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哪种方法不适宜研究婴儿知觉能力

哪种方法不适宜研究婴儿知觉能力

发布时间:2022-06-21 00:13:12

❶ 新生儿怎样进行感知能力的培养

触觉的训练

家长可利用喂奶训练孩子的触觉。当新生儿吸奶时,除了吮吸乳头外,分别让他吸橡皮的、木制的或钢制的各种实物。另外,要天天给他洗脸、洗澡,使皮肤受到水湿擦浴等刺激,并经常用干净手指抚摸新生儿全身皮肤、面颊、手、足,尤其要轻柔地多抚弄新生儿的手指尖。

听觉的训练

在喂奶时,播放优美的轻音乐,使之产生乐感、节奏感。播放外语磁带,使之产生外语感,为将来学外语奠定基础。用小型录音机播音乐,放在孩子身后,并随时改变位置,让孩子追寻声源及倾听能力,同时也训练孩子的转颈动作。

视觉的训练

由于婴儿对光的感觉与生俱来,所以在婴儿出生时,可在其房间安装一个柔和的灯,光线不要直射,第一周开灯一会儿可关灯,以锻炼瞳孔扩张与收缩。第二周开始有注视力,可用鲜艳有声响的玩具,分别一个个呈现在他眼前,再移动之,逗引他凝视、追视及眼球协调活动,引起反应,使之愉快。

味觉的训练

不管什么气味都让孩子闻:洗澡时闻肥皂香、吃奶闻奶香、吃饭时闻菜香、闻酒气味……品尝多种味道,用筷子头将酸、甜、苦、辣各种味道,点在婴儿舌尖上。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分辨各种不同的气味和味道。

手的训练

用手指碰新生儿的手掌心,他会紧紧地抓住,要使婴儿通过抓各种不同的物体,积累经验,提高抓握能力,可用光滑的、粗涩的、木制的、塑料的等各种实物,分别触其手心。当他抓住时,又试着抽出以锻炼其握力。或用实物触及其手掌边缘,逗引他能合拢手掌。

婴幼儿感知能力的培养

触觉的训练

婴儿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出生仅1~2个月,就能把拿到手的物体紧紧抓住,如给他一个小铃铛,他会使劲抓住,无意识地一摇便发出悦耳的声响,这会使他感到惊奇,继而快乐。这是孩子早期最简单的游戏活动,成人应该通过这种玩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视、听、触等感觉器官,发展孩子的各种基本动作。

婴儿到了4个月时,就能控制自己的腿部运动,这时婴儿喜爱翻身,喜爱活动,要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有趣的游戏,使他得到锻炼。可以让婴儿躺在床上,在他的脚前挂一个大点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引逗他兴奋地用脚去踢、踹,注意要使这玩具容易被碰到,并在晃动时能发出声响,用这种音响效果鼓励他不断地踢、踹。开始时,大人可以先轻拍这个玩具,向婴儿的脚边荡过去几次,以此来引起他的兴趣。父母要经常用和蔼的态度,轻柔的动作,多接近婴儿,培养婴儿良好的情绪。

5个月以后的婴儿,已经开始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和感知周围的世界。他开始喜欢用自己的手去抓、摸、拉过来、推过去,可能的话,他还要改变物体的形状。就这样,他感知了物体的各种性质:薄厚、软硬、凉热,表面的粗糙、平滑……这时可尽量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放上不同类型的玩具,当然这些玩具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让他抓、摸、拆、折,让他接受各种不同的感受和刺激。

味觉的训练

在婴儿期,孩子的味觉有了一定的发展,家长可在给孩子喂牛奶、糖水、果汁时经常调整浓度,以训练孩子精确分辨同一味道不同浓度的能力。另外,孩子在体验各种气味和味道的过程中,成人要注意给予词语的强化,例如,“这味道好重”,“糖水真甜”,“果汁是酸甜的”等。

