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蒙古族舞蹈元素与健身操研究方法

蒙古族舞蹈元素与健身操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19 05:50:21

A. 蒙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特点(关于蒙族舞蹈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着称。蒙古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牧人的生活,表达牧人的美好情感,有了高兴事就要跳舞。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伴的民族一点都不为过。怎样跳好蒙古舞呢?首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族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肢体训练,目的就是要使训练者具备蒙族舞的基本素质。就是全面掌握蒙族舞的动态特征。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舞者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在训练当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处理好蒙族舞的节奏是为了突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是舞蹈意义上的再升华,具体来说,在舞蹈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达情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B.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动律、特点,以及蒙古族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的风格特点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
幼儿的www.tudou.com/programs/view/zx0Qlvo-ddw/
2011-4-23
-
网络快照
video..com/v?word=幼儿蒙古族舞蹈
2012-2-13
成人的肢体训练
把握气质——动态特征在情感面上提升等

C. 蒙古族舞蹈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好急···可以帮我回答么

一、蒙古族舞蹈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历史的波涛穿透了无数次社会的变迁,蒙古族舞蹈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潜移默化的发展和变化着。面对新时代的审美变迁,面对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维的冲撞,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传统的审美观受到很大的冲击。生活内容、思维理念、信仰爱好和审美需求都发生了全然不同的变化。因此,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风格模式,对新生活、新理念、新的时代精神的彰显已经力不从心。"粉墨当随时代"的舞蹈艺术,首先应该对"传统的既成模式",也就是"舞蹈形式感"的改造,新的创作思维、结构方法以一种新的审美原则,创作出具有新时代气息和形象的舞蹈作品。我们必须以蒙古族传统风格化的舞蹈图式和韵律为依据,作为舞蹈创新的动机源点,因为那是蒙古族人民独特的精神和性格的形象积淀,在这基础上,用现代生活情感、审美意识,发展和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民族舞蹈作品,使蒙古族舞蹈艺术更加丰富多彩而发扬光大。

二、创作借鉴现代编舞技法,丰富传统舞蹈的单一性

传统民间舞蹈有较鲜明的特定风格和模式,正是这一点在创作中,各种新的生活、新的情感的表达与典型形象的塑造受到束缚,所以编导在不改变其主体风格和蒙古族舞蹈特定的审美心态的前提下,借助现代的、先进科学的编舞技法,在动作结构上改变其固定的单一性,打破传统的动作连接逻辑,开发多方位、多角度的动作变化,展开一个更大的创作空间,让传统舞蹈动作元素和动机不再单一和重复,而是通过空间、幅度和力度的多变性,节奏的更加丰富,使舞蹈的内在逻辑呈现出丰富的可能性,在舞蹈画面的运行方向和调度线条,以及造型定位上,可选择不对称性、自由性、出乎意料的变化性和新奇感,打破原有民间舞的单一规整性,从而加强视觉艺术的魅力,使蒙古族艺术更加绚丽多姿。

三、现代音乐给传统民间舞注入新活力

现代音乐的发展和丰富性,推动了传统民间舞的固定形态和动势风格的发展变化,使舞蹈散发出时尚的气息,现代音乐的结构立体交叉,结构丰富多彩,音乐配器新颖、独特,富有灵动的新激情,能引导舞蹈编导进入的新的想象空间,引发新的创作灵感和冲动。

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多样,变化奇特,它的融入会给传统蒙古族舞蹈新作品的创作注入新活力和生命力。

