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9 12:20:29

㈠ 小学三年级古诗教学方法

1、 想象情景,身心体验

比如,在《宿新市徐公店》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运用古诗教学七字诀(即扩、留、补、换、调、嚼、连)将古诗描写的内容情境再现,根据前面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让我们来运用联想感受诗中所描写的画面,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边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嫩叶还不太茂盛,未能成阴,不能遮凉。”

讲到这里,教师可提问 “诗中所描绘的落英缤纷、嫩叶稀疏的画面,同学们想到了哪一季节的情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什么时节可见到这样的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只要有心,何处无诗意?让学生懂得:我们要好好爱护这诗化的环境。

其中的人文内涵油然而现。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教师可说:“在一片菜花地里,天真活泼的儿童面带笑容,正快速奔跑,追赶着蝴蝶,蝴蝶飞入菜花里,便无迹可寻了。”此时,教师可问:“为什么蝴蝶飞入菜花我们就看不到了呢?”学生便会回答:“因为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此句重在启发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奥妙。

2、 感音像,升华情感

古诗具有音乐美,是从其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的特征上来呈现的,在小学生看来,古诗读来是琅琅上口的,听起来是声声悦耳的。教师可借助音频材料,重在使学生感受诗中所流露的情感,达到从诗意向诗境的升华。如《静夜思》,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于深夜对月凝望的惆怅中领悟到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师就是要利用形象的可感性、直觉性,通过情感的熏陶,再运用优美灵动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所描绘的生动优美的画面,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听了之后能够读懂诗意,达到情感共鸣。

二、读讲相辅,品味诗意

1、以读为主,“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其中,便包含了“好读、细读、熟读”的概念。

首先,应引导学生向“好读书”方向发展。这就要培养出学生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读古诗;其次,要引导学生慢读细品,切不可囫囵吞枣、以唱读的形式来读古诗,要求学生吐词清晰。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再者,应要求学生,达到背诵的程度。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古诗,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古诗词系统,使其运用于生活之中,可润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以讲为辅,画龙点睛

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不应该是老师把古诗的诗意、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教师的讲解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让学生大胆猜译,以猜代讲。不必刻意花精力去逐字逐句讲解。不要太拘泥于形式,不要担心该怎样翻译古诗,要求学生大胆联想,可以在不脱离文章主旨的情况下去理解背诵古诗文。这样,学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被动学习为主动,让学生主动求知,这样才能学得更快乐,学得更有效,学得更多。

三、循序渐进,感受诗美

第一、反复吟诵,品味语言美。古诗凝炼出来的是精华。它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和社会人情的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等。

第二、理解词句,领悟意境美。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艺术境界上的美,写景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而情感以所述之景来衬托。学习古诗,理解词句所包含的情感,去领悟其意境,能从中受到熏陶,人的性情也得以陶冶。

第三、探寻底蕴,理解哲理美。古诗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其中所包含的哲理情思更有待人们去探索。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中,展现了生命新生衰亡是大自然的规律,但生命生生不息,一直延续着。其哲理韵味有待学生去探寻。让学生探索古诗的韵味,可启发学生思维,以达到艺术熏陶的效果。

㈡ 教学古诗词的方法和步骤

您好。
首先、培养学生的诵读古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诵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经典诵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经典诵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字、一句诗,只要读好了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就会树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诵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高。

其次、可以尝试进行古诗词吟唱,化难为易,激发兴趣。以往在教学古诗词时,总是强化理解诗意,背诵诗句,抄诗默诗,学生对此索然不感兴趣,因此,渐渐地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配上旋律,变成了歌曲,学生十分乐于接受。
再次、培养良好的诵读古诗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诵读古诗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诵读习惯。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子。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其次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要做到“七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再次,“一天不练口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练就扎实的诵读本领,一定要保证多读多练。诵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读得多了,诗句的语言、节奏、句式、格调等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学生对诗句的感受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点、可以从导入环节入手,激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一半,所以在学习古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导入的运用。了解诗人的相关故事,给古诗的学习增添色彩。可他们关于古代诗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兴趣。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㈢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法是什么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法是

