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专题地图的研究方法

专题地图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7 09:47:32

㈠ 地图的基础知识

地图,是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线条、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状况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将地图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符号模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等。

地图是按照一定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2D)或多维形式(3D)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Earth)(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1)专题地图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在十七世纪,地图越来越成为一个知识的“集合体”,因为绘制精美的地图往往包含了地理、艺术和历史的复合知识,像是一部网络全书。

十七世纪的荷兰作为世界制图最高水平的国家绘制了大量精美的航海图、大幅壁挂图、区域地图和世界地图,完美诠释了地图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无与伦比的美感。由于欧洲古代地图制作者往往是由学者、艺术家、手工艺人和科学家等这样的社会群体构成,这使得地图以多元的面貌出现。

无论是欧洲与中国古代,地图始终受到社会精英阶层的关注,他们既是地图的使用者、鉴赏与收藏者,同时也参与地图的绘制。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十七世纪时艺术家画地图是个普遍现象,一个着名例子就是达·芬奇绘制地图。

达·芬奇被收藏至今的几十幅画作中,有9幅和地图直接相关。专家发现,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画出来的地图和专业制图师的没有区别,非常精确。

㈡ 专题地图的10大表示方法.适用条件.表现手段.优缺点

专题地图的特点
专题地图是在地理底图上,突出地表示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现象。专题地图具有下列3个特点:①专题地图的组成分专题内容和地理底图两大部分。②专题地图的内容广泛,主题多样,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凡能用地图形式表达的事物均可以作为专题地图的内容。③专题地图采用专门的表示和符号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
点位符号法。用点状符号反映点状分布要素的位置、类别、数量或等级。
定位图表法。在要素分布的点位上绘制成的统计图表,表示其数量特征及结构。常用的图表有两种,一种是方向数量图表,一种是时间数量图表。
线状符号法。用线状符号表示呈线状、带状分布要素的位置、类别或等级。
动态符号法。在线状符号上加绘箭头符号,表示运动方向。还可以用线条的宽窄表示数量的差异,也可以用连续的动线符号表示面状分布现象的动态。
面状分布要素表示法。面状符号表示成片分布的地理事物。
此外,在专题地图上还常使用柱状图表、剖面图表、玫瑰图表、塔形图表、三角形图表等多种统计图表,作为地图的补充。上述各种方法,经常是配合应用的。
专题地图应用广泛,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及文化教育中均起重要作用。专题地图内容是各学科长期研究积累的知识的高度概括,又为深入研究和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㈢ 专题地图表示方法中,分区统计图法和定点符号法有何区别和联系

分区统计图法是专题地图的一种表示方法.分为①定位统计图法,以统计图表符号表示某点上的专题内容,如表示气象站上的各种气象要素等;②分区统计图法,以统计图形表示各区域的专题内容,如各省的粮食产量等;③分级统计图法,按行政区划或经济区划以颜色深浅或晕线疏密不同表示专题内容的相对指标,如人口密度、耕地占全区土地面积的百分比等.

