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管理学》单凤儒,金彦龙编着 科学出版社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管理思想
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形成
一、名词解释 1、霍桑试验
1927年,梅奥应邀参加并指导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有关科学管理的试验,研究工作环境、物质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通常称“霍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的原因不在于工作条件的变化,而在于人的因素;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更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二、填空
1、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科学管理),标志着人类系统的管理理论的诞生
2、在管理理论创立与发展的早期,管理理论主要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一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管理之中,而形成的(组织技术流派);二是强调人的作用,注重对人的行为与人群关系的研究,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流派)。
3、古典管理理论强调组织技术的作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组织的有效性)为目标。
4、古典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一是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二是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以企业的(整个活动)为研究重点,以(组织管理)为中心。
5、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是(泰罗)。
6、(梅奥)亲身参与并指导了具有特殊意义的“霍桑实验”,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提出要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从而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
三、简答
1、简述古典理论产生的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日趋复杂;
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企业由特殊的雇佣人员——经理、厂长、领班进行管理;
职业管理者将过去积累的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2、简述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的管理思想 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指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韦伯对权力进行了分类,分为法定的权力、传统的权力和超凡的权力
3、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梅奥认为企业中的人首先是“社会人”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 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四、论述
1、试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与贡献 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时研究与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 实行“例外原则”
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
2、试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思想与贡献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概括,将其归纳为六大经营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及管理活动。
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系统地总结管理的一般原则,提出企业管理的14项原则 对等级制度与沟通的研究 重视管理者的能力与训练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作为一个学派,是指把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中来,建立一系列新的组织管理方法和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理论体系。
2、行为科学
就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人类行为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科学
3、系统管理理论
是运用一般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考察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以系统解决管理问题的理论体系。
4、权变理论
认为不存在无条件适用于一切组织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探索与采用不同的、最适宜的管理方案、模式和办法
5、企业再
供全新的技术支持,科技成果被广泛用于管理之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问题。
2、简述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寻求决策的科学化
注重定量分析,在管理决策中广泛应用数学工具和数量模型,认为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3、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观点
认为管理是一种普遍而实际的过程,尽管各类组织的性质不同,不同类型与层次管理者的实际工作有多大的差别,但他们所履行的基本管理职能是相同的。即都在履行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职能
他们深入分析每一项管理职能,如该职能的特点与目的、职能的基本结构、职能的过程与技术方法、实施的障碍及排除方法等,以总结出管理的原理、原则、方法技术,以便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
该学派设计出一个按管理者实际工作过程的管理职能来建立管理理论的思想构架,把一些新的管理原则与技术容纳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及控制等职能框架之中,从而建立起更加实用的理论体系
4、简述经验学派的主要观点
这一学派最关注的是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的,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远比那些纯理论更有价值
主张通过对实际经验的研究来概括管理理论
在对实际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经理的管理职责:为企业确定目标;建立组织,选拔人员;鼓励人们做好工作;对企业成果与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促进职工的成长与发展 提出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
5、简述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重视人在组织中的关键作用,注重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主张打破传统组织结构和关系造成的紧张气氛,在组织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管理,使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由命令服从变为支持帮助,由监督变为引导,使员工自我控制,自主管理
6、简述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组织无论规模大小、层次高低,都存在共同的目标、协作意愿和信息沟通三个基本要素
组织效力与组织效率是组织发展的两项重要原则
管理者的权威来自下级的认可,即管理人员的权限取决于指挥下属的命令是否为下属所接受
经理人职能
7、简述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行为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之中,并是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
对于决策的程序、准则、类型及其决策技术等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在决策中应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佳化”准则
强调不仅要注意在决策中应用定量方法、计算技术等新的科学方法,而且,要重视心理因素、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8、简述系统论的主要思想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
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是按一定规律、一定方式组成的整体 系统的层次性。每一个系统都归属于一个更大的系统,而每个系统内部又存在着组成这一系统的子系统
9、简述非理性主义倾向的主要观点
批判传统管理中的纯理性主义,认为过分注重结构、组织和量化方法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主张应以人为核心,注意人的感情,强调灵活多变与创新,要“返回到基点”
