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计算温升的公式是什么
电机绕组温升公式
绕组温升公式:
△t=(R2-R1)/R1*(234.5+t1)-(t2-t1)
▽t---绕组温升
R1---实验开始的电阻 (冷态电阻)
R2---实验结束时的电阻 (热态电阻)
k---对铜绕组,等于234.5;对于铝绕组:225
t1---实验开始时的室温
t2---实验结束时的室温
电机温升公式θ=(R2-R1)/R1*(235+t1)+t1-t2(K)
R2-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Ω;
R1-试验初始时的绕组电阻,Ω;
t1-试验初始时的绕组温度(一般指室温),℃;
t2-试验结束时的冷却介质温度(一般指室温),℃。
235是铜线,铝线为225
电阻发温升计算公式:Q=(Rr-Re)/Re x (235+te)+te-tk
Rr:发热状态下的绕组电阻。
Re:冷却状态下的绕组电阻。
te:测量Re时的环境温度,也就是实验开始时的绕组温度。
tk:做温升实验结束时的环境温度。
你可以用电阻表测电机在冷态及热态时的电阻,该电阻值一定要尽量的精确(所以一般的万用表精度是不够的,除非你认为计算出的误差在5--10度也可以接受)。而且,测热态电阻时,一定要在停机后的最短时间内测得。测试完毕就是计算的问题了。计算公式为:
R1/R2=(235+t1)/(235+t2).R1,R2分别为冷热态电阻值,t1,t2为其对应的温度值。此公式是对绕组是铜线的电机温升计算公式,对其它的材料,一般需要把235改为273(绝对温度)。
采用t-t曲线外推法可以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而用反应平衡前后的温度差计算,因为不知道反应平衡的位置,反应后最高温度可能没有达到化学反应平衡。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给出图像可以用反应平衡前后的温度差计算,如果给出图像就用t-t曲线外推法。
‘叁’ 反应热和放出热量怎么计算
反应热计算公式:Qp=△U+p△V=△U+RT∑vB
式中△U≡U终态-U始态≡U反应产物-U反应物,式中∑vB(g)=△n(g)/mol,即发生1mol反应,产物气体分子总数与反应物气体分子总数之差。
由该式可见,对于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是否相等,取决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是否发生变化,若总数不变,系统与环境之间不会发生功交换,于是,Qp=QV;若总数减小,对于放热反应∣Qp∣>∣QV∣,等压过程放出热多于等容过程放出热。
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而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发生了能量的变化)。
(3)加氢反应温升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如温度、压强等)有关。所以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时候,应该注意标明△H的测定条件。
必须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s(固体)、l(液体)、g(气体)溶液(aq)才能完整的书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方程式中不用“↑”、“↓”、“→”这些符号,而用"="来表示。
ΔH是弱酸与强碱中和反应总的热效应,它包括中和热和解离热两部分。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测得这一反应中的热效应ΔH以及ΔH中和,就可以通过计算求出弱酸的解离热ΔH解离。
焓变在数值上等于等温等压热效应,这只是焓变的度量方法,并不是说反应不在等压下发生,或者同一反应被做成燃料电池放出电能,焓变就不存在了,因为焓变是状态函数,只要发生反应,同样多的反应物在同一温度和压力下反应生成同样多的产物,用同一化学方程式表达时,焓变的数值是不变的。
另外,我们在反应焓的符号方面加上反应的温度条件,是因为温度不同,焓变数值不同。但实验事实告诉我们,反映焓变随温度的变化并不太大,当温度相差不大时,可近似地看作反应焓不随温度变,以下内容只作这种近似处理,不考虑焓变随温度的变化。
实验和热力学理论都可以证明:反应在不同压力下发生,焓变不同!但当压力改变不大时,不作精确计算时,这种差异可忽略,可借用标准态数据。以下内容均作这种近似处理。
‘肆’ 反应热计算
通过实验测得
根据比热容公式进行计算:Q=cm△t,再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由Q来求反应热。
2.反应热与反应物各物质的量成正比。
3.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 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kJ/mol。
方法:△H=ΣE(反应物)—
ΣE(生成物),即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键能总和之差。
4.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反应热
△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5.根据燃烧热计算
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Q=n(可燃物)×该物质的燃烧热
6.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
7.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来计算
对于一定温度,标准压力下的反应"0=ΣBVBRB"(这是一种把反应物通过移项变号移动到等号右边的写法,在这种写法中,反应物的系数为负,VB是反应物或生成物RB的化学计量数,ΣB表示对所有物质求和)该反应的反应热△rHmθ
=ΣBVB△fHmθ(B)
8.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来计算
对于很多有机物来说,直接利用单质合成是有困难的,但有机物大多可以燃烧,因此,标准摩尔燃烧焓更容易得到。
9、另外,可以根据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以及它们的
燃烧方程来确定它们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也能间接的算出反应热。
反应热,通常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恒压以及不作非膨胀功的情况下发生后,若使生成物的温度回到
