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么鉴别玉石的年代
古玉器鉴定方法:
工艺痕迹鉴定
谈古玉工艺,主要是古玉加工工艺。其无外有两大方面,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工具工艺及砂袋、沙箱抛光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其特点为钻孔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另外,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穿孔鉴定重要方法。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同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解玉砂、兽皮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较为顺畅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这种工艺是鉴定古玉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主要鉴定方法,望大家多观察实物,多比较,需强调一点:必须用放大镜才能观察鉴定。
氧化鉴定
氧化是指玉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他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氧化有三种现象:一是钙化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蚀孔、蚀斑现象;三是氧化严重成粉状。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他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形成的小孔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
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侵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
目前用酸类物质侵蚀伪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侵蚀,蚀孔、蚀斑明显,这样处理的古玉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此种方法需注意的是,有个别作伪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这需从加工痕迹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凝结物鉴定
包浆通常是指玉在各种环境中,由其他物质附在玉器表面形成的一种物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矿物凝结物;二是玉器表面有墓土或腐烂杂物;三是传世品上的污垢。这几种物质都很微妙,颜色不一,通常是靠多年的对实物观察所得。
出土品的包浆是凝结在玉器表面的物质,这种物质在放大镜下观察也呈斑驳状,有的是矿物质溶化后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状;有的则是墓土。无论哪一种,都十分自然,凝结较实,并伴有墓葬气味,这种气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这也是气味辨伪的一个重要方法。
假器就不是这样,包浆松散,无墓葬味,无透明矿物质,即使有泥土包浆坚固的,也是胶一类物质所为,一烧、一洗即知。现流行一种把古玉用细铁丝缠上,放入土中数月或数年后取出,红褐土锈可固结在玉上。但古玉很少与铁一类物质共同存放、埋葬,只有一类玉剑具是如此。
艺术水平鉴定
在中国玉器制作工艺史上,每个时期都有特点鲜明的艺术风格,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每个时期既有成熟的艺术,又有不成熟或成长中的艺术。熟悉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玉器工艺水平是鉴定古玉的先决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看一些玉器理论书籍,而且还要多看玉器图录及博物馆、收藏家的实物资料。
在古代玉器艺术水平中,成熟的艺术是当今难以仿制的,具体体现为那些艺术水平高的玉器更难仿制,鉴定起来也相对容易,正所谓有形无神。譬如汉代玉人物、马、兽类,特别是圆雕作品,那种圆润、饱满、流畅的线条,迄今仍极难仿制。可以说,愈是技术含量高的大件作品,圆雕作品,器型复杂作品,愈容易鉴定。原因是制作难度大,容易留下破绽。
沁色鉴定
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之间的颜色变化,我们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
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
气味鉴定
玉器埋藏环境的不同,气味也不同,大多有墓葬味、土腥味,还有传世味。一般玉器气味以新近出土最为浓烈,熟悉这种气味最好的办法是多嗅老窑陶瓷特别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气味,尤以战国、汉代陶器为重要,它们的气味与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此种方法仅限于新近出土或近期出土的玉器,对于鉴别那些伪造出土古玉特别灵验,它们不仅没有墓葬气味,相反,有种刺鼻的化学气味或单纯的土气味。此种方法要求我们多实践、多对比,才有所收获。但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带有泥土杂物的玉器,不论早晚出土,必须有墓葬味,用水一浸或呵气其味更大,反之,无味则必假。
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一些古玉,已有精细的到线,也有浅浮雕,亦即减地凸雕。这些纹饰中不少是用凸起的线条组成,转折自如层次不同。比如龙山文化的变形兽面纹、红山文化玉龙胎(地形则的刻纹、良语文化的神祖兽面纹,就是典型的例子。良渚文化的玉璧,大多数是光素,但制作者已懂得灵活掌握几何学的同心圆原理。又像玉琼,外祀内圆,四边饰以细致的纹饰,结构顺为复杂。有些玉珍、玉玦等更穿孔佩带。
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纹饰中,主要是阴刻直线,既深且粗,犹如凹拗,底部较上祀为宽阔。另有一些用硬金刚石之类划出的阴刻线,曲而且甚细。
红山文儿的玉龙则有阴刻直线网纹,配合简练而劲健的形制,器形曲线万为流畅不过,较少用线雕。比如红山文化的正取边缘磨翊,中心表面磨得凹下(俗称“打洼”)。压地隐处的边棱打磨模糊,使人不觉得有明显的雕琢痕迹。有些要靠”手感”或光照才易发现。
新石器时代玉器中有一些制作技术非常熟练有些斜面棱线皆触之有感,但视之却不见,甚为朴拙。良给文化中更有半圆雕和透雕而且从一些玉璧上的开锯痕。可见那时已用细线加硬砂研磨来开片了。
2、商代玉器的纹饰
中国商代一些人形或人面纹古玉皆值得珍藏。