倡导对管理实务的研究,主张要注重研究企业的管理实务,采用松散的体系,总结生动、实用的管理“经验之谈”
重视对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在总结中提出以“软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高度重视企业文化。非理性主义倾向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强调企业文化,以重视和倡导企业文化为其主要特征
10、简述企业再造流程的过程 诊断原有流程 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 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 重新设计企业流程
第三节 组织文化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生产与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二、填空
1、组织文化主要由(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物质(行为)文化层)三层所构成
2、组织文化的核心层是(精神文化层)
3、(制度文化层)属于组织文化的中间层,具有将精神文化转化为物质文化的功能
4、(物质(行为)文化层)是组织文化的表层,具有表达精神文化的功能,主要由(动态的行为文化)和(静态的物质文化)构成
三、简答
1、简述组织文化的功能 导向功能 凝聚功能 激励功能 约束功能 辐射功能
2、简述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组织文化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协调 组织文化建设要立足国情,并把传统的文化精华与最先进的时代特征紧密地结合起来
组织文化建设要服务于组织的宗旨和战略目标,并形成自身特色 组织文化建设要形成以组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组织文化建设要有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并注重实效
3、组织文化建设的阶段有哪些 识别与规划阶段 培育与强化阶段 确立与巩固阶段 变革与发展阶段
四、论述
1、试述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
⑴形成组织全体成员共同信奉与追求的价值观 ⑵培育组织精神 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⑷营造健康向上的团体氛围 组织的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
⑴按照现代组织要求推进组织基本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⑵建设体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组织结构与体系 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⑷改造与完善组织与成员中现存的传统习惯、习俗、行为方式、交际准则、传播网络等软制度
物质(行为)文化建设主要包括:
⑴用组织共同的价值观与组织精神,教育与激励组织成员,使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⑵塑造产品与服务形象 ⑶美化优化组织的外观形象
⑷建树组织的技术优势、设备优势、队伍形象等
② 管理理论的发展-复习思考题
一.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是在一些管理学家、管理哲学家及一些理论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一些行为学家有的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组织中人类行为的理解作出了贡献。行为管理理论始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早期被称作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一)早期的行为管理学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这段时间,有三位贡献者需要提及。
1.雨果·芒斯特伯格
2.玛丽·福莱特
3.莉莲·吉尔布雷斯
(二)人际关系运动
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研究,包括研究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等与工作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按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学者梅奥为首领导的霍桑试验促进了人际关系运动进一步发展,使人际关系研究成了人们多年来研究管理的普遍方法。
1.梅奥与霍桑试验
乔治·埃尔顿·梅奥领导了开拓性的工业研究项目,即着名的霍桑试验。
霍桑研究的影响是巨大的,梅奥等人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了以下主要论点:
(1) 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了“非正式组织”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以提高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1943年提出了着名的“需要层次论”。他阐述了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
(1)生理需要(the physiological needs)
(2)安全需要(the safety needs)
(3)爱的需要(the love needs)
(4)尊重需要(the esteem needs)
(5)自我实现需要(the needs for self-actualization)
马斯洛的该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归于该理论的直觉逻辑和易于理解,但遗憾的是研究未能对理论提出验证性的支持。马斯洛没有提供实证材料,一些试图验证这个理论的研究也未能为它找到证据。
3.麦格雷戈的“X—Y理论”
1957年麦格雷戈发表了《企业的人性面》一文,他认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定。他提出了着名的“X-Y理论”。
(1)“X理论”的基本观点
“X理论”是指领导和控制的传统观点。
(2)“Y理论”的基本观点
“Y理论”是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
4.超Y理论
在麦格雷戈提出X—Y理论之后,美国的乔伊·洛尔施(Joy Lorsch)和约翰·莫尔斯(John Morse)进行了试验。提出了超Y理论。主要的观点是认为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5.Z理论
美国加州大学管理学院日裔美籍教授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在研究分析了日本的企业经验之后,提出了他所设想的Z理论。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三)组织行为理论
组织行为论是当代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领域人们目前感兴趣的课题有:工作满意的理论、行为改造理论、激励理论、领导科学沟通理论、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等。
(四)行为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1.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2.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性
二.管理科学理论
所谓管理科学理论是指以现代科技成果为手段,运用计量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信息资源作系统定量分析,进行优化规划和决策的理论。管理科学这一学派强调应用定量和数学工具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科学理论的主要特点
1.强调系统管理
2.突出经营决策的战略地位
3.重视管理方法的定量化和管理手段的自动化
(二)主要内容
1.运筹学
2.系统理论
所谓系统管理理论,即把管理对象看作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研究企业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都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既要研究此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
三.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一)孔茨与管理理论丛林
(二)十一个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
但是从“丛林”的发展和各学派的差异中我们又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理论来自实践。
2.多学科的渗透。
3.对一般原理的探索。
4.对随机制宜管理的认识。
5.不成熟的发展中的学派。
6.管理理论的综合归趋。
③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全面地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的方
法论和工具。本书在阐述科学研究与方法论的概念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管理科学与管理研
究的特点,详细地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识别与文献回顾、理论建构的方法、研究设计、测量与数
据、资料来源、资料分析、研究论文的撰写等内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例分析,内容实
用新颖,表述深入浅出。每章辅以章前引语、本章小结、本章关键词、思考题等,并提供了通用
的论文撰写模式,以及论文写作的案例分析,使得教学更加灵... [显示全部]
④ 论述题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方法如下: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1 管理的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前提和基础。
