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地理的纬度咋计算.怎么个解法
5.该地北京时间12.40,40分除以4度的10度,12点在120度的西侧,往西10度,为东经110度,北半球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半球,故选c
6.日影与竹竿等长,说明该地为正午,且正午太阳高度为45°,正午太阳高度=90°-纬差,得纬差=45°太阳直射南半球,纬差用两纬度和。35°N+10°S=45°,根据上题得出经度,所以选c
7.此时为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此时太阳从东南方升起。二分日正东方,夏至东北方。
② 高中地理必修一经纬度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经度计算:两纬度度之差X101。纬度计算:两经度之差X90。太阳直射点春分和秋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东至直射南回归线,其他气节依次向南北移动。
③ 地理测算纬度
一、纬度测量的理论依据
方法一:利用二分二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倾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始终保持66°34′的夹角,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并决定了太阳光可直射的范围:春、秋分日(北半球)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的纬度为0°。冬至日(北半球)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至日(北半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
如果我们知道某地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的高度角的大小,依据下面这个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此地的纬度大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为:H=90°-|φ-δ|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地理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测量时,当地地处北半球,在夏至日时,δ取正、冬至日时取负。
例如:在冬至日测北半球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5°26′,求当地的地理纬度。
H=90°-│φ-(-23°26′)│=35°34′ ∴φ=31°
在春、秋日时,δ=0°,夏至日δ=23°26′N,冬至日时δ=23°26′S,所以在二分二至时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可计算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方法二:测量北极星的仰角。
因为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同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一般来说,这是不会改变的,当地地处北半球,理论上在晴朗的夜晚可以观察到北极星。
设D为地球北半球任意一点,N为北极点,BC为赤道面,北极星在BN的延长线上。
∵AB⊥BC
∴∠BAD+∠C=90°
∵AC是圆B的切线
∴∠C+∠DBC=90°
∴∠BAD=∠DBC
∵AB∥ED
∴∠BAD=∠α∴∠α=∠β
这就是说,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等于当地观测北极星仰角的度数。
二、经度测量的理论依据。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
例如:某地地方时比东八区区时早20分钟,求该地的地理经度。
此地比东八区早20分钟,即此地东经120°以东20/4度,即该地是东经125°。
当地采用北京时间,所谓北京时间,是我国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联系和协调,全国目前采用了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知道 当地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时差,就可以知道经度数,于是就能求出当地的地理经度。
第二部分测量器材
水平仪 直杆(1米长) 秒表 皮尺 测角器
第三部分测量步骤
一、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测纬度。
1、分别在二分二至日的晴天,找一块平地,在地中间立一直杆。利用水平仪,使直杆与水平地面垂直。
2、观测一天之中,直杆的影长,取其最短的影长,即当地正午直杆的影长,用皮尺量出此时影长的长度。
3、利用测量得的数据按照公式计算出纬度的大小。
为了使得计算出的纬度比较精确,应多测几组,取其平均数。
二、利用北极星测纬度
1、找一块平地,利用水平尺使地面较平整。
2、在晚上看到北极星的时候,用量角器测出北极星的仰角。
测出的仰角就是该地的纬度,为了使得测量出的数据比较精确,就多测几次。(因为本地区位于山区谷地,往往晴朗的夜晚看不到北极星,这只是从理论上说明测量方法)
三、利用地方时和区时之间的差值测经度。
1、用秒表设定北京时间。
2、晴天找一块平地,在地中间立一直杆,用水平尺,使其直杆与水平地面垂直。
3、观测太阳光照射出直杆的影长最短时,即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看秒表北京时间是什么时间。
4、计算时差,得出经度数,从而得出当地经度。
当地午(地方时12点正)时的北京时间、时差、经度数、测量表。
在地上立一根杆子,不断的画出它的影子。当影子最短时,记录下此时影子的方向。这是正北方向。测量此时影子和杆子的长度,用三角函数算出太阳仰角,再考虑测量日距离春(秋)分和夏(冬)至的日期数,用三角插值算出当日太阳直射点纬度,附加后即可得出当地纬度值。因为北极星不严格在北极点,所以用测量北极星仰角得纬度会有大约半度的误差。另外,得到正北方向后,记录太阳过正南方向时的时间,因为北京时间用的是东经120度的时间,用记录的时间和12时整的时间差就可以得出经度了。
④ 高中地理:怎样算纬线长度
1、相对地说:若把地球看成是正圆球的话,纬度差1度的经线的长度在任何地方是相等的。因为A、所有的经线都是一个正半圆而且半圆周是相等的;B、纬度是以赤道大园平面并以地心为中心,向南北两极各作90度的;C、这样就可以把纬度差一度的经线长度看作是数学题了即:所有一样的半圆(也可以看成是经线圈即一样的一个大圆),它们每隔一个度数的圆弧长度一定是相等的!