四、传统风格与现代人思想个性的相融

现今,有许多民族民间舞蹈,已从单一展现风俗、传统形态的层面,提高到了开始关注现实生活、生命与真情的高层面。在当下的蒙古舞创作中,传统风格的语汇模式,一定程度制约着鲜活的形象塑造,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舞蹈人,他们迷茫、不知去向何方?传统的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创作和表演欲望,他们激情满怀、向往无限,我深深地理解他们的同时,也感悟到创作的方向应该是传统舞蹈风格模式与新时代的生活图景、人物个性的相互融合,建构出新时代特征的民族舞蹈语汇形象。在此必须强调,是建立在蒙古族传统舞蹈风格上的创新,如果我们在享用自由的天空之时,放弃了生根的民族文化土壤,根无所系,便无从滋养,就会随风漂浮的无影无踪。因此,保护和传承好浓郁的传统舞蹈风格特色的同时,创新和宣泄新时代的精神情感,需要的是"生命化创作原则"的融入,使新的艺术理念和具有时代个性的舞蹈作品更加多姿多彩。让传统蒙古族舞蹈的现代步伐更加扎实有力,让蒙古族舞蹈之舞台艺术更加鲜艳夺目,在创新发展和求索进步的同时,牢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http://www.nmonline.com.cn/s/ProctShow_other_share.asp?ID=480&ClassID=95

D. 急急急!题目是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点 这个课题研究方案该怎么

把蒙古族舞蹈和其他民族的舞蹈,比如汉族的舞蹈进行比较,其中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对舞蹈动作的影响。如果是本科的论文,这些就足够了

E.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

蒙古族主要聚居于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历史文化久远,歌舞是蒙古族生活的一部分。在古代,蒙古人欢迎客人时跳“迎宾舞”,部落结盟时跳“联盟缔约舞”,出征时跳“誓师舞”,还有各种风俗性舞蹈。这些舞蹈传承不断,是蒙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人号称“天之娇子”,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形成了马背上的民族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健硕的体魄,使他们的舞蹈风格粗犷中带着细腻,柔韧中显出力度。

F. 蒙古族舞蹈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萨吾尔登
顶碗舞
是新疆蒙古人最主要的民间舞蹈,在各地蒙古族居区广为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新疆蒙古人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跳萨吾尔登。萨吾尔登既是新疆蒙古人民间舞曲和歌舞曲的曲牌名称,同时又是民间舞蹈的统称。萨吾尔登常在喜庆节日、男婚女嫁、迎宾送客的家宴等娱乐活动时跳。 安代蒙古人传统民间歌舞。是古代"踏歌顿足"、"连臂而舞"、"绕树而舞"等集体舞形式的演变和发展。安代的表演形式,在场院里几十、上百人不等,围成大圆圈,圈里由两名歌舞能手对歌对舞,众人呼应踩脚、甩动衣襟伴舞伴唱,形成热烈,欢腾的场面。解放后广大舞蹈工作者通过搜集、整理、改编、创新,使古老的安代发展为反映生活,表现时代的新的艺术形式。形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在广场上自娱性的集体舞,一种是在舞台上表演性的。

顶碗舞
鄂尔多斯蒙古人从元帝国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人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鄂尔多斯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2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顶灯、顶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和击盅、打筷子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越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越丰富多彩,充分展现出舞者的技艺、智慧和民间舞蹈丰富、灵活、多变的特性。

筷子舞
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一手打肩一手转圈打击地面蹲转;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顺着打腿,再双手胸前打筷子接一手交叉打肩等。脚下舞步有平步行进与后退,亦有点地步行进后退,或各种转和跳跃动作随舞者即兴而做。慢舞稳 重深沉,快舞则飘洒矫健。情绪高昂时筷子绕身飞舞,可在各种动作上击打身体的各部位,场面轻松热烈。筷子舞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意和美化生活的智慧,是蒙古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盅子舞
流传于鄂尔多斯的一种舞蹈。每逢佳节、喜庆欢宴之际,人们在酒足食盛之时,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来,以表达喜悦之情。每一只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各种快、慢、碎、抖等声音,随着音乐舞动的双手用盅子击打出各种节奏。
角斗
流传在自治区以摔跋之乡着称的锡林郭勒草原的一种模拟性舞蹈。由一个人表演两个人摔跋的生龙活虎般的拼搏动态,而且表现得比生活中的摔跤还要生动、灵巧、幽默、滑稽,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表演者要穿特制的服装,身着蒙古袍的两个小假人摆好摔跋姿式(抱腰状)缝在一起,使两袍子成筒状套在身上,扎好腰带上身向前弓腰180度,两个贴在一起的假头正好顶在腰背上,用套上马靴的双手当作其中一人的双脚,在歌声或鼓点中做摔跃的各种抱、踢、蹁、钩等技巧。
圈舞
蒙古人民间流传的舞蹈。两脚交替悠晃步,粗矿奔放的跳踏步, 蒙古族舞蹈
明快潇洒的下身或侧身跑跳步等几种动作组成。上身动作有甩手,与人背后拉手,众人手拉手,围着圆圈跳舞,所以通常人们又称布里雅特民间舞蹈为圈舞。慢板跳得抒情柔和,快板跳得欢快敏捷,跳跃性强。民风淳朴,具有远古色调,感情热烈豪放。

