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医推拿如何治疗小儿腹痛
中医认为小儿腹痛主要与情志刺激、饮食不节、寒温失调、素体阳虚、虫积等因素有关。以上原因致使气机不畅、脉络痹阻、经脉失养而引起腹痛。你登录下小儿按摩网,上面有关于小儿腹痛的小儿推拿视频,根据不同的病症有具体的推拿手法。
Ⅱ 中医针灸疗法的治疗腹痛
【中华好轻松针灸疗法】
治疗方法:通调腑气,缓急止痛。以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治疗穴位:足三里中脘天枢三阴交太冲
操作:太冲用泻法,其余主穴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寒证可用艾灸。腹痛发作时,足三里持续强刺激1~3分钟。
Ⅲ 如何治疗腹痛
治疗要点
腹痛者应查明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些如绞窄性肠梗阻、胃肠道穿孔、坏死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尚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腹痛的一般治疗包括:
1.禁食、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腹痛
2.积极抢救休克。
3.有胃肠梗阻者应予胃肠减压。
4.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5.可酌用解痉止痛剂,除非诊断已经明确应禁用麻醉止痛剂。
6.其他对症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1.寒凝腹痛
治法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2.热结腹痛
治法清热化湿,通腑导泻
3.虚寒腹痛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4.食积腹痛
治法消食导滞
5、气滞腹痛
治法舒肝解郁,行气止痛
6.血瘀腹痛
治法活血化瘀止痛
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艾叶适量,用醋炒热,布包敷于神阙穴及痛处。适用于寒痛、虚实痛。
(2)野菊花茎叶适量,冷饭适量,共捣烂成饼状,外敷于肚脐神阙穴。适用于热性腹痛。
2.针灸疗法
(1)针刺:腹痛取内关、支沟、中脘、关元、天枢、公孙、三阴交、阴谷;腹中切痛取公孙;积痛取气海、中脘、隐白。
(2)灸法:脐中痛,大便溏,灸神阙。
3.饮食疗法
(1)生姜粥:生姜15克(打碎),放碗内,加入沸热粥,加盖煽片刻,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寒邪内阻型腹痛。
(2)大黄蜜糖水:大黄15克,加沸水200毫升泡15分钟,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适用于湿热壅滞腹痛。
(3)黄芪良姜糯米粥:黄芪20克,高良姜6克(研末),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与糯米煮成熟,再加入高良姜末及红糖煮片刻,趁热服食。适用于中虚腹痛。
(4)干姜粥: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早晚各1料。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4.预防调护
夏季勿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过于冒暑劳作,以防暑热,寒湿入侵。饭后勿急跑或作其他剧烈活动,勿暴饮暴食。 腹痛患者当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可少食多餐,忌食一切油腻坚硬之物。
Ⅳ 患者肚子疼、有便意、浑身冷汗、手脚麻木中医怎么调理
先是肚子疼后浑身发冷,要考虑急性肠炎的可能。
急性肠炎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炎症反应,常见的原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感染,多于进食不洁的食物或进食生冷刺激的食物以后可以诱发。常见的症状可以有腹痛,腹泻,有些患者严重时可以出现浑身发冷发热,还可以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对于急性肠炎的患者,首先要加强对症支持处理,适当补液,同时要进食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禁食;合并细菌感染时,应该使用抗感染的治疗方案,加强对症支持处理,以免病情加重。肚子疼浑身发冷的情况,一般可见于细菌性的肠胃炎,比如由感冒引起的细菌和病毒的感染,继而出现胃肠功能的紊乱,引起腹部气滞血瘀,导致腹部的疼痛。另外肚子疼伴有浑身发冷,也有可能是由于腹部的疾病导致肠梗阻、肠痉挛之类的疾病,疼痛剧烈导致了患者出现发冷的症状。
Ⅳ 便秘,有粘液,大便有血,肠鸣,腹痛,中医能治好吗
有这肠鸣大便有粘液的情况下,那么可以使用中成药来进行治疗的,比如说肠道益生菌整肠生来改善的,而且的话要注意调整一下饮食的。需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着凉,而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另外要注意增强个人的体质,多进行运动来改善
Ⅵ 怎样通过中医治疗湿热积滞腹痛
【中医治法】
[主治]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常方]大承气汤。
[处方]大黄12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方义]方中大黄苦寒泄热,攻下燥屎;芒硝咸寒润燥,软坚散结;厚朴、枳实破气导滞,消痞除满,四味相合,有峻下热结之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若燥结不甚,大便溏滞不爽,苔黄腻,湿象较显者,可去芒硝,加栀子、黄芩、黄柏苦寒清热燥湿;若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若兼食积者,可加莱菔子、山楂以消食导滞;病程迁延者,可加桃仁、赤芍以活血化瘀。
Ⅶ 打嗝、烧心、腹痛、肠鸣、呕吐、腹泻中医怎么调理
饮食方面~
选择较容易消化的食物,进食前先做些肢体的柔软运动,对消化和吸收是有帮助的。如果症状较严重时,利用药膳食疗方式,除了可以解除不适症状外,还可健脾固肾。
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麦麸、苹果、桃子、洋葱、甘蓝菜、谷类,以及地瓜、马铃薯等薯类食物。乳制品也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或是体内因无法吸收乳糖而造成胀气,要避免食用。
“舒缓胃胀气”的小妙招!