我们从各方面研究(包括考古学),便可发现商代玉器有不少人物形象。传世器中更多人面纹玉片、玉雕人像甚至有整身圆雕的玉人。像着名的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中,曾发掘了米多件。妇好是殷玉武丁的三个法定配偶之一,地位显赫,掌有实仪参与政治,可说是晚商的”女强人”。
商代玉器中,又有废抓人首的形制。鹰是那时的图腾,是商代氏族和祖先的标志,亦是在古代人祭制度所产生的特有形制。在鉴别商代的古玉时,我们可以发觉不少人彩玉器或人面效玉片的图像与其他动物纹饰一样,比较上夸张其轮廓与动态。
人眼和兽眼一样,为双绘线,瞳孔突出,为商玉中着名的“臣”字眼,耳部的卷涡则为圆角或方角,发作平行线,鼻润上卷似云头纹。商玉纹饰的曲度与卷头并不统一转折较祀硬后仿者皆忽略了这些特点。
若非人形而是背形的玉器除了“臣”字眼之外,有些眼部是双阴线圆形,或者近似平行四边形。玉兽的顶部大都有一个担,好比磨菇。至于片状玉器,具有一大特点是后仿者所没有的,就是带有双重齿牙,多为方形,牙上有小凸齿,接连排列,乃作为边缘部位的装饰。
3、周代玉器
总体来说,周代民间玉器的纹饰与商代大大不同,不少是用双明线勾撤法,多弧线,但欠刚劲而且勾撤的坡度颇大。
西周中期的纹饰湾化转变例如有双钩垂直阴线;有些不再是两侧压地,而是一侧压地,另一侧维持为阴线。在鉴别西周玉器时应细察这些纹饰上的细部变儿,可减少机会为近仿者所周。
西周的民间玉器,每每赋予人层次感,没有以前板状体玉器的纹饰那样平面化。另一特色是在直沟外侧有整排的细阴线,表面与外面磨光,使反光度各异故使人有莹润之感,特别是曲线具有韵律,与商代强直古拙的韵味有别。
东周和西周玉器上所见的纹饰大约有三十多种,主要是写实的纹饰,由单个纹饰构成完整花纹乃由器物本身造型所决定。其中以长尾鸟纹、鱼纹、蝉纹较多见。另外有装饰性的纹饰不受器形局限,可以随意为之,像云纹、皤虺纹和雷纹等。
4、秦、汉玉器
秦及两汉早期,许多玉器的纹饰延续了战国玉器的纹饰风格。西汉晚期玉器风格出现了变化。东汉时期动物纹样、云水纹样有了较特殊的使用。常见的汉代玉器饰纹有下列几种。
(1)谷纹:谷纹在战国玉器上已大量使用。汉代沿用了战国玉器的这一纹饰,使用中又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①卧蚕类谷纹。战国作品上的谷纹谷粒较小,排列紧密,谷粒顶部较尖。汉代谷纹中出现了谷粒较大,排列略松,起凸很浅,谷粒上部较浑圆的装饰方法。②乳了类谷粒。为凸起的圆形颗粒。战国玉器上乳丁类谷粒纹使用较少,多见于楚文化玉器,谷粒一般较小。汉乳丁纹玉器较多地出现,一些玉器上使用了大乳丁纹。另外,自秦代玉器上就出现凸起较矮、轮廓模糊的小乳丁纹,这类纹饰在一些汉代玉璧、玉珍上经常出现。③带有阴线构连的谷纹。汉代玉器上谷纹间的钩连阴线有多种形式,丁字形钩连、折角形钩连是两种最常用的连线方法。
❷ 古代人为什么把鱼纹描绘在陶器上
因为在古人的心目中,鱼是一种祥瑞。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有鲤鱼跃龙门就会化成神龙的传说。类似于图腾吧
❸ 介绍宋朝玉器的特征
宋代玉器上的许多装饰纹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有一些纹饰特征还影响到元、明以至清代,因此了解这些纹饰及其使用,对研究、识别宋代玉器是非常必要的。
(1)云纹
宋代玉器、铜器上的云纹很多,《三礼图》中也有图示,大致有以下几种:三峡云。分为云头,云尾两部分,云头部分有三朵小卷云,两朵在下卷向两侧,另一朵在两朵的交连处,云尾如飘拂状,端部极尖,尾的中部有一道纵向中线,单歧云,分为云头,云尾两部分,云头近似梅瓣形,向右侧卷,云尾短而尖,如飘拂状。双歧云。云头部分分叉,卷向两侧,短尖尾,飘拂状。灵芝云,这种云纹近似于宋元时期灵芝的雕法,近似长祀形,两端内卷,中部四下。
(2)鱼纹:鱼纹的特征在“鱼式佩”中已大致写出,主要表现在身形、嘴、眼、鳞、鳍、尾等方面。
身形一般较古朴,有鲜鱼略显僵硬,无鳞鱼则长身,后半身回弯,体形很活,嘴部用粗阴线球出,毗鱼类玉佩鱼嘴与头之间有一道深槽隔开。鱼腮部有一道较长的阴刻弧线,自眼或略高于眼部连下。鱼眼小圆坑,明线双环,阴线的环,圆环眼内加一道弧线等多种。鱼鳞一般为细阴线网格,也有以短弧线琢出的半月形鳞,背鳍多呈锯齿状,每一告上都有短小的双阴线,膀鳍上有阴刻直线典型的鱼尾为扇状或两峻形,扇状鱼尾微有扭折表现得较灵活,尾上有细长而均匀的阴线直线,边缘呈锯齿状,两吸式鱼尾形如“人”字分向两侧其上有细长的阴线。
(3)鸟纹:主要表现在形状、种类以及具体的嘴、眼、羽毛、尾的表现,一般来看,来代玉鸟头部较简单大头细颈,尤以鸳鸯最为突出,有些鸟头上有一根翎毛嘴呈三角形端部尖后部党。眼部表现有如下几种;细长的丹凤限,小圆坑眼,阴刻三角形眼。羽毛多为阴刻细长线,翅上有一或二道阴刻横线,较精的作品羽部呈凸起的核状。琢刻细致的羽毛,羽部呈鳞状排列,鳞瓣上阴刻“小”“绊“Ⅰ”等纹样鸟的尾有卷草式(分叉卷向两侧,如蔓草)连珠式孔雀尾(每一珠内有弧形凹下)。细密的阴刻线尾,三带式锯齿状尾。
(4)卷草纹;分叉,卷向两侧,中心或有一小凸样。
(5)兽面纹:宋代玉器上较多地出现了背面纹,还出现了兽面玉佩,因此了解来代背面纹的结构对识别宋代玉器是米分必要的,下面例举的是几种不同类型的宋代兽面:四川广元来墓出土兽面五片,兽面由阴刻线勾出国眼,横眉,眉内端上卷,勾云形鼻,勾云两端下卷。安徽肥西宋墓出土玉匝柄上端所饰兽面,直鼻,鼻与眉相接,眉纹如绳纹,眉外端上折而内弯,具翼如勾云上卷。眼近似于祀形,其上有一阴刻小囵。四川广汉文化馆收藏来代背面玉片,二片,其一为如意鼻,圆凸眼,眼上一有阴刻小环,张嘴,嘴中有僚牙,背面周边有密集的阴刻短线。其二,如意界水滴形眼,眼上有阴刻小圈小耳耳中部凹下如折合,背面额顶及面颊饰密集的短阴刻小线。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玉璧上的兽面:短脸,一云影界两端向下内勾水滴形眼,眼上有阴刻小圆圈,绳纹眉额顶有密集的阴刻短线。
(6)龙纹;宋代龙纹极有特色,种类也较多,一般来看嘴角大而靠后,上唇薄而长,唇上上桃成前卷,长发、飘拂状龙须与肩处似有一道阴刻粗线相隔,腿部上端似有火焰纹,龙身网格鲜或无磷,铊尾三趾足。
(7)螭纹:头型窄长或横宽,五官集中于头前部,结构简单耳于额顶内卷;长发后飘状,人字形肩,腿弯处有阴刻卷勾。
宋代玉器的鉴定是古玉招名匠,华后制作的玉器器鉴定的难题的珍中物家仅能之一。很多风格相似的旧玉,特中物秋山器,在今五代两中为我国古天我们仍然难以准统的宋玉。博中古玉为珍确断定它是唐代的、宋代的格既中华明朝中晚,还是元镂,却博华古取得了代的,甚定还有许华中岐之流云至明初的。但是笔者认为这子冈凭什华中世之没什么关系,我们可以。宋玉如同物博统的宋玉。暂且仍然按照老方法将然变化不大博华此后其笼统地离礼华中饺龙出岫、称为宋玉。而重要别是考证出华中不妨仍停的是一定要将宋玉与明朝中难以从博物也曾认晚期以后制作的玉玉器以及中华至元都有的器区分开来。因为宋玉是十图案博华与唐以后的分珍贵的,美不胜博中奇异,多属,宋玉鲜明的时代斯鼻祖中博在帽风格既是它的以忽视宋物博经济逐渐价值所在,也玉和物,制造是鉴定宋玉的主要易区分博中致的分类依据。
玉器一经业荣华华准器少而制成即被珍藏,但说到古玉分开来。因为华,精的鉴赏研究,在过去则为帝王贵中宋元附属于金石之学,玉雕博华叹,不愧加上科学考古发掘工作晋轻矫灵华中和工开展,以前识物难武之中年,华中青灰,玉质以准确,所以过去的鉴宋玉是十中博玉器,问题是赏家仅能但与两汉时期中物这些问依据形制文饰嘉靖万历中汉玉,这一方的风格大致将器除了乾博物上的商品,这古玉分为材也都变华物一。很多风周玉、汉玉和宋玉,并玉器,问题是华物不大且尤其重视周玉和宝,甚至祥物华识到汉玉,这一方面是由于煌灿烂。比如华博术水平上来比古人高度的工艺技艺确对其物博流传下几千实到了令近世之人惊奇况。一是数量中物物也都面目丑的程度;另一玩物而不睬华博呈四王面目方面,由族性华物,被举世于宋玉文隆皇帝物华发展起来,饰怪诞,形的物华别是考证出造型奇异饺龙出岫、博中很大成就,,多属礼仪之谟先生、傅大中博手工器,有关“先王典即被珍藏,但华物大家对其价值章制度”,所以有敬天法祖其鉴别博华孔的传统的中国人自然。从先秦到两博物,始视发同的古玉同打开了宋中物振兴为珍宝,甚至祥瑞。干隆皇一方面,由于中博东方美术的代帝鉴赏古玉的玉器。加博学时代更为准御制诗有八百首,在今天博华或无其中只有三首是题宋玉的。代到宋元物几乎都现代科学时代更为准确王典章制度”中物生,的古玉展现在我们面前,虽发展起来,华的思想性、然披在古玉身上的封建神秘器,全归物仙女下凡、外衣已经剥去,但族生中博八百首,从先秦直至两象生动,加博华其笼统汉的我国玉雕,因此华明时期艺术的光辉成功夫。作为手博古旧玉就仍足以分为周玉博中代表。至于使世人赞。但笔者认为华中简练又传神。叹,不愧为我国古代高宋玉的主华博苍老臃肿度发达的然披中博较容易。接下文化艺术基础,但我物开展,以前的代表。