G. 蒙古族舞蹈的节奏及动律特点有哪些

维吾尔族舞蹈的主要特点是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蒙古族民间舞蹈热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风格特点,蒙古族民间舞是通过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

蒙古族民间舞的音乐特点是热情奔放,悍健有力,节奏欢快,富有草原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调式多为羽调式,音乐宽广,音程跳动较大马步音乐活泼跳跃,表现雁为主题的舞曲多为民歌,经常使用散板的自由节奏以衬托辽阔草原的意境,摔跤舞一般在节日进行。

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是与民间音乐结合得十分紧密。舞蹈中,从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维吾尔族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

(7)蒙古族舞蹈元素与健身操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一般是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

二是安代舞。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在科尔沁地区,在逢年过节时、在庆祝丰收的日子里、在喜丧婚嫁和迎宾的宴会上,人们都要跳安代舞

三是查玛。查玛是藏传佛教为了弘扬佛法、传播教义、阻止邪恶诱惑、坚定佛门信念而举办的一种带有庆典性质的艺术活动。历史上,在“殿宇雄壮、比拟佛国”的科尔沁地区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全境,绝大多数寺院召庙都曾一年一度由喇嘛们表演这种舞蹈。

H. 浅析舞蹈教学中如何跳好蒙古族舞蹈

蒙古族舞蹈是高师舞蹈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们必须接受蒙古舞的正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水平。作为一名高师的学生,怎样跳好蒙古舞呢? 我认为跳好蒙古舞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让学生们了解蒙族的生活习性;了解蒙族的舞蹈语汇;通过一定的学习从而提升到美学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蒙族舞蹈,使学生全面掌握蒙古族舞蹈。以下是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几个步骤: 一、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蒙古族主要聚居开我国北方,世代从事游牧和狩猎劳动,蒙古族是典型的马背民族,漫漫草地和茫茫大漠塑造了蒙古族男性勇敢、永不言败倔强、豪放、伟岸、剽悍的性格特征,穹庐的天宇之下到处是马背游子的足迹。典型的游牧文化和狂放的生活习俗,写就了男性不羁的个性。在他们的生活中,马是唯一可以信赖与可以依托的精神支柱。 二、蒙古族舞蹈语汇的训练及要求 肢体训练,在蒙族舞蹈中可以视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它的目的就是要使训练者具备蒙族舞的基本素质。就是全面掌握蒙族舞的动态特征。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因此蒙族舞的肢体训练着重要求学生们在肩、臂、腕上下功夫。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之所以强调训练步骤的规定性,是因为各种外部形态的肩,具有肢体结构上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恰恰体现在肩的外部形态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衍生。在学习蒙族舞的肩部过程中,必须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在由易到难的艰苦实践中才能练就具有丰富表现力。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碗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从零开始,还应注意一点,就是学生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作为学习者他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马步的训练是一种特性的动作,是腿与脚与上身相结合的模拟性训练,它不仅可以使舞者脚下灵活敏捷,具备完成技巧和跳跃的能力。在训练当中要求学生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蒙古族音乐,自如掌握蒙古族舞蹈的节奏 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着。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础。因此处理好蒙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凸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它可以视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在掌握了蒙舞的基本动态并对蒙族气质有一定的认识后,下面的任务就是学会恰到好处的处理节奏,力求把蒙族舞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表演尽善尽美。如果说,肢体训练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把握气质是内容方面的补充,处理节奏则是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对总体表演水平的圆润。处理节奏,标志着舞者对肢体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作为一名舞者在跳蒙古舞时,必须不断体会力量,动作的对比与幅度的快慢,不断圆润舞技,深化舞蹈意识。具体来说,在舞蹈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聪明的舞者以恰到好处的节奏去构造舞蹈,正如调整呼吸以使生命稳健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学会从舞蹈本体上下功夫,也要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充满节奏韵律的生活的关照,都是修炼节奏意识的必要手段。 四、把握气质动态特征在情感面上提升 在掌握了蒙族舞的基本动态以后,教师要求学生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就蒙族舞来讲,是对风格美的外部形态的蒙族精神化。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同学们要把握这种气质,如果从环境因素来考试,当然最好能把自己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中去生活、去体验。正如贾作光老师一样,在表演时的投入,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我想,每一个学生应该从学习、关注直至体味草原文化开始做起。只有当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意识在表演者的思维的内部扎根,学生们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那一个蒙族气质来。事实上,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边跳着某个民族的舞蹈,一边也就在演绎着某个民族的文化,演绎的好坏直接与舞者对此民族文化的知识相关,并体现出该民族的情感特征。所谓气质,我想给学生加强蒙族文化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对蒙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动态形象鹰、大雁、马之习性及它们的气质神韵的把握。例如蒙古民族对鹰和大雁有特殊的感情,将其视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征。那么,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到关于它们的某些生活习性后,就应该关注由这些生活习性出发的,与该民族的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在蒙族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

