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排列图的作用
排列图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所组成的图.排列图又称帕累托(柏拉)图。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柏拉)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
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图形和一条曲线组成。其中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
若干个直方图形分别表示质量影响因素的项目,直方图形的高度则表示影响因素的大小程度,按大小顺序由左向右排列,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注意事项
1、一般来说,关键的少数项目应是本QC小组有能力解决的最突出的一个,否则就失去找主要矛盾的意义,要考虑重新进行项目的分类。
2、纵坐标可以用“件数”或“金额”等来表示,原则是以更好地找到“主要项目”为准。
3、不太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都把这些列入“其他”栏内,因此“其他”栏总在最后。
4、确定了主要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为了检查“措施效果”,还要重新画出排列图。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排列图法
B. 排列图80%线、90%线分别表示什么
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法、帕累托 (Pareto )图法。
它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 主要因素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表方法。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 柏拉图 (1848---1923)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现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后被称“柏拉图法则 ”。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劳伦兹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描绘了柏拉图法则,被称为“劳伦兹曲线 ”。
1930年美国品管泰斗朱兰 博士将劳伦兹曲线 应用到品质管理 上。
20世纪60年代,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 在推行自己发明的QCC品管圈 时使用了排列图法,从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
排列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做的。也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影响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其结构是由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若干个直方形和一条折线构成。左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 出现的频数 (出现次数或金额等),右侧纵坐标表示不合格品出现的累计频率(如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影响大小顺序排列,直方形高度表示相应的因素的影响程度(即出现频率为多少),折线表示累计频率(也称帕累托曲线 )。通常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占0%~80%为A类因素,也就是主要因素;80%~90%为B类因素,是次要因素;90%~100%为C类因素,即一般因素。由于A类因素占存在问题的80%,此类因素解决了,质量问题大部分就得到了解决。
C. 排列图的概念
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柏拉)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却占有少量财富处于贫困的状态。这种少数人占有着绝大多数财富左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即所谓“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把这个“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中,便成为常用方法之一(排列图),并广泛应用于其它的专业管理。目前在仓库、物资管理中常用的ABC分析法就出自排列图的原理。
排列图用双直角坐标系表示,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分析线表示累积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左到右排列,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以抓住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D. 排列图的原理是什么用途有那些
排列图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它是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所组成的图.排列图又称帕累托(柏拉)图。最早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柏拉)用来分析社会财富的分布状况。
现代工业生产通常是按照同一设计、采用同样的原料、在相同的设备和操作条件下进行的,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均匀的,又由于许多不可避免的随机因素的作
用,产品质量又必然会有波动。若没有系统性因素的作用,则产品质量特征是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的。这使数理统计方法有可能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去,从而产生了统
计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那么,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及用途都有哪些?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一:排列图法
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二:统计调查表法
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三:直方图法
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四:分层法
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五:因果分析图法
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六:控制图
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七:相关图
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以上就是统计质量控制的几种分析方法及用途,它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采用统计质量控制的这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络搜盈飞无限,登陆官网,您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质量控制方面的资料。
F. 简述价值工程ABC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ABC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那么,什么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依据一定的规范,计算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财务费等的一种核算方法。这种管理法有时不能反映出所从事的活动与成本之间的直接联系。而ABC成本法相当于一个过滤镜,它对原来的成本方法做了重新调整,使得人们能够看到成本的消耗和所从事工作之间的直接联系,这样人们可以分析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成本投入是无效的。
ABC成本法主要关注生产运作过程,加强运作管理,关注具体活动及相应的成本,同时强化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分析法的过程
ABC分析法的过程是:
1.定义业务和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产品,有时也可能是顾客、产品市场等)。这一过程很耗时间。如果两种产品满足的是顾客的同一种需求,那么在定义业务时,选择顾客要比选择单个产品更为恰当。
2.确定每种业务的成本动因(即成本的决定因素,如定单的数量)。
3.然后,将成本分配给每一成本核算对象,对各对象的成本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ABC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
(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5)作业成本运行
(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
(7)采取行动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应用案例
某农机厂是典型的国有企业,以销定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超过人工费用的200%,成本控制不力。为此,企业决定实施作业成本法。
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确定了32个作业,以及各作业的作业动因,作业动因主要是人工工时,其他作业动因有运输距离、准备次数、零件种类数、订单数、机器小时,客户数等。