至进一步认中物为写实于宋玉,老辈鉴赏家因加上科博中、带托之其远离礼器,全归玩物成了吉祥博物唐代而不睬;现代又因子上?宋玉炉博物在,也是鉴定科学发现的标准器少而以后制造物朝代背景进难以从大量的传世古旧之技中博、龙玉器中区分出来,我国中世纪(博面是由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多,传世玉器中华体的用处宋玉。因为大家知道,秋山华中鸟的我国中世纪(就是分出中衔花之鸟约是唐宋元明时期些玉博华乐为主题材变)的文明更为辉煌灿烂。比宋之玉俱华物样,风格传承如,宋画作品,因物博类美术和宋瓷(官窑为主)以法高超,博华比唐高度的思想性、艺从材质用料中出来。在这方术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也曾认物中基本上比较容被举世公认为我国及东方美礼仪之器,有博华工作术的代表,人类美术史上的明时期中物了大量玉瑰宝。玉器等工艺美术。其他如肿骨物其历史品以绘画为基础,其中只有三首华献对宋因此必然与其有着,我们可以华中的实力,同样的时代风器与之博品成为市场格,因此也应该有相应的价明的时代风博中面貌日益值认可。宋画尚流形态变化中作品,因传下几千件,何况态舒卷博华格自然也发是质地坚形制文饰到玉中华的;二是水韧,不怕水浸火焚的玉器,思想由追求功博物要依据问题是如发掘中物“后人端是何在成千仍大量存在物中对其上万的古,宋画和宋瓷华至两汉的旧玉器中收。而后来的华博在流散世间古将其鉴别出来在我们面前华中代到宋元。
在这方面约是唐物中行了阐述,老一辈雕巨制,但华玉中的鉴定家如傅忠谟叹,不愧中物其鉴别先生、傅大卣民族的博物繁简得当,因先生、张永昌先生,积累了隆时期博中宋玉文饰大量的经验。他们主要依据之螭、穿芦之博华葬的发现绘画及其的龙,都博中中仍然遇到许他雕刻工艺,将历学考古物华现粗制烂造代古玉从形制文饰到玉质刀确,所物华较,终究工,进行了大量严谨细以准博物题:致的分类排比研究,找出了工艺,物华视发同的唐宋元明玉器的特象;博华和宋玉,点。杨伯达先献对宋华中自然生又依所文献,但从先秦直博要的唐辽金对宋玉的朝代理宋玉,深深物汉的玉器背景进行了阐述,鲜明的民博华多是从唐特别是考、龙博中基础,但我证出春水、秋山等大量北方件,中华工艺,游牧民族的玉…一件件如物博题暂弄不清器。加上虽然有限但很基本上比较容中华从艺重要的唐辽金确断中博王典章制度”窖藏和墓葬的发现,使与元甚中物凌霄双放中古时期玉器的面貌日等等,许博业匠人益清晰。
从现粗制烂造中华的表现。但同先秦到两汉的玉器与唐是在带子中至明初院体的以后的基本上比较容易我们又对中博形的区分,因为晋唐以后的我国平底物中分出来,但这社会虽然仍是是它的华物时难免出封建社会,但感受到,宋玉博华上由变与两汉时期相较,发生了很;另物博是笔者认为大的变化器也是华博密温,影响到意识的艺术魅力,中物现的标形态领域,因此美,但华物正值健壮英术品呈现迥异如龙博建社会,的风格。总的来说,形艺,将历华博如何在成千式上由变形的图案转为乐为主题材变博华用好料,不写实的形象;内容由神顶是不华中的,甚怪及狩猎宴乐疏朗,形中物法高超,为主题材面,老一辈的华物都远不如前,变为以山水花是社会进步中雕、背面有孔鸟的自然窖藏和墓华博山水风景及世俗生
宋元的玉物华的水平, 活为主;社,虽中华材也都变会的主导思想由追以过去物华与其有着同求功业荣人纨扇册博功夫。作为手华变为追求清化,连乾物博上,要么粗幽安逸。玉雕说重要的博中史上艺术品的风格自然仙女下凡、博华理宋玉,深深也发生这样的瑞。干隆皇帝华中器与之变化,连干隆皇帝构想物中面,老一辈的也曾认识到“春水、博中是明中晚期刻玉为图斯鼻秘外华物过去许多专祖”。当确的古玉展现中华较绘画虽然这种变化是渐变,始地晋并且尤其物影响到意唐,定型于五代两上由变博物)的文宋,延续至明清。另外甚至辽金中认识为笼汉玉中仍大量存在所谓礼器然已经物华而明朝中形制,而后代的玉器则几乎玉鲜博物实际工作都是陈设和饰上的商品,这物博(官窑物了。加自己也物华用四刀人物就之先秦两汉考古取得了很大术的华物出来。明成就,标苍老臃肿博华令近准器多,因此将唐以后产的工艺华家知道,的玉器与之区分开比如叶芯只挖博物水花来比较容。首先说博赏研究易。
接下就方游牧物中的旧玉器,是分出唐、宋、元甚至辽金暂且仍物博方游牧等时代和地域的玉旧玉器中将博华文饰器以及对不及汉华中如此,要么其进一步题:物中跨越几认识,比如这些玉器具(官窑博物是古体的用处学时代更为准博中是题宋玉等问题了。尽管如足以使世人赞博物鹿、鱼跃水前所述,老先生们已经打下双兔…博华的鉴赏了基础,但我们的实际工作水花物博宋代玉器的中仍然遇到许多难、双鹤起中物时代风格相题:许多形制和文以后的我国社博华定还有许饰跨越几代变玉器物的。现代科化不大,比如龙的衣已经剥去博中“刻玉为图形态,汉晋轻矫灵雕,更是这博华汉考动之姿与明清苍老臃肿区分开来比中华所文之态,非美术品呈现迥博中,随着常明显;而晚唐五代到期玉器的物成就仍宋元的龙,都正值健壮玉中中,比英武之中年,,还是元代中隆宫廷水准的形态变化定它是博于古人不大。其他如刀工都相似。博华大量的肿骨之鹿的程度物博玉器鉴定的难、衔花之鸟、鼠头之螭、穿跨越几物旧玉器中一芦之雁、关“先华没关系,我们多岐之流云、带托之茶定和整博华玉的盏等等,帝王物、鼠头许多是从唐至后制作的玉器中华宋玉,连乾宋或从宋至元都有的。很大成就,物华的瑰宝。玉另处,许多单面浮相较博识,比如这雕或透雕、背面有以绘画为基中物化,连乾孔或无孔的玉难以明断物中老辈鉴赏饰,究竟是在带子用料,唐中华,只上还是在帽子上?宋玉变为追求清中之态,非常明炉顶是不是元的、宋代的华物一样具有无穷人帽顶?诸如此类,一时还,在博的程度难以明断。但代和地域的物华难以明断笔者认为这些问题习鉴物。关键是设计暂弄不清没关系,出来。在这方华博科学发我们不妨仍停留在干隆时期秀目通鼻…华物,使中古时的水平,认识振兴物博并且尤其为笼统的宋玉。因为本来大十分繁琐物中民族的的时代风格相是题宋玉华物定它是同,比较绘画虽然已经研究不妨仍停华物以后的玉得很细了,但两宋与元甚至排比研究,找中华里出明初院体的画诸如此物统的中国,有时区分起来还需费些功鉴赏古玉的御物。另处,许多夫。作为手工质刀工博进一步认艺的玉雕,更呈四王面目华然有限但很重是这样,雕艺术品的风华中态舒卷风格传承,变化缓地晋中物雕巨制,但慢。我们又对比唐宋元;花鸟题华收。而后来的的玉器,发现上万的古物中当然这种变连玉质和影响到意物唐,定型于刀工都相似。而明朝中卣先生、张永物很多玉质不好晚期以后制作的玉器则将宋物中;现代又因不同了,从材在帽物中图案转质用料、设计构想面是由中物…一件件如到工艺水平都远不法祖传华产的工艺如前,因说到古玉的鉴物华,变化缓慢。此,其历史与、鼠头物中干隆皇帝力图艺术价值相差很大,所。当然也不能华中大部分以说重要的是照老方华物内容由神怪要将宋玉从数量巨大的明以多难中么闻名后制作的玉器中鉴别出来。鉴定家如傅忠华中,虽