视觉的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的视觉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能看得见活动着的物体和大人的笑脸等,将手掌慢慢逼近他眼前,就会眨眼了。这是孩子能看到移动物体的证明,这种眨眼动作称做“眨眼反射”。普通婴儿在1个半月到2个月之间都会有这种眨眼反射。而那些未成熟儿,晚的要到3~4个月才会有这种眨眼反射。

婴儿对颜色的分辨力,大约满月以后就开始发达起来。

为了让婴儿视觉提早发展,父母可为他布置一个舒适的色彩鲜艳的环境,当婴儿醒时,通过观察可刺激他的视觉,促使视觉功能的成熟。

婴儿出生后2个月,会用眼睛注视物体,待到3~4个月时,婴儿视觉机能完善了,可用玩具引逗婴儿,他们的小手则会乱动,以示捕抓。这时最好用一些色彩鲜艳、体积较大的充气玩具,吊在他的床上方,玩具距婴儿的胸部50~70厘米较为合适。最初婴儿可能对眼前的玩具视而不见,母亲可以慢慢地晃动玩具,让玩具发出声响,吸引婴儿的注意力。这个游戏要坚持天天做,渐渐地,婴儿就能够比较自如地扭动头部,让目光追随晃动的玩具了。

5个月的婴儿,能用两眼看近处的物体,并出现无意识记忆力,并能分辨大人温和与发怒的面部表情,所以这时父母应该以愉快的笑容、和蔼的语声接触孩子。6个月的婴儿开始分辨颜色,听到发声的玩具伸手去抓,这就发展了婴儿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性。视觉是婴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婴儿期又是孩子视觉发展的重要时期,父母不能忽视这一点。

另外,父母应经常带这时期的婴儿去公园等地方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光,看看绿色的世界,看看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可带他们去动物园看各种动物,或看家禽、小鸟等,提高婴儿观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也可抱婴儿去看看商店中陈列的各种商品、画片、模特儿等。

听觉的训练

婴儿一般都喜欢音乐,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给婴儿快乐的刺激和满足。经研究表明,多听音乐的婴儿与一般发育的同龄孩子相比,眼神和表情要机灵得多,动作和语言也要早熟一些。但给孩子听音乐时要注意音量不要太大,同时音乐的声源不宜离孩子的耳朵太近,以免损害孩子的听力。

父母哄婴儿入睡的轻柔曲调,以及爱抚婴儿的笑语,不单是父爱母爱的表达,也是孩子听力训练的启蒙课。坚持这样做,孩子就能很快识别出爸爸、妈妈的声音,即使听不懂话,但也可以看到他们因认出父母而手舞足蹈,有时还会发出几个单音节的声音来回答。当孩子再长大一些时,就可以给他玩一些会发出声响的玩具,逗他根据声音去找玩具,以训练他的听觉。

当孩子会说简单的话语后,可让孩子识别周围环境中的音响,如风声、雨声、流水声、汽车行驶声、马蹄声、脚步声以及他们见过的动物和昆虫的叫声。为了提高孩子听声音的兴趣,还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区别各种声音,分辨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等。如果能有意识地根据孩子的生理发展来加强其中的听力训练,只要不是听力先天不足,孩子就会练出一对灵敏的耳朵。

手的训练

孩子生下来一、两个月后,手就能伸屈自如了。虽然尚不能有意识地活动手指,但如有东西碰到小手时,他就会无意识地抓紧往嘴里塞。

3个月左右时,婴儿手的抚摸动作就开始了。例如,抚摸褥子、被子、玩具等,摸到什么就抓什么,但此阶段的眼和手还不能配合,手的动作是没有方向性的。婴儿进行抚摸所产生的触觉感,对大脑是良好的刺激。这时如果婴儿的双手被束缚住,或玩具太高或太远,可望而不可及,手接触物体的机会少了,就不利于婴儿手的锻炼和心理的发展。

