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财务里的净年值NAV与年等额净回收额法里的NA有何关系
首先要理解,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指在投资额不等且项目计算期不同的情况下,根据各个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然后,要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就需要用到项目的净现值。
NA=NAV/(P/A,i,n)
如,两个项目NAV不同,n不同,就可以用这个来比较,NA大的,回钱越快,项目越好。
PS:
某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该方案净现值×资本回收系数=该方案净现值×普通年金现值系数倒数
⑵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等。
静态投资回收期法,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它有“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 ) ”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 ”两种形式。其单位通常用“年”表示。投资回收期一般从建设开始年算起,也可以从投资年开始算起,计算时应具体注明。静态投资回收期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时收回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出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应与行业或部门的基准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若小于或等于行业或部门的基准投资回收期,则认为项目是可以考虑接受的,否则不可行。
净现值法,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又称“差额投资内含报酬率法”,是指在计算出两个原始投资额不相等的投资项目的差量现金净流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差额内部报酬率,并据以判断这两个投资项目孰优孰劣的方法。采用此法时,当差额内含报酬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贴现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项目较优;反之,则投资少的项目为优。差额内含报酬率与内含报酬率的计算过程一样,只是所依据的是差量现金净流量。该方法适用于原始投资不相同但项目计算期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不能用于项目计算期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决策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指在投资额不等且项目计算期不同的情况下,根据各个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⑶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的计算
计算时,某一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等于该方案的净现值与相关的资本回收系数(即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见下)的乘积。在该方法下,所有方案中年等额净回收额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资本回收系数:又叫资本回收因子,用符号 (A/P,i,n)表示。其含义为开始投入1元钱,当利率为i时,在n年的每年末可以提取的钱数。
就一般习惯而言,(A/P,12%,15)表示的是每期利率12%、15期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也称资本回收因子。
等额分付资本回收公式
A=P[i(1+i)的n次方]/[(1+i)的n次方-1]
其中:i(1+i)n/[(1+i)n-1]称为等额分付资本回收因子,也可记为A=P(A/P, i, n)。
⑷ 某企业计划进行一项投资活动,有甲、乙两个互斥的备选投资方案。资料如下:(1)甲方案原始投资150万
甲方案:每年折旧=(100-5)/5=19万元,每年税前利润=90-60=30万
现金流:0年150,第1年—第4年是49,第5年是104(49+5+50)
静态投资回收期=4-1+(150-49*3)/49=3.06年
净现值=-150+49*(p/a,10%,5)+54*(p/f,10%,5)=63.54万元
净年值=63.54*(a/p,10%,5)=10.41万元
乙方案:每年折旧=(120+10-8)/5=24.4万元,每年净利润=170-24.4-80-5=60.6万元
现金流:0年120,第1年0,第2年80,第3年至第6年是85,第7年是173(85+8+80)
净现值=-120-0-80*(p/f,10%,2)+85*(p/a,10%,5)*(p/f,10%,2)+88*(p/f,10%,7)=113.94万元
净年值=113.94*(a/p,10%,7)=12.01
选择乙方案
(1)甲方案
项目计算期=0+5=5年
年折旧额=(120-8)÷5=22.4万元
NCF0=-150万元
NCF1~4=(90-60)(1-25%)+22.4=44.9万元
NCF5=(90-60)(1-25%)+22.4+(30+8)=82.9万元
乙方案
项目计算期=2+5=7
年折旧额=(120-8)÷5=22.4万元
无形资产年摊销额=25÷5=5万元
NCF0=-145万元
NCF1=0
NCF2=-65万元
NCF3~6=〔170-(80+22.4+5)〕(1-25%)+22.4+5=74.35万元
NCF7=74.35+(65+8)=147.35万元
(1)甲方案:NPV=-150+44.9×(P/A,10%,4)+82.9×(P/F,10%,5)
=-150+44.9×3.170+82.9×0.621
=43.8139万元
乙方案:NPV=-145-65×(P/F,10%,2)+74.35×(P/A,10%,4)×(P/F,10%,2)+147.35×(P/F,10%,7)
=-145-65×0.826+74.35×3.170×0.826+147.35×0.513=71.66万元。
所以甲、乙均可行。
(2)甲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43.8139÷(P/A,10%,5)
=43.8139÷3.791=11.56万元
乙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71.66÷(P/A,10%,7)
=71.66÷4.868=14.72万元
所以应选择乙方案。
⑸ 税务师🀄️,年等额净回收额计算公式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等额净回收额计算公式:年等额净回收额=X净现值×(1/年金现值系数)(注:X为某方案)
⑹ 某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的原始投资为125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1年
某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
A方案的原始投资为125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1年,净现值为958.7万元;
B方案的原始投资为1100万元,项目计算期为10年,净现值为920万元;
C方案的净现值为-12.5万元。行业基准折现率为10%。
首先,在ABC三个方案中,由于C方案的净现值为负,所以C方案明显不可选。但是由于A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低于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所以应当选择B方案。
