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牧草施肥原则有哪些
牧草施肥原则有八项。
(1)按需施肥 需要什么施什么,需要多少施多少。
(2)按容施肥 以土壤营养元素容量为依据,不可过量施肥。
(3)平衡施肥 依据植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比例和数量,充分考虑土壤的养分供应情况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数量供应植物所需养分,使各种养分实现平衡供应。
(4)均匀施肥 均匀施肥才能充分发挥肥效,获得高产。
(5)培肥地力 对中、低肥力土地,应加大施肥量,使养分输入大于移出,逐渐提高地力水平。
(6)降低成本 在实现生产目标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数,以节约开支。
(7)提高肥料利用率 改进施肥方法,尽量减少养分的流失、逸失和固定。
(8)避免环境污染 采用正确的施肥方法,避免江河、湖泊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2. 草坪怎么施肥,用量是多少,一年施几次肥
草坪施肥应根据草坪草种品种、生长情况及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种类、数量和时间。为了满足草坪生长中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应坚持平衡施肥的原则。
一、肥料类型:
天然有机肥;速效肥(可溶性肥);缓释肥;复合肥;肥料、除草剂、杀虫、杀菌剂四合一混合物。
二、施肥时期:
靠经验,常常在早春和晚秋进行。
一般情况下,暖季型草坪在一个生长季节可施肥两三次,春末夏初是最重要的施肥时期。南方地区暖季型草坪,可在秋季施一次缓释肥,避免草坪因缺肥而缺绿。冷季型草坪施肥时间是在晚夏、晚秋。
3. 牧草怎么上化肥
⑴基肥:基肥分两种方法施用。一是播种前结合耕翻土地时施用优质农家肥,如厩肥、堆肥或缓效性化肥,用来满足牧草整个生长期的需要,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2500千克、过磷酸钙10-20千克或钙镁磷肥20-25千克、氯化钾8-10千克,耕前撒施,撒后耕翻;二是种肥,播种时与种子同时施入,以满足牧草幼苗生长的需要。种肥可施在播种沟内或穴内,盖在种子上,或用于浸种、拌种。所用肥料,无论是农家肥还是化学肥料,都不能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4. 请问,牧草的施肥技术
⑴基肥:基肥分两种方法施用。一是播种前结合耕翻土地时施用优质农家肥,如厩肥、堆肥或缓效性化肥,用来满足牧草整个生长期的需要,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2500千克、过磷酸钙10-20千克或钙镁磷肥20-25千克、氯化钾8-10千克,耕前撒施,撒后耕翻;二是种肥,播种时与种子同时施入,以满足牧草幼苗生长的需要。种肥可施在播种沟内或穴内,盖在种子上,或用于浸种、拌种。所用肥料,无论是农家肥还是化学肥料,都不能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5. 牧草的田间管理方法有哪些
牧草象农作物一样,如果播下种子出苗后就不管不问就会造成减产甚至没有收成。
因此也要象种庄稼一样精心的进行田间管理。
1、除杂草
杂草丛生不仅影响牧草的产量、而且有些有毒植物还能造成畜禽中毒。除去杂草一种方法是利用人工或机械锄地、翻地进行除草,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生物或化学方法除草。
翻地除草
一般在牧草出齐苗后,或每次刈割牧草之后结合疏松土壤,抗旱保墒而进行。翻地时,苗期要浅翻,其它生长期可深翻。
生物除草
杂草对牧草的危害主要是苗期,淮河以南地区除必须春播的一年生牧草外,其它牧草一般选择在秋季播种,并在播种前翻地除杂草。这样可以降低杂草的危害。
轮作
有些杂草对牧草的危害有一定的范围,如菟丝子对紫花苜蓿有较大的危害,而对皖草2
号,苏丹草等危害较轻,可以通过在一块地中轮流种植的方法来减轻其危害。
化学除草
利用化学除草剂来除去杂草。若要除去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中单子叶杂草,可用氟乐灵、
苯胺基甲酸等。若要除去黑麦草等禾本科牧草中双子叶杂草,可用2,4-D、2,4-D-丁酯等。
除草剂的种类很多,一般在除草前,应通过试验选用最有效的除草剂或最有效的几种
除草剂组合。