㈣ 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

(一)、点状要素的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
点状要素常用定点符号法表示,简称符号法。它是用各种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结构的符号,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数量和质量特征。通常符号的位置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形状和颜色表示质量的差别,大小表示数量的差别,结构符号表示内部组成,定位扩展符号表示发展动态。
(二)、线状要素的表示方法:线状符号法
线状或带状分布要素,通常用颜色和图形表示线状要素的质量特征,如用颜色区分不同的旅游路线、不同时期内的客流路线、不同的江河类型等;用符号粗细表示等级差异;符号的位置通常描绘于被表示事物的中心线上(如交通线),有的描绘于线状事物的某一侧,形成一定宽度的彩色带或晕线带(如海岸类型、境界线晕带等);用符号的长短表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如用公路符号的长短表示公路的长度。线状符号法常用来编制水系图、交通图、地质构造图、导游图以及路线图等。
(三)、面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面状要素按空间分布特征可归纳为三种形式:一为布满制图区的要素,可用质底法、等值线法和定位图表法表示;二为间断呈片状分布要素,可用范围法表示;三为离散分布要素,常用点值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表法和三角形图表法表示。
1.质底法又叫底色法,是在区域界线或类型范围内普染颜色或填绘晕线、花纹,以显示布满制图区域专题要素的质量差别,常用于各种类型图和区划图的编制,如地貌类型图、农业区划图、气候类型图等
2.等值线是连接某种专题要素的各相同数值点所成的平滑曲线,如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海深线等。常用于表示地面上连续分布而逐渐变化的专题要素,并说明这种要素在地图上任一点的数值和强度,它适用于表示地貌、气候、海滨等自然现象。
3.定位图表法是把某些地点的统计资料,用图表形式绘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以表示该地某种专题要素的变化。常用柱状图表中的符号高度(长短)或曲线图表表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变化。如各月或各年度风向、风力的变化,降水量、气温变化等,均可采用此方法。
4.范围法(区域法)是用轮廓界线来表示制图区内间断而成片状分布专题要素的区域范围,用颜色、晕线、注记、符号等整饰方式来表示事物类别;用数字注记表示数量。间断成片状分布专题要素(如森林、资源、煤田、石油、某农作物、自然保护区等)的表示常采用范围法。
5.点值法(点数法)是在图上用一定大小、相同形状的点子表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区域分布和疏密程度的方法。该法用于表示分布不均匀的专题要素,如人口分布、资源分布、农作物分布、森林分布等。
6.分级比值法(分级统计图法),是把整个制图区域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分区)分成若干小的统计区;然后按各统计区专题要素集中程度(密度或强度)或发展水平划分级别,再按级别的高低分别填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或粗细、疏密不同的晕线,以显示专题要素的数量差别。同时,还可用颜色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或晕线由疏到密(或由密到疏)的变化显示出要素的集中或分散的趋势。
7.分区统计图表法是把整个制图区域分成几个统计区(按行政区划单位或自然分区),在每个统计区内,按其相应的统计数据,设计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形,以表示各统计区内专题要素的总和及其动态。可用来编制资源图、统计图、经济收入图、经济结构图等。
(四)、其他表示方法
1.移动要素表示方法——动线法?
移动要素(如货物流、客流、气团移动路线、交通车流等)的表示方法,常采用动线法。动线法是用各种不同形状、颜色、长度、宽度的箭形符号,表示专题要素移动的方向、路线、数量、质量、内部组成以及发展动态的方法
2.内部结构表示法——三角形图表法
三角形图表法的成图是一种类似于质底法的地图,但其主要揭示事物现象的内部结构特征,这种图的分区范围是各行政单元或统计区,三角形图表是作为图例形式出现的。
3.其他方法
此外,在专题地图上还常使用柱状图表、剖面图表、玫瑰图表、塔形图表、三角形图表等多种统计图表,作为地图的补充。上述各种方法,经常是配合应用的。
专题地图应用广泛,在经济和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及文化教育中均起重要作用。专题地图内容是各学科长期研究积累的知识的高度概括,又为深入研究和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㈤ 专题地图的地图定义

专题地图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文)要素的地图。专题地图的制图领域宽广,凡具有空间属性的信息数据都可用其来表示。其内容、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教学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等行业部门。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
1.主题化
普通地图强调表达制图要素的一般特征,专题地图强调表达主题要素的重要特征,且尽可能完善、详尽。
2.特殊化
专题地图突出表达了普通地图中的一种或几种要素,有些专题地图的主题内容是普通地图中所没有的要素。
3.多元化
专题地图不仅能象普通地图那样,表示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能反映制图对象的发展变化和动态规律。如动态地图(人口变化),预测地图(天气预报)等。
4.多样化
一个国家的普通地图特别是地形图,往往都有规范的图式符号系统,但专题地图却由于制图内容的广泛,除个别专题地图外,大体上没有规定的符号系统,表示方法多种多样,地图符号可自己设计创新,因而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5.前瞻化
普通地图侧重客观地反映地表现实,而专题地图取材学科广泛,许多编图资料都由相关的科研成果、论文报告、研究资料、遥感图像等构成,能反映学科前沿信息及成果。

㈥ 专题地图制图的哪六种方法

是10种: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范围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数法,运动线法,分级统计图法,
分区统计图表法.

