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最新残保金政策
法律分析:1.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对残保金实行分档减缴政策。其中: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1%(含)以上,但未达到1.5%比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50%缴纳残保金;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以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90%缴纳残保金。2.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含)以下的企业,暂免征收残保金。
法律依据:《关于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政策的公告》
第一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执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按照所在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
第二条 用人单位依法以劳务派遣方式接受残疾人在本单位就业的,由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协商一致后,将残疾人数计入其中一方的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在职职工人数,不得重复计算。
Ⅱ 残保金计税的计算公式 办理残保金需要什么手续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基金。
一、残保金计税的计算公式
1.剩余保险缴费金额=(单位上年度职工总数(平均人数)1.7%-单位伤残职工人数)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60%。
2.剩余保险费征收的范围和对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在地方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的机关、团体、企业(福利企业除外)、事业单位和其他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职工总数1.7%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应当缴纳剩余保险。
3.残金的收取标准。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者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每少就业一名残疾人,按照市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本市职工平均工资的60%缴纳剩余保险费。比例不足1人的,按照实际差额比例计算。安排一名盲人就业,计算两名残疾人就业。
二、办理残保金手续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基金。用人单位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保障金征收机关申报缴纳保障金。用人单位应按规定时限向保障金征收机关申报缴纳保障金。在申报时,应提供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信息,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对于选择上门申报方式的用人单位:
若已安排残障人士就业,应当提交《北京市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审核确定书》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申报表》;若未安排残障人士就业,只需提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申报表》。
Ⅲ 大连残保金计算公式2022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保障金年缴纳额等于(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乘以1.7%减去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乘以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就是2022年大连残保金计算公式。
Ⅳ 人力资源公司的残保金如何核定
你好,具体的残保金是这样计算的:
“残保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简便算法:残保金年缴纳额=企业年度总工资*本市安置比例(未安置残疾人情况下)
在职职工人数计算方法:依法签约劳动合同、缴纳社保、发放工资的职工人数,
个人理解:残保金归属税务征收,人数计算则按照申报个税人数计算,残保金归社保征收,则按照社保人数计算。
Ⅳ 残保金如何计算
法律分析:残保金计算方法:残保金应缴金额=(按比例应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流程:登录互联网地税局,在主界面找到并点击“税费申报”,在打开的界面点击“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点击“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申报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九条 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Ⅵ 残保金怎么算
残保金的计算:
保障金年缴纳额等于(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乘以1.7%减去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乘以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六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政府和社会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Ⅶ 残保金中上年在职职工人数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交纳残保金是按照全年平均职工人数缴纳的,是1-12月人数之和除以12,得出的职工人数,再四舍五入取整数。保障金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X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 - 上年用人单位时间安排的残疾人及就业人数)X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
第六条 保障金"专项用于下列开支:(一)补贴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用;(二)奖励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及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三)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四)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适当补助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经费开支;(五)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直接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开支。"保障金"必须按照上述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不得平调或挪作他用。
第七条 各级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保障金"的财务管理制度,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保障金"的收支管理,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Ⅷ 残保金新政策公告
法律分析:1、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含)以下的企业,暂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2、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企业残疾人就业比例大于等于1%,减缴50%,即按照应缴费金额的50%缴纳残保金;企业残疾人就业比例小于1%,减缴10%,即按照应缴费金额的90%缴纳残保金。
3、用人单位依法以劳务派遣方式接受残疾人在本单位就业的,由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协商一致后,将残疾人数计入其中一方的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在职职工人数,不得重复计算。
4、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执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按照所在地
法律依据:财政部《关于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政策的公告》 一、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上限,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执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按照所在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 二、用人单位依法以劳务派遣方式接受残疾人在本单位就业的,由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协商一致后,将残疾人数计入其中一方的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在职职工人数,不得重复计算。 三、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分档减缴政策。其中: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达到1%(含)以上,但未达到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5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在1%以下的,按规定应缴费额的9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四、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在职职工人数在30人(含)以下的企业,暂免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Ⅸ 2021年残保金计算
2021年残保金计算公式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2021年年残保金缴纳额=(2021年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1.5%-2021年年度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2021年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为了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缴纳的资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二条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残疾标准由国务院规定。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国务院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第四十七条
残疾人及其所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残疾人所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残疾人家庭,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