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圆的周长教学方法有哪些

圆的周长教学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9-01 00:03:42

如何有效的进行《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教学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22.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和扇形统计图,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3课时
课题圆的认识第1课时(总第1课时)
学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教师应把重点放在画圆上。
学习目标
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征。
2.在开放式画圆的情景中,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
3.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特的合理性。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投影仪、投影片
导学流程设计: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 师预设
学 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圆的认识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圆形?与学过的图形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些图形美吗?)
二.展开
1.讨论:书中的三幅主题图,哪种方式较公平?(并说说为什么第三种最公平?)
2.画圆的条件
你(自己)能想办法画一圆?指名说说。画圆有哪些方法?画一个圆必备条件是什么?
3、半径、直径的认识
操作:
把圆对折、打开、任意换方向再对折;
描出折痕;
找一找折痕与折痕之间、折痕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这些折痕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独立做,当学生有交流欲望时,教师建议大家互相交流)
2.汇报:
(1)展示:图形、折痕(师在黑板上贴一个大圆)
(2)发现:(有些说出名称,随即让学生指一指)交点,也就是圆的中心点称圆心;折痕这条线段称圆的直径;
圆心到圆上的线段称半径;
对折后两侧能完全重合。
(3)整理: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怎样才是直径呢?(一组判断)(给出圆上、圆内、圆外等名称)
得出“从圆心到圆上一点的线段”;
从圆心到这一点的线段是半径,到这一点呢?......“任意一点”;(要学生明白是圆上的一点)
(4)圆有几条半径?它们的长度怎样?所有的半径都相等。你怎么知道的?有几条直径你知道吗?长度呢?
3.练习:口答题(表格)
4.小结:我们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了它的特征,(练习:哪些是圆?)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都相等,画出圆。怎么画?
5.画圆
(1)提供材料:绕线图钉、两支笔、圆规等;
(2)画圆,并说说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小组交流,想出更多的画圆方法);
(3)展示:(要求简练的语言、并演示)
描:用圆形物体,描下它的轮廓,这就是圆。
绕线图钉:与课开始时相同。
两支笔:确定长度,转纸一周。
圆规:一头定点、另一头(有铅芯或墨水的一头)旋转一周:
定r、定O、绕一周。
固定的尖点就是圆心,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每一种方法都能与圆的圆心、半径等建立联系)
(4)老师也介绍一种用带孔的尺,固定一个孔,另一头绕一周用圆规画半径为2厘米、直径为6厘米的圆各一个。
画的对吗?一大一小,这由什么决定的?(半径、直径)
两样半径2厘米,画在这里,有什么不同?这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圆心)
(指出圆心的作用是确定位置、半径与直径的作用是确定圆的大小)
三、练习:
1、指出下列圆中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
2、任意画一个圆,并在这个圆中画一条半径和直径
四、总结
五、作业
学生汇报
同桌讨论
学生操作
六年级
学生练习画圆
教学反思
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才相等;所有的直径才相等;半径才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

Ⅱ 请评价教学设计(圆的周长)

应当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加强一些。可以预设一些学案,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习,通过小组学习展示对抗质疑生成。将知识内化。

Ⅲ 求“圆的周长”预习笔记。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2)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索,展开新课

(一)测量圆的周长

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则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圆的周长。

2.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3.教师甩动绳系小球,形成一个圆。

4.小结。初一年级数学听课笔记记录-2[/page]

(二)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1)启发思考

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

(2)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

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

2.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

3.认识圆周率。

(1)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2)指导阅读第63页方框中的文字,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4.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三、初步运用,巩固新知

1.完成第65页第1的第( 1 )题。

2.完成第64页下面的“做一做”。

5.看书质疑。

四、照应启思,总结新课1、让学生动手操作去验证,去理解、探究出好的方法。

2、老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新知识,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3、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把德育教育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值得我学习。

4、把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于生活之中,使学生更加对学习有兴趣。

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初一年级数学听课笔记记录,愿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Ⅳ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计算。

