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研究,是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在 某一特定的现场人群中应用现场调查技术,采用一定 的工具和手段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认识事 物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
⑵ 什么是社会医学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疾病的作用及其规律,制定各种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对社会医学概念的认识并不统一,研究内容的重点亦不相同,所以名称也不同,如有社会卫生学、公共卫生、公众卫生学等。
社会医学(sociaI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影响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且互相关联。例如,人类某种疾病既可以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找到结构缺陷,也可在反应器官功能的生理生化指标受现异常,还可以追溯到患者家庭和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障碍。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不能忽视。这些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常常互为因果、综合作用,引起疾病发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人们不仅要从生物因素,还要从心理和社会因素方面认识和防治疾病。这就客观上要求医学与社会学,医学与心理学之间相互渗透,以促进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人具有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因此,对于生命、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认识,也需要从这两种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上进行探索。[1]
对象内容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与人群的生、老、病、死有关的医学问题,在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提高生命质量三个不同阶段中研究社会因素发挥的综合作用,研究卫生保健和医疗卫主事业管理的理论依据,为保障人群健康制订相应的卫生目标、政策、策略与措施。社会医学运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管理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和人口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卫生状况及其变动规律,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科技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医学科学技术成就阐明了社会因素对健康与疾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社会医学的兴起,是医学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标志,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疾病谱从传染病为主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此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已向四个方面扩大,即从单纯治疗扩大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医院服务扩大到家庭和社区,从单纯的医疗技术措施扩大到综合的社会服务。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而发生的上述四个变化,是医学社会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产生社会医学的客观依据。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社会医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的健康状况,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健康弱势人群及重点防治的对象,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应对策略,对社会卫生问题作出社会医学的“诊断”。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社会医学应用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因素、人口发展、生活劳动条件、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众多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⑶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
社会研究方式是社会学研究方法中的基础性知识,分类维度不同,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也略有差异。
根据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社会研究有4种基本方式: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文献法。
根据以定性—定量为区分维度的划分法,社会研究的4种基本方式为: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其中调查研究指采用定量方式的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法。实地研究为采用定性方式的参与观察,个案访谈等无结构观察、访谈法。具体可以参考下图:
⑷ 在进行社会医学课题研究时,通常需要进行哪些步骤各步的要点如何
.社会医学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调查设计阶段、 调查实施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2.问卷设计的步骤:明确研究目的、建立问题库、设计问卷初稿、初稿试用和修 改; 3.专题组讨论和选题组讨论均是应用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定性研究方法,两者的组 织工作要点相似;专题组讨论在深入了解调查对象(讨论参加者)的思想、意识、 信仰、行为处事态度等方面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而选题组讨论常常用于确定问题 的严重程度及工作的优先顺序等。
⑸ 社会学定量研究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一种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相关法
相关法是指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量间关系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程度与方向。变量关系的程度,有完全相关、高相关、中等相关、低相关或零相关等;而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正相关和负相关等。
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并且控制研究环境,借此衡量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实验法,另一种是实验室实验法。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两种对立的研究范式,两者在研究目标、对象及方法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研究目标上,定量研究重视预测控制而定性研究重视对意义的理解;其次,研究对象上,定量研究强调事实的客观实在性而定性研究强调对象的主观意向性;第三,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注重经验证实而定性研究注重解释建构。
由于方法论上的不同取向,导致了在实际应用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明显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着眼点不同
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定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
②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研究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
③依据不同
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
④手段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
⑤学科基础不同
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⑥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⑹ 社会医学中常用的现场调查方法包括哪些
1、描述性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方法为现况研究,通过调查描述疾病的分布和各种可疑致病因素的关系,提出病因假说。
2、分析性研究:一般是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对由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进行分析检验。它又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3、实验性研究:流行病学实验是在人群现场中进行的,将观察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给试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通过随访观察,判定干预措施的效果,进一步验证假说。
(6)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扩展阅读:
社会医学的教学目的
传统的医学教育局限于生物医学教育模式,强调从生物医学的角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发病机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技术等。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死因谱和疾病谱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深刻地转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成为主要的疾病和死亡原因,这些疾病大多与人类自身的行为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过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伤寒、天花等急性传染病不仅被人类认识,并且得到有效地控制或消灭,但是许多新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AID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等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为波及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
因此,要有效防治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保护人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单纯依赖生物医学技术的作用是不够的。需要充分重视社会因素的作用,发挥社会功能并采取综合社会卫生措施,才能促进生物医学技术发挥最佳的社会功能。
⑺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医学社会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有:①医学领域中的角色,主要是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角色行为,包括求医行为、施医行为、遵医行为等;角色关系,包括医患关系、医际关系、医护关系、护际关系、患际关系等,以及角色组织、角色流动和角色变迁等。②医学与各种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医学与政治、医学与军事、医学与经济、医学与文化、医学与宗教等的相互关系。③不同类型的医疗保健机构的组织结构、服务形式和社会效用。
研究方法
医学社会学主要是运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尚未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和方法。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方法、实验医学方法、临床观察方法等医学方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引进了医学社会学的研究。
中国情况
医学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始于1981年12月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的首届全国医学辩证法学术讨论会上成立的“医学社会学研究组”,随后出版了内部交流刊物《医学社会学研究通讯》。1982年5月在中国社会学会首届年会上,医学社会学研究组为中国社会学会接纳。1982年8月,在黑龙江省镜泊湖召开“医学社会学近期工作规划会议”。1983年8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全国首届医学社会学讲习班”。1984年8月,在河北省北戴河召开了首次医学社会学学术讨论会。江苏、北京、山西、陕西等地也建立了医学社会学研究组,开展了一些专题研究。《医学与哲学》、《中国医院管理》、《中国社会医学》等杂志有专栏刊登医学社会学文章。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相继开设了医学社会学课程。1983年,台湾出版了蓝采凤、廖荣利合着的《医学社会学》;1985年,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出版了刘宗秀、阮芳赋主编的《医学社会学概论》;1986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建章主编的《医学社会学》;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美国H.恰范特、蔡勇美和中国刘宗秀、阮芳赋合着的《医学社会学》。
⑻ 什么是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是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在 某一特定的现场人群中应用现场调查技术,采用一定 的工具和手段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认识事 物及其规律的研究方法
⑼ 医学社会学主要研究什么内容
社会医学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的健康状况,寻找主要的社会卫生问题,发现健康弱势人群及重点防治的对象,找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以及应对策略,对社会卫生问题作出社会医学的“诊断”。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社会医学应用现况调查、回顾性调查及前瞻性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因素、人口发展、生活劳动条件、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众多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卫生问题进行社会病因学分析,为制订社会卫生策略提供政策依据。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社会医学不仅要通过社会卫生调查及社会病因学研究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卫生问题以及严重程度,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存在的卫生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综合性、社会性策略与措施,即提出社会医学的“处方”。这里所指的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不是单纯的医疗卫生技术措施,而是指卫生发展的战略与策略、目标与指标、政策与措施等,通常包括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科学组织日常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研究与保护人群健康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策略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