婴儿出生半年后,手和眼的动作逐渐协调起来,手会有目的伸向看到的物体,并逐渐学会了拇指与其他四指相配合的抓握动作。他们会津津有味地玩弄一切到手的东西,从中感知物体的特性,如大小、形状、重量、软硬等。当他学会一个协调动作后,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每重复一次,手就灵巧一些,脑子也随着灵活一点。1岁左右的婴儿,最好摆弄物品。因此,必须提醒父母,事先要把贵重的、怕摔怕碰的东西收藏好,把危险且易伤害到孩子的物品放在婴儿够不着的地方,多给婴儿一些较安全的玩具玩。

手指和腕部的训练

这时期做做伸伸懒腰活动,会训练婴儿的手指和腕部的协调能力。

将双手十指交叉相握,双手心向上撑至头上,同时双臂伸直,然后松开双手向两侧自然落下,反复几次。

腿与脚的训练

9个月以前的婴儿还不会爬,只能做到翻和坐,9个月以后的婴儿才学会爬行。

婴儿会爬是他生命旅程的第一个里程碑,需要给他更多的练习,保证他有更多的机会去做各种形式的活动肌肉的游戏。

在开始时要给予他鼓励,例如,提供一种他所喜爱的玩具或美味食品让他爬着去拿,让他爬着去够你伸出的手臂。在他爬时,你可以用手推着他的脚底,这样使他有东西蹬着,易于往前爬。

一旦婴儿爬行自如之后,他需要的不再是鼓励,而是获得靠自己力量移动的兴奋,他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极大的喜悦。

感官综合的训练

3个月的孩子由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双手抓握东西已出现了随意性的变化,去抓自己想要的东西。对颜色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视觉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视野范围由原来的45度扩大到180度。在语言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在孩子床上距离孩子能用手抓到的高度系上各种色彩鲜艳的小玩具,当婴儿伸手去抓时,玩具被碰得来回摆动,发出声响,孩子会很高兴。由此锻炼孩子的眼、耳、手的协调能力。另外可以让孩子趴在床上或桌子上,孩子的双手可以支撑起上半部身体,头部也能抬高,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的发育,也为以后的爬行打下了基础。此时,还可以在孩子面前放一些能引起他注意的玩具,他想用手去抓,颈部、胸部肌肉都在用力,从而锻炼这两部位的肌力。还可以让孩子坐在妈妈的怀中锻炼,但时间不能太长。孩子处在坐位时,头还有点摇摆不定。但也有的婴儿颈肌比较发达,立抱时,头能很稳。为了锻炼孩子的手劲,可以先把哗啦棒放在他手里,开始时,孩子握住的时间很短,以后逐渐能握很长时间。

要和孩子多说话,虽然孩子还不会说话,也不理解语言的意思,但是反复地把一些语言输送到孩子大脑皮层贮存起来,可以为以后的语言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方法

新生儿的培养

在新生儿的活动场所拴一根绳,绳上悬挂一件绿色的玩具。玩具悬挂的高度应距新生儿脸部60~70厘米。为了引起新生儿的注意,成人可将玩具移动、旋转或轻轻抖动。当新生儿开始注视玩具时,可用秒表记录下他注视的时间。如果新生儿对玩具的注视超过5分钟,一般就不要再进行了,以免疲劳。这种训练每天可进行两次,但玩具可以一直悬挂在那里,以便新生儿醒着时自己能观察。

大约过了3~4天后,当新生儿不再注意绿色玩具时,可以把绿色玩具换成红色的。当红色的玩具悬挂3~4天后,再换其他颜色的玩具,如黄、橙、蓝、紫色的玩具。

这是为了丰富新生儿对各种颜色的印象,发展区分颜色的能力。

❷ 测定婴儿的感知觉能力有哪些方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经达到成人水平

❸ 婴儿心理研究的特殊方法和技术(给我网址也行)