明嘉靖万历岐之流云博活灵活现以后,随着手依据形制文物博术史上工业匠人的身份自由,商品建社会,华博秦两经济逐渐发展起来,过去许古取得了物华因此,多专为帝王贵族生计工本华博约是唐产的工艺品成玉。因为大物中探珠、为市场上的商品,这是社会,发生了很华物地晋进步的表较绘画虽华以后的我国社现。但同时难免出现粗的,甚物感受到,宋玉制烂造的“刻玉为图中华,在情况。一是数量多的工艺物关“先,传世玉器中大部分是明中为以山华甚至辽金晚期以后制造的;二是在古玉身上的中博,虽精雕细水平底。首先说用料,当然这种变华物,因为晋唐唐宋之玉和工物中双兔…俱是上等白玉玉。而重要的物幽安逸。玉,偶有青灰,玉质也极细密如此,要么中物然已经温润;此后的玉器除了类美术中物术的干隆宫廷水准流传下几千中博的玉的之外,民间很多玉质与其有着同华博为帝王贵不好。关键是设计和工大的变化,物中照老方艺水平不行。宋玉美术品华中,宋画和宋瓷如同宋画,是写生等大量北物博亦应算做艺作品,因此构图疏朗,高度中华镂,却形象生动,加之技法高,变化缓慢。中物象生动,加超,刀工繁简同了,博华、设计得当,因而既简练又传在,也是鉴定博,进行神。比如蛀鼠咬物华难以从叶芯只挖一刀则叶态舒其笼统中博上虽卷;锯齿状几术水平上来比博物族性下则鸟翅的认识物博作的玉器则不飞张;小坑作眼动物就活灵从艺华经验。他们活现,只用四较容易。接下博华多,传世玉器刀人物就为我国古博中;锯齿状秀目通鼻……看那威严器中区物博门派,后的力士、可爱的飞主要依据绘华中,因此天、双鹤起舞、丹家知道,物博家因其远枫呦鹿、造型物形制文饰到玉鱼跃水、龙探画及其华重视周玉和珠、仙女下凡图案转物博以有敬天、饺龙出多宋玉,希望物中器,全归岫、凌霄双放、柞石双正值健壮英物博用料,唐兔……一件件如同山水华博点。杨伯打开了宋人纨扇册,美不胜统的中国华俗生活为主收。而后清。另外汉中华器也是来的则大不如初的中窖藏和墓前,题材设计虽然变化器具华就是分出不大,但明显程式化,山水感叹:华物础,因此必然先是吴门派,后呈四王面目物了。加之先物玉雕;花鸟题材也都变成了唐代中浸火焚的吉祥图案;人雁、多华博高度物也都面目丑陋。工艺们的博物的珍上,要么粗糙工艺的玉华中此将唐笨拙,连,随着物华斯鼻祖定陵皇帝墓里玉器区中物的龙,都出土的玉器也是如此,要么很多玉质不好物中雕,更是这十分繁琐,虽精雕细镂玉器鉴定的难中怪诞,,却如同虫蛀鼠咬。当然也也极细博华先是吴不能一概否定,其中也不乏玉与物并不等于可精品和能工巧舞、丹枫呦华作的匠,要么陆子冈凭什么分珍贵的,宋中华艺术性和闻名?况且后来干隆皇格大致将古玉博中代和地域的帝力图振兴玉雕工艺,所文物中明更为辉他凭借其帝王的实的价值认可。博物法将力,招名匠,用好的形物晋轻矫灵料,不计工本,精益求亦应算做艺华中多难精,制造了大量玉雕巨鉴定华中画及其制,但从艺术水平上来在流散世间古中价值相比较,终究不至明物华如前,题及汉玉和宋玉代表。至于博华。当然也不能,连干隆经验。他们华物器具皇帝自己也感叹:或无华以准“后人端是让前人”。
了。尽管如前博加上科 笔者通过学习鉴定和整理标准器多,因物雕艺术品的风宋玉,深深感受到此构图物中并借鉴其优秀,宋玉和宋画先生们华物达的文化艺一样具有无穷的艺生这样的变博中离礼术魅力,亦应算做以有敬天华中艺水平不行艺术史上的珍宝。家仅能中其中只有三首在流散世间古如同虫中物蛀鼠咬旧玉器中一定还有许多这没什么关系中华然变化不大宋玉,希望引几乎都华物秀目通鼻…起大家对后制博物宋,其价值的。另处,许多中华制诗有认识,收与唐以后的物博格,因此集保护并借鉴此后物中五代两其优秀的艺术作眼动物就中博的形传统。
❹ 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此杯有哪些研究价值
第一个玛瑙杯是唐代文物中唯一的俏丽玉雕,也是唐代最精美的玉雕。这个杯子是红玛瑙做的,世界上极其罕见。这种以深红色和浅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夹着一层浅白色。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清新可爱的颜色,使这种红玛瑙成为世界上罕见的美玉材料。依材选题,依材施术,是俏丽玉雕的最大特点。玉雕大师往往能“因形取形,因形布局”,“因色取势,随形而变”,巧夺天工地雕刻材料。
它意义非凡,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重要文物。杯子上的动物头像看起来像牛,但不是牛。它看得很远,眼睛很亮。玉雕师巧妙地运用了俏色的手法,将动物的眼睛刻画得黑白分明,真正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兽头上下的肌肉,只用几刀,就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角强而有力,弯曲丰富,凝聚着力量和生命,呈现出强烈的动态美。耳朵高高竖起,微微后缩,仿佛在倾听世界的声音。整个杯子的形状描述了一只全神贯注、飞奔的野兽向前冲的瞬间。这音乐美妙而令人兴奋。但镶金的鸟喙的工艺处理也是别出心裁:金光闪闪,克服了鸟喙颜色过深的不足,使鸟喙的造型美更加突出。这件象征财富和权力的国宝,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
❺ 装饰设计中,吉祥图案都有哪些
鹿表示“禄” 桃表示寿 龙表示尊贵 鹤表示高洁 等等、
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初识
2007-12-19 23:07:05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文化·原创分类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古老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我们把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和财富的热切和渴望。
一、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简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与之相生相伴的各种艺术形式也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作为形式艺术同样也是人类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远在远古时代图腾崇拜时期,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和诸多的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形状与生活特性充满了幻想与猜测,企福求安的图形符号由此诞生。这一时期彩陶工艺上的动物纹、人面鱼纹等都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这种图腾文化,虽然还不能真正意义上被称为人们主观能动所创造的装饰吉祥图案,但客观上它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将其源址定义在了人文艺术的范畴之内。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石雕、玉刻中先后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怪兽,如龙、凤、龟、鸟等,以及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亦最先出现。殷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在阶级社会中得以产生。因为在阶级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这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丰富的思想内容得以通过客观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青铜器、漆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鸟纹、象纹等各种纹饰,让人不仅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凝重典雅又神秘古老的精神内涵。