除草剂使用时,最好在晴朗无风的时候进行,一般在露水干后或雨后叶面雨水蒸发后
使用。除草剂在杂草幼苗期和盛花期使用除杂效果最好。除草剂使用3周后牧草才能刈割
饲喂畜禽。
2、追肥
在牧草的生长期内,根据牧草生长的需要而使用的肥料叫追肥。追肥主要用速效化肥。追肥的使用时间一般在牧草分蘖、拨节、现蕾以及每次刈割后。黑麦草等禾本科牧草主要是追施氮肥并配合一定量的磷、钾肥。紫花苜蓿豆科牧草主要追施磷肥,在播种当年也可以施一定数量的氮肥。追肥每亩的施肥量尿素6.6-13.2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
3、灌溉和排水
灌溉
象其它农作物一样,水也是牧草生长发育所必不可少的。如果水份合适、牧草单位面积产量可提高3-10倍。牧草的灌水时间应根据土壤的含水量而定,禾本科牧草土壤持水量约75%,豆科牧草约50-60%。
排水
土壤的持水量过多,易造成土壤通气不良,而造成烂根。保持土壤合适的含水量十分必要。紫花苜蓿如果有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就会死亡。菊苣在低洼地区易发生烂根。因此,牧草不仅注意灌溉,也要注意排水。
4、牧草的病虫害防治
(1)、牧草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苜蓿褐斑病
各地都有发生。发病后主要引起叶片脱落,可使苜蓿干草产量减产11%-29%。病斑在叶片上,褐色,近圆形小点状。高湿度是该病的诱因,一般6、7月份雨水较多的时候也是本病的高发期。药物防治选用70%代森锰600倍液;75%百菌清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000-1500倍液喷雾。
苜蓿锈病
各地都有发生。发病后使叶片褪绿、皱缩并提前落叶,可减产30%-60%。
并且适口性降低,甚至引起中毒。本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叶片下面出现小的圆形疱
状病斑。初呈灰绿色,后表皮破裂呈铁锈色粉末状。防治方法,一是冬季进行田间焚烧;二
是药物防治,代森锰锌每亩10-15克、氧化萎锈灵每亩30克与百菌清每亩50克混合使用、
1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
黑麦草冠锈病
各地均有发生。发病的植株分蘖数和根的生长量显着减少,叶的枯死量增多。病菌主要危害叶片,初病期病斑呈淡黄色小点,逐渐变为橙褐色疱状突起。后期,孢子堆突破表皮,露出橘黄色粉末状夏孢子。气候凉时适宜本病的发生。药物防治选用25%三唑酮或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30-50克,兑水1500公斤喷雾,间隔15天再喷一次。
菊苣腐芯病
各地均有发生。发病后植株内芯腐烂,然后整棵死亡,损失较大。本病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或低洼地。防治方法,一是不要在低洼地种植菊苣;二是注意排水;三是药物防治。药物防治选用多菌灵500倍液或代森锰锌500倍液喷洒或浇土壤。
禾本科牧草的赤霉病
本病一般发生在淮河以南地区,发病适合温度24℃-28℃,相对湿度80%-100%。赤霉病在降低牧草产量的同时,还可使人畜中毒,症状是发热、昏晕、腹胀、呕吐、食欲减退。病斑水渍状、病部出现粉红色或橘黄色霉层,后期出现紫黑色小粒。防治方法,一是用1%石灰水浸种;二是清除发病牧草;三是注意排水,防止草地积水或过湿;四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喷霉、托布津5%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喷霉。
苜蓿白粉病
气温20℃-28℃,相对湿度52-75%适合本病发生。
发病牧草生长发育不良,干草产量低,品质差。发病牧草的叶片、茎及花萼处出现白粉层,开始金黄色,随后变成球形小黑点。防治方法,一是拔除发病牧草;二是避免草层过密或倒状,及时利用;三是每亩喷撒硫磺粉每亩2.5公斤、灭菌丹800-1000倍液喷霉、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2)、牧草虫害的防治
豆芫菁
主要危害苜蓿等豆科牧草。成虫体长15-18毫米,头部红色,略呈三角形,胸、腹部和鞘翅均为黑色,前胸背板中央和每个鞘翅中央都有一条白色纵条纹。卵长椭圆形,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黄色,排列呈菜花状。蛹体黄白色,复眼黑色。豆芫菁主要吃苜蓿等豆科牧草的叶片。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每亩75升,清晨喷雾杀死成虫。