了解背景

我们分析鉴赏古典诗歌,一般要联系其写作背景,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把握主题。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谈心。学生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作者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情有了一个较为细致地了解,才能更加全面而具体地了解诗歌的内在意蕴。

诵读悟情感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而这项基本功对目前的中学生来说,却严重缺失。相信不少语文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学生将诗文读得结结巴巴、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因此,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这也是古诗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析诗题知内容

诗题是诗文之眼。诗题可以直接反映诗歌的主要内容,揭示作者的情感和情趣。我们可以由诗歌题目判断诗歌的题材,总体把握情感倾向。

品意象准确把握

诗歌的创作十分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借助具体的景物来含蓄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诗歌中带有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景物,我们可称之为意象。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抓诗眼品感情

诗眼即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句。面对一首新的诗词,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不知如何体验与感悟。诗眼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在古诗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

从文章中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在品味中领悟作者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运用这种方法不但降低了学生理解古诗的难度,而且加深了学生思考的深度,课堂上还不时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㈣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与技巧

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为教学开展提供前提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提出,教学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生为本的理念,旨在烘托小学生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只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提。
在此项问题上,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不可为了让学生记住古诗词而开展教学,应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学素养,锻炼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若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及时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新时期,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而多媒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代表,是提高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小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认知度较高,对网络、计算机技术等的兴趣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中的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来开展教学,能烘托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赠汪伦》时,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对一些关键的元素进行解读,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古诗词的情境进行动画展示,以增强学生对本首古诗意蕴的把握,借助动画的形式来烘托送友人的情境与氛围,利用“桃花潭水”来表达作者与汪伦间的深厚友情,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从中了解到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
3.创设趣味性情境,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相较于白话文而言,古诗词教学难度在不断加大,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将古诗词知识点与情境相互融合,进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从情境之中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与情感美,便于从中感受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㈤ 小学如何进行古诗教学

一、诵读古诗,理解其义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国宋代作家苏轼也说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作为古诗需要多读,只有多读、熟读,才能够理解其义。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多读熟读,善解其意。
1.激发诵读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要增强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古诗具有音乐感(韵律、和谐音调、抑扬顿挫、平仄交错),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激发他们的诵读潜在能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愉悦、快乐的朗读氛围。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应该运用鼓励的手段,尊重学生的朗读,特别是对那些朗读比较差的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而是要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让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要面向全体,让朗读优秀的学生帮带朗读较差的学生。要开展一些能够促进朗读教学的活动,比如,诗歌朗读大赛、背诵诗歌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热情。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促进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例如,单独朗读、二人对读、分小组读、男女生分读、师生赛读、配音朗读等等,通过各种朗读样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乐趣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进入到自觉诵读的状态中,深深地被诗歌的美吸引住,陶醉在诗歌美妙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激发了他们的朗读欲,自觉地感悟到了诗歌的内涵,领略到了诗歌的伟大与神奇。
2.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想让学生学习好古诗就要养成从小喜欢学习古诗的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才能够自觉地去朗读、体味、咀嚼、感触和欣赏,从中享受到它的内在美。一是让学生能够正确而标准地朗读古诗,做到不丢落字,也不添字,不破句读,练成读音准确、发音洪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效果。二是达到眼、心、口统一步调,使他们不断提高灵感性。三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只有通过持久的训练和坚持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爱好古诗、学习古诗、欣赏古诗、能写诗歌的能力来。就像清朝孙洙所说的那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二、引领学生,走进情景
1.诗歌都是通过意象来体现的
也就是通过景象和物象来表达作者的意旨,因此,我们做到真正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就必须把握诗歌的意象,也就是要走进诗歌的情境中,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情景里。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理解诗歌的境界,进而达到理解诗歌的意旨。比如:在学习《小池》一诗的时候,就要抓住诗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两句,就会清楚地看到美好春天到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景象啊!进而表达出诗人观察的细腻、用词的精练。因此,只有抓住这样的词句才能更好地了解诗歌的意旨,也能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好诗歌的重要条件,因为诗歌具有审美性,它靠语言的凝练浓缩了语言的高度表达力,具有跳跃性,它的内在美需要欣赏者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升华到令人陶醉的意境美。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力,达到真正地学好诗歌的目的。比如,我在执教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的时候,就是让学生去注意对“人家、红叶、山路、云彩”等意象的挖掘,从而看出一幅壮美秋天的画面。我通过多媒体把这些美景都展现在屏幕上,学生由此增强了对诗歌的理解。
总之,对小学语文古诗的教学还有很多的方法。限于文章的篇幅只谈这两个方面。不管怎么样教学都要把握诗歌的特征来强化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诗歌,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促进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望采纳,谢谢!