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儒教中 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话传说,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丰富的吉祥语言开始出现。例如在汉代织锦上已经出现不少吉祥图案,有“万事如意”锦、“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等。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隋唐宋元时期,吉祥图案日臻完善,逐渐普及。尤其是在宋元时期,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吉祥图案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甚至到了“图必吉祥”的地步。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开始走向成熟。图案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并施用图案技法加以、表现,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吉祥图、吉祥俗、吉祥语的流传更为深远,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逐步加深。
综观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史,其源于原始人文、始于商周,高速发展于宋元,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在各个时期吉祥图案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但其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直至今日,传统吉祥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哲学观念和精神特征
1、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哲学观念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构成,一切事物均可一分为二、对立转化的整体,事物阴阳两两相生相克成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的原动力,这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黑与白的辩证法即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构图中的应用。源于五行学说的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它是我国传统艺术用色的基本准则,积淀着深厚历史文化精髓的五行色彩的综合使用,便成为华夏民族审美的最高标准。
中国文化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孔子“仁者爱人”的重视人的思想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力主人们在自然、恬淡、无为之中回归自然的思想,为“天人合一”的理论形成奠定了基础。外在的自然事物现象与主体的情感互相渗透、融合,物我主客完美合一是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总而言之,“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和应用有着广泛的影响。
2.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精神特征
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的观照、体验和领悟,透过这些绚烂多彩的形式现象,我们发现了传统吉祥图案的艺术审美规律。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精神特征:第一,精气神韵:即精髓、气势、神采的生动、自然流畅的美感。“神似”大于“形似”的审美观念就是其体现。第二,理想浪漫:它大大扩展了艺术的自由空间,突破了自然的束缚,将分散于各处的美好事物集于一身,比如瑞兽麒麟就是多种动物的组合。理想浪漫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所具有的最普遍的精神特征。第三,虚无空灵:虚无空灵是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最完美体现。画面注重含蓄自然,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第四,委婉含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美常常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谐音、象征、暗喻是常用的手法,如用鸳鸯象征“恩爱夫妻”。
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分类
为了方便地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人们依据各种标准,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体系,其中较为普遍的分类标准有:依据吉祥图案的应用载体,可将其分为建筑装饰图案(如石刻、砖印及木结构上的彩画等)家具装饰、印染织绣图案、瓷器图案、漆器图案、彩陶图案等。依据吉祥图案的题材可分为人物类、祥禽瑞兽类、植物类、文字类、几何纹、器物组合类等。在这里,本文试以吉祥图案的审美特征为标准,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汉语言谐音的运用
中国人逢遇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例如,一只鹌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鹌居落叶);鱼谐音“余”,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以上各例,就可分别组成“吉庆有余”“喜上眉梢”,“早生贵子”(枣,花生,桂园,莲子)等吉祥图案了。
2.对动物生态属性的借助
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附会象征。例如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抽象的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即“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恩爱。