㈦ 专题地图的特点与应用

专题地图(thematic map),又称特种地图,着重表示一种或数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专题地图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①专题内容。图上突出表示的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有关特征。②地理基础。用以标明专题要素空间位置与地理背景的普通地图内容,主要有经纬网、水系、境界、居民地等。
专题地图是在地理底图上,突出地表示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现象。专题地图具有下列3个特点:①专题地图的组成分专题内容和地理底图两大部分。②专题地图的内容广泛,主题多样,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凡能用地图形式表达的事物均可以作为专题地图的内容。③专题地图采用专门的表示和符号系统。

专题地图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作为一种具有信息传输和信息模拟功能的载体,已被普遍认同。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广为应用的今天,专题地图在国民经济、城市管理和社会生 活等 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具体工作中,专题地图较其它表现形式更有直观、表现力强、易于理解的优势,它发挥着展示、指导、辅助规划、说明、记载的作用,集宣传性与实用性于 一体,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载体。�

专题地图是集科技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作品。专题地图使用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专题地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资源、人口、环境、灾害、城市发展等热门问题成为专题地图的重要 表现内容。专题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式和分析研究与认知的手段,越来越受到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国防军事等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应用,已在许多部门和学 科的分析评价、预测预报、规划设计、决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专题地图正象着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快速发展着。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我们拥有各种地理信息资源和强大的计算机技 术力量的优势,制作出更多,更具创新、内容更加广泛的、更具特色和更高水平的专题地图。

㈧ 地图方法的发展

地图的产生和发展自始至终与地理学紧密相联。早期的地图都是制图者亲自调查和利用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提供的路线图绘制而成。由于中世纪后期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人们大大地加深了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扩大了制图区域范围,充实了地图内容。同时,新编出来的地图又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提供了条件,地理发现与地图绘制互相促进。到17世纪,开始大规模三角测量与地形图测绘。应用测绘方法编制的地图为地理调查提供了更准确的地理基础。从19世纪开始,随着内陆腹地地理考察与地理研究的探入,一些地理学家还把地图作为地理发现的一种手段。 从20世纪30年代起,地图开始成为地理学调查研究、成果系统总结的主要形式。地理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系统考察获取资料,所有的考察几乎都是利用地形图选择路线、定位定向,考察中以地形图作工作底图,记载各种自然要素与现象的分布,考察结束后编制各种专题地图,作为成果的总结形式。
从70年代开始,随着地图的广泛应用和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式论、地图传输论等新理论的提出,以及理论地图学与应用地图学的出现,国际上对地图的利用开始进行系统研究。美国出版的《地图利用──阅读、分析和判读》(1978)和苏联出版的《地图研究法》(1978),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地图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基本原理。现代地理学所强调的定量分析、过程分析、综合分析、系统分析对地图方法也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反映制图现象质量特征的同时,加强了数量指标的反映;在反映分布现状的同时,加强了动态变化的表示。同时,综合制图、系统制图已成为地图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地图的分析和利用已发展成为地图学的一个分支。作为地理学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的地图方法从原理到方法逐步成熟。

