯,淡处不薄,有节奏,有韵律。不善用水者,忽而凝滞枯燥,忽而臃肿肤薄,浓淡失序,浮烟瘴气;或者投机取巧,浓墨中羼水,而后调匀,此则笔画不浓不淡,殊为乏味矣。
笔法和墨法,虽然不是一回事,但它们是不可分的。笔法,通过墨法来实现;墨法,通过笔法来显形。例如:浓墨法,理应厚重,但是,如果使用飞白、偏锋(侧锋)等笔法,也同样表现出轻浮、浅薄之相;淡墨法,虽说本该轻薄,但是笔法中锋,功力入木三分,则同样可以达到厚重之感。再如:笔法想方,但是墨用水量极大之淡墨,下笔洇染模糊一片,“方”不起来。“墨分七彩”,不能曲解和偏执,倘若把书法当作画来作,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忽浓忽淡,像花脸。 现代黄宾虹《致治以文说》文云:“画有雅俗之分,在笔墨不在章法;章法可以临摹,笔墨不能强勉”。
‘陆’ 如何理解书法草书中的“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
草书中的“一点二连三交代,四墨五紧六飞白”这句话还是第一次听说,估计是因为我没有练习草书的缘故吧。但这句话其实也不仅仅是说的草书,对于其它书体也是如此,例如行书或者行草书等。下面我来分别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点这里的“点”不是我们常说意义上的点,而是指的“点画”的意思。唐代着名书法家孙过庭在其草书《书谱》中云:
“图真不悟,习草将迷。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
草书的书写节奏比较快,更能凸显书家的情感表达,书写的时候笔画之间的连带很多,因此在笔法上以使转为主,所以孙过庭说“使转为形质”。而点画的顿挫、跳跃,遒润、迟涩等,就成了草书的情性,可以说“点画”就是草书的灵魂。
”,一幅草书作品中一定要适当使用飞白的用笔,我们可以根据章法布局,在整幅作品中使用几处飞白的,可以让画面起到变化,恰到好处。
书写的时候一次蘸墨要尽量写完,一个锋面的墨用尽了,再用另一侧的墨,一般可以写七八个字到十几个字,每一次蘸墨后都如此,这样墨色自然就变化丰富了,而且让画面也增加了节奏上的变化。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理解,不到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柒’ 毛笔书法如何沾墨
初学书法,人们往往以为用墨不重要,这是—种误解。笔法与墨法互为依存,相得益彰,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用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神采。
历代书家无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寸: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芝一大关键已。”明代文人画兴起,国画的墨法融进书法,增添了书法作品的笔情墨趣。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笔者就此浅谈如下。
1,浓墨是最主要的一种墨法。墨色浓黑,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能人纸,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古代书家颜真卿、苏轼都喜用浓墨。苏东坡对用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认为用墨光而不黑,失掉了墨的作用;黑而不光则“索然无神气”。细观苏轼的墨迹,有浓墨淋漓的艺术效果。清代刘墉用墨亦浓重。书风貌丰骨劲,有“浓墨宰相”之称、与浓墨相反的便是淡墨。
2,淡墨介于黑白色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明代董其昌善用淡墨,书法追求萧散意境。从作品通篇观来,浓淡变化丰富,空灵剔透,清静雅致,仙住所着《画禅室随笔》中说:“用墨须使有;闰,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清代王文治被誉为”淡墨探花”,书法源出于董香光,传其风神,作品疏秀占淡。其实,川浓淡墨各有风韵,关键在掌握,用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刚弊于无锋。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不数年间,已奄奄无生气矣,”
3,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涨墨在“墨不旁出”的正统墨法观念上是不成立的。然而涨墨之妙正在于既保持笔画的基本形态,又有朦胧的墨趣,线面交融。王铎擅用涨墨,以用墨扩大了线条的表现层次,作品中干淡浓湿结合,墨色丰富,一扫前人呆板的墨法,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黄宾虹对墨法研究更有独到之处,提出了“五笔L墨”的理论。他偶尔将涨墨法应用于篆书创作中,又表现出一番奇趣。
渴笔、枯笔分别指运笔中墨水所含的水分或墨大多失去后在纸上行笔的效果。渴笔苍中见润泽;枯笔苍中见老辣。在书写中应用渴笔、枯笔二法,应控制墨量适宜。宋代米芾的手札《经宿帖》“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几字,以渴笔、枯笔表现,涩笔力行、苍健雄劲。
书法的墨法表现技巧十分丰富,用水是表现各朴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占入水墨并称,实有至理”。
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当然,墨法的运用贵有自然,切不可盲目为追求某种墨法效果而堕入俗境。
古人论画时讲用墨有四个要素:一是“活”,落笔爽利,讲究墨色滋润自然;二是“鲜”,墨色要灵秀焕发、清新可人;三是“变幻”,虚实结合,变化多样;四是“笔墨一致”,笔墨相互映发,调和一致。以此移证于书法的用墨也应是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捌’ 学习书法,如何掌握行草书笔法技巧
链接:https://pan..com/s/1hxwrerLKomrgBuD-6CQ9bw
我国文字,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全世界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实用价值外,更兼有艺术价值,因此书法作品常与绘画并举,是我国文化的资产,这里有零基础也能学好的书法课,15天轻松写出漂亮人生!
‘玖’ 墨囊式钢笔怎么装墨囊图解
墨囊式钢笔墨囊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拧开笔杆
(9)书法笔墨连接方法扩展阅读
墨囊钢笔:墨囊钢笔不用吸墨,插上专用的墨囊,就可以使用了。
吸墨原理:把笔囊里的空气挤出去后,笔囊里气压小于外界的气压 , 外界气压就把钢笔水给挤进去了。
钢笔的保养
写字时,应在纸下垫一些稿纸,以增强笔尖的弹性,减少摩擦。笔尖不要在金属等硬质材料上书写,以防损坏笔尖。日常使用中避免不同墨水混用,以免产生沉淀堵塞钢笔。钢笔每一个月左右应清洗一次,保持墨水下水流畅,如使用碳素墨水更应多清洗一定要洗干净。钢笔如长期不用,应洗净保存。并且书写时不要过度用力。
‘拾’ 练习书法,如何让笔锋力透纸背
书法是中华民族审美的集大成体现,因为写书法能写好,不但需要超高的审美,还要有文化底蕴、更要对字的结构有精准的认识。只有对自有完全的认识,才能调节好气息,书写的自然而流畅。
其实力透纸背指的更是一种有气势的感觉,并不是真的要把笔墨透过纸背。要真的是以这个为检验标准,那书法还简单了呢。笔墨并不一定真的要透过纸,而是有一种力量好像扎在纸里的感觉,让人感觉非常稳,非常踏实,不是浮在纸面上的。
所以写书法是需要综合能力的,其实刚开始主要以临摹为主,等临摹多了就会掌握好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