2、但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所以在地球表面实际中,同样是相差一个纬度的经线,在赤道略长一些!(这要通过数学计算的)
在同一条经线上,每隔1度画1条纬线,将把经线等分成90份,一条经线长度约为20000公里,则每份约长111公里,也就是你问的纬度相差一度所对的经线长度;在同一条纬线上,每隔1度画1条经线,将把纬线等分成360份,赤道周长40000公里,则在赤道上每相隔1个经度,距离为111公里,不过其他纬线上要比这个值小,统用计算方法为任意纬度上,相差1经度的弧长为111*cos当地地理纬度.
如此便是~!
⑤ 地理纬度怎么算
首先。从赤道-0度纬线到北极点90度纬线,跨越90度。北纬40度到北极点90度,是用90-40=50(度),从北极点到北纬10度是用90-10=80(度)。共跨越是用50+80=130(度)。
这里需要知道北极点是90度,新手学地理,最好是拿地球仪,要把地球仪“印”在大脑里,之后学习计算就不难了,之后还会有经度计算,比这个要复杂很多,
也可以画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就会好解一些。
加油↖(^ω^)↗
⑥ 高中 地理 纬度的计算
先计算经度,5小时20分对应经度差80度,甲地经度是120-80=东经40度。
计算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始终相差22度,位于杭州以北22个纬度,甲地纬度是30+22=北纬52度
⑦ 地理的经纬度的记算
经纬度计算方法
经纬线的座标点可以确定地图上的任何位置,掌握经纬度和测定方法就能知道自己的所在地在地图上的相应位置。
经线是指穿过南北极的子午线,它们把地球的圆周分成360度。你可以用时间推算出所在地的经度。例如,当格林威治时间为零点时,你所在地的当地时间 正是8 点20分,两地之间时差为8小时20分。由此,你所在地的经度为15×8+20÷4=125即东经125度,即地图上的纵座标。在远程旅游时,只要旅游者 带着两块表,一块是格林威治的时间,另一块是当地时间,就能推算出所在地的经度。
纬度是与赤道平行的座标线,它把南北半球各分成90度,与经线垂直相交,1纬度约跨越110公里距离。测定纬度的方法很简单,在能见到北极星的夜晚,只要在所在位置用量角器测量一个水平线与北极星连线之间的夹角的度数就可以,这个度数就是纬度。
掌握经纬度的测定方法是一个旅游者最基本的技能。这种技能在荒野、戈壁、沙漠、海洋中是最重要的定位方法。
⑧ 地理,求赤道和纬度,经度的公式是什么,我忘记了,求个答案
地理
地球面距离的计算(1)赤道和经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2)纬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COSθ(θ为当地的纬度)(3)对趾点的计算:经度互补,一东一西;纬度相等,一南一北。地理坐标的计算(1)利用正午太阳公式求当地纬度(2)当地纬度=北极星的仰角(3)当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时差其它:时间的计算1、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太阳高度的计算1、求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差)2、求子夜太阳高度:H=︱纬度和︱-90°(纬度和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和)3、求南北两楼的楼间距:L=h•cotH
(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计算1、求昼长:(1)昼长=昼弧∕15°(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3)昼长=24-夜长(4)昼长=(12-日出地方时)×2(5)昼长=(日落地方时-12)2、求夜长(1)夜长=夜弧∕15°(2)夜长=24-昼长(3)夜长=(24-日落地方时)×2(4)北半球某纬度的夜长=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1、求日出时刻:(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2)日出时刻=12-昼长∕22、求日落时刻:(1)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2)日落时刻=12+昼长∕2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缩放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比例尺缩放的平方相对高度的计算(1)陡崖相对高度:(n-1)d≤H<(n+1)d
(n为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2)H=T∕6°×1000米
(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有关人口的计算(1)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生育率=出生人口数∕育龄妇女数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1)角速度=360°∕24小时=15°∕小时(2)线速度=周长∕时间=2∏RCOSθ∕24小时 (R为地球半径,
θ为当地纬度)
⑨ 经纬度计算公式
如何计算地理经纬度
算经度——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15度1小时,1度4分钟。
算纬度——①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
②纬差法:在太阳直射点的同侧,两地纬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推论:与直射点纬差相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与90°相差多少度。
③北极星的仰角=当地地理纬度。
2地理经纬度表达方法
1.表达方法
经纬度的表达方法——”十六字准则:纬度在前,经度在后,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2.规律
朝什么方向数值越来越大,就是什么度数。
朝北数值越来越大,就是北纬度。朝南越来越大,就是南纬度。
朝东数值越来越大,就是东经度。朝西越来越大,就是西经度。
3.分界
纬度二分界: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注意:赤道不属于南北半球)
经度二分界:东西经度划分;东西半球划分。
3高中地理经纬度和时间怎么计算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详细计算:区时/时区的计算)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5.昼长
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6.夜长
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7.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⑩ 地理的纬度的长度怎么求
地球任意纬线圈周长公式:
纬线圈周长=赤道周长40000千米*cosα
其中α为该纬线所在纬度。
例如:南北纬60°的纬线圈周长为40000*cos60°=40000*1/2=20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