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功底训练方法和技巧

功底训练方法和技巧

发布时间:2025-08-02 03:08:32

① 中国舞的基本功、技巧练习

舞蹈基本功包括压腿、压肩、推脚背组合、踢后退、劈腿跳、大踢腿、劈腿、小跳组合等。具体的练习方法如下:

  1. 压腿: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 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2. 压肩: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3. 推脚背组合: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1-2拍
    单脚脚后跟抬起,五个脚趾紧扒地面 3-4拍 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 5-8拍 换另一只脚,动作相同 双脚背练习亦同。

  4. 踢后退: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视前方。在踢后退的过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

  5. 劈腿跳:打开过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快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6. 大踢腿: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

  7. 劈腿:

    左脚在前劈腿,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让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

    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

    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 的竖叉.重复动作。

  8. 小跳组合:小跳过程中,双膝直立,双脚背向外推开.着地时,脚尖先落,落地要轻,上半身不能前后摇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绷紧向下,臀部夹紧。

② 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

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

推手是太极的基础,那么要如何训练太极推手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太极推手的训练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第一,推手的基础是练拳,而练拳的基础是站桩。只有扎扎实实地把三体式站好,把拳练好,才谈得上推手。这是必须强调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拳练不好,即使推手的经验再多,也只能在短时间内奏效,基础不牢的弊病迟早要显露出来,真正能在推手上有所造诣的,都是在练拳上下功夫的。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二人相搏最后解决问题的是实力,是你的基本功。推手充其量只是解决了“术”的问题,即招数,属于技术,方法层面的问题。而技术和方法只是“毛”,它是要依附在“皮”上的,必须有自己的“根”,要具有载体。“根”是什么?就是从练拳中长出来的功夫。最终决定胜负的是内力的修为,内力雄厚者不怕你招数巧妙,所谓“无招胜有招”。只推手的人,手上的感觉再好,再能懂劲,碰到功力高于自己的人,也难以巧胜拙。

第二,推手训练要循序渐进,要按部就班地从单手、双手、定步、活步、大捋、散手这样一步步练上来。各家拳路虽异,但以上几个阶段推手的动作却大体相同,只是个别地方有小差异。作为基础,单手的练习非常重要,它是入门的第一步,从没有搭手的经验到建立起搭手的经验。如果这一步走对了,建立起了正确的感觉系统,你将来找其他推手形式的感觉就不会走偏差。如果单手的感觉没找好,存在着错误记忆,将来要纠正是很困难的。单手训练的重要性还在于,双方只有一只手接触,可以全神贯注地体会而不分心,有利于促进意念的集中。而意念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以后推双手时由于接触点多,容易分心,往往效果还不如单手。所以,我们主张要多推单手,把基础打牢。另外,在推单手时要把姿势放得低一点,步子大一点,前后运动的范围要尽可能的大,进要进至极限,退也要退至极限,把腰腿上的筋抻开。筋长而力大,筋长而愈柔。

现在,多数太极拳流派所采用的推手训练程序都是从单手开始的,然后双手、定步、活步、大捋、散手,这样的渐进过程,与太极十三式所给出的进阶层次是相同的。十三式,实际是十三个字——拥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个字很重要,是习练太极拳的总纲。但前人对其作的解释多为勉强,不论是“八卦五行”说,还是“八门五步说”,都有牵强凑数之感(囿于篇幅,此处不作探讨)。实际上,这十三个字是把太极拳修炼过程分为了五个阶段:一拥捋挤按,二采捌肘靠,三进退,四顾盼和五定。

第一阶段:

棚捋挤按是大开大合,大动作。敌人在一臂距离以外,动作幅度大,这是练太极拳最初级的实践,是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在此阶段,把身形、步法做扎实,把动作做大做足,做圆满,顺就是顺,逆就是逆,该放的能放出去,放至极限,该收的能收回来,收至极限,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开,什么是合,开合收放吞吐与它们之间的转换是如何运劲儿的。这是一个长功夫、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入门的阶段,却又是不可跨越的阶段,只有在长期的打轮锻炼中才可以把虚浮僵硬之气化去,身体越来越柔,越来越轻灵,动作越来越自然,从招熟而渐入懂劲,生铁已成钢也。

第二阶段:

采捌肘靠则是小开小合,小动作。是比较前一阶段的劲力训练则更偏重于手法技巧的训练。经过了前一阶段练习之后,功夫见长了,就敢于把对手放进来,在半臂之内乃至贴身的距离上化敌进招。此时的动作幅度变小了,由外线作战变为内线作战,把敌人放进来打。如果说拥捋挤按阶段的劲路是明的话,那么此时的劲路就是暗的了。由于动作小,隐蔽性强,旋转性强,劲力容易集中,周身容易控制。且开中有合,合中有开,顺中有逆,逆中有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方寸之间把敌之劲力化解,化即是打,能化才能打。敌为我所制,全靠化得掉。要想化得掉,就须自身能至柔。越柔,则越敢将敌放进,无论对方势多沉力多猛,我全敢放在身上,轻松化掉;越柔,我发力时动作越小越脆快,犹如抽软鞭,又像金鸡抖翎或鲤鱼打挺,都是在极放松、极柔软的情况下发出的爆发力,劲力之大,频率之快,是超乎想象的。至此,懂劲之功已成。

第三阶段:

进退则是等到功夫再长,周身的动作更小了,可以手臂不动,或基本不动,仅靠脚步的移动即可化解对方的进攻,诸如大捋。身形进退,闪展腾挪,犹如行云流水,绵绵不绝,全是一气之流行,或沾或走,如影随形,敌若进攻,打不到实处,劲力总在似空非空中化去。敌若退却,又总被我之势所压迫,甩也甩不脱,进退两难,左右支绌,只有徒叹奈何耳。

第四阶段:

顾盼。再进一步,脚步也可以不动,仅靠眼睛的顾盼和身体的微调就可以知机得势。至此,目力之毒使敌之任何微小企图全收于眼底,我之睛光照住敌之双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彼之意念在眸子必有反映,彼心念甫动,我已全然知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彼不动,我不动,彼若动,我先动”,所谓“意在人先”是也。前辈功夫深厚者甚至有以目光摄人神魄使之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者。这一层次的“不动”,是在前面的“动”基础之上的`。没有前面的功底,你想不动也不行;有了前面的基础,你就没了怯敌之心,就敢于不动。从前面的大动到如今的不动,是一个逐步内敛的过程,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形而意。精神内敛,而后气可以鼓荡,正所谓由动人静,静极而动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第五阶段:

定。到了最后,眼睛也可以不看,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也,猝然临之,无故加之,都在无意之中化解。“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真意”为何?实际就是本能。猫在从高处摔下时会全身完全放松并且把头和前腿扭到面向地面的方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力的损伤,这就是本能,不用猫在空中去想。人也有许多本能,有了前面的四层功夫,练到了精纯不用想的本能,后天之功已成,同时也就是由后天返先天的起点。通过“定”,也就是气功中的“入定”,与先天之气相接。先天之气是什么?就是人的潜能,潜能之大之强往往达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所谓特异功能也就是人的潜能之一。练到了“致虚极,守静笃”的地步,静极而动,阴极而阳,先天潜能随处而发,太极拳应该是到了最高境界。说“应该”,是因为我们自身目前还达不到这种境界,将来能否达到,也要看我们的努力和缘分。老子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若吾无身,则何患之有?”又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太极拳之要领,无非“虚实柔曲”四字,练到至虚至柔,此身虽有而若无,则何患之有?武林前辈有能先知先觉者,亦有能不知不觉中发神功者,足见先天之气非谬也。

以上所说的五个阶段,既是练习太极拳,也同样是练习推手的进阶层次,是“循序渐进”之序,分阶段逐步去练,庶可大成。 第三,推手训练中的双方要敢于用手,敢于进招,不要怕输怕丢面子而消极防御。在自己人,如师兄弟之间,更要提倡互相喂招,也就是故意做个破绽让对方用手,在真发力真打的时候体会拳法。作为喂招的一方是要付出代价、作出牺牲的,但这一步又是绝对必要的。有一种说法,“不挨打就学不会打人”。这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挨了打,只能保证你下次再挨的时候学得乖一点,增强防御能力,但并不能从挨打天然地转化为会打人,这另一半仍需训练才能得到。而如果练习的对方不给你一个合适的机会去体验一下规范的动作到底是什么样的,发力成功的滋味怎样,你要想找到真正的感觉是要绕不少弯子的。所以,前辈在拳经中一再教导说,除了要有明师指点外,还要有合适的同伴辅助练习。


;

③ 话剧演员都是如何训练自己的表演技巧的

话剧表演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演员通过具体的台词、形态表达途径传达出文本或者导演的思想,所以仅仅依靠内心情感的训练是不够的,台词功底、形体表达等表现力的训练才是提升演员表演能力的直接途径。语言、发声是戏剧演员从事舞台表演专业活动的重要工具。舞台上的语言、发声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发声,其训练要求清晰响亮具有传送力,使观众听清台词;还需要音质悦耳动听富有感染力,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善于吸引观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要学会语气、语调处理,掌握台词的节奏和语言发声造型的性格化技巧。此外,演员的发声器官须通过锻炼达到经久不疲,保持健康和活力,以胜任繁重的演出活动。训练的内容大致有发声姿态、呼吸方法、元音发声、音素过渡、咬字肌力、共鸣位置、扩展音域、声区连结、音量力度、声音造型等。除了直接使用说的方法练习以外还广泛利用一些歌唱练声的方法,按照音阶音程拉长字音练习发声。

阅读全文

与功底训练方法和技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假设方法怎么理解 浏览:806
新白巅峰治疗方法 浏览:172
压岁钱怎么给正确方法 浏览:462
66加78加434简便方法 浏览:893
3位数乘3位数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204
社会研究方法中影响信度的因素 浏览:381
华为手机关闭进程的方法 浏览:67
25x324的简便计算方法 浏览:183
怎么做花生芽的制作方法 浏览:608
女朋友过敏有什么方法 浏览:546
教学方法中呈现和展示 浏览:110
18鱼缸换水的正确方法 浏览:366
民歌分析方法 浏览:906
盆景的鉴别方法 浏览:445
还有什么滴染方法 浏览:937
小米6自带浏览器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16
平安医生清理手机垃圾的方法 浏览:97
轻度肾积水的治疗方法 浏览:285
订单预测常用的方法 浏览:531
吃海鱼拉肚子怎么办最快的方法小妙招 浏览: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