成功之处

1.充分理解周长的概念,加强对意义的理解。学生以前学过周长的概念,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周长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在此基础上,理解“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在教学中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图形的周长,然后引出主题图,通过实际场景丰富学生已有经验,逐渐内化为学生对周长的意义的理解,明确周长就是一条线,但是这条线是由曲线构成的图形。

2.加强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如绕绳法、滚动法和折叠法得出直径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3倍多一些,从而使学生明确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倍,由此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这部分内容,导致有一个组没有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果都是3.14倍,看来学生对于操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了结果的得出,而忽略了规律的呈现。

再教设计

在教学完圆的周长时,要让学生注意区别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要注意呈现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即当圆的直径或半径扩大2倍、3倍,圆的周长扩大几倍的练习拓展,并借此联系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中,当棱长扩大2倍、3倍,正方体的棱长之和、表面积和体积扩大几倍的练习拓展,以此来增加彼此之间的联系。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2

对于周长,孩子们并不陌生。为此,我在导入新课时直接布置任务:你会量圆的周长吗?用你手边的工具,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用自带的软尺饶着圆周量;有的用绳子饶着圆周量了,展开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有的拿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还有的量出圆周的一半来乘2……看到孩子们有这么多的量圆的经验,我感到很欣慰。随即提问:要想量得准确些,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有的说用绳子量的时候要记好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滚动时也要记好记号……在第二环节自主尝试中,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的经验和方法,测量指定大小的圆的周长,并猜想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小组长做好记录。第三环节,交流汇报: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代表做好补充和评价。得到的结论是: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有的小组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了操作的结果。第四环节,启发点拨:圆的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小,这个圆的周长也越短。那么他们的关系有怎样的规律呢?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们的这个结论和专家的结论一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书上的说法。

一节课就在孩子们的探究和经历中进行着,虽然坎坎坷坷,但毕竟经历了、感受了、体验了。我想孩子们对于圆周率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结论之上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3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

本节课我尽量采取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易学、好学的课堂氛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尽量授之于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断的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变的会写、会做、会思考;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表现,调动学生于一个较高的学习状态中;采用小结、应用等基本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以达到预期的课堂目标;进行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热情。

本节课灵活性较强,希望看到学生的不同闪光点,看到他们的创新火花,看到他们快乐学习的笑脸。

本着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意图来完成小学高年级《圆的周长》这节课的教学工作,课后,感觉——一个字“差”,三个字“真的差”。

一差: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第一次带着话筒上课,我与它的配合太不默契了。低头声大,抬头声小,占据了我的一些大脑空间;我的教学设计与多媒体联系密切,因为键盘鼠标放置在一个角落,每次使用得提前占用一些时间,教学环节不流畅;学生与听课教师的层面不能一眼看到,使我不能及时观察到教师的表情,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二差:不能很好的与学生进行配合。陌生的学生,尽管短暂的了解,但是还是知之甚少。就拿这个来说吧:看大屏幕,自读小故事。学生却大声齐读开来,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感悟的知识,自读就可以了,听到学生的声音,我又不好意思打断他们,只能任由他们读下去。

三差:不能很好的设计最细化的问题。问题较为粗略,学生答题有理解上的困难。回答很是不积极。这是我这节课的失败的关键所在。

四差:学生的活动交流自主合作学习没有很好的体现。尽管我用了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合作交流,最终得到本课的重点知识,但经过学生的活动,为了节省时间,我代替他们把活动的结果利用计算机这一媒体展示出来,我想,这是错的。不过,孩子们真的,没有发现,我的设计只能落空。最后不得不自已代替学生得出新学的知识。

五差:自己多年的山村教学,已经把自己的语言,神态包裹的严严实实。没有更多的流畅的教学语言,没有激励的话语。自己的言行,会犯下些许的小错误。

不想再多说什么,只想默默的思考。为什么自己的精心设计却没有在学生身上闪现?还是因为自己的设计根本不够精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4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是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课前我布置让学生每人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硬纸片和一条细绳及直尺。

