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学变焦的倍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光学变焦倍数,是指镜头的最长焦段除以最广角段,比如17-200mm的镜头。就是200除以17,约12倍变焦。80-300mm就是300除以80,约4倍变焦
你会发现,光学变焦倍数并不能说明很多问题,因为作为基数的广角段,不同镜头是不一样的,以上边的例子来说,虽然80-300mm只有四倍变焦,但是它比17-200mm的12倍变焦的长焦段还要长。
安全快门,一般可以用当前焦段的倒数,比如,你使用的是50毫米段,那么安全快门就是,五十分之一秒。300毫米段,那就是300分之一秒
通过这个可以发现,广角的照片更好拍,更容易拿稳。
对于微距镜头来说,安全快门还需要比实际得的值更快些。
❷ 什么叫安全快门。怎么样才能做到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就是手持相机的情况下,能够不糊片的快门速度。
一般镜头焦距的倒数,就是安全快门。
比如焦距200mm,那么快门选择1/200或者更快,能够保证不糊片。
❸ 单反相机 快门速度是以镜头的最长焦距的倒数作为安全快门的参照值。请问这个参照值是怎么算的。
安全快门只是一个参考值,个人的安全快门速度有区别,他指的是手持拍摄不糊片的最低快门速度,对于喜欢拍照的人来说,知道自己的安全快门速度,努力提高自己握持相机的稳定性以降低安全快门速度,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内容。
一般而言,相机在关闭防抖功能的前提下,1/焦距 是安全快门速度(比如使用50MM定焦镜头,那么1/50秒就是安全快门,如果低于这个速度,就有可能糊片了。变焦镜头不同的焦距也是这样,比如你使用70-300MM的变焦镜头,300MM长焦端的安全快门速度就是1/300秒。)现在的数码相机或者镜头很多都带有防抖功能,开启防抖后,快门速度就可以相应的降下来。
对于APS-C画幅的相机,镜头焦距需要乘以1.5左右的系统才是等效焦距,在换算安全快门时,有人建议以等效焦距来算,也有人建议按实际焦距换算,都有道理。最好还是自己实际去试,找到自己的安全快门速度,这对自己的拍摄还是很有用的。
❹ 双镜头 安全快门怎么算
安全快门和使用几个镜头关联不大,只跟使用镜头焦距有关:即使用的焦距倒数。比如你第一个(变焦)镜头焦距是18mm~55mm,你在使用18mm焦距拍摄时时,安全快门可用1/18秒或更快一点。如果你变焦到40mm拍摄,安全快门使用1/40秒或更快一点;使用55mm拍摄就是1/55秒或更快一点。
你第二个镜头比如是70~200mm变焦镜头,在使用70mm焦距拍摄时,是1/70秒或更快一点,变焦到100mm,使用1/100秒或更快一点,变焦到180mm,使用1/180秒或更快一点,余此类推。
在使用安全快门时注意两个问题:一、光圈要及时配合速度,以使曝光合适。如果吃不准可用速度优先模式拍摄。二、这是在镜头或相机没有防抖功能的情况下。如果有,使用防抖功能可以降低3~4.5档左右的速度,拍出照片依然清晰。即便如此,按快门的时候,手还是要尽量不抖,“铁手功”还是要练的。
❺ 光学变焦的倍数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安全快门是怎么
用长焦端焦距数除以短焦端焦距数,就是该镜头的变焦倍数:如:EF-S 18-200mm f/3.5-5.6 IS,用200÷18≈11,那这只镜头的变焦倍数就是11倍。
❻ 请教单反如何计算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的计算很简单……焦距的倒数即可。
比如当前焦距是100mm,那么安全快门就是1/100秒。
当然了,这个安全快门不应该死抱着不放……毕竟现在单反相机都带防抖,安全快门可以降低三四档……拍片更方便了。
❼ 怎么计算安全快门速度
焦距的倒数
非
全幅
单反要乘以倍率
比如18端
安全快门
大约1/30
但是还是取决于你自己的能力
有人能比安全快门慢2档没有问题
一般人只要熟练使用相机
安全快门没有问题
还有机身有防抖的话可以降低2-3档
注一档就是
快门速度
的整数倍
比如1/15和1/30之间就是一档
❽ 安全快门是什么如何计算
安全快门是指通常在1/30s或是1/60s ,相机“喀嚓”的瞬间,相机就执行曝光过程。这个时间如果长于1/60s ,便很容易因为手的晃动,而让画面变的很模糊。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也就是安全快门速度=1/焦距。
例如,如果在佳能EOS30D上使用一支50mm的镜头,那么1/80s就是安全快门(因为EOS 30D的焦距转换系数为1.6,所以50mm的镜头的实际等效焦距是80mm)。如果选择1/125s或者1/250s的快门速度,能够保证拍摄的稳定性。反之,如果选择1/30s的快门速度,则有可能会出现“拍虚”的情况。
快门装置作用
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秒数低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某款相机就强调快门最快能到1/16000秒,可轻松抓住急速移动的目标。不过当你要拍的是夜晚的车水马龙,快门时间就要拉长,常见照片中丝绢般的水流效果也要用慢速快门才能拍出来。
至于单反相机常见的b快门功能,虽然可由你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不过目前大多数的消费性数码相机都还不能支持,最多提供如2秒、8秒、16秒等较慢速度的默认值。
❾ 关于安全快门的问题
1/(50*1.6)秒。按照等效焦段计算。
因为在非全副上等效焦距变化后实际上是焦距增加,放大倍率也要增加,那么安全快门也会相应提高。
70mm推到200mm的时候重量没有变,但是放大倍率变了,你在这时候轻微的震动都会被放大后记录,所以200端的安全快门必然要高出70端很多。
若非如此,鸟头上架子干什么?
70-200的重量和100-400的重量相仿,你在400端不开is试试。
还有28-300,28端和300端都试一下。
这个东西作为一个了解就可,所谓的安全快门也是一个参考,不是一成不变,手稳了1/25也端得住,条件不合适了1/200也会糊。
❿ 什么是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速度怎么计算
安全快门指的是最低限度避免手抖拍糊而设置的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越快,那么就能清晰的凝固越快速度运动的事物,一般来讲,画面中如果有运动的主体,那么快门是越快越好的,但是高速快门也同时带来了曝光时间的缩短,画面亮度会被拉低,所以需要光线充足的环境或大光圈镜头来支撑。
在光线条件并不理想的情况下,甚至是比较暗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画面亮度,快门速度就无法提高了,当快门慢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手的轻微抖动都会导致画面出现动态模糊,为了保证手持拍摄,这时候就需要设置一个即能保证手持拍摄又能尽可能拉低快门的速度值,这就是安全快门值了。
安全快门值是没有所谓的计算公式的,但人们通过长期经验的积累,发现它与镜头焦距有一定关系,焦距越长,画面就越容易抖动,安全快门就要设置得更高;反之,焦距越短,画面就越不容易受到手抖影响,安全快门就可以设置得更低。
一般来讲,在使用全幅相机时,安全快门可以与焦距值相同,比如50mm的焦距,快门设置为1/50秒以上就相对安全,200mm的焦距,安全快门就要设置到1/200秒以上。而在APS画幅相机上,安全快门要比全幅大1.5倍(这是因为APS画幅等效焦距一般是全幅的1.5-1.6倍),比如50mm的焦距,安全快门就要设置到1/80秒以上,200mm的焦距,安全快门就要设置到1/300秒以上。
当然,有些练就“铁手功”的摄影师在低于安全快门的时候也能保证有一定的成片率,这需要长期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