㈥ 如何教学古诗三年级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相同的特点即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强,语文教师可以紧抓学生心理特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创设语言情境渲染古诗美的意境。古诗中的语言简短且优美,教师在朗读故事时可带有感情地描绘其中的场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情绪,使其全身心投入古诗情境中。
例如,某小学教师在讲解《春晓》一课时,就邀请一名学生上台朗读,同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一下子就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那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
此时学生再读出“天渐渐地黑了,你趴在桌上不知不觉睡着了(让其他学生趴在课桌上做睡觉状),朦朦胧胧地听到外面刮着呼呼的风,一会儿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你又睡着了,突然被耳边的鸟叫声惊醒了,你睁眼一看说:“我怎么睡着了?”看着窗外兴奋的小鸟不知不觉地读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再看到楼下花园中树木上的花被刚才的风雨吹得满地都是,又想起“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学生在语言情境中既明白了古诗要表达的含义,也体会了诗的意境,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
二、讲解古诗背景,加深学生的理解

理解古诗要与诗人在创作时的当时生活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行紧密的联系,这些诗作大部分是诗人在遭遇不平、仕途不顺、喜出望外时有感而发,所以大部分诗词都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时要结合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当学生对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情有所理解和掌握后就能体会到诗词中作者的性格特点和写作风格。
由此一来,学生也能更准确、具体、全面地把握诗词中所涵盖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底蕴,在后续的鉴赏和学习中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课时,这首诗主要讲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字里行间也透漏着想推行新政、重返政治舞台的迫切愿望。
如果教师在授课中不花费大篇幅讲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人生经历,那么这首诗想要表达的深刻意义学生是无法准确理解的。该语文教师在讲解中就为学生介绍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在推行新法中因和其他人意见不一而遭到弹劾,最终被迫辞去官职。
当王安石又一次因被皇上重用而离开风景秀丽的江南时,不禁想起当初在变法中的苦苦挣扎,从而产生一种思乡且迷茫的情感。当学生了解了王安石的生活背景、从政经历后才能更准确地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引入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被感兴趣的事情所吸引,发展学生创造力对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谓创造力即学生自身拥有被激发的潜质,相关研究也指出,表演活动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独立自主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存在很多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在表演活动中遇到阻碍时就会产生全新的要求,进而激发创造力。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精力旺盛,喜欢通过表现自己获得教师的赞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应为学生创造宽松且开放的表演平台,促使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
例如,某语文教师在讲解《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有句话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是动态的活动。教师就借助学生天真活泼的特点让其扮演村童扑蝶的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诗人作这首诗时的思想感情,也能在学生中找到快乐。
此外,教师也可让扮演诗中角色的学生大声朗读这首诗,仿佛进入这个情境中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课堂活动可发现,这种表演活动能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即寓教于乐的目的,也能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总之,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也能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把握古诗的朦胧美、神秘美、含蓄美,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㈦ 小学低年级 古诗如何学