我利用提问:“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x,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测量的数据填在课前研究的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时候让学生组与组交流成果,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节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学反思5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初步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反思归纳”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地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培养“做数学”的能力。教学后留给我很深的思考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给了本节课创新的舞台,虽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精彩的思维,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的过程显然对他们更适合。有些问题虽然可以独立思考加以解决,但在时间和精力上是不允许的。把不同的思维加以整合,并不断的加以补充、完善,这对每个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训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的许多发言就是如此,有时候一个人说的并不完整,但经过补充,修改后就大不一样了,系统而完整,并且富有创造性,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啊。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成长也是必要的,有利的。在学习中,他们必须学会合理分工、与人交流,倾听发言等等,这些正是老师希望他们学习和掌握的,可以看到:许多平时并不合群的学生在交流中也很活跃,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知道,这时候他们不再只是代表自己,而是小组中的一员,他们会积极的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团结在一起,而在获得肯定和表扬后那种由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是那样的珍贵,学生会因此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去。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追求的。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学生人人是可造之材,只要引导正确,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这节课上很多方法是那些中差生提供的,他们虽然在计算、表达、理解上有一定的问题,但他们生活经验并不缺少,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想出巧妙的方法他们一样出色,教师在此时趁热打铁的教育将是的契机了。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课堂纪律和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都给我提出了课题,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日趋进步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研究素材。

;

Ⅳ 圆的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西师版圆的周长优秀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圆的周长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圆的周长》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线图形,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⒈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记住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⒉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目标: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取直观演示法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渗透转化思想。利用动手实验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圆周率,并推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接着运用自学辅导法,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培养“说”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启发诱导法”层层设疑,给学生造成思维冲突,从而“逼着”学生去思考、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合作操作,小组交流。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教学过程分为5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利用“课件”演示唐老鸭和米老鼠在公园里跑步的情景。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说明:他们刚刚跑完一圈,就争吵起来了,都说自己跑的路线长。那么,到底是谁跑的路程长呢?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鸭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可是,圆的周长现在我们还没有学,无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这个问题设下了认知障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导探索新知

⒈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先摸一摸圆,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然后通过电脑屏幕上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再次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设计了2个问题:围成圆的这条线是一条什么线?学生回答“曲线”(板书)我又问: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回答“圆的周长”(板书),最后问学生: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揭示圆的周长概念(并完善板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学生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揭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后,我以一个实物圆,问学生可以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引导学生说出用绳子绕圆一周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并演示“绳测法”让学生观察。接着又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测量吗?”引出“滚测法”,并观看课件演示,教师指导操作要点,充分认识了圆的周长。

⒉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以及(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甩出一个圆,显然,用刚才的“绳测法”、“滚测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的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⒊操作实验。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我分成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观察猜想。

(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初步得出: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二层次:验证猜想。

我让学生同桌合作,先测量,再填表: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测量,指名学生汇报,并板书一组由学生测量、计算出的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比值”,并逐一把这些比值写在黑板上。3.18、3.17、3.15、3.14、3.19,(板书)让学生观察数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层次:演示课件

对于学生的发现,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演示用“滚测法”测量圆的周长的动画过程。进一步突出“3倍多一点。

得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突出了重点,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通过以上这3个层次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⒋介绍圆周率

①首先介绍“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并介绍π的读写法。

②其次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和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③最后指导看书P63页第一自然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⒌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通过思考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πd或C=2πr(板书)。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6.实践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如何运用我们本课所学的知识呢?我安排学生解决以下3个问题。

①第1个问题:你现在能求“摩天轮”的周长了吗?

②第2个问题:你会求这个“圆”(演示)的周长了吗?

③第3个问题:你能解决米老鼠和唐老鸭的争议问题吗?

