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名师阅读教学方法

名师阅读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5-05-16 21:58:28

❶ 中学语文如何进行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实用性学科, 在国民教育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立足于阅读教学, 用大量的阅读教学时间来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学习经验与知识。但是,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多数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且学生进行阅读的题材大多选自课内阅读,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而在课堂上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恰恰弥补了课内阅读教学的不足, 有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原则

高中语文教师若想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 首先, 应在制定课堂教学计划与教研目标时彻底突破以往传统灌输式阅读思维模式的枷锁, 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整合, 在对课内阅读进行仔细研究与研读的基础上, 用课外阅读对课内阅读题材进行延伸与拓展, 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例如, 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 由于部分高中生不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邯郸学步》《刻舟求剑》等故事情节较强的文言文, 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语感与学习积极性。其次,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遵循经典性原则, 在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那些经典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读物, 真正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教育价值。最后, 高中课外阅读教学还要遵循可发展性原则,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与应用上, 立足学生的发展视角, 选择一些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外阅读材料, 提高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

1. 教师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其行为习惯与价值理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若想有效提高课外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首先要实现自我完善, 积极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第一, 教师要紧随时代潮流, 在思想上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在向学生阐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时, 切忌采用批评命令式的教导, 而应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 用自身的知识素养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此同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 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难题时, 要及时引导, 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的内容, 而非硬性地知识灌输。

第二,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 其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阅读素养, 这样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与精神的双向交流。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感兴趣的读物, 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频率,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进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 在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前赤壁》相关的课外读物时, 可以事先对文章写作的人物背景和时代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随后将《前赤壁》与《赤壁》进行对比教学, 以此提高课外阅读的教学效率。

第三,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现阶段大多数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 课堂阅读效率与阅读效果较差, 因此, 如何利用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阅读教材的种类进行筛选, 加强朗读训练, 提高高中生的阅读效率。例如, 在讲解《兰亭集序》时, 可以让学生大声地朗读文章中的优美诗句, 学生只有在大声朗读中才能对文章中的优美诗句有深入的理解, 更好地品味其中的情感与韵味。与此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诗句进行摘抄,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行为。其次,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和效率。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优选阅读, 通过对《巴黎圣母院》《边城》等经典文章进行节选性阅读, 让学生体会作品的博大精深。此外, 教师还可以进行计划阅读, 避免学生盲目地选择文章。比如, 教师可以对学生每月阅读书籍的数量和题材类别进行指导和规定, 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

第四, 在阅读文章的选择方面要遵循科学性和经典性原则。首先,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的环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场所不应仅局限于语文课堂, 还可以延伸到家庭, 教师要将课堂阅读教学与家庭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比如, 可以通过在班级张贴名人字画、优秀文章等方式, 为班级同学营造温馨活跃的阅读学习氛围;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阅读交流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其次,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牢牢把握经典名着阅读的标准。现阶段大多数高中生都没有理清经典名着的范围, 这就要求教师先把握经典名着的范围与标准, 随后对学生进行经典名着的阅读指导, 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阅读模式。例如, 在讲解《水浒传》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等情节进行是非判断, 进行取舍性吸收。

2. 构建完善的课外阅读评价体系

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 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与评价, 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的课外阅读是一种开放性较强的阅读, 它不受阅读环境、阅读场所、阅读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学校应根据社会的阅读需求与自身的发展情况, 构建完备的阅读评价体系。与此同时, 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 课外阅读具有引导性和特殊性, 若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就不能采用生搬硬套的教学评价方式, 而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的阅读过程层面, 并注重学生的个体阅读差异。通过良好课外阅读评价机制的建立, 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其次, 在构建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时, 要将评价主体由教师的个人行为扩展到评价群体的共同行为。通常来说, 评价主体是由了解学生阅读行为、阅读速度、阅读习惯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构成的, 将其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可以使课外阅读评价更加公平公正合理, 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

综上所述, 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整合, 对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社会主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等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不仅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必由之路,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师生关系的必由之路。