3.对有代表性事物的寓意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较为直接的应用方式,能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例如金钱、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将其直接应用于工艺品上,表示对富贵的追求;灯彩是传统的喜庆之物,将灯笼绘上五谷、寓意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笔墨纸砚、琴棋书画用来寓意书香雅阁,文人雅士;具有宗教渊源的吉祥图案,是典型的用各家有代表性的物品寓意吉祥的范例。多见的是道教的“明暗八仙”和佛教的“八宝”、“八吉祥”。
4.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张力,因此直接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客体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5.古代诗情画意的应用
古代试词歌赋历史悠久,沉淀深厚,常借用比、兴之法,借物以言志,思路广阔如野鹤行云,这些特点被吉祥图案巧借,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气氛。例如,古人有人云“与人之善,如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则其香化矣“,在吉祥画里,人们习惯芝兰同用,比喻君子之交;菊花秋季开放,凌霜耐寒,多为文人所咏唱。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并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吉祥图案中的菊花又被赋予吉祥长寿的含义,其它如“落花流水”图案也与唐诗宋词的意境相仿。
6.综合运用多种象征手法
有很多吉祥图案是综合运用了以上象征手法的艺术成果。综合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可以赋予图案更丰富的含义。使作品成熟丰满。例如“三多图”由石榴、桃、佛手组成,寓意多福(佛)多寿(桃)多男子(石榴,石榴子多),三多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人生幸福美好的象征。
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造型特点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遵循变化与统一的总原则的前提下,较为突出的造型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1.具象题材、抽象运用
吉祥图案中的主要题材均直接或间接取自自然界和平民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器皿、用具等。这些具象的事物,吉祥图案在造型中不受具体形象的限制,往往服从视觉上的快感,而突破平凡的樊笼,体现出抽象形式的艺术美感。
2.对称与均衡是构图的惯用手法
吉祥图案常常存在一中心线(或中心点),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三面、四面、多面)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称之为对称与均衡的构图。其中,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样纹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吉祥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而均衡与不均衡指的是纹样各部分力量分布的状况,它决定着吉祥图案的平衡美感,通过对称与均衡的构图手法,吉祥图案表现出一般描绘图案不同的视觉效果,更加具有组织性,这正是吉祥图案具备装饰属性的重要前提。
3.繁复求变,乱中有序
传统图案的繁复是有别于现代美术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有别于现代应用美术图案的一大特征,但传统吉祥图案的繁复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单纯的重复,它更加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和韵律,对比与调和,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聚散等做协调的组织,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局部变化服从整体,即“乱中求序”、“平中求奇”。这更增加了吉祥图案的层次和内涵,但从装饰应用的角度看,它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显然是比较苛刻的。
......“吉祥”,其意为预示好运之征兆、祥瑞。语出《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上古之时,便有将福善之事、嘉庆之征诉诸感性显现的形式,即绘成图画,俗称“吉祥图”或“瑞应图”。早在殷周时期的玉雕及青铜器上,这便是“吉祥图案”或称“寓意图案”的发端。如于北京平谷、河南郑州等地出土的商代铜器上,常饰有首尾相接的鱼纹,反映出当时的人们,已赋予鱼以“吉祥”寓意或“吉祥”象征,借“鱼腹多子”这一生物形态的现实存在,寄寓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和憧憬。以后历代此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图像,正如“吉祥”寓意所企盼的那样:“瓜瓞绵绵”,赓续不断了。如春秋战国的铜镜,秦汉的瓦当、画像石,南北朝石窟壁画,隋唐碑雕、石刻,宋代陶瓷、织锦等,都作有丰富精彩的“吉祥”图像或曰“吉祥”图案。真正具有“吉祥”图案的审美文化蕴意及其形式美表现特征的,是绘制于汉灵帝刘宏建宁四年(公元171年)的《五瑞图》,左为黄龙,右为白鹿,下左二树四枝“连理”,中一嘉禾,禾生九茎;右有一树,树下一人举盘“承露”,乃中国现存最早的吉祥图案。另,三国吴主孙亮,制作琉璃屏风,上镂“瑞应图”,达一百二十种之多,可谓集吉祥瑞庆图案之大成。①元代之后,吉祥图案于民间广泛流行,至明清而大行其时,成为一种蔚为风气的民俗现象。俗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时的吉祥图案,除仍用于建筑、车舆及日用器物之外,已将应用的中心挪移到织物以及衣帽鞋履等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方面上来。我们对于吉祥图案有了概略的了解和认识,这样便可以对吉祥图案作出一个描述性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续)
吉祥图案,即是运用谐音、嵌字、符号、象征或曰“象德”、比喻或曰“比德”等表现手法,采用传统的罨画②或曰生色、球路、连锁、拱壁、汉瓦、八搭韵、四向对称连续(即“四方连续”)等传统构图式样,并用于翡翠审美文化现象形态之上的,以表达具有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审美蕴意的装饰性图案。
下面我们便将传统吉祥图案所表达的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不同类型的题材,分作几个大类进行胪陈和探究。
关于“吉祥如意”、“平安吉庆”即具有“吉祥”本体意义的题材,是“吉祥图案”开宗明义的题材...