学生利用周长公式很快就解决了课前所无法解决的3个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三)初步运用新知

在学生初步感受成功的快乐时,我又安排了3道习题:进一步巩固新知,形成熟练技能。

1、判断题。

(通过判断,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

2、看图题。

3、求半圆的周长

由于本课是“圆的周长”的第一课时,所以这3道题的安排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了提高练习。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进一步深化重点。

(五)课后作业

布置了一道课后习题:过了一个星期,米老鼠和唐老鸭又在公园里见面了,这一次米老鼠沿着红色的大圈跑,唐老鸭沿着蓝色的两个小圈跑,这一次到底是谁跑的路线长呢?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完成。

围绕米老鼠和唐老鸭再次跑步问题,进行课后讨论,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首尾照应,并使整堂课在温馨的故事中开始,在故事中结束。

圆的周长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圆的周长》。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周长的含义,并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教学圆的周长可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教学。并且知道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可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但圆是曲线图形,是一种新出现的平面几何图形,这在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教学上又深了一层。特别是圆周率这个概念也较为抽象,探索圆周率的含义以及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是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

4、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含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和计算公式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方法。

5、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6、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发和学法:

(一)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二)本节课主要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猜想.讨论.验证,在合作与交流中分析,推理从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三)本节课围绕教学重难点运用了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愿意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解释运用,深化知识;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激发兴趣。2、认识圆的周长。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激发兴趣。“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广泛”,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小熊和小狗赛跑激趣引入,揭示课题。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不仅复习到正方形周长的含义,同时,进行知识迁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2、认识圆的周长。让学生拿出圆形物体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圆周长指的是那部分?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能牢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

3、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圆形物品,并汇报结果,再说说自己测量的方法。线绕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这就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的理解。

师甩动系着绳的小球,形成一个圆,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这就引起了认知的冲突,也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建立模型。

这部分分为四个环节:1、猜测。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1、猜测。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观察这些圆,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帮助学生掌握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得到培养。

2、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分组做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书中表格中。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比发现: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讨,并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参与合作交流,归纳总结,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提高了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介绍圆周率的知识及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

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板书。再介绍π的读写法。最后结合画像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阔学生的认识视野,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

4、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推导圆周长公式C=πd、C=2πr,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解释运用,深化知识。

这一程序我主要从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开放练习及解决课始问题等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促进了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础练习。基础练习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综合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通过圆周长公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内化了公式,掌握了新知,并充分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

3.开放练习。通过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

4,回到课始,算正方形和圆的周长,首尾呼应。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小结中,不仅关注了本课的知识重点,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随想

本节课设计以我校双主式五步教学法为导向,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按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理念,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引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深刻起来。

圆的周长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一课时。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而且在对圆周长有关知识的推导论证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对圆周长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学生能理解“任何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问题,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归纳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此,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而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则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的思路是:

1、为学生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把学生分成每组4—6人的学习小组若干组,每组配备直尺、绳、数据统计表等学具,让每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绳测法、滚动法测量周长,依所测数据找出直径与周长的倍数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公式三个操作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引导学生在认知矛盾中去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3、充分发挥多媒体直观、具动感、易交流的优势,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舞台。

三、教学所需材料: 圆纸片、直尺、绳(系有小球的绳)、数据统计表、多媒体电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发探究。

1、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观看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片段,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秘密?(课件显示:运动员分别绕篮球场以及圆形大花坛跑步的情景)

2、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跑步的路线,让他们思考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要求运动员绕篮球场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2)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3)要求运动员绕圆形大花坛跑一圈的路程实际就是求什么?

(从而顺势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聊天和创设融洽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轻松氛围。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人人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圆周长的含义。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各有什么不同。

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脑屏幕上的动态演示,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

最后,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圆片比划一下,自己去体验、领会圆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后,初步感知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培养了学生把思维过程转化为外部语言,更增强了对圆周长的感性认识,并形象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活动一:测量圆的周长。

首先让学生商讨:怎么测量圆的周长?都需要什么工具?