一、利用绘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画。在诵读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简笔画勾勒出古诗的情景,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古诗意思,便于诵读和记忆。如寇准的《华山》,引导学生诵读“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一句,简笔画勾出―― 一座高高耸立在群山之中的华山;诵读“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时,一边在华山之上添画太阳,一边在华山山腰画上朵朵白云。简单明快的线条,留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记忆,学生读起来一定有滋有味。

又如骆宾王的《鹅》一诗,图画背景是一个两边长满绿树的小池塘,一只雪白的鹅正在水面上弯着长脖子朝天空叫,水下是清晰可见的红色脚掌有节奏地划动着,“绿”“白”“红”色彩艳丽,煞是好看。

像这样的古诗教学还有《江南》《独坐敬亭山》《夜宿山寺》等,教师在作画过程中,学生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感知,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背诵起来,大脑中不由便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避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学生也由最初的“美感”到“喜爱”,由“喜爱”到“关注”,由“关注”到“诵读”,层层递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古诗的领悟力。

二、借助故事

低年级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而在古诗中,有许多是诗人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如果在教学时加以改编成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那么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一定能理解古诗背后的道理。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孟郊要出远门,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衣裳千针万线,缝得密密的,生怕儿子回来太晚,衣服穿破没人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生会觉得生动有趣。借助讲故事进行诵读的古诗还有《华山》《悯农》《静夜思》等等。

三、再现情景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陶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教学《悯农》一诗时,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无需过多解释,学生便能深深地体会到农民劳动时的艰 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然后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饭菜随手扔到垃圾桶里;几个学生在田间放风筝,踩坏禾苗……看到生活中鲜活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羞愧,有的学生愤怒。我说:看了这些情景,你想对这些小朋友说些什么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学生对浪费者也是对自己最深刻的教育。将生活情景带进课堂,学生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无需太多时间,学生既能很快熟记古诗,又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㈧ 有效的古诗教学五步法

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学习古典诗歌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文化的丰富博大,能够让学生吸收文化的深层智慧。
一.兴趣引路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发生兴趣,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的故事:
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赵明诚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
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这十五首词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诗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着增强。
但是提高学生兴趣不过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二.创设意境法
意境是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
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
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
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㈨ 小学古诗词怎么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该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㈩ 浅议如何开展低年级古诗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来自兴趣,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注意力分散,兴趣不稳定;因此,在古诗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末,都应把激发学生兴趣当作重中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如在学习《所见》这首诗时,当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时,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该如何给古诗配动作表演,并为学生搭建自由舞台,让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学生把一个天真可爱的牧童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这犹如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又如《小池》一诗课末,让学生当小画家,把夏初小池的美景画下来。这样做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还可以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课虽终趣未完。 

二、以读为本,训练朗读层次,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窜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让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水平。如《村居》一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让学生回忆或想象一下自己放风筝的快乐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字,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春天里所见到的美丽景色,和在这种美丽景色中的感觉,然后带着这种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读这句诗。之后,可通过带读、试读、男女生诵读比赛等方式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激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启发挖掘诗句的底蕴,培养想象能力

古诗的语言是精炼的,跳跃的,集中丰富的想象,饱蕴着强烈的感情。教师要启发学生挖掘诗句的底蕴,弄清诗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通晓全诗的内容,培养想象能力。就拿《村居》这首诗来说吧,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高鼎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乐春图"。“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一句诗里有几个词语较难理解。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流利后,然后展示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描述景物的特点。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总之,低年级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特点及其学习心里愿望,紧扣语文课表精神,尽量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想,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29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83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04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490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55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35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02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68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18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26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51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586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82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53
子宫肌层2mm治疗方法 浏览:792
波纹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254
华为网络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09
含羞草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356
小米note微信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1
在家制作红枣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