㈨ 有关于地图的知识

编辑本段定义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现阶段地图的定义是:以一定的数学法则(即模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或者称为图形数学模型。
编辑本段简史
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现在人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如图01-01) 据考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城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泽,古巴比伦城位于两条山脉之间。
留存至今的古地图还有公元前1500年绘制的《尼普尔城邑图》,它存于由美国宾州大学于19世纪末在尼普尔遗址(今伊拉克的尼法尔)发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图01-02)。图的中心是用苏 美尔文标注的尼普尔城的名称,西南部有幼发拉底河,西北为嫩比尔杜渠,城中渠将尼普尔 分成东西两半,三面都有城墙,东面由于泥板缺损不可知。城墙上都绘有城门并有名称注记 ,城墙外北面和南面均有护城壕沟并有名称标注,西面有幼发拉底河作为屏障。城中绘有神 庙、公园,但对居住区没有表示。该图比例尺大约为1∶12万。
留存有实物的还有古埃及人于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芦苇上绘制的金矿山图。
� 我国关于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传》上就记载有夏代的《九鼎图 》。古经《周易》有“河图”的记载,还有“洛书图”,表明我国图书之起源。传世文献《周 礼》中有17处关于图的记载,图又与周官中14种官职相关联,如“天官冢宰·司书”“掌邦 中之版,土地之图”;“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 安 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 物 ,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地官司徒 ·小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地官司徒·土训”“掌通地图,以 诏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夏官司马·司险 ” “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夏官司马·职方氏”“掌天下 之 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 谷六畜之数要”。1954年6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铜器“ 宜侯矢�”底内刻铸的120字铭文有两处谈到地图,即“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 ”。该 文记载周康王根据这两幅地图到了宜地,举行纳土封侯的册命仪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 ,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立(位)于宜,内(纳)土,南乡(向)。王 令虞侯曰:‘繇,侯于宜。’”据考证,该图成于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这些记载足以说明 ,我国西周时期已有土地图、军事图、政区图等多种地图,并在战争、行管、交通、税 赋 、工程等多方面得到应用。这些地图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始地图的阶段,具有了确切的科学概 念。只可惜我国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些地图实物,有待地下考古的发现。
编辑本段类型
(1)按其区域范围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
(2)按其专题学科分为: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
(3)按其具体应用分为: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4)按其使用形式分为:挂图、桌面图、地图集(册)等。
(5)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
(6)按其印刷开本分为:16开、8开、4开,对开,全张、两全张、三全张、四全张,九全张。
(7)按地图分类:地图集,电子地图,三维地图,卫星地图,影像地图等。
按照地图的内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地形图和专题地图三种。普通地理图(General Map)是以同等详细程度来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系、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主要的社会经济要素等。它和地形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地图投影、分幅、比例尺和表示方法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表示的内容比同比例尺地形图概括,几何精度较地形图低。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是指国家几种基本比例尺(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的全要素地图。它是按照统一的规范和符号系统测(或编)制的,全面而详尽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有较高的几何精度,能满足多方面用图的需要,是国家各项建设的基础资料,也是编制其它地图的原始资料。专题地图(Thematic Map)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或强调表示这些现象的某一方面特征的地图。专题地图的主题多种多样,服务对象也很广泛。可进一步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编辑本段地图名词解释
比例尺
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图的比例尺。其表现形式有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比例尺大于和等于1:10万的地图,如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等的地图可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万并大于1:100万的地图,如1:25万、1:5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和等于1:100万的地图,如1:100万、1:250万、1:600万、1:200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栅格图
栅格图是基于一套行列组成的方格数据模型,使用一组方格描述地理要素,每一个方格的值代表一个现实的地理要素。
栅格数据适合于做空间分析和图象数据格式的存储,不适合做不连续的数据处理。
矢量图
矢量图是基于直角坐标系统,用点、线、多边形描述地理要素的数据模型或数据结构。每一个地理要素由一系列有顺序的的x、y坐标描述,这些要素与属性相结合。
大地测量与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
地球是一个自然表面极其复杂与不规则的椭球体,而地图是在平面上描述各种制图现象,如何建立地球表面与地图平面的对应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引入大地体的概念。大地体是由大地水准面包围而成。大地水准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由于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大地水准面也有高低起伏。虽然此高低起伏已经不大,比地球自然表面规则得多,但仍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为了测量成果的计算和制图的需要,人们选用一个同大地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体来代替,简称地球椭球体。它是一个规则的曲面,是测量和制图的基础。地球自然表面点位坐标系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二是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上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