苜蓿蚜虫
主要危害苜蓿等豆科牧草。苜蓿蚜虫分为有翅蚜虫和无翅蚜虫两种类型。苜蓿蚜虫一年发生20
余代,常聚集在牧草嫩茎、幼芽、顶端心叶和嫩叶、花蕊上,以刺状吸器吸取汁液,被害牧草由于缺营养,植株矮小、叶子卷缩、变黄,严重时牧草枯死。防治方法,用50%马拉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进行防治。
苜蓿叶象甲
主要危害苜蓿等豆科牧草。成虫体长4.5-6.5毫米,全身被覆黄褐色鳞片,头部黑色,喙细而长,触角膝状。前胸背板有两条较宽的褐色条纹,其间夹有一条细的灰线。鞘翅上有三段等长的深褐色纵行条纹。幼虫初孵化呈淡黄色,逐渐变为绿色,头部为黑色,背线和侧线为白色。苜蓿叶象甲成虫主要危害叶片、幼虫主要危害小叶和生长点、叶肉、造成减产。防治方法,一是利用天敌,如苜蓿姬蜂、姬小蜂、七星瓢虫等;二是利用50%马拉硫磷1200-2000倍液喷雾,80%西维因可湿粉剂每亩100克喷雾。
麦秆蝇
俗称钻心虫,主要危害禾本科牧草。成蝇3.0-4.5毫米,体黄绿色,复眼黑色、翅脉黄色,足黄绿色,跗节暗色。胸部背面有3条纵纹。腹部背面也有纵纹。幼虫,体象蛆型,呈黄绿或淡黄绿色,口钩黑色,前气门分支。麦秆蝇一年发生2-4代,以幼虫侵害禾本科牧草幼苗,在牧草分蘖拔节期,使心叶外露部分干枯变黄,成为“枯心苗”,孕穗期,取食为害嫩穗,小花等幼嫩组织,致使“烂穗”、“坏穗”,牧草减产。防治方法,一是利用天敌,如姬蜂科和子蜂科的两科寄生蜂;二是利用0.1%的敌敌畏与0.1%乐果混合液(1:1),每亩50公斤喷雾。
粘虫
各地都能发生,主要危害牧草的叶片,严重时使牧草仅剩下茎秆,造成严重的减产。粘虫成虫淡黄色或淡灰色,体长17-20亳米,翅展开约为35-45毫米。幼虫体色变化很大、发生量少时体色较浅,大发生时体色呈黑色。粘虫在条件合适时可以全年繁殖。粘虫的防治方法,一是通过天敌如蛙类、寄生蜂、蚂蚁来防治;二是利用马拉硫磷粉剂每亩1.5公斤-2公斤喷撒、2.5%的敌百虫粉剂(高梁禁用)1.5-2.0公斤喷撒。
5、牧草的刈割
牧草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明显的不同,随着牧草的不断生长,尽管牧草的干物质产量在继续增长,但其体内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质、胡萝卜素的含量却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粗纤维含量逐渐增加的缘故。实质上单位面积牧草的产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主要取决于牧草的收割期。
(1)、牧草刈割的一般原则
一是以单位面积内营养物质的产量最高时期;二是有利于牧草的再生、多年生或越年生牧草的安全越冬和返青,并对下一年的产量和寿命无影响;三是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来确定,如为生产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苜蓿干草粉,应在孕蕾期进行刈割。
(2)、不同牧草的刈割期
禾本科牧草
在抽穗一初花期刈割,但象黑麦草喂鹅、猪、羊可稍早刈割。
豆科牧草
在初花期(10%开花期)刈割
(3)、牧草的刈割留茬的高度
牧草刈割留茬高度,对牧草的产量、质量、全年牧草的再生和下一年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
6. 牧草栽培技术
一、种子选择
牧草种子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要选择适宜本地区畜禽养殖的主要品种,以保障畜禽养殖的基本需求。要考虑所选种子是否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肥水条件,若差异过大,会引起牧草生长不良,产量下降,甚至导致种植失败。要严把种子个体关,确保所选择的牧草种子籽粒饱满,具有较高的纯净度,同时,牧草种子自身的状态符合相应的栽培需求,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进行播种前,应对休眠率高、纯净度差的种子,采取机械性处理、温水浸种处理、化学试剂处理、晒种处理以及热温处理等方法破除种子休眠期,清除种子的杂质,同时结合种子包衣技术,达到提高出苗率的目的。
7. 如何确定牧草的施肥次数和时期
如何确定牧草的施肥次数和时期
即播种前的基肥(底肥)和牧草生长期的追肥。