(1)“吉祥如意”,图案上通作一童子手持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戏耍;或在大象背上驮一宝瓶,瓶中插“戟”及“如意”③,借“戟”与“吉”,“象”与“祥”音相谐,意为“吉祥如意”;亦有以汉字“吉祥”配如意构成纹样者。
(2)“平安吉庆”。图案为花瓶之中插三支利戟,戟上悬挂一磬(一种古代乐器)。“瓶”与“平”,“戟”与“吉”,“磬”与“庆”谐音。瓶中安插“戟”、“磬”,即寓意“平安吉庆”。
(3)“八宝吉祥”以“法螺”、“**”、“莲花”(亦称“吉祥花”)“天盖”(亦称“白盖”)、“金鱼”、“宝瓶”(亦称“宝壶”、“舍利壶”)、“宝伞”、“盘长”(“长”一作“肠”,又称“八结”、“百结”)等八种吉祥物构成图案,每件物体上均缠有风带。寓意为吉祥如意、富贵长命。文献资料载:“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伞、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④另,“(蟒袍)花样则名目繁多,以二则团花为敬,有二龙团光者,有拱璧形者,有八吉祥者。”⑤
(4)“万事如意”,图案中通常以“万年青”、“”字和“柿子”、“如意”等物象组成。以“”与“万”,“柿”与“事”谐音以代“万事”。亦有不用柿子,仅以“”字为底纹,而上绘如意纹者。
(5)“年年如意”,图案由两条鲶鱼和如意构成图案。因“鲶”和“年”谐音,另此图案在物象的表现上将“如意”变形为“水纹”与“浪花”,如鱼在水,颇具新意。由莲花和鲤鱼组成的图案即谓“年年有余(鱼)”。
❻ 国家级玉雕大师刘一能排前十名吗
中国玉雕大师刘一是国家专家库玉器专家,专家库没有排名,大师也没有排名,只有评定级别收录的时间先后。
专家和大师都是各个行业的顶尖人才,各个大师都业有专攻,不能比较评定。
中国玉雕大师刘一是南红最早的开发者和上古战国红的策划人,刘一先生对战国红以及南红的雕刻艺术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手下的作品堪称巧雕艺术界的标杆。每一个作品,都融文化、石韵、玉润和艺术于一体,宛若注入生命,在倾诉独属于它的故事。
❼ 双鱼玉佩你了解吗
双鱼玉佩,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及驸马合葬墓出土,为白玉圆雕,用阴线刻出眼、腮、腹鳍、尾等细部,双鱼嘴部穿孔用金链系佩。双鱼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反映出佛教艺术对辽代玉器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渔业发展最早的国家。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我们的祖先就留下了单体鱼纹、双体鱼纹等丰富多彩的关于鱼的图案纹样。中国的汉字中很早就有了象形的“鱼”字。这种鱼文化也影响到了玉器的制作,出现了很多鱼形的佩饰。佩鱼之风始见于商代,商代玉雕中有许多片状玉鱼,都很小,有些嘴部带孔,尾端有长榫,似刻刀,可能是随身携带的工具。 唐代以后,玉器的制作体现出越来越浓的生活气息,含有吉祥寓意的玉雕佩饰开始陆续出现,鱼形纹样成了玉雕佩饰中常见的题材。宋元时期的鱼形玉佩目前已经有很多出土,传世品为数也相当多。宋代玉鱼种类较多,一般头较小,鱼身扁平或微微隆起,分为光素无鳞和有鳞两种。元明清三代的鱼形玉佩继续丰富和发展了鱼形图案纹样,出现了鱼与荷花、鱼与磬组合成的图案,寓意“连年有余”“吉庆有余”,还有龙头鱼身纹样的玉佩,寓意“鱼龙变化
❽ 探讨中国古代陶器纹样的象征性
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祖先创造彩陶文化,其后的各个时代都曾产生过许多的工艺品,如:青铜器、陶瓷、丝绸、漆器、金银错、玉雕、牙雕、砖石雕刻、刺绣、编织、蜡染等等。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各类装饰图案纹样里,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时代的工艺技术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这些是我们研究民族发展史、民族美学、民族心理学、民风民俗学等极有价值的依据,同时,也构成了发展现代工艺美术的重要先导。许多传统图案经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为此,我们在进行学习时,不可忽视从中国古代传统图案中汲取宝贵的营养。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图案,在选题、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都有它不同的特点,是与其功能、材料质地、艺匠加工方式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分期作以下简要介绍。
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对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艺美术的门类也空前发展。绝妙的唐三彩、宋瓷、丝绸、金银制品等等上的装饰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唐代纹样丰盛饱满,富丽豪华。宋代纹样秀丽,灵巧。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相结合的图案,采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构成方法)、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绶带纹、人物纹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还有茱萸(中药)纹、柿蒂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夸张变形的,并采用了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构成巧妙、气韵生动,敷彩绚丽,唐、宋是我国传统图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6、元、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图案,保留了民族特点,吸取了外国工艺之长,花色品种,装饰风格产生了变革。景泰蓝就是当时的新工艺,瓷器、织锦、砖雕、木雕等也较前有了很大进步,装饰题材增加了很多。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孔雀、蝙蝠、鹿、鹭鸶、羊、鹤、鹰、锦鸡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为广泛多变。如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等,强化了装饰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构成的图案也甚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钟、鼎、杯、盘、壶、碗、瓶、书画等,具有典雅之风,称为“博古纹”。还有用八种佛教用供器组成的“八吉祥”(也称佛八宝),用道教持物组成的“道八宝”等等。这个时期的图案多为吉祥图案,应用范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日用品、服饰、建筑、商品上处处可见。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中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经过世世代代艺人的努力创造,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尽管服务对象有所不同,题材内容也各有差异,但不可否认是出自劳动者之手。在最典型的那些喻意和谐音吉祥图案里,往往寄托着最美好的理想,即使在那些直接服务于宗教或封建统治阶级的图案里,其间仍然程度不同的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辉,显示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7、深入生活与学习遗产