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内涵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管理活动必须接受管理理论的指导,以管理的基本规律为行动指南。
2 管理的艺术性是科学性的突破和创新。
管理的理论价值,有别于其他学科,比如工程技术。由于每一个被管理者的性格、心理不同,不同的阶段情绪也不一样,以及每一种管理情景也有所差别,导致了同一种管理手段和技术,在管理效果上必然存在差异性。
管理者必须懂得如何在变化着的管理实践中对管理理论加以灵活运用;懂得针对现实及管理与被管理对象的特点对科学规律进行巧妙运用,不断求新求变,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正是管理者艺术水平高低的体现。
3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以相互转化。
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就是艺术化管理知识与科学化管理知识不断互相转化的过程。艺术化的管理知识要不断地转化为科学化的管理知识,作为管理知识体系中规范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反过来,也只有对科学化的管理知识进行艺术化的运用,边运作边探讨,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4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各有自己发挥作用的场合和时机。
由于管理的科学性决定了其理论体系相对严密,而管理的艺术性决定了其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相对灵活,所以两种属性在作用的发挥上各有侧重点
综上所述,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既有规律又不拘泥于成法,它为管理者指明了一个行动方向,又给他们留下了想象和发挥的广大空间。认识管理的两重属性,对组织和管理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管理者才能运筹帷幄,组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
⑤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题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第四题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 领导人角色、 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第五题答案: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一: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个别——一般1: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2: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b:选择好典型
c: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d: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二:试验法。
三演绎法 一般——个别
第二章:
第一题答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守信——信誉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
第二题答案:查理。巴贝奇(英国)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它认为工人的收入主要包括a: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b:按照生产效率以及贡献所分得的利润。C: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
第三题答案:19世纪末期,由于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规模和资本日益扩大,企业管理职能逐渐和职能资本分离,管理职能则委托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机构承担,出现了专门的管理层。管理工作也成了有专门人员研究的一门学问,“科学管理理论”由此产生了。;他认为单凭经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这些变革形成了“科学管理”的基本理论。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它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第四题答案: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 经营职能、 财务职能、 安全职能、 会计职能、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领导 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
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第五题答案:书本p64页。
第六题答案:“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
霍桑试验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
过程: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观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第七题答案: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1: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消 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主导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图)。程序化决策: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往往可制定一个例行程序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问题极为重要、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循的决策。
第八题答案: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一:管理思想的创新传统:以资源短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新经济时代: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收益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二:管理原则的创新。前四代管理思想的基本原则:1:劳动的分工和再分工、自身利益(亚当。斯密)2:依据精细划分的工作付酬(巴贝奇)3:管理的分工和再分工、体力与脑力分离(泰罗)4: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泰罗、韦伯)5:每个人应该只有一个上司(法约尔)6:自动化运动。三:经营目标创新。1: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2: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四:经营战略创新。传统的竞争战略:“零和博弈”。信息时代: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原则”。五:生产系统创新。1990年代后由MPR和MPR2发展出EPR(企业资源计划)。EPR的核心思想: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六:企业组织创新1: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由极端化向扁平化方向发展2:建立学习型组织3:规模经济的传统正在改变4:虚拟公司正在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
第九题答案: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第一题答案: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二: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这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系统构成。2: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子系统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相关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管理者从系统理论中得到的启示:运用系统理论进行管理1:整体性原理2:动态性原理3:开放性原理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