(1)基肥施基肥的目的是培肥地力和满足牧草和饲料作物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要求。基肥的施用以有机肥料为主,腐熟不太好的有机肥必须在秋季施入。一般每隔3~4年施一次,每亩500公斤~1000公斤。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撒施、条施、分层施和混施等。
撒施是在土壤耕翻前,把肥料均匀撒入地面,然后翻入,条施是先在田面上开沟,把肥料施入沟中,然后播种覆土;其优点是肥力集中,肥效高,分层施肥是结合深耕,把有机肥料施入深层,优质肥料和速效肥料则通过耙地等方式施于土壤上层;这样既能供应作物所需的养分,又能促进土壤迅速熟化。生产中常把厩肥和绿肥混合施用,厩肥分解慢,肥效迟;绿肥分解快、肥效快,二者混合施用能较长时间供应作物充足的养分。
(2)追肥是以速效化肥为主,能及时满足牧草及饲料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促进其生长发育。追肥的种类和量应根据抽样调查了解的土地营养元素分析结果来确定。
人工草地追肥的时间应在牧草分蘖(分枝)、拔节(抽茎)、抽穗(现蕾)和每次刈割之后进行。饲料作物则在攻秆、攻穗和攻粒时期进行。因为此时是牧草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追肥可促进牧草生长、提高牧草产量和改善草群结构。
追肥的种类,对于禾本科牧草,主要施氮肥,配合一定量的磷钾肥。对于豆科牧草,主要施磷钾肥,在播种当年苗期可以施一定量的氮肥。对于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草地,不施或少施氮肥。速效肥可每年施一次,最好在放牧或刈割之后,结合耙地灌水时施用。
8. 怎样进行牧草田间管理
1、拔草除草:
牧草小苗期生长缓慢,往往被杂草浸没,可采用拔草、铲、趟等方式实行除草,宁早勿晚,一般待牧草封垄后,杂草即失去竞争力。
2、合理灌溉:
禾本科从分孽到开花,豆科从现蕾到开花前需水量大,是主要灌溉期。一年多次刈割的牧草,应于每次刈割后及时灌溉,伏天及旱情严重时也应灌溉,入冬前灌一次冻水,则有利于牧草安全越冬和第二年春季早期返青生长。
9. 草坪一般怎么施肥,一般用量是多少,一年用几次肥
生长季节宜施氮、磷、钾颗粒状混合肥料。一般在修剪后、喷灌前施用。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必须充分腐熟。基肥施用数量每公顷宜75~110吨,过磷酸钙宜300~750kg,可结合翻地将肥料施入。
配比氮∶磷∶钾的比例控制在5∶4∶3为宜。施用量在旺长期轻施薄施,缓长期比旺长期要加强,可增加根外施肥。施肥和浇水应密切配合,以防使用不当对草坪造成损伤。使用有机肥不仅能增进土壤营养,还能改进土壤疏松度和通透性,甚至有助于草坪安全越冬。
在北疆地区草坪草每年施两次肥较为适宜,早春和早秋。在4月初第一次施肥(施肥要适量),不仅可以使草坪提前返青,还有利于冷季性草坪草在一年生杂草萌生之前恢复损伤和加厚草皮;在九月份进行第二次施肥,除了能延长绿期至晚秋冬季外,而且能促进第二年新分孽枝与根茎的生长。
为保持草坪具有良好的景观状态、持久的绿色、还有较高的抗病虫害能力,就必须维持一定量的营养水平。因而需要加强根外追肥,补充除N、P、K外的其他微量元素,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9)牧草施肥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在养护管理上,重在水肥管理,春贴防渍,夏贴防晒,秋冬贴草防风保湿。一般贴草后1周内早晚各喷水1次,并检查草皮是否压实,要求草根紧贴客土。贴后2周内每天傍晚喷水1次,2周后视季节和天气情况一般需2~3天喷水1次,以保湿为主。
施肥植后1周开始到3个月内,每半月施肥1次,用0.1%~0.3%尿素液结合浇水喷施,前稀后浓;以后每月1次,667m 尿素2~3kg,雨天撒施、晴天液施,全部长满草高8~10cm时,用剪草机剪草。
除杂草,早则植后半月,迟则1月,杂草开始生长,要及时挖草除根,挖后压实,以免影响主草生长。新植草地一般无病虫,无需喷药,为加速生长,后期可用0.1%~0.5%磷酸二氢钾结合浇水喷施。
10. 牧草如何施肥才能长势好
牧草出苗后,在其生长期内,根据牧草的长势进行追肥。追肥以化肥为主,追施方法可以撒施、条施、穴施、灌溉施肥或叶面喷施等。追施的时间一般在禾本科牧草的分蘖、拔节期;豆科牧草的分枝、现蕾期。为了提高牧草产草率每次收割后也应追肥。多年生牧草,每年春季要追1次肥,促其早发快长。秋季_肥以磷、钾肥为主,以便牧草能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