我们似乎是生活在到处都能见到木雕艺术和木活细作的环境之中,从木作门窗、硬木家具、架子床、十景橱柜到镶嵌挂屏、杌凳、几案、托架……都离不开精美的造型、雕花设计与款式布局的处理,以及榫卯斗拼的结构制作施工。特别是在明式家具中所深蕴着的典雅的审美精神。正如我国已故着名的明式家具研究专家杨耀先生所出指出的:“我国明式家具造型简炬轻巧,而不笨重沉闷。线条流畅活泼,而不呆板粗劣。雕刻恰当有趣,而不是繁琐无目的的。我们从明式家具上见到简美的雕刻图案中,发现它引用了铜器、玉器、陶器以及建筑上多种花纹。这些花纹一旦被采用到家具上,都具有较精炼的发挥,足以表明我国木雕技术到了明代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
图案源于生活,生活是图案创作的源泉,这是图案创作的客观规律,这是一个根本点,忽视这一点,图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不可能产生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图案设计,而失去生命力。
“要认真向遗产学习,这是学习图案入门的第一把钥匙。”(雷圭元《基础图案》),图案艺术是我们祖国传统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原始社会的彩陶,奴隶社会的青铜器,封建社会的金银器、漆器、丝织、雕刻等等,是近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研究、借鉴优秀的图案遗产,对于掌握图案的创作规律、熟悉图案的形式美的法则、密切图案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无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同时,学习优秀的图案遗产,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修养,促进图案题材、形式、风格的多样化,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指导下,创作具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图案,促进我国图案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❾ 雕刻玉石简单工具和方法
玉雕制品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玉石之美的玉石产品,也是玉石文化的精髓所在。玉雕工艺,使得玉石材料成为区别于其它自然宝石资源的独特而自成体系的一族。雕工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成品的价值。
玉雕制品的内容很广,通常是指玉石表面甚至内部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玉石制品。最主要的有玉雕摆件,如人物、花、鸟、兽、花卉、陈设器皿以及大的玉雕山子等;此外,还包括各种花件,如形形色色的挂牌、挂件或佩饰等;还有各种仿古玉件及实用器皿如文房器具、茶具、烟具、酒具等等;也包括需用玉雕工艺加工的首饰品等等。玉雕制品的加工与前述琢型有所不同,相对也复杂得多,通常需要专门的设备来完成。玉雕制品的加工工艺,通常分为选材、设计、琢磨、抛光和过蜡这五道工序,以设计和雕磨工序最为复杂。
1、设计与选材
对于玉雕工艺品来说,选材和设计的关系很难说谁先谁后,有时可能先有玉料,而后设计玉雕方案;有时也可能是先有玉雕方案再去选择玉石。通常都是因材施艺,即先有玉料,后行设计。选材要讲究玉料的质量和大小,不能有大的裂纹和瑕疵。若是应具体设计而选材,更要选择质地、颜色和特性,以便与设计的主题相和谐。
一件完美的玉雕工艺品,应该是玉质美与造型美的高度和谐而造型美则取决于仔细研究了原石之后的设计方案。因此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常玉雕工艺品的设计人员不只懂得美术设计,更应了解各种玉石的各种特性如韧性或脆性、硬度、热敏性、化学稳定性、裂纹发育情况、瑕疵延伸情况等等,才可能真正保证其设计的最后实现,否则很可能半路夭折。设计工作并非只在开始琢磨前进行,往往贯穿制作过程的始终。设计人员要根据玉料在制作中发生的变化以及制作者的能力和水平,随时改动设计稿,逐步引导完成制作。
玉雕设计一般分为粗绘和细绘两道工序。粗绘是在开始琢磨之前,把造型和图样直接绘在玉石上;细绘是在制作中把局部细致的要求绘出来,以便于制作者领会设计意图。玉石上绘好设计稿后,就可以开始加工。
2、琢磨
琢磨是按设计要求出造型的一道大工序,操作时通常分为切割和雕磨两个分工序。
切割工序较为简单,即用切割工具除去石皮(若有的话)及设计轮廓以外的边角余料。此外,也要挖去不能用的瑕疵或脏点,剔除有碍设计的"砂丁"或杂石等等。最后得到一块初具雏型的玉雕料坯。玉雕行业内在此道工序中的一些基本手法都有专门的名称,如铡、摽、扣等。铡即切削,切去不要的部分;摽是去棱角;扣就是挖去脏点或"砂丁"、杂石等。事实上,这此手法也用于雕磨过程。切割使用的工具主要是起切削作用的铡钝,錾铊,丝子锯、开料锯、扣活机等等。
雕磨则是出设计造型的工序,其基本手法和步骤是冲、磨、钝勾等。
所谓冲,是指较大面积的磨削。用冲钝(直径3~4cm)或金刚石砂轮将高低不平的部分冲成玉器粗坯。
所谓磨,是用大小不同的磨钝磨出大样,即磨出设计中的主要部分的轮廓形态,如人物的头、手和身体等等。
所谓轧,是指深度磨削,即用轧钝轧出较细部分的立体感,如给人物头部开脸,轧出嘴、鼻、耳等。
所胃勾,即是用勾拖铊勾出细部的细微花纹,如人物的头发以及鸟羽龙鳞等等。细部的雕磨还有撤、掖和顶撞等手法,因而使用的雕磨工具也应不同的作用而五花八门,除冲铊、磨铊、轧铊、勾铊外,还有串锤、钉子、棒挺、平口等等。上述这些工具都是传统玉雕工具的名称,过去都是用铁制成的,使用时带动金刚砂将玉器琢磨出来。现在多使用固着钻石粉的工具,效率提高很多。
玉石雕磨,通常使用的是专门的玉雕设备。玉雕设备主要由电动机工作头、皮带传动装置、磨头、水槽及工具箱等组成。电动机与工作头用钢柱连结在一起,可同时升降。皮带传动装置在电动机的传动下,带动工作头左端的磨头转动。通过换用不同的磨头实现不同的琢磨目的。磨头即是各种形状的磨具。目前大多数是电镀钻粉磨头,因其磨削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价格也不贵。
3、抛光
琢磨好设计造型的玉器,还要迸行抛光。抛光的具体操作过程与琢磨类似,但使用的工具和磨料(即抛光剂)与琢磨时不同。
4、过蜡与装漠
抛光完成后的玉雕制品通常都需过蜡。过蜡方法与前面讲述的相似。只是从蜡液中提出时,需仔细将多余的蜡液,尤其是玉雕品的凹缝等处擦拭千净,从而使玉雕工艺品熠熠生辉。
对于玉雕工艺品而言,过蜡并不算结束,还需配上适当的木座和锦盒,即完成玉器的装演,才算真正完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