第二题答案: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的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1:职责的界限要清楚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3:职责要落实到人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一个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1:权限;实行任何管理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权力,没有一定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工作实行真正的管理。2:利益;完全负责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对收益进行权衡。这种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利益。3: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三题答案: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20世纪末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观点: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企业要想做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必须做到1: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市场需求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据此确定企业的经营和产品发展的方向。2:企业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高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3:企业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研究企业的消费者。总结: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四题答案: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直接、明显,可有效度量;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只能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察
人类活动为什么要追寻效益原理?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第五题答案: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公正、客观。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时要做到: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
第六题答案:伦理的特性1: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2: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3:普适性——所有人都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4:扬善性。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伦理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和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伦理与效益的关系: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付出一定的成本2: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3:历史证明效益和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
第四章:第一题答案:一:法律方法的内容与实质。内容: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实质:体现全体人们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二:法律的特点与作用。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三: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1:利用法人的权力自觉抵制不正之风。2:应严格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题答案:一:行政方法的内容: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实质:通过行政组织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特别强调职责、职权、职位而并非个人的能力或特权二:行政方法的特点和作用。1:权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2:强制性——行政权力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等对管理对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强制性,行政方法就是通过这种强制性来达到指挥与控制的目的3:垂直性——行政方法是通过行政层次来实施的,基本上属于“条条“的纵向垂直管理4:具体性 5:无偿性。行政方法的作用1: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同意意志。2: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3: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4:行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三: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1: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3:信息在运用行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3:信息在运用行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4:行政方法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所以对下属有较强的约束力。这种特点使得上级在使用行政方法时忽视了下属的正确意见和合理的要求,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题答案:一:经济方法的内容与实质经济方法: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不同。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奖金与罚款。二: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关联性、灵活性、平等性。三:经济方法的正确应用1:注重经济方法和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2:注重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
第四题答案:教育方法的主要内容:1:人生观及道德教育 2: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3:民主、法治、纪律教育4:科学文化教育5:组织文化建(组织文化:组织员工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在组织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突出管理的人本原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应选择正确的教育的方式应少采用被动的讲授教育,而多采用主动的小组讨论、现场实习、和体验实习等方法。
第五章:第一题答案:一:功利主义伦理观。功利主义的目标: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1: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符合利润最大化原则2: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二:权利至上的伦理观。认为:决策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1:积极的一面: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2:消极的一面:接收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个人自由的保护看的比工作的完成更重要。三:公平原则的伦理观。认为:管理者应该公平的实施规则。四: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即要求决策者在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这种伦理观综合了两种“契约”1:经济参与人当中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2:一个社区中特定数量的人当中的较特定的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第二题答案: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以下7个特征1:把遵守伦理规范最为获取组织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为组织的一项责任2:不仅从组织自身的角度出发,更从社会整体角度出发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企业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第三题答案:1:道德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人们发现2个变量影响个人行为:“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3:结构变量。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4:组织文化。最有可能产生高伦理标准的组织文化是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与弱组织文化相比,强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更大5:问题强度
