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人口迁移分析方法

人口迁移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3-02 18:08:03

A. 人口迁移问题

基本不算。
人口迁移空间格局的研究既包括国家尺度,也有以某个地区或者特定城市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单元的划分上,在讨论国家尺度迁移人口的空间格局时,一般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最小研究单元;但是也有学者对各地级市流动人口的点格局分布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上,包括对人口统计指标空间特征的简单描述以及较为复杂空间分析方法的运用,也有基于迁移流的流场格局的探讨。

B. 人口迁移的理论综述

人口迁移、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的移动。人口迁移、流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剧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由于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对几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城镇布局、区域开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受到特别的注意。
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首次在16个省的74个城镇进行了人口迁移抽样调查,这次调查涉及25538户共计100267人,代表了4350万城市居民。但由于调查仅局限在城市区域,而且给定的暂时性迁移范围不够完整,使得已在城镇生活超过一年的暂时性迁移者被划为永久性迁移者,从而低估了暂时性迁移人口总数。继这次人口迁移抽样调查后不久,1987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其中包括了关于人口迁移的项目,取得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较为系统的人口迁移数据。1990年进行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与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的一个重大改进也是首次在人口普查的调查表上增列了1985-1990年间的迁移人口,并记录了迁移发生的9种原因。这三次调查,尤其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我们深入认识我国人口迁移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验证已有的分析结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力的论据

C.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分为几种原因
1,是经济条件:迁入地的经济条件一定比迁出地好。
2,政治原因:政府可能需要这块地,所以在这块地上居住的人就必须搬迁。
3,战争原因:这块地区打仗了,所以必须走。
4,环境因素:迁入地的环境比迁出地好。
5,宗教原因

D. 人口迁移实例

人口迁移的实例:

1、经济原因导致人口迁移的实例:

建国后的中国人口迁移可分为自发的和有组织的两种方式,逐渐形成了黄河下游、长江下游、四川省和湖南省四个主要迁出地区。黑龙江省由近百年来的人口迁入最大省,近年来变为最大的人口迁出省。

原来迁入很多的青海、西藏、新疆等西部省区也变为迁出省区。近年来人口向西迁移的主要是苏、浙等东南各省的能工巧匠和个体商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2、政治原因导致人口迁移的实例:

二战期间,欧洲人口迁移达到3000万人。20世纪末发生在非洲卢旺达、刚果地区的部族战争,欧洲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冲突等,引起人口迁移的数目同样以数百万计。

3、环境原因导致人口迁移的实例:

1994年中国农业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94人,日本的人口密度大约是中国的3倍,但日本的农业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75人。

中国的山区占了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耕地面积只有10%左右,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为了满足新增人口的粮食需求,不断的存在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过渡放牧的现象,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

4、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原因导致的人口迁移实例:

据1990年全国普查资料计算,民工的文化素质明显低于全国迁移人口的平均水平。初中文化程度占30.8%,小学文化程度占22.1%,这就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深层次转移,只能从事职业属脏、累、差的非技术性或技术性差的职业,文化素质偏低降低了转移的巩固率。

近年,已转移的劳动力回流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17.8%,文盲率高达21%,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9.5%。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技术构成不断提高,低素质劳动者将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4)人口迁移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人口迁移中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如为摆脱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为发财致富,谋求事业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战争和灾荒也可能导致迁移。人口迁移的直接后果表现在对迁出、迁入地区人口数量、性别和年龄构成的不同影响。

一般移民中男性多于女性,年轻人多于儿童和老人。从间接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看,迁出地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

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迁出,使迁出地的抚养、教育费用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他社会问题。

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政策可以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虽然合理而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E. 以人类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为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谢谢

