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31 17:30:19

㈠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㈡ 艺术的起源

《艺术概论》
绪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1.《艺术概论》,顾名思义,就是概括地、简要地讲述或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P1
2.《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说,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地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索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共有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P3
3. 德国美学家康拉德·费德勒最早提出艺术学与美学分离的构想。
4. 艺术学包括: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史。
5. 艺术理论与部门艺术理论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个别的关系。P4
6. 艺术回归社会的中介就是艺术接受。P6
7.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反映。从创作活动的角度看,艺术又是艺术家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的一种表现状态,二者具体地统一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之中。P6
8.马克思曾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第97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P8
9. 任何成功的艺术创作、美的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P8
10. 关于艺术的起源
1. 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p13
关于艺术起源,最早产生的是模仿说。
代表(西方):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莎士比亚、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中国):姚最、张璪、荆浩、袁宏道、王履等。 苏格拉底
2. 表现说——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p10
代表: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直觉说”
法国(哲学家)伯格森:“直觉即创造,即艺术。”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直觉表现”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唯我论”
3.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p191
游戏说的代表人物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代表: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
德国(美学家)席勒:“艺术起源于游戏”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4.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p193
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英国人类学家詹·弗雷泽的《金枝》也是探讨原始文化的巨着。他把巫术原理归结为两个原则:“相似律”和“接触律”(或“触染律”)。
代表: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
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
5. 劳动实践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96
代表:德国(哲学家):马克思
德国(哲学家):恩格斯

㈢ 艺术概论包括哪些内容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是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对艺术史论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其包括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3)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扩展阅读:

艺术概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创造的成果,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以一定的物质媒介为中介,以丰富的情感来表现社会生活和审美情趣的审美形态。

艺术活动,就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客体世界进行审美认知、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包含人类从事的一切艺术行为和发生的艺术现象,由客体世界、艺术创作和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四个方面组成。

㈣ 为什么要学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是所有艺术考生考研必考的科目,是文化部“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和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它在包括专业艺术院校在内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理论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所以要学习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从现实出发,对二十世纪以来的艺术问题,对近二十年中国文艺界出现的新的研究课题,新的艺术现象,力求做出正面的理论阐释。

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许多学者是左派思想家或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学说各自不同又各成体系。

但都带有鲜明的反本质主义的批判性,批判的对象就是西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

中国的国情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西方不同,中国的艺术发展也正处在古今中西文化多维度的矛盾与碰撞之中。

因此,坚持科学与理性(而不是反科学与反理性),坚持探寻真理(而不是传播谬误),走自己的路、

努力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追随西方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体系,是艺术概论再次被修订工作的初衷与目的。

(4)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扩展阅读: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艺术概论》是一本以专业艺术教育为主、兼顾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艺术理论教材。

《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艺术概论》一书首次出版为1983年,那是拨乱反正后中国艺术教育大发展的年代;《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艺术概论》的出版受到高等艺术院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也在与时俱进。为了适应不断发展、飞速提高的艺术教育水平,1998年在文化部教科司的指导下,由文化部所属艺术院校的资深教授们组成编写组。

新版《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艺术概论》于2000年出版,当年获评“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并列入文化部、教育部共同组织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

2006年,根据五年的教学反馈,对新版《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艺术概论》作了勘误修订,并申报成功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0年,为保证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高质量、高水平,更好地为艺术专业的广大师生服务。

由原编写组的教授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的学术观点、艺术教育理论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对《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艺术概论》做了较多内容的修订,是为此次修订版。

㈤ 《艺术概论》研究对象是什么

《艺术概论》研究对象是艺术设计类学科的不同领域。

《艺术概论》教材的内容涉及艺术设计类学科的不同领域,介绍了基本的艺术理论,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涵盖了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方向。

同时,教材还力求在挖掘艺术设计教学的共性特征与打造特色艺术设计文化,珍视艺术表现的地域特征方面实现统一,特别是吸纳了立足于我国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文化的陶瓷艺术设计,陶艺等学科内容。

教材的宗旨是针对设计艺术学,美术学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深入浅出地分析介绍国内外先进的设计艺术的基本原理,构成要素,表现形式与类型,强化学生的设计思维,陶冶学生的设计意识,使其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能很快形成新颖独特的设计理念。

教材第一期拟推出15种,主要包括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教材,艺术概论,设计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家具设计,景观艺术设计,陶艺手工成型等环境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课程教材。

(5)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扩展阅读

《艺术概论》为高等院校艺术基础理论教材,是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组织编写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重要选题之一。

《艺术概论》在文化部前艺术教育事业管理局一九八一年组织编写的全国艺术院校统编教材《艺术概论》的基础上,吸收了现当代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部分新成果;

结合八十年代以来新出现的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问题,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当前的文艺思想实际,重新编写的一本艺术理论教材。

《艺术概论》的编写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原则,坚持内容的科学性和体系的完整性。

从现实出发,对二十世纪以来的艺术问题,对近二十年中国文艺界出现的新的研究课题,新的艺术现象,力求做出正面的理论阐释。

㈥ 艺术概论学什么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艺术概论的学科属性:
人文科学:研究人类的信仰、感情、道德和美感等。包括艺术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等。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说,它以整个世界(包括宇宙、自然界、社会和人)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切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美学:是以一切美的领域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就是美的存在、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认识、美的感受、美的创造等领域。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规律的学科,以心理现象和心理特征为研究对象。如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能力、性格等在心理特性的规律。
艺术概论的主要内容:
1、艺术的起源与本质特征
2、艺术的门类划分
3、艺术的发生发展
4、艺术的创作活动
5、艺术作品
6、艺术接受与艺术动能