什么是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度表示。大地坐标系的确立包括选择一个椭球、对椭球进行定位和确定大地起算数据。一个形状、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确定的地球椭球叫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一旦确定,则标志着大地坐标系已经建立。
什么是54北京坐标系?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它与苏联1942年建立的以普尔科夫天文台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统相联系,相应的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天文大地测量,经计算表明,54坐标系统普遍低于我国的大地水准面,平均误差为29米左右。
mapinfo地图是美国mapinfo地图公司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一种数据可视化、信息地图化的桌面解决方案。它依据地图及其应用的概念、采用办公自动化的操作、集成多种数据库数据、融合计算机地图方法、使用地理数据库技术、加入了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形成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可以为各行各业所用的大众化小型软件系统。mapinfo地图 含义是“Mapping + Information(地图+信息)”即:地图对象+属性数据。
1986年mapinfo地图公司成立并推出了第一个版本—mapinfo地图 for DOS V1.0及其开发工具MapBasic,此后又推出了DOS平台的2.0和3.0版。1995年底mapinfo地图发布了mapinfo地图 Professional,是一个以Windows 95和Windows NT为平台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目前该软件的最新版本是mapinfo地图 Professional 8.5及其系列软件。
80西安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什么是地心坐标系?
以地球的质心作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称之为地心坐标系,即要求椭球体的中心与地心重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时,轨道平面时时通过地球的质心,同样对于远程武器和各种宇宙飞行器的跟踪观测也是以地球的质心作为坐标系的原点,参考坐标系已不能满足精确推算轨道与跟踪观测的要求。因此建立精确的地心坐标系对于卫星大地测量、全球性导航和地球动态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WGS-84坐标系
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国际时间局(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协议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这是一个国际协议地球参考系统(ITRS),是目前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大地坐标系。
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研究把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绘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几何法和解析法。几何法是以平面、圆柱面、圆锥面为承影面,将曲面(地球椭球面)转绘到平面(地图)上的一种古老方法,这种直观的透视投影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解析法是确定球面上的地理坐标与平面上对应点的直角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10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投影(又称改良都圆锥投影),现在改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我国1:50万和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统一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是横轴等角椭圆柱投影。其原理是:假设用一空心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上,使椭圆柱轴通过地心,椭圆柱面与椭圆体面某一经线相切;然后,用解析法使地球椭球体面上经纬网保持角度相等的关系,并投影到椭圆柱面上;最后,将椭圆柱面切开展成平面,就得到投影后的图形。此投影由德国科学家高斯首创,后经克吕格补充,简称高斯投影。
地图最大精度
视力正常的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距离是0.1毫米。因此,相当于图上0.1毫米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下表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最大精度: 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1:25万 1:50万 1:100万
最大精度(m) 1 2.5 5 10 25 50 100
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
栅格地图(DRG)
数字栅格地图(DRG)是纸质地图的栅格数字化产品。每幅图经扫描、集合纠正、图幅处理与数据的压缩处理,形成在内容、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图保持一致 的栅格文件。
什么是数字线划地图(DLG)
数字线划地图(DLG)是以矢量数据格式形成的数字地图。这种地图能进行空间信息的分层与叠加,提取属性数据,根据矢量对象查询属性或根据属性查询矢量对象,数据易于更新与编辑和创建专题属性和绘制专题地图等。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区域地面高程的数字表示,是建立在地图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数据集,是地理信息系统赖以进行分析的核心数据系统。DEM的水平间隔可随地貌类型的不同而改变,根据 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产品。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覆盖本国的数字高程模型系
数字正射影像(DOM)
数字正射影像(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或遥感图像(单色或彩色),经逐个像元纠正,再进行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彩生成的影像数据。一般带有公里格网、图廓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编辑本段地图的重要性
相邻国家之间,常有不断的矛盾,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土边界的争议。为了保持国与国之间的长期和睦平等关系,必需严格划定国家之间的界线。划定国界需要有凭证,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签订边界条约的重要附件——边界地图。边界地图以精确的大比例尺地图为基础,图上标明沿边界上每一个界桩的精确经纬度,达到“秒”数,并以连接界桩之间的界线,确定为边界法定线。在实际地面上,有的界桩之间并无阻拦,如铁丝网、壕沟之类;有的则是阻隔严峻,有宽而高的筒状铁丝网,还在内侧建有公路,用于巡查越境者;有的则以天然的河流或山脊为界。在签订了边界条约并有边界地图作为版图凭证以后,国家的国土完整性、庄严性有了保障,然后就能依照国际法行事,边界国双方人员不得越雷池一步,并可对越境者绳之以法。双方往来必须通过指定的通道口,不能随意穿越边界。