同意楼下:爱死的说法。
具体以中国历史上几次有名的人口迁移为例。
1.“永嘉丧乱以及五胡乱华时期
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腐朽的统治者对各族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从而使黄河流域广大人民流离失所,被迫大规模迁移到江淮流域(主要是流入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这次南迁人口约90万,使秦汉以来人口分布显着的北多南少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这是中国人口分布中心向长江流域转移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五胡乱华,后期,北方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300万(西晋人口2000万)
2.“安史之乱”时期
发生在唐代,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我国南北人口分布比例第一次达到均衡。
3.“靖康之乱”时期
发生在北宋,1125年金灭辽开始南下攻打北宋,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每次大的战争都造成黄河流域大量居民向长江流域迁移,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北、四川,这是北宋末年人口迁移规模最大的阶段。
4.“金完颜亮”时期
1161年金撕毁了与宋的合约,大举南侵,淮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迫使淮河流域的居民南迁到长江流域,主要迁移浙江、江苏、湖南、江西等地。
5.“蒙古兵南侵”时期
忽必烈等上汗位后,于1273年出动大批蒙古兵南侵,发动了消灭南宋的战争,主要战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居民为躲避战乱大量向珠江流域迁徙,主要迁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6.“走西口、闯关东”时期
19世纪后期的旧中国,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两国竞相在东北扩张势力,修筑铁路、掠夺资源,需大批劳动力,迫使华北破产,农民移入东北,尤以山东、河北两省农民最多.1923年-1930年间移入东北达300万人,1937年一年就达到70万人。此外,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也有很多来自河南、陕西等省的农民。
7.“东南沿海下南洋”时期
欧美资本主义侵入东南亚后,为掠夺东南亚资源,招收中国破产农民作为开发殖民地的劳动力资源,并贩卖中国劳工,致使东南亚人口激增。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就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而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人口,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中心首次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
引起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如我国历史上,每发生一场战乱或者灾荒,就会引起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F. 求助人口迁移原因分析的论文

人口迁移、流动是指人口在空间的移动。人口迁移、流动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流动的加剧是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它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由于人口迁移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影响很大,同时人口省际迁移是平衡地区生产力布局的重要途径,对几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城镇布局、区域开发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受到特别的注意。
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首次在16个省的74个城镇进行了人口迁移抽样调查,这次调查涉及25538户共计100267人,代表了4350万城市居民。但由于调查仅局限在城市区域,而且给定的暂时性迁移范围不够完整,使得已在城镇生活超过一年的暂时性迁移者被划为永久性迁移者,从而低估了暂时性迁移人口总数。继这次人口迁移抽样调查后不久,1987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其中包括了关于人口迁移的项目,取得了比较有代表性的、较为系统的人口迁移数据。1990年进行的第四次人口普查与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的一个重大改进也是首次在人口普查的调查表上增列了1985-1990年间的迁移人口,并记录了迁移发生的9种原因。这三次调查,尤其是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我们深入认识我国人口迁移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验证已有的分析结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力的论据。
一、近年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由于受到严格控制而处于抑制状态,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很低,虽然在50-70年代也曾有过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为行政调动为主的迁移,如50年代政府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及他们在70年代末的大量返城等。80年代是我国人口迁移特征纷繁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封闭、半封闭的人口分布局面,人口迁移与流动日益增多,计划迁移的比重不断下降。
据1987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我国1982-1987年跨市镇县的迁移人数为每年平均仅有363万,而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的推算结果,在1985-1990年间已增加到年均1053万人。流动人口的增长也很迅速。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沈阳5大城市为例,1984-1988年流动人口总量由250万人上升到536万人,增长114%。
人口迁移流动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剧增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宏观角度讲:(1)首先是改革为人口迁移、流动创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农村推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农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使农村释放出大量富裕劳动力;各种限制人口迁移、流动政策的放宽、松动,使人口迁移、流动具有了客观可能,自发迁移大量增加。(2)经济发展是人口迁移流动加速的动力,由于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快慢不一,水平各异,致使各地区人均收入差异较大。这种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其较大的利益差别,使经济较发达地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产生了吸引力。(3)在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现在正值升学、就业、结婚年龄,是迁移的高峰年龄段。
从微观角度讲,务工经商的经济型动因是促成省际迁移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我们将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所列出的迁移原因划分为经济型和非经济型两类。经济型迁移包括工作调动、分配录用、务工经商;非经济型迁移包括婚姻迁入、随迁家属、投亲靠友、学习培训和退休退职。在一个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结构中,仅有一些伴随社会生活而产生的迁移流动如婚姻迁移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走向开放,与经济活动有关的人口迁移与流动迅速增长,在总迁移中所占比重将不断提高。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原因构成的变化正反映出这一趋势。
1985-199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中经济型迁移人口占42.99%,非经济型迁移人口比重为57.01%。经济型迁移比重比80年代前期(1982-1987年)的33.90%上升了9.09个百分点,其中属务工经商的达856万人,占25.09%,比80年代前期上升了17.7个百分点,务工经商已从80年代前期的第6位迁移原因跃居为首位,地位十分突出(见表1)。除务工经商外,1985-199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还有婚姻迁入、学习培训。而80年代前期引起人口迁移的前3位原因分别是工作调动、随迁家属、婚姻迁入。