1.画圆按摩胃周
用清凉的薄荷油(万金油、白花油),沿着胃部画圆按摩。
2.做简易的舒缓运动
蹲下以手环抱弯曲双腿,将大腿贴近肚子,有助于肠胃消化、解除胃部闷胀感。
3.打嗝排气
胀气时多走动,打嗝或排气,让肠胃保持弹性,绝不要催吐,会导致胃食道逆流。起来走一走,能打嗝或排气更好。
4.喝帮助消化的茶类
薄荷、柑橘类的茶能助消化,消除胀气效果不错。
10大生活好习惯,远离胃胀气
大部分的胃胀气是因为饮食习惯所引起的,平常多摄取容易消化的食物、及养成轻松生活态度,避免过度紧张,也能减少胃胀气的发生。
1.不边吃饭、边讲话
空气进入肚子里,胀气自然就来了,吃饭时最好闭着嘴巴细嚼慢咽。
2.不一直咀嚼口香糖
咀嚼容易分泌胃酸,持续咀嚼口香糖容易导致胃酸过多,酸水过多,胀气也就随之而来。
3.没经过医生允许,不随便服药
有时药物含的抗生素,会让胃黏膜不习惯却又不至于发炎,就会产生胀气这种比较轻微的症状。此外,补充健康食品时,若有胀气也要避免继续服用
4.想排气时,不要憋
不论是打嗝或放屁,都不要憋着,忍久了就容易胀气。
5.保持情绪平缓适时纾解压力
压力大的时候,失眠、紧张也可能导致胃部不适、胀气。
6.避开易胀气食物,如“奶制品”及糯米
乳糖不适症的人吃到乳制品、或有肠躁症的人吃到特定食物,都容易胃胀气,多加注意。
7.吃有助排气的多纤蔬果
避开太酸的水果,水梨、西瓜都是不错的选择。
8. 吃饱不要立刻趴下
许多大美人吃完午饭利用空档趴着睡一下,其实这时胃中的食物还没完全消化,因此容易胀气,吃饱后多走动较不易胀气;午餐选清淡的也有帮助。
9.吃帮助消化的东西
“山楂”有助于消化,有酵素,都能帮助消化,减少胀气。
10.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少量多餐”比“吃到撑”有益健康;糯米类、乳制品易胀气,容易胀气的人少吃
Ⅷ 怎样通过中医治疗瘀血阻滞腹痛
【中医治法】
[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常方]少腹逐瘀汤。
[处方]小茴1.5克,干姜3克,元胡3克,当归9克,川芎3克,肉桂3克,赤芍6克,蒲黄9克,灵脂6克。
[方义]方中当归、川芎、赤芍等养血活血,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小茴、肉桂、干姜温经止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若瘀热互结者,可去肉桂、干姜,加丹参、赤芍、丹皮等化瘀清热;若腹痛气滞明显者,加香附、柴胡以行气解郁;若腹部术后作痛,可加泽兰、红花、三棱、莪术,并合用四逆散以增破气化瘀之力;若跌仆损伤作痛,可加丹参、王不留行,或吞服三七粉、云南白药以活血化瘀;若少腹胀满刺痛,大便色黑,属下焦蓄血者,可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通腑泄热。
Ⅸ 怎样通过中医治疗气机郁滞腹痛
【中医治法】
[主治]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常方]柴胡疏肝散。
[处方]陈皮6克,柴胡6克,川芎4.5克,香附4.5克,枳壳4.5克,芍药4.5克,甘草1.5克。
[方义]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川芎行气活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若气滞较重,胁肋胀痛者,加川栋子、郁金以助疏肝理气止痛之功;若痛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川栋子以理气散结止痛;若腹痛肠鸣,气滞腹泻者,可用痛泻要方以疏肝调脾,理气止痛;若少腹绞痛,阴囊寒疝者,可用天台乌药散以暖肝温经,理气止痛;肠胃气滞,腹胀肠鸣较着,矢气即减者,可甩四逆散合五磨饮子疏肝理气降气,调中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