然后,指导他们合作测量,并鼓励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

其次,用课件演示学生通常用的绳测法和滚动法。

最后,设疑激趣:绕动一条系有重物的绳子形成一个虚圆,引出矛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由问题引入,激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进入新课所要解决问题的发展区,为后继教学埋下伏笔。

活动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认识圆周率。

1、回忆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2、要求每组同学用准备好的三个大、中、小不同的圆片作为测量材料,分工合作,分别测量各圆片的直径和周长,并将数据填入下表。

周长(分米)直径(分米)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3、完成后,教师点拨,学生归纳“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结论。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4、学生看书自学后,交流汇报圆周率的含义。

5、引导学生读、写“π”并进一步了解圆周率的历史和趣闻。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汇报交流,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为我国古代数学家杰出成就而骄傲,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三: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

1、引导讨论:求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如果已知圆的直径或半径,该怎样求周长?

2、推导出求圆周长公式

C=πdC=2πr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思考、探索、分析、发现并总结规律,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解答例1和做一做。

2、说出这两题用哪个公式比较好?

设计意图:解答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层次:基础题

(1)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组练习使学生明白虽然数据相同,但计算出的答案不同,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第二层次:判断题

(1)π=3.14。()(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3、第三层次:发展题

(1)求黑板上画的圆的周长,你打算怎样做?

(2)我想知道一棵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哪种方法最好?

设计意图:这组题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既要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五)总结评价,体验成功

我是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小结的:

1、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梳理)

2、你是怎么学到的?(指出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今后的学习中)

3、以你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π

圆周长公式:C=πdC=2πr

板书目的:能反映出全课内容的重、难点,形成知识网络,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良好的 方法 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有哪些呢?来一起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启发式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又十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必须按下面的要求去做。首先,应该全面细致地掌握所教学生的数学水平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因为,数学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展现出来的,学生想要增长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与之相符的道德品质,其主要来源于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有效发挥。

为此,数学教师就必须掌握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及数学思维特点。例如,学习分数的加减法,就必须掌握分数的通分及约分方法;学习圆的周长,就必须掌握圆周率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其次,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寻数学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结合数学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寻找突破口,设计合理有效且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具有预见性。最后,数学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数学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究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这样就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讲解式教学法

在数学教学中,最为常见又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解式教学法。但是,这种数学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探究能力,只有这样,讲解式教学法的使用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运用讲解式教学法的时候,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与逻辑性。我们数学教师都知道,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严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别,必须准确到位,精准度必须高。比如学习数的平方时,千万区别2的平方与2×2的不同所在,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见到数的平方就误认为是这个数与2相乘的错误想法。

其次,数学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体态语言进行数学教学,比如:大与小,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等等,教师就可以结合自己及学生的体态语言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做一些简简单单的讲解动作,就可以给我们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次,教师在运用讲解法时,要注意所讲解的数学内容必须是由具体到抽象,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在讲解时还要配合直观的演示,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知识概念。

对孩子良好的教学方法

1、家庭方面

首先,家庭学习分为预习和复习,随着年级增高,预习越发重要,但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还是以复习为主。要充分复习学校学习的基础知识。低年级的孩子如果在预习上下功夫,在学校学习时就会失去新鲜感,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还是希望他对老师讲的课能全神贯注。如果在上课前就知道老师讲的内容,恐怕就不会好好听讲了,就会慢慢丧失后期对学习兴趣。而在复习方面,复习只在课堂吸收到的内容知识,能更好的巩固知识结构,也不会对内容感到厌倦,丧失后期学习的新鲜感。

然后家长的赞美也是使孩子数学进步的秘诀。当孩子把考试卷或作业拿给家长看时,首先要全部看一遍,然后从答对的内容着手,边称赞边让孩子说明做法,孩子受到赞扬会很愿意谈论自己的思路。然后再聚焦在做错的题上,让孩子说明当时解答这道题目的步骤,了解当时为啥做错,然后再用“下次要注意这点”“下次这种问题不能做错了哦”这样的语气鼓励孩子,以后孩子会更加注意减少这类错误的发生。