A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958.7/(P/A,10%,11)=147.60
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920/(P/A,10%,10)=149.72
(6)等额净回收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净现值指未来资金(现金)流入(收入)现值与未来资金(现金)流出(支出)现值的差额,是项目评估中净现值法的基本指标。未来的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均按预计折现率各个时期的现值系数换算为现值后,再确定其净现值。这种预计折现率是按企业的最低的投资收益率来确定的.是企业投资可以接受的最低界限。
计算方式
1、计算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
2、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1)将每年的营业净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如果每年的NCF相等,则按年金法折成现值;如果每年的NCF不相等,则先对每年的NCF进行折现,然后加以合计。
(2)将终结现金流量折算成现值。
(3)计算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3、计算净现值。
净现值=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初始投资现值
采纳法则
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PS:现值就是资金当前的价值(一般用字母P表示,分单利现值和复利现值)
净现值法则的条件:
不考虑风险定义和测度;或是将现金流看做是确定的一致量;或是设定期望现金流和期望收益率。
式中:NPV——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Net Cash Flow
C——初始投资额 flow/flo/vt.流动、循环、流量
K——折现率(即企业预定的贴现率)
1 NPV =未来报酬总现值—初始投资额
NPV = NCF* PVIFA k,t—C (a方案4400 符合了年净现值三同原则)
2NPV=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初始投资额
NPV =多组数列 NCFt* PVIF k,t—C
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常用的方法有静态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年等额净回收额法等。
静态投资回收期法,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它有“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
)
”和“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
”两种形式。其单位通常用“年”表示。投资回收期一般从建设开始年算起,也可以从投资年开始算起,计算时应具体注明。静态投资回收期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时收回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出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应与行业或部门的基准投资回收期进行比较,若小于或等于行业或部门的基准投资回收期,则认为项目是可以考虑接受的,否则不可行。
净现值法,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
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又称“差额投资内含报酬率法”,是指在计算出两个原始投资额不相等的投资项目的差量现金净流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差额内部报酬率,并据以判断这两个投资项目孰优孰劣的方法。采用此法时,当差额内含报酬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贴现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项目较优;反之,则投资少的项目为优。差额内含报酬率与内含报酬率的计算过程一样,只是所依据的是差量现金净流量。该方法适用于原始投资不相同但项目计算期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不能用于项目计算期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决策
年等额净回收额法指在投资额不等且项目计算期不同的情况下,根据各个投资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指标的大小来选择最优方案的决策方法。
⑻ 资本回收系数是什么
资本回收系数:在预定的回收期内,按复利计息的条件下,每年回收额相当投资额的比率。求资本回收额是普通年金求现值的逆运算。
公式:A=PA×i/[1-(1+i)-n]。
式中,i/[1-(1+i)-n]称为“资本回收系数”,记作(A/P,i,n)。
资金回收系数亦称“投资回收系数”或“资本回收系数”。
资金回收是资金投入、耗费的目的与结果,没有资金回收,资金投入,耗费就失去了意义。
资金回收的过程同时也是资金投入、耗费的补偿过程,没有资金回收,那么在此之前的资金投入、耗费就得不到补偿,意味着原来的资金投入、耗费成为一种浪费、损失。
资金回收是资金再投入、再耗费的根本保证,是企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在利率与期限既定的前提下,每年要收回多少资金才能定额回收原来的投资,其数值根据所用利率与年数可从评估项目用贴现表中查得。
投资回收系数实质上是一笔投资现值转换成预定期限中每年年金现值的换算系数,广泛地应用于投资或贷款回收额的计算。
资本回收系数:在预定的回收期内,按复利计息的条件下,每年回收额相当投资额的比率。求资本回收额是普通年金求现值的逆运算。
⑼ 帮帮忙,财务管理中有关项目投资的一道计算题(详细点)
需要1-5年的10%复利现值系数才能计算两个方案的净现值
甲NPV=20000*(p/f,10%,1)+23000*(p/f,10%,2)+45000*(p/f,10%,3)+60000*(p/f,10%,4)+80000*(p/f,10%,5)
乙同上
应采用乙方案,乙方案前期净现金流量大于甲,故净现值大于甲
⑽ 财务管理复习题求详细题解!!!
(1)固定资产原值=1500000 元 固定资产残值=1500000×8%=120000 元 固定资产折旧=(1500000-120000)/8=172500 元
(2)NCF0=-1000000 元
NCF1=-500000 元 NCF2=-500000 元 NCF3-9=[3840000-1920000-172500] ×(1-33%)+172500=1343325 元 NCF10=1343325+(500000+120000)=1963325 元
(3)NPV=1343325×[(P/A,18%,9)-(P/A,18%,2)]+1963325×(P/F,18%, 10)-[1000000+500000(P/F,18%,1)+500000(P/F,18%,2)] =1343325 × ( 4.3030-1.5656 ) +1963325 × 0.6944- ( 1000000+500000 × 0.8475+500000×0.7062) =2269175.60 元 因为 NPV=2269175.60 元,大于 0,所以可以进行该项目的投资
(4)年等额净回收额=2269175.60/(P/A,18%,10)=504923.25 元
(5)资本成本的降低对项目投资决策有影响,因为项目的净现值的计算,以资金成本作为 基准折现率,折现率高,净现值就小,相反折现率低,净现值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