第四题答案:改善伦理行为的途经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3: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者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高层管理者可通过奖惩制度影响员工的伦理行为)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题答案:一:企业环境的伦理行为1:保护环境2: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3:污染治理。二: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1:不歧视员工 2: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员工3: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善待员工的其他举措。 三: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1:提供安全的产品2: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3:提供售后服务4:提供必要的指导5: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不压制竞争,不搞恶心竞争,不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搞垮对手
五:企业对投资者的伦理行为。为投资者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报酬;应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准确的报告给投资者
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企业不仅要为所在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还要尽可能为所在社区作出贡献。
第六章:第一题答案:组织文化: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其任务是努力创造这些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
第二题答案: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组织文化在本质上属于“软文化”范畴,是组织自我意识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组织文化相比教社会文化和民主文化有它们的共同属性和自己的不同之处。1: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2: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3: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4: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集体凝聚力。
第三题答案: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有:一:组织精神。经过经心培养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对本组织的的特征、地位、形象等例: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七精神”。二:组织的价值观。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它具有调节性、评判性、驱动性。组织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优秀的组织总会追求崇高的目标、高尚的社会责任和卓越创新的信念。例:美国百事可乐公司认为“顺利是最重要的”三: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5个1:服务、产品形象2:环境形象3:成员形象4:组织领导者形象5:社会形象。
第四题答案:组织形象。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其中对组织形象影响较大的因素有5个1:服务、产品形象2:环境形象3:成员形象4:组织领导者形象5:社会形象。
第五题答案:一:自我凝聚功能。二:自我改造功能。三:自我调控功能。四:自我完善功能。五:自我延续功能。
第六题答案:所有的组织都会把认为最有价值的对象作为本组织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或最高宗旨,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成为统一组织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观,就会构成组织内层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为统领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因此组织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组织的宗旨、信念、行为规范要追求目的——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第七题答案:一:选择价值标准。组织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选择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观是塑造组织文化的首要问题。两个前提:1:要立足于本组织的具体特点。2:要把握住组织价值观与组织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选择正确的组织价值标准要抓住4点:1:组织价值标准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2: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要体现组织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3:要使得组织文化标准和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和谐
4:要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二:强化员工认同1: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2:树立榜样人物 3:培训教育三:提炼定格1:精心分析。2:全面归纳。3:精炼定格四:巩固落实1:建立必要的制度2:领导率先垂范五:丰富发展。
第七章:第一题答案:信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和数据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数据——加工处理——信息
第二题答案:管理人员信息的评估的方法: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信息的收益较高,而其获得成本也更高2: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由于回答要求字数限制,内容不全但是还有***
⑥ 求《管理学(原理、方法与案例)》北交大版的课后练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期中复习资料
第 1 题: 程序化决策是针对哪一类组织问题进行的? (本题5分) B "]v uD
A.不寻常的 Kl2}o|b
B.反复发生的 D)y{{g*Lnm
C.重要的 ?2/uSG|
D.不重要的 <F ew<r2
E.偶尔发生的 DUqJ y*F(
第 2 题: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是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之一。 (本题5分) 对 dl:-k r8
A.对 hBjVe?{
B.错 JwjI{,jY
第 3 题: 全面质量管理集中在如何管理整个组织以向顾客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本题5分) 错 ,`y yR:F
A.对 f?Z|>3.2
B.错 6nc0=~='$
第 4 题: 职权是与某个管理职位相关的在组织内部使用资源、制定决策和发布命令的权力。 (本题5分) 对 CldDr<k3
A.对 Z{} n8 b*
B.错 0D<TF>M;pn
第 5 题: 只有高层管理人员需要概念化能力,因为他们会涉及到计划工作。 (本题5分) 错 {$0&R$v3
A.对 3B;}j/h2
B.错 7(NXCAO81
第 6 题: 效率意味着组织实现一种既定目标的程度。 (本题5分) 错 Nl { 7
A.对 alc]
B.错 U,'EF[t
第 7 题: 领导职能意味着使用影响力来激励员工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题5分) 对 A.对 B.错 第 8 题: 组织达到战略目标的行动步骤指的是以下哪个选项? (本题5分) E A.战术目标 B.运作目标 C.战术计划 D.运作计划 E.战略计划 R5~gH6K|
第 9 题: 组织结构包括如下哪项? (本题5分) C ? A.指派给个人的一系列的正式任务 B.指派给部门的一系列的正式任务 C.制度的设计以保证不同部门之间的员工能够有效协调 D.正式的报告关系 E.所有以上都是。 第 10 题: 在一个大型的公司中,对最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最理想的控制机制是亲自监督所有的管理人员。 (本题5分) 错 A.对 B.错 #sZIDn J#
第 11 题: 科学管理理论是泰勒提出的,强调了管理人员应当遵循的十四条管理原则。 (本题5分) 错 JD ]OIh
A.对 PS$k >_=t
B.错 0yz~W(tsm
第 12 题: 以下哪个选项是决策的第一个步骤? (本题5分) C t7bqk!6hM\
A.评价和反馈 ~r&D6Y
B.开发方案 ]-:1se
C.识别决策需求 3{e'YD~hP
D.诊断和分析问题原因 3 z=\ .R
E.选择所需要的方案 e #M iaX
第 13 题: 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贸易壁垒都属于以下哪方面的力量? (本题5分) D oNIFx5*Z
A.技术 *T1~)z}j<
B.政治 ?mU\ N0o
C.社会 5kn+ >{jh`
D.经济 ! Mo`^ t
E.不是以上任何一种 n=o_1M|
第 14 题: “我们如何进行竞争”涉及的是职能层次的战略。 (本题5分) 错 7Cy<mS
A.对 ne*#+Q{E
B.错 _mk5^u/u
第 15 题: 它是一套被组织成员所共享的关键的价值观和理念,这是指的哪个概念? (本题5分) E J633uH}}
A.结构 .6m_>Y6
B.战略 ,E}$[mHyjz
C.授权 "!KpXBc,>
D.信息 !r e1EL
E.文化 r~>,$[|n})
第 16 题: 以下哪个选项是代表了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题5分) C u7].}60.'