G. 举一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后果

主要动因有
政治上:1 开发不发达地区 如美国的西进运动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
2 战争迫使
3 民族融合政策 如近年来彝族同胞到汗族聚居地定居
经济上:不发达地区人民向发达地区迁移 入中国的农民工
其他还有 从环境恶化地到环境较好地区的迁移
从疾病流行地迁出 如地方病
对迁入迁出地的影响要具体而定。我就消极和积极方面各举一例。
如农民工向发达地区的迁入。对迁出地来讲,积极方面较多,可以增加迁出地的收入水平;但同时可能会造成迁出地劳力不足的问题。
对迁入地来讲,农民工的输入解决了城市重体力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我们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经过长期的考察,这样才能得出教可信的结论

H.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人口迁移中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如为摆脱贫困和失业,改善生活,或为发财致富,谋求事业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战争和灾荒也可能导致迁移。

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个国家的政策,特别是有关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会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政策可以促进人口迁移合理正常地进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虽然合理而实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生活环境,并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8)人口迁移分析方法扩展阅读:

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研究的其它领域相比,人口迁移的理论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和不完善。拉文斯坦的“人口迁移法则(Law of migration)”是公认最早的人口迁移理论,此后,西方学者从人口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诸多学科出发,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理论。相比之下,国内人口迁移理论研究较为缺乏,大多停留在国外理论框架之中。

人口迁移空间格局的研究既包括国家尺度,也有以某个地区或者特定城市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单元的划分上,在讨论国家尺度迁移人口的空间格局时,一般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最小研究单元;但是也有学者对各地级市流动人口的点格局分布展开研究。研究方法上,包括对人口统计指标空间特征的简单描述以及较为复杂空间分析方法的运用,也有基于迁移流的流场格局的探讨。

I. 动态的迁移图(如人口迁移)怎么做注意要自己做的方法,麻烦不要回答百度迁移之类的

这个用arcmap的追踪分析模块来做,帮助文档,http://resources.arcgis.com/zh-CN/help/main/10.2/#/na/006300000001000000/,我用这个模块做了地球公转的三维动图,

阅读全文

与人口迁移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魅蓝拦截的信息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02
雕刻牛字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3
武汉恋爱挽回方法操作步骤 浏览:430
戒掉手机的四个方法 浏览:574
快速有效治疗尖锐湿方法 浏览:225
最简单的方法画hellokitty 浏览:844
反渗透膜解决方法 浏览:485
扯面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浏览:494
文彦博树洞取球方法好在哪里 浏览:854
四川泡洋姜的正确泡水方法 浏览:497
黑檀手串的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818
延迟满足实验研究方法 浏览:161
种植业污染解决方法 浏览:894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浏览:124
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该如何 浏览:838
艾莱依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799
在家怎么制作果冻方法 浏览:50
关于氮和硫的化学计算方法 浏览:627
手环核酸检测方法 浏览:417
高层窗户封闭的安装方法 浏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