I. 蒙古族舞蹈的背景和意义

揭示蒙古族宗教舞蹈的文化意义
蒙古族舞蹈本身具有深厚的宗教意蕴,正是蒙古族人民心灵深处那对于生命、对于自然的折射和独白,而这种意蕴由于蒙古民族能歌善舞的天性得到了充分发展,使得许多与宗教有关的蒙古族舞蹈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渐渐淡化为民间舞蹈。萨满教在草原游牧民族中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蒙古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信奉萨满教的痕迹。民间舞蹈自然也要体现萨满教的内容。作者以实证调研为手段,对萨满舞蹈的社会功能、表现特征与审美属性作了详尽的阐述。作者还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详细考证查玛宗教舞蹈的传承嬗变,从神话传说到人物演绎,从内容情节到表演手法,从表现特征到社会功能,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蕴含其中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挖掘。为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宗教意蕴,了解舞蹈与宗教的关系,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历史信息和形象佐证。从舞蹈的角度研究宗教的文化特征,从宗教的角度看舞蹈的发生演变正是该成果颇具匠心之所在,是在宗教研究领域作出的一次成功而崭新的尝试。
《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自觉地把蒙古族舞蹈放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研究,对中国北方原始社会舞蹈的发生、发展、嬗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对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舞蹈的源流沿革、历史演进、文化内涵、基本形态、功能价值、时代特质、美学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实而有益的探索,阐明由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先民共同创造的独具草原文化特质的原始舞蹈形态及舞蹈艺术,犹如一道道流淌不息的血脉,既给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在不同历史时代的发展输送了新鲜的文化血液,同时也促进了北方游牧民族舞蹈此起彼伏的可持续发展。

J. 蒙古族风格健身操舞有什么特点

蒙古族风格健身操舞充分表现蒙古族人民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展示独具特色的热情以及彪悍有力的民族风格。

阅读全文

与蒙古族舞蹈元素与健身操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治疗耳石症最常用的方法 浏览:144
列数字是什么方法 浏览:531
孕期牙神经疼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778
高三物理解题技巧与方法 浏览:489
常用打招呼的方法 浏览:697
公路土方计算方法视频 浏览:858
ver教学方法 浏览:855
狗狗取水最佳方法 浏览:350
简单的编织小金鱼的方法 浏览:377
产品报废说明方法有哪些 浏览:888
呋喃西林溶液使用方法 浏览:88
有哪些对工程信号进行滤波的方法 浏览:782
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浏览:42
尿黄治疗方法 浏览:283
睡前快速瘦腿方法 浏览:615
蝉花虫草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593
晚期面瘫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41
生态科学研究方法 浏览:234
种植石斛的方法视频 浏览:370
解决孩子背课文难的10种方法 浏览: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