其次知道孩子的强弱项,针对性的解决有代表性的问题,对于一些经常错的题目,要反复练习,家长可以让他做参考书的例题,之后再找出和错题想通的知识点,分析解题方法,然后用不同例题反复解答,直到能独立而不做错为止。

最后,要知道,小学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不专心,很少静下来思考问题,所以家长要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孩子在家做作业或者复、预习的时候,家长可以故意解错题目,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是一种十分好用的方法,要多去问孩子的解题思路、计算步骤,而不是一味的注重答案的正确与否。

2、学校方面

老师讲的每一堂课,要紧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多听,多记老师所说的数学思想和 学习方法 。老师通常会用一道例题来讲解知识点,然后再拓展讲题,我们要清楚这拓展是如何进化而来的,这样才不会“脱节”,明白老师这样讲题是为了让我们学什么,要我们知道哪些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

好的成绩往往都离不开团队,在学校要和其他同学谈论研究问题,通过讨论,大家提出各自的问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一起吸收自己考虑不到的知识盲点,通过一起解答出来的题目,在同学的帮助下更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自身还有那些不足以及还能提升的地方,也可以得知不一样的解题方法。

充分利用在校的资源,做一些练习题的时候可以多去问一下老师,相比于家长,老师更加清楚如何去教导学生,倘若我们拿着问题去找老师,老师能及时帮助我们解答,而不是要留下问题回家问家长或等待老师的解答,当下的问题当下解决,更能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和对答案由来的深刻记忆。

3、自身方面

要对自己有要求。在做作业时,限时对某一类问题的解答和对某些难题的容错率。必须有意识地检查速度和准确性,强迫自己解题的速度越来越快和正确率的保证,并且在每次做完这些问题时都能更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如检查其内容、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规律、技巧等.除了老师布置要考虑认真完成。

知识点的归纳与比较。在你学习完每一章之后,你应该对这一章的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者在你的脑海中仔细阅读,以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相似和混淆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分类和比较,有时可以用联想法加以区分。因此我建议可以整理一本属于自己的错题集。

相应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我在此只是简单的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

Ⅶ 圆的周长一课如何渗透思政

圆的周长一课渗透思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外,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圆的周长=圆周率×2×半径c=2πr。

1、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这个定点叫做圆的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2、连接圆心和圆周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连线叫做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3、通过圆心并且两个端点都在圆周上的线段叫做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圆周率

后来的数学家们就想办法算出这个π的具体值,数学家刘徽用的是“割圆术”的方法,也就是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和外切正多边形的周长逼近圆周长,求得圆接近192边形,求得圆周率大约是3.14。

割圆术的大致方法在中学的数学教材上就有。然而必须看到,它很大程度上只是计算圆周率的方法,而圆周长是C = π * d似乎已经是事实了,这一方法仅仅是定出π的值来。

阅读全文

与圆的周长教学方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折一只小蝴蝶怎么折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86
纳豆的功效制作及食用方法 浏览:375
可怕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浏览:347
深圳学前教育方法有哪些 浏览:169
求零点的常用方法 浏览:137
吸顶抽油烟机网罩的安装方法 浏览:161
魅族3照片位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47
视频监控系统维修方法 浏览:250
高考力学常用方法 浏览:139
超快铁性单晶的研究方法 浏览:180
天衣无缝补洞方法视频 浏览:301
黑豆去湿食用方法 浏览:70
测手机喇叭阻值方法 浏览:29
数控车床磨刀耐用方法图片 浏览:748
立体墙壁安装方法 浏览:698
让自己的脸快速出汗的方法 浏览:408
狗狗老是咬人有什么方法 浏览:353
苹果12拍照时间水印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479
肝硬化测量腹围正确测量方法 浏览:791
怎么练瑜伽球的方法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