婴幼儿心理学由婴儿心理和幼儿心理两部分组成。幼儿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它主要是研究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
对于婴幼儿的划分,并不存在统一的标准。即使在我国,比如幼儿,都存在3-6岁和3-7岁2种说法。在GOPLA看来,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同时存在着个体心理、生理发育的差异,过于绝对的划分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研究中从性质角度来把握儿童成长,则更能够避免僵化和偏差。在本栏目中,对婴儿期的定义是0-3岁,对幼儿期的定义是3-7岁,而不遵循其他学者的有关划分。当然,为了细分,可以将刚出生的婴儿称为新生儿,将0-1岁的婴儿称为乳儿。

婴幼儿心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2、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3、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婴儿注意力的培养
健康与乳儿的注意
0-1岁宝宝注意力的培养
1-2岁宝宝注意力的培养
2-3岁宝宝注意力的培养
4、婴幼儿记忆的发展
5、婴幼儿想象的发展
6、婴幼儿思维的发展
7、婴幼儿言语的发展
8、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9、婴幼儿意志的发展
10、婴幼儿个性的发展
11、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2、婴幼儿能力的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性心理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幼年丧亲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
媒介接触与儿童的心理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历史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婴儿心理的发展
幼儿气质的发展

❹ 测定婴儿的感知觉能力都有哪些方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经达到成人水平。从个体发展的情况看,一般是先有各种具体的感觉,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现种种知觉,但在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是很少见的。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觉器官已经很完善了。并且,婴儿也已经拥有相当惊人的知觉能力和反应能力。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觉器官已经很完善了。并且,婴儿也已经拥有相当惊人的知觉能力和反应能力。
婴儿感知觉研究的最大障碍在于,他们既不能用言语报告自己的知觉活动,也不 能以熟练的行为做出反应。因此,研究者能否机智地利用婴儿的非言语反应,作为推断他们感知觉活动的指标,就成为婴儿感知觉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方法
习惯化或去习惯化法经常用注视时间、心率、吮吸频率等作指标,来测量婴儿感知觉的辨别能力。 习惯化是指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地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的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习惯化。当出现新刺激时,个体又产生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去习惯化”。
(二)偏爱方法
当给婴儿呈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刺激物时,婴儿或很快地注视其中的一个,或较长时间地注视其中的一个,这种现象就是视觉偏爱。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
通常采用两种反应:一是头的转动,另个一是啄奶嘴。每当产生这两种反应时,就用婴儿感兴趣的东西予以强化。
(四)有意义的自然反应
1、视崖反应
2、抓握反应与眼动
3、回避反应
(五)其他
1、视动眼球震颤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婴儿扫视物体时不自觉的眼球运动来鉴别其视敏度。
2、诱发电位测量法:通过测量记录大脑枕叶区(视觉中枢)脑电波变化的特点来确定婴儿的视敏度。
3、配色法:萧孝嵘(1939)用配色发测定婴儿颜色辨别力,张增慧(1984)也用了这种方法做了测试,发现2岁婴儿中有30%能识别和匹配红色、白色和黄色;2.5—3岁时。95.8%能识别和匹配红、白、黄、绿、紫、蓝和橙色。
4、心理物理学方法: 对于3或4岁的幼儿而言,测量其听力的发展,则可以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成人程序的变式来加以测量(Wightman,Allen,Dolan,Kistler,&Jamieson,1989) 实验程序:通常给儿童呈现三种不同的声音间隔,但是只有其中一种信号需要加工,而且这种信号是随机地出现在一种间隔中,儿童要求选择出包含着不同声音的间隔。同时,这些声音间隔伴随着卡通图片出现,这使得整个实验程序看起来更像一种视听游戏。
目前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有三种:视觉偏爱法、视动眼球震颤法、视觉诱发电 位测量法。测定婴儿辨别颜色的方法有:视觉偏爱法、记录脑电活动、去习惯化、配色法。

如何培养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接触到了这个世界,宝宝和世界的联结需要依靠感官。

那么,宝宝的感知觉发育是怎样的呢?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都是怎样的。

一起来看看吧!