反应物的起始温度,这时体系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也就是说,反应热通常是指:体系在等温、 等压过程中发生
物理或化学的变化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化学反应热有多种形式,如: 生成热、 燃烧热、
中和热等。化学反应热是重要的热力学数据,它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所用的主要仪器称为“ 量热计”。
影响反应热的因素:内部因素: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焓和产物的生成焓有关。外部因素:与反应温度、压强有关。
‘伍’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焓变的5种计算方法
书写和应用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热与温度和压强等测定条件有关,所以书写时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时,可以不注明)
(2)各物质化学式右侧用圆括号()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可以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固体有不同晶态时,还需将晶态注明,例如S(斜方),S(单斜),C(石墨),C(金刚石)等。溶液中的反应物质,则须注明其浓度,以aq代表水溶液,(aq,∝) 代表无限稀释水溶液。
(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只能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若为放热反应,则△H为“-”;若为吸热反应,则△H为“+”。其单位一般为kJ/mol。同一化学反应,若化学计量数不同时△H的值不同。若化学计量数相同,当反应物、生成物状态不同时,△H的值也不同。
(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6)不标“↑”或“↓”
(7)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需要写反应条件,例如:△(加热),因为聚集状态已标出。
(8)有机热化学方程式用“=”,不用“→”。
计算方法:
1、 焓的定义式(物理意义)是这样的:H=U+pV [焓=流动内能+推动功],其中U表示热力学能,也称为内能(Internal Energy),即系统内部的所有能量;
2、焓变是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ΔH(焓变)表示的是系统发生一个过程的焓的增量。ΔH=ΔU+Δ(pV)
3、末态(生成物)能量减初态(反应物)能量
4、盖斯定律
‘陆’ 请教:加氢反应器温度与压力关系的问题
分为两种情况:常压锅炉的压力和温度没有对应关系,压力是0表压,温度可以是70度,80度,90度。热水锅炉也没有对应关系,压力1兆帕,温度可以是90度,110度,130度。
蒸汽锅炉分为发电锅炉和一般工业锅炉,在蒸汽没有过热度的情况下压力和温度有对应关系,例如绝对压力为0.1兆帕时温度是100度,压力为0.104兆帕时温度是104度等等。饱和蒸汽:当液体在有限的密闭空间中蒸发时,液体分子通过液面进入上面空间,成为蒸汽分子.由于蒸汽分子处于紊乱的热运动之中,它们相互碰撞,并和容器壁以及液面发生碰撞,在和液面碰撞时,有的分子则被液体分子所吸引,而重新返回液体中成为液体分子.开始蒸发时,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多于返回液体中分子的数目,随着蒸发的继续进行,空间蒸汽分子的密度不断增大,因而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也增多.当单位时间内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与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相等时,则蒸发与凝结处于动平衡状态,这时虽然蒸发和凝结仍在进行,但空间中蒸汽分子的密度不再增大,此时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的液体称为饱和液体,其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也称饱和蒸汽).
当水蒸气和水完全分离时再将水蒸气加热时可以使压力大幅提升而又更经剂,是谓过热式蒸气.
‘柒’ 重整装置预加氢反应器出现温升是什么原因
常规的烯烃加氢时是放热反应,重整预加氢是为了除掉原料中的微量硫、氮、氧化物而设置,同时也是为了把残余的烯烃饱和。放热量应该不大,温升也不会高,是正常现象。
‘捌’ 电机温升的计算公式
电机温升公式θ=(R2-R1)/R1*(235+t1)+t1-t2(K)
R2-试验结束时的绕组电阻,Ω;
R1-试验初始时的绕组电阻,Ω;
t1-试验初始时的绕组温度(一般指室温),℃;
t2-试验结束时的冷却介质温度(一般指室温),℃。235是铜线,铝线为225
(8)加氢反应温升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温升是指电动机在额定运行状态下,定子绕组的温度高出环境温度的数值(环境温度规定为35℃或40℃以下,如果铭牌上未标出具体数值,则为40℃)
导体通流后产生电流热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 导体表面的温度不断地上升直至稳定。稳定的判断条件是在所有测试点在1个小时测试间隔内前后温差不超过2K,此时测得任意测试点的温度与测试最后1/4周期环境温度平均值的差值称为温升,单位为K。
为验证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稳定性等特性,通常会测试其重要元件(IC芯片等)的温升,将被测设备置于高于其额定工作温度(T=25℃)的某一特定温度(T=70℃)下运行,稳定后记录其元件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升,验证此产品的设计是否合理。
电气类产品中:电动机的额定温升,是指在设计规定的环境温度(40℃)下,电动机绕组的最高允许温升,它取决于绕组的绝缘等级。
温升取决于电动机运行中发热情况和散热情况。常根据温升判断电动机散热是否正常。
电动机温度是指电动机各部分实际发热温度,它对电动机的绝缘材影响很大,温度过高会使绝缘老化缩短电动机寿命,甚至导致绝缘破坏·为使绝缘不致老化和破坏,对电动机绕组等各部分温度作了一不定期的限制,这个温度限制就是电动机的允许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