国家之间有边界地图。在国内行政区辖以及不同单位、部门所属的土地也有境界图和地籍图。城市里寸土寸金,需要建“土地档案,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都要划定属主。在社会主义国家,土地虽属国家所有,但使用者对使用的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仍需交纳土地使用费。因此,土地管理部门要编制土地地籍图,掌握土地使用对象的使用面积。遇有变动,就要进行调整,重新划定使用面积和使用者;遇有土地争议,则以地籍图为凭证。这种地籍图,我国古已有之,当时称鱼鳞图。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曾任过土地管理员。今天,土地管理部门责任重大,对国家每平方土地的使用和构成都要进行严格监督。
编辑本段附: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如何分幅与编号
为了保管和使用方便,我国对每一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廓大小都做了规定,每一幅地形图给出了相应的号码标志,这就是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形图分幅有两种方法:一是矩形分幅,一是经纬线分幅,我国采用经纬线分幅。
1991年前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系统是一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延伸出1:50万、1:25万、1:10万三种比例尺;在1:10万地形图基础上又延伸出两支:第一支为1:5万及1:2.5万比例尺;第二支为1:1万比例尺。1:100万地形图采用行列式编号,其它六种比例尺的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后面增加一个或数个自然序数(字符或数字)编号标志而成。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从赤道起向两极纬差每40为一列,将南北半球分别分成22列,依次以字母A、B、C、D……V表示;由经度180o起,从西向东,每经差6o为一行,将全球分成60行,依次用数字1、2、3、4……60表示,采用“横列号-行号”编号表示。
1991年我国制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国家标准,自1991年起新测和更新的地形图,照此标准进行分幅和编号。
编辑本段地图起源和古代地图
约公元前2500年制作在粘土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用简单方法表示山脉、四个城镇、入海河道及地形特征),是现存最古老的地图。
中国夏禹时铸造了九鼎图;《周礼》中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金玉锡石之图”等记载。公元前168年绘在帛上的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是我国现存最早实测地图。
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地图的人。
中国西晋裴秀(公元223--271年)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并总结了“制图六体”。唐贾耽(公元729--805年)用朱墨二色分示古今地名编制的《海内华夷图》传世500年。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编制“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县图》二十幅,是当时最佳全国地图。元代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绘制了长宽各7尺的全国地图《舆地图》二卷。
编辑本段电子地图的兴起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地图已经从纸上走到了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甚至手持设备里面。如今,人们可以很容易的在电子地图里面搜索感兴趣的地点,行车线路和公交线路等,大大方便了地图使用者。除了传统的地理信息服务,各大地图和内容提供商还研发了基于电子地图的许多有趣应用。如今,电子地图已经越来越多的成为人们一个常用工具。
可以预计在将来,电子地图将集成更多的应用,并且更多的应用3D技术和卫星技术,让人们的出行和日常生活更方便。
PS,详解利用比例尺怎么计算距离: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量算任意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具体方法是:先看好比例关系,在两处两地的图上距离(厘米),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例如:比例尺是“6百万分之一”,即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上六百万厘米,即60千米:若两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60千米×5=300千米。
比例尺的大小:由于比例尺是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比例尺的值越小。如1:1000的比例尺大于1:100000的比例尺。
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较大的,表示的范围较小,但内容详尽:比例尺较小的,表示的范围较小,但是内容较简略。
根据绘制的内容要求不同,可选择相应的比例尺,如绘制学校平面图或一个社区的平面图,一定要选用大比例尺,而绘制一张中国或者亚洲的地图则一定要用小比例尺。

㈩ 在地图设计时,常用哪些专题地图表示方法和视觉变量来描述制图现象的质量差别

1967年,法国人 j bertin 首次复制了视觉变量。经过20多年的研究,他领导了巴黎大学图形实验室,总结出一套图形符号ーー视觉变量,即形状、方向、大小、亮度、密度和颜色。在他1984年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一书中,美国罗宾逊等人提出,基本的图形元素是色调,亮度,大小,形状,密度,方向和位置。1995年,他将基本的图形元素改为视觉变量,认为它由两个基本的视觉变量(形状、大小、方向、色调、亮度和纯度)和两个从属的视觉变量(网状排列、网状纹理和网状方向)组成。

阅读全文

与专题地图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27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81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02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488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53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35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02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68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18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26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51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586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80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53
子宫肌层2mm治疗方法 浏览:792
波纹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254
华为网络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07
含羞草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356
小米note微信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1
在家制作红枣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