㈦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

艺术活动,就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对客体世界进行审美认知、理解和创造的过程。它包含人类从事的一切艺术行为和发生的艺术现象,由客体世界、艺术创作和制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艺术接受四个方面组成。

㈧ 艺术概论(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概论 (音乐学)教学大纲2009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艺术概论

英文名称:Introction Art

课程编码:0411006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限选课

总 学 时:32

总 学 分:2

适用专业:音乐学

开课系部:音乐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以一切艺术对象为研究对象,从中阐明其性质、特征及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音乐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限选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对艺术的共同本质及规律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增强文化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说);了解艺术发展的主客观规律。

第二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1、艺术的本质

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模仿说、理念说、表现说、形式说)

2、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第三章 艺术与环境

1、艺术与自然环境

了解艺术与物质材料、地理、生物之间的关系。

2、艺术与人文环境

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经济、科学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第四章 艺术功能与作用

理解艺术的主要功能。(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组织功能)

认识艺术的其他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了解艺术功能的特点。

第五章 艺术创作与作品

1、艺术创作

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艺术家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创作的几个阶段。了解艺术创作心理,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2、艺术作品

理解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了解艺术作品的社会传播。

第六章 艺术鉴赏与评论

1、艺术鉴赏

了解艺术鉴赏的基本条件、过程、方法及心理。

2、艺术评论

了解艺术评论的特征及功用、类型与过程及方法。

第七章 音乐

了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了解演唱性音乐、演奏性音乐、歌剧三种主要种类及音乐的表现特征,音乐的形式特征,音乐的存在方式。

第八章 美术

了解美术的产生动因;理解美术的五种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建筑艺术、书法与篆刻);了解美术的空间造型性特征,静态性特征及视觉性特征。

第九章 舞蹈

了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舞蹈的种类及舞蹈的动态性特征,情感性特征和意象性特征。

第十章 戏剧

了解西方戏剧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戏剧的种类和戏剧的特征(综合性、舞台性、冲突性、程式性、虚拟性)

第十一章电影、电视与网络艺术

了解电影艺术的种类与特征,电视艺术的种类与特征和网络艺术的种类与特征。

第十二章 文学

了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文学的种类(诗歌、散文、小说),及文学的特征(表现性、形式、存在)。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艺术概论》课在第二学年开设一个学期,共16周,每周2学时,计32学时。

本课程采用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鉴于该课程需要大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来作为例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文字主教材、音像教材与IP课件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生动、直观的影象资料来辅助理论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和艺术教育,使学生加深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为强化教学效果,需配合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艺术理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注意向学生推荐课外参考阅读资料,并布置一定数量的书面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考核实行平时考查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查以上课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为主,所得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80%。
望采纳

㈨ 急啊!!!急!急!急! 求大家帮帮帮忙!!!

艺术概论
一、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1.研究对象
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范畴、原则和方法等。
2.学科性质
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学科,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的科学体系。
二、学科任务
1.系统和全面地阐释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的艺术观。
2.了解艺术活动系统各个环节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艺术活动的规律与特点。
3.指导人们遵循审美规很和艺术规律进行能动的创造、接受和批评。
三、研究方法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2.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研究艺术活动的实践与发展。
3.运用艺术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
艺术活动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
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前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
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经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指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艺术制作活动。艺术制作体现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在当代艺术活动发展中,艺术制作显示出重要的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3.艺术作品
即艺术创作放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
艺术传播指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艺术信息或作品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和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二、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艺术活动的发生
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
(1)摹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理士多德等人均持这各观点。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样的观点。
(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4)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这个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佛·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5)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阐释。
总之,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人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经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是单因的,但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
2.艺术活动的发展
(1)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①在人类社会的结构中。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由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现实物质基础。耸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影响和制约和政治制度思想方式、世界观或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构成。艺术既属于意识形态,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性。
②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同样,艺术的发展也在受到经济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继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
③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种因素。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④艺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有时艺术的发展显得快些,有时显得慢些,有时甚至与经济呈反方向发展。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所指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缺乏根据的。
(2)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①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来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的艺术注定要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②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③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均有实出的表现。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④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守台湾省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三、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1.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1)艺术与哲学。哲学让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和研究,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于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于哲不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
(2)艺术与宗教,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和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所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区别。
(3)艺术与道德。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艺术通过其审美的表现,对道德观念的评价也具有很大的影响。
(4)艺术与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产生影响,二者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5)艺术与科学,科学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在本原上有许多一致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一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也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1)是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司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重的作用。
(2)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知。
(3)是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颂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3.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为旨归的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凝结为审美的意识形态。
四、艺术活动的功能
1.艺术活动的功能,主要有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等。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题升。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
艺术种类
一、艺术分类的方法
1.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
2.以对作品的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礼堂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等)。
3.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小说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等)。
4.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
5.从本质上讲,艺术作品就是以物态化的方工传达出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因此,按照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应当把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特态化的内容特征作为根本的依据,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二、造型艺术
1.绘画
(1)绘画是一门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或情境的艺术。绘画在造型艺术中处于基础地位。

阅读全文

与艺术概论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型投资者最佳方法 浏览:500
国内罗西尼自动手表如何调试方法 浏览:786
装修支线的连接方法 浏览:746
经常爱放屁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吗 浏览:780
浙江应变测量系统方法指南 浏览:172
简单的折纸信封的方法 浏览:678
可暖使用方法 浏览:444
物理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浏览:85
双元音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9
素麻花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564
旅游失温的解决方法 浏览:343
敲木架陶瓷瓦的安装方法 浏览:315
2连续乘以十个2的简便方法 浏览:904
药物分析tlc杂质检查方法 浏览:203
java类方法有什么用 浏览:925
6听筒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65
柳树种植方法 浏览:389
美雄诺龙的检测方法 浏览:267
99乘78的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966
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的研究方法叫微元法 浏览: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