通过计算,发现了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扭曲:最大差异率达到46.5%。根据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为加强成本控制,针对每个作业制定目标成本,使得目标成本可以细化到班组,增加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对成本信息的分析,发现生产协调、检测、修理和运输作业不增加顾客价值,这些作业的执行人员归属一个分厂管理,但是人员分布在各个车间。通过作业分析,发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冗余。根据分析,可以裁减一半的人员,并减少相关的资源支出。分析还显示,运输作业由各个车间分别提供,但是都存在能力剩余,将运输作业集中管理,可以减少三四台叉车。
此外,正确的成本信息对于销售的决策也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作业成本信息以及市场行情,企业修订了部分产品的价格。修订后的产品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产品的成本,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ABC分析法的作用
ABC分析法虽然也可作为一个会计系统使用,但分析特定时点上产品盈利能力的高低才是它的真正作用。由于成本动因和企业的业务是变化的,为确保过去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仍然有效,ABC分析也需要定期进行修订。这种修订应当促使定价、产品、顾客重点、市场份额等战略的改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G. 排列图的详细内容
排列图又称为柏拉图,由此图的发明者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柏拉图(Pareto)而得名。柏拉图最早用排列图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的状况,后来人们发现很多场合都服从这一规律,于是称之为Pareto美国品质管理专家朱兰博士运用柏拉图的统计图加以延伸将其用于品质管制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主原因素的一种工具,其形式用双直角坐标图,左边纵数(如件数金额等),右边纵坐标表示频率(如百分比表示)。分折线表示累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项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即出现频数多少)从列。通过对排列图的观察分析可抓住影响质量的主原因素。这种方法实际上不光在质量管理中,在其他许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库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在品质管制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往往不知从哪里着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题,只要能找出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并加以处置及控制,就可解决问题的拉图是根据归集的资料,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发生的现象,有系统地加以别)分类,计算出各专案别所产生的资料(如不良率,损失金额)及所占的比例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在工厂或办公室,把低效率,缺损,制品不良等损失按其原因别或现象别损失金额的80%以上的专案加以追究处理,这就是所谓的柏拉图分析。柏拉图的使用要以层别法的专案别(现象别)为前提,依经顺位调整过后的画制成柏拉图。
H. 排列图的分析步骤
⑴ 将要处置的事,以状况(现象)或原因加以层别。
⑵ 左纵轴表示问题发生的次数(频次或金额),右纵轴表示问题累积百分率。
⑶ 决定搜集资料的期间,自何时至何时,作为柏拉图资料的依据。
⑷ 各专案依照合半之大小顺位左至右排列在横轴上。
⑸ 绘上柱状图。
⑹ 连接累积曲线。
排列图法(重点管制法),提供了我们在没法面面俱到的状况下,去抓重要的事情键的事情,而这些重要的事情又不是靠直觉判断得来的,而是有资料依据的来加强表示。 ⑴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
⑵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⑶在工程质量统计分析方法中,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方法一般采用排列图。
I. 质量工程中的排列图法与因果图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1 概述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在成品中表现出的不合格因素多种多样,如何从成品表现出的质量问题分析出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之道呢?本研究旨在以大输液的质量问题分析为例介绍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排列图和因果图的结合,来分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以期改进产品质量。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取的简单图示技术[1],它能够区分最重要的和较次要的项目,从而得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问题,找出解决途径,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主要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1],它一般用于分析和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和寻找措施,从而促进问题解决。将排列图与因果图结合起来运用,就是通过排列图得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再通过因果图分析出主要原因,从而找出解决方法,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 2 方法 具体方法是:首先收集一定时期内质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出排列图,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然后对主要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原因,并绘制出因果图;最后根据因果图采取具体措施,提高产品质量[2]。下面就以大输液(批量10000瓶)为例,说明排列图与因果图的结合在药品质量改进中的运用。大输液的不合格品表现出的形态多种多样,如纤维、异物、铁锈、漏液、外观变形等。 2 1 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将一段时间的不合格品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入不合格类型栏中。 2 2 第二步作排列图数据表,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其它项列在最后,不必考虑。并计算出累计不合格数、比率、累计比率等。 表1 排列图数据表(略) 2 3 第三步作不合格项目排列图画两根纵轴和一根横轴,左边纵轴标上不合格品数的刻度,最大刻度为不合格品总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的刻度,最大刻度为100%,且与左边不合格品总数的高度相等。画累计瓶数折线,作出不合格项目排列图。 图1 不合格项目排列图(略) 2 4 根据排列图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纤维不合格。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纤维的引入,那么,生产过程中又有哪些因素导致产品中有纤维呢?我们就分析整个过程中可能引入纤维的步骤,并将之画成因果图。我们可以用鱼翅图来表示。 图2 因果图(略)
从因果图中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引起产品内有纤维的因素有服装脱落纤维、操作人员不规范操作、塑料包装容器内纤维未洗净、设备未洗净、原辅料带入等等因素。在随后的实际生产中,我们就可以重点关注这几个方面,逐一排除,逐一解决,使产品中的纤维量减少到最低程度。改进后,不合格品数为200瓶,其中纤维15瓶,铁锈45瓶,异物32瓶,漏液33瓶,外观变形15瓶,其它10瓶。按上述步骤画改进后不合格品项目图。 图3 改进后不合格品项目图(略) 质量改进后,每10000瓶的合格率由97%上升到了98.5%,提高了1.5%,产品质量得到了较大改进。 3 几点说明 3 1 关于排列图抓住“关键的少数”来将因素分类,找出主要因素。如果其它项很大,表明分类不够理想,可以考虑其它角度分类。利用排列图不仅可以找到一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可以连续使用,找出复杂问题的最终原因。如上例,改进后的主要原因变为铁锈,我们就可以从减少铁锈的产生为切入点,来继续改进产品质量。 3 2 关于因果图绘制因果图应尽可能具体,尽量保证有关因素不会疏漏。有多少质量特性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如果所有因素只用一张因果图来分析,势必导致因果图太复杂,无法管理,问题解决起来也很困难,无法对症下药。绘制原则:重要因素不要遗漏,不重要因素不要绘制。 4 结论 对于类似于大输液的质量问题,利用排列图与因果图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可以用数据来评价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除了感观上的偏差,保证结果的客观性。这种分析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科学的方法,且富有逻辑性。【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2004年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237~240.
J.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
为调查底板倾斜与封存形态的关系的资料如下,请制作散布图,并说明相关性。NO底板形态NO底板形态NO底板形态10.0160.15150.0320.29280.0300.02920.0120.19160.060.52290.0440.5230.0270.27170.040.49300.0490.5340.0230.30180.0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