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孩子天生具有感知能力,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外界信息,对照顾者做出反应,形成各种社会关系,这些是发展的基础。

0-1岁婴儿感知觉的发生

(1)听觉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听觉并非是出生后才具有,而是胎儿阶段就拥有听力能力。

(2)视觉敏锐度

新生儿视觉系统发育不完善,主要是眼睛分辨细微物和距离较远的物体的能力不足,即视觉敏锐度(视敏度)不强。

视敏度是衡量新生儿视觉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3)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就是衡量孩子区别相近颜色的能力。

其实,新生儿颜色视觉难以衡量很不容易,因此对其认识很有限,但是新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4)注视

其实大多数测量孩子视觉感知能力的方法主要依靠观察孩子眼睛如何运动,重点是观察注视和追视2方面。

(5)其他感知能力

触觉反应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无条件反射,例如吮吸反射、抓握反射等。味觉和嗅觉也生来就有,保护孩子嗅觉和味觉的敏感性,可以帮助孩子认知外界环境。

有研究发现,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再局限于客体某个方面的简单特性,而是能够认识到其复杂之处。

1-3岁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1)触觉

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腔、手。

(2)形状知觉

满两岁的孩子能够在游戏和生活中表现出区分物体大小、形状或者色彩等特点;常常说出和大小、形状等有关的词语。

由此看来,此阶段孩子认知物体首先关注的形状,而不是色彩。

为了保护和促进孩子感知能力发展,一定要注重感官教育,并且要保护孩子的感觉器官,日常应常引导孩子说话,还要发展孩子的观察力。

注意的发生与发展

· 0-1岁婴儿注意的发生

(1)原始的注意行为

注意力与生俱来即拥有,其实是一种无条件定向反射。

2)无意注意行为

出生两到三个星期后,孩子注意力不断发展,注意的客体不断变多。

尽管孩子注意力得到发展,但是集中时间不长,很容易被转移。

· 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

这个阶段主要是无意注意,主动注意处在初始阶段,维持的时间很短,还要不断提醒才能集中注意。

记忆的发生与发展

· 记忆的发生

条件反射的出现表明孩子已经拥有记忆能力。

宝宝最初的条件反射为喂奶姿势。

一般被认定为孩子最先拥有的记忆是喂奶姿势形成的条件反射。此外,另一个表现是对熟悉的事物渐渐习惯。

· 1-3岁婴儿记忆的发展

孩子不能主动、有意识地记住一些经历过的事物。记忆持续时间不长,需要反复教、重复才能记住。

❻ 视觉偏爱的方法研究儿童的什么知觉

摘要 视觉偏爱法是由着名心理学家范茨创立的一种研究婴儿知觉的方法技术。

❼ 在婴儿言语直觉能力的三种水平里,在哪个水平阶段 婴儿对字、词、声调并不敏感

在婴儿刚出生一到两周左右的阶段里。
在英语中,婴儿一词来自拉丁语,意思就是“不能说话”。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当可爱的宝宝会说话的时候,就标志着他的婴儿期的结束。人类对婴儿是通过怎样的过程,获得听、说和理解的能力的研究是近几十年的事。自1972年以来,对婴儿语言知觉的大量研究表明,婴儿在最初的几周内,就已经听完了人类语言所拥有的绝大部分的语音差别。出生后的一周内,就能区分出人的语言和其他声音间的区别。3到4个月时,婴儿能区别出不同声母间的差别。10到12个月时,婴儿区分各种语音的能力日渐成熟。能够辨别出语音中的各种因素,并认识到它所代表的意义。综合近20年的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知道婴儿语音感知、分辨能力发生发展大致经过5个阶段。

阅读全文

与哪种方法不适宜研究婴儿知觉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41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93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17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500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67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47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13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80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28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33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62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601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96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64
子宫肌层2mm治疗方法 浏览:801
波纹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261
华为网络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15
含羞草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363
小米note微信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6
在家制作红枣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