A.组织 w z=z?AZW
B.控制 )yj:PY]
C.决策 BQ#L+9%
D.计划 W&C-/O,m
E.领导 2d`c!
c!wtf,F
第 17 题: 建立学习型组织意味着进行各方面的变化,但是除了以下哪各方面? (本题5分) E rMp9jG@3
A.领导 @cv{rr
B.授权 SlaDt
C.参与式战略 X3B{8qx_>
D.适应性的文化 /k6fLn2;
E.政府控制 50n}my'2h
第 18 题: 战略决定了——做,而组织决定了——做。 (本题5分) C / 3B6 Mtb
A.如何,什么 YI@Fhr &NU
B.如何,为什么 YRcps0Dx9
C.什么,如何 hfrnxeM#~
D.什么,为什么 ,t,wy37*D
E.何时,什么 _MfD
第 19 题: 确立组织的目标以及设计如何实现目标的活动被称为目标设定。 (本题5分) 对 2Z/K(J"&J
A.对 Em^ (
B.错 uaw <
第 20 题: 以下哪种战略更加倾向于将组织视为整体? (本题5分) C [j9E pi(
A.业务层战略 _*6v|Ed?
B.职能层战略 kXc25y'blP
C.公司层战略 Z|* !y]We
D.运作层战略 Q-eCHr)
E.竞争层次战略 B'weok
第 1 题: 在管理的定义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 (本题5分) A A.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B.实现组织目标 C.效果远比效率重要 D.管理仅是对于营利性组织很重要 E.效率远比效果重要 r\M9_s8
第 2 题: 管理过程的是本质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本题5分) 对 A.对 B.错 ofdZ1F
第 3题: 古典管理理论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本题5分) C A. 数量化管理,行为科学和行政管理 B. 官僚组织、数量化管理和人际关系运动 C. 行政管理、官僚组织和科学管理 D. 科学管理、数量化管理和行政管理 E. 以上都不是 0l\y.
第 4题: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是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之一。 (本题5分) 对 A.对 B.错 [aqu }Su
第 5题: 目标管理的第一个步骤是: (本题5分) A A.设定目标 B.建立行动计划 C.评估整体绩效 D.总结结果 E.以上都不是 acW'$@y9?N
第 6题: 非程序化决策的例子包括: (本题5分) B .tXtcf/
A.对供应商下订单 B.开发一种新的产品 C.对于生产用机器进行定期的维护 D.寻找人员填补职位空缺 E.按照规定开除一名违反公司纪律的员工 #AVi M_u
第 7题: 扁平化组织有着相对少的管理层级和相对窄的管理跨度。 (本题5分) 错 A.对 B.错 lmCZ8 j(FF
第 8题: 传统上来讲,管理跨度为——合适? (本题5分) D A.3 B.5 C.15 D.7 E.20 b=[?b+
第 9题: 战略层次包括三层:业务层、公司层和全球层次. (本题5分) 错 adO&_NR
A.对 "ZMkL)'7-
B.错 x"4%(xBu
第 2 题: 挂名首脑角色意味着管理者承担着仪式性和象征性的角色。 (本题5分) 对.17页 A.对 B.错 y 'M#z_.z
第 3 题: 负责向上级汇报的雇员的数量是该上级人员的管理跨度。 (本题5分) 对.117页 A.对 B.错 k|E]YvnfG
第 4 题: 在使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应当由谁设定: (本题5分) E.64页 A.上级领导 B.员工 C.上级和员工一起 D.会计部门 E.最高层管理人员 1s7^uA$}6
第 5 题: 管理通常是被视为无处不在的,因为在各种盈利或者非盈利的组织中都需要通过组织资源来实现目标和获得更高的绩效。 (本题5分) 应该是对的 A.对 B.错 ` %?9=h%
第 8 题: 持续性计划界定了组织如何对于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具体事件进行反应,例如自然灾害或者对手的反击。 (本题5分) 错.67页 A.对 B.错 !K0JV|-?t
第 13 题: 技术能力在较低的组织层次中是最为重要的,而概念化能力随着管理者在管理层级中上升变得将会更加重要。 (本题5分) 对.10页 A.对 B.错 mY&ud>,U:
第 14 题: 战略层次包括三层:业务层、公司层和全球层次. (本题5分) 错.83页 A.对 B.错 $#NQ <3
第 15 题: 组织达到战略目标的行动步骤指的是以下哪个选项? (本题5分) E.59页 A.战术目标 B.运作目标 C.战术计划 D.运作计划 E.战略计划 UW Xm?v2j
第 16 题: 波士顿矩阵根据各个业务单元的增长速度以及地理位置来决定针对每个业务单元的战略。 (本题5分) 错.85页 A.对 B.错 *OTS'W~t