❷ 当代语文名师教学方法析要

当代语文名师教学方法析要 [摘要] 语文 教学方法探索永无止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语文 教学方法不断求新。审视当代 语文 名师的教学方法,求其根本,论其短长。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李吉林的情境派教学方法、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法、钱梦龙的导读派教学法、宁鸿彬的思维派教学法、魏书生的管理派教学法、洪镇涛的语感派教学法、张孝纯的大 语文 教学法、杨初春的快速作文教学法和程汉杰的快速阅读教学法。在如火如荼的学习热潮中冷静沉思,在难以尽述的教法中寻求规律。
[关键词] 语文 名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得方法。”[1] 语文 教学方法是 语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 语文 、全面提升 语文 素养的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等策略的总和。恰当的 语文 教学方法能够使 语文 教师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 语文 学习,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习 语文 的动机和兴趣,能够提升教材及其他 语文 教育资源的利用价值。
在当代 语文 教育曲折发展的历程中, 语文 教师中的佼佼者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改革开放以后,长期的探索造就了一批名师,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 语文 教育领域影响深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语文 教坛探索教学艺术的热情有增无减。我们需要冷静沉思:教学之法,探其根本;一招一式,尽求其妙。
一、李吉林的情境派教学方法
李吉林等创立的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李吉林老师将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概括为:“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3]
这一法则依据人的认识是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的观点,强调个性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智力活动,而且要通过情感的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创设情境即根据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再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手段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习的情绪。参与各类活动指学生通过参与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谈话、操作等活动,在特定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从事各项智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总结转化就是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与理的统一,并使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指导行为的准则。
情境教学的主要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于漪的情感派教学法
情感派 语文 课堂教学“追求的是一种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变化美……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常取启发式、导学式、自学式等有效模式之长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这也是一种‘没有模式的模式’。”[4] 语文 教学情感派的代表是于漪、欧阳代娜,于漪老师的着作《 语文 教苑耕耘录》于1984年出版,标志着“情感派”的诞生。
于漪老师认为: 语文 教育要直面于“人”,植根于“爱”,发 轫 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情感派课堂教学体现出的特点:一是立体化多功能效应,多项新的师生关系,灵活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常采用“巧引”、“美读”、“情讲”、“趣溢”等多种教学手段。 语文 课积极追求文化精神,“运用古诗词营造文化氛围”,“引用文论、诗评强化文化底气”,“用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相关知识来拓展文化领域”。教学语言“追求生动亲切”,“追求词采丰美”,“追求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追求纯净严谨、富有逻辑性”。[5]
情感派主张把引导学生“思”放在重要位置。于漪认为, 语文 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释—再生疑—再质疑—再解释”。于漪老师的以上主张,比较符合学生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规律。
情感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敏感地注意到“情感”在 语文 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情感派第一次从理论上突破程式化的束缚,对在 语文 教学过程中先教什么知识、后搞哪些活动未作具体的表述,从而给教师留下了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空间。在我国 语文 教改的历史上将永留光辉的一页。但是,中学教育毕竟是基础教育,“情感派”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关注不够,这是一个突出的弱点。此外,过分强调“语言因素”在 语文 教育中的意义,对 语文 教学中很多因素的教育意义关注不够。
三、钱梦龙的导读派教学法
“导读派”是针对 语文 教学长期沿袭的“讲读”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指 语文 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和“读”构成“师生互动”。[6]导读派教学法的创立者是钱梦龙,其代表人物还有蔡澄清。1985年,钱老师的着作《 语文 导读法探索》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的 语文 教学模式的形成。
钱梦龙老师系统阐述导读法教育理论——“三主四式”。[7]三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四式”即循序展开的四种课式: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提出了教师由“讲”变为“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的主张。“自读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操作流程为“初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教读”不是着重于“教课文”,而是“教会学生自读”。教读的基本原则是“能级相应”;教读的基本方法是“指点一下”;教读的策略是铺设台阶:“设标——达成——引发成就感——再设标——再达成——再引发成就感”。“复读”不是简单的“复习”,而是一种综合阅读评价训练,一般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复读,或把相关的课文组成一个“组合单元”进行对比复读。导读法追求“教学的人性化”,“教学的民主化”,“教学的科学化”,“教学的艺术性”。[8]

阅读全文

与名师阅读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转码器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802
机器人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359
沙煲锅使用方法 浏览:756
正确的卸妆方法 浏览:861
薯仔第一次种植方法 浏览:801
有什么方法纠正nl不分 浏览:992
颈部淋巴瘤治疗方法 浏览:301
宝宝思维训练方法 浏览:965
第四单元数学比较大小的解决方法 浏览:776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典例分析有解析吗 浏览:966
真假钱的辨别方法视频 浏览:494
朗逸空调清洗方法视频 浏览:266
屋顶坡度的形成方法有哪些 浏览:540
有什么可以减双下巴的方法 浏览:327
气动减震器漏气检测方法 浏览:907
登山杖使用方法图 浏览:730
皮肤发黑快速恢复方法 浏览:237
用什么方法解题最好 浏览:966
登录微信的第二种方法该如何操作 浏览:999
解方程方法与步骤四年级 浏览: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