第 18 题: 某公司正在遵循成本领先战略,以下哪个方面的职能层战略内容与他们的业务层战略相关? (本题5分) 应该是C A.庞大的广告支出 B.标准化的产品 C.大规模的的营销 D.对于人力资源的扩张需求 E.用高薪雇用名人做代言人 a P()|js
第 20 题: 职能层战略会涉及到以下问题: (本题5分) B.94页 A. 我们目前在哪些业务中呢? B. 我们如何竞争? C. 我们如何支持我们选定的战略 D. 我们需要买入什么样的业务 E. 到哪里去销售我们的产品? /2uQCw&x-
第 5 题: 要想让员工感受到激励,目标的设定必须易易于达到,这样他们才能够受到激励。 (本题5分) 错 tiaR4PB
A.对 NucM+r1P
B.错 u\e\'\
第 8 题: 传统上来讲,管理跨度为——合适? (本题5分) D.117页 A.3 B.5 C.15 D.7 E20 -=}3j&,\R
第 9 题: 管理过程的是本质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实现组织目标。 (本题5分) 对.4页 A.对 B.错 fP-|+ Ty O
第 10 题: 以下哪个选项是代表了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本题5分) C.98页 A.组织 B.控制 C.决策 D.计划 E.领导 `s HuM*
第 11 题: 谁应当为运作层面的计划和目标负责? (本题5分) D.84页 A.中层管理者 B.董事会 C.咨询顾问 D.高层管理者 E.底层管理者 LLAa1Wq
第 12 题: 非程序化决策需要六个步骤,但是程序化决策仅需要一个步骤就可以了。 (本题5分) 错.101页 A.对 B.错 }ZOFYu0f
第 13 题: 目标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回顾和评价所取得的成绩。 (本题5分) 错.66页 A.对 B.错 _7)F ?
第 14 题: ——是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正式和法定权利 (本题5分) C.116页 A.授权 B.责任 C.职权 D.管理跨度 E.领导 h#}YKWL
第 15 题: 使命说明描述了 (本题5分) A.56页 A.公司的价值观 B.公司的哲学 C.公司的目的 D.以上所有选项 E.选项A和B. L\aBc}
第 16 题: 科学管理理论是泰勒提出的,强调了管理人员应当遵循的十四条管理原则。 (本题5分) 错.26页 A.对 B.错 9uB(Mx(-:`
第 17 题: 利率、通货膨胀率和贸易壁垒都属于以下哪方面的力量? (本题5分) D A.技术 B.政治 C.社会 D.经济 E.不是以上任何一种 CQg X=!q
第 18 题: 职能结构的优点是: (本题5分) A.120页 A.规模经济性 B.扩大员工工作范围 C.容易找到问题的责任人 D.在不稳定环境下具有灵活性 E.可以发展各种一般性的管理技能 quu*xJ;Ci
第 2 题: X理论和Y理论提供了两种相反的看待人们的观点,X理论强调人们重视成就和责任,而Y理论则认为人们会尽可能的逃避工作。 (本题5分) 错.40页 A.对 B.错 第 4 题: 管理的古典理论出现在18世纪早期。 (本题5分) 错.26页 A.对 B.错 :Ao!ls' =
第 5 题: 古典管理理论包括以下几个领域: (本题5分) C.26页 A. 数量化管理,行为科学和行政管理 B. 官僚组织、数量化管理和人际关系运动 C. 行政管理、官僚组织和科学管理 D. 科学管理、数量化管理和行政管理 E. 以上都不是 -p,x&h,p
第 7 题: 职权是与某个管理职位相关的在组织内部使用资源、制定决策和发布命令的权力。 (本题5分) 对.116页 A.对 B.错 YE+$H%Jl!
第 8 题: 决策的政治模型代表了决策制定的“最理想”模型,很难在现实中的组织中实现。 (本题5分) 错.108页 A.对 B.错 hZ\+FOx;
第 12 题: 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战略是波特提出的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 (本题5分) 对.89页 A.对 B.错 Vd9@Dy
第 13 题: 扁平化组织有着相对少的管理层级和相对窄的管理跨度。 (本题5分) 错.117页 A.对 B.错 第 16 题: 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采取的主要行动计划被称为业务层战略. (本题5分) 错.87页 A.对 B.错 ik,lSTBD
第 17 题: 集中战略意味着企业会将资源集中在某个具体的细分市场或者顾客群。 (本题5分) 对.92页 A.对 B.错 alFjc.~}
第 20 题: 程序化决策是针对哪一类组织问题进行的? (本题5分) B.101页 A.不寻常的 B.反复发生的 C.重要的 D.不重要的 E.偶尔发生的 wdE?SDs
第 2 题: 在学习型组织中,管理人员要学会如何控制别人而不是如何与他人一起控制。 (本题5分) 错.46页 A.对 B.错 !$qKb_#nC
第 3 题: 战略层次包括三层:业务层、公司层和全球层次. (本题5分) 错.83页 A.对 B.错 B.错 xycH~ ?
第 5 题: “我们如何进行竞争”涉及的是职能层次的战略。 (本题5分) 错.95页 A.对 B.错 ^(x^6d
第 7 题: 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战略是波特提出的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 (本题5分) 对.89页 A.对 B.错 $So%d9k
第 9 题: 非程序化决策需要六个步骤,但是程序化决策仅需要一个步骤就可以了。 (本题5分) 错.101页 A.对 B.错 u62)QJE
第 10 题: 使命说明广泛的界定了组织将来要朝向哪个方向发展。 (本题5分) 对.56页 A.对 B.错 'U0I.x(
第 12 题: 程序化决策是针对哪一类组织问题进行的? (本题5分) B.101页 A.不寻常的 B.反复发生的 C.重要的 D.不重要的 E.偶尔发生的 OkUpgXU
第 13 题: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哪种能力更加重要? (本题5分) A.10页 A.概念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技术能力 D.项目能力 E.以上所有的能力 5hK\YTU
第 14 题: 在四大管理职能中,领导职能被视为是最基本的。 (本题5分) 错.6页 A.对 B.错 ghj~r
第 18 题: 顾客的讨价还价能力是波特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之一。 (本题5分) 对.90页 A.对 B.错 GP'Y!cl
第 1 题: 以下哪个选项是决策的第一个步骤? (本题5分) C.109页 A.评价和反馈 B.开发方案 C.识别决策需求 D.诊断和分析问题原因 E.选择所需要的方案 B9-[wg#0G
第 4 题: 管理者的最终责任是获得更好的 (本题5分) A.14页 A.资源 B.绩效 C.薪酬 D.获利能力 E.灵活性 {3Wc<&D C1
第 7 题: 建立学习型组织意味着进行各方面的变化,但是除了以下哪各方面? (本题5分) E.46页 A.领导 B.授权 C.参与式战略 D.适应性的文化 E.政府控制 ,RO(k4
第 9 题: 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采取的主要行动计划被称为业务层战略. (本题5分) 错.87页 A.对 B.错 v |2j~
第 10 题: 组织的使命说明了组织生存的原因。 (本题5分) 应该是对的.57页 A.对 B.错 fMaNv6(
第 11 题: 为了满足顾客需求和适应环境的挑战,现在大多数的组织并不鼓励对更低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授权。 (本题5分) 错.118页 A.对 B.错 PtOnj)Q
第 17 题: 它是一套被组织成员所共享的关键的价值观和理念,这是指的哪个概念? (本题5分) E.48页 A.结构 B.战略 C.授权 D.信息 E.文化 *b_54X%3
第 18 题: 在一个大型的公司中,对最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最理想的控制机制是亲自监督所有的管理人员。 (本题5分) 应该是错 A.对 B.错 H12@12v
第 19 题: 古典的决策模型认为决策者是理性化的,每次都会作出最优的决策。 (本题5分) 对.103页 A.对 B.错 J,Ap9HJt
第 20 题: 通过组织资源的配置来实现战略目标的活动被称为组织活动。 (本题5分) 错.59页 A.对 B.错
查看完整版本: [-- 管理学原理期中复习资料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7.5RC Code &; 2003-08 PHPWind
Time 0.051401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
You can contact us
⑦ 什么是管理,管理具有怎样的性质,这是那个版本的第一道课后习题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人类各种组织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在管理领域应用科学方法,综合抽象出管理过程的规律、原理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揭示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是管理者实践的结晶。
3、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靠的是人格魅力、灵感与创新,而管理本身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更没有办法通过学习掌握管理的技巧。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出不同的管理艺术,因此,管理者如何在管理工作中应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艺术和领导艺术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成败。
(7)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课后思考题扩展阅读:
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或者以现有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目标。细分为四种情况:产出不变,支出减少;支出不变,产出增多;支出减少,产出增多;支出增多,产出增加更多。
这里的支出包括资金、人力、时间、物料、能源等的消耗。总之,管理基本的原则是“用力少,见功多”,以越少的资源投入、耗费,取得越大的功业、效果。
管理的意义,在于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改善工作,更有效的满足客户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