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数学数格子的方法
数格子要先看底层有几个格子,在看被隐藏的格子,从正面和侧面算出来被隐藏的格子,加在一起。
‘贰’ 幼儿园数字格式田字格
1、“1”像粉笔。是在日子格中从右上角附近起,斜线到左下角附近。不是简单的将两角连起来。
2、“2”像小鸭。起笔碰左线,再向上、向右碰线,略成半圆,斜线到左下角,碰线一横。
3、“3”像耳朵。起笔不碰线,向上碰线,再向下碰线,略成半圆向中间弯,在虚线以上转向右下方碰线,向下碰底线,最后,弯向上碰线。
4、“4”像小旗。从上线的中间起笔,向左斜线到下格,碰左线再折右碰线。第二笔从右上角附近下去,到下面的当中碰线。
5、“5”像钩子。从上线不到一半的地方起笔,向左下到中格角,再向上超过中线画一个大半圆碰右线,下线到左线为止。最后,在上面画一横线。
6、“6”像哨子。从上线偏右一点起向下方画一个孤形,碰左线、底线,向上碰右线画成一个小圆,小圆上面超过中线。
7、“7”像锄头。从左上角到右上角画一横线,再折线向下,到底线中间偏左的地方碰线。
8、“8”像娃娃。从右上碰线到左线成半圆,拐向右下面成圆碰右线,下线、左线,在向上,在中线以上和原线相交,最后,线到右上角附近稍离起笔处为止。不封口。
9、“9”像勺子。
10、“10”像粉笔和鸡蛋。“10”占两格,左边一格写“1”。右边一格画一格碰上、下、左、右四边线的椭圆。
‘叁’ 幼儿园数学竖式怎么教
对孩子的数学教育,一方面给孩子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生活中点滴渗透。
1、增强瞬识数能力
瞬间识数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在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能立刻反应过来这个数字代表的实际含义。
这份能力的好处,可以减少孩子在脑中判定数量的时间,提高回答效率。
平时,家长想要训练这份能力,可以从生活中找实例:
比如出去吃饭要几双碗筷,吃水果的时候,抓一把樱桃,让孩子估计总共有几颗。
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判定数量的情况,都可以要求孩子来完成,这其实就是在训练孩子的瞬间识数能力。
2、凑十法熟练应用
数学早教中,加减法尤其是20以内的加减法,关键就是要能灵活运用凑十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
8+6,将8拆分为4和4,得出4+4+6=14的结果。
考虑到数学本身的抽象性特征,在一开始早教时,可以先以书面形式进行练习,待孩子熟悉后,再训练口算能力。
3、基础练习不能丢
一些家长在看到孩子已经能够进行口算后,就觉得不必再做书面的计算习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书面式的练习,对孩子来说,是熟悉计算最好的方式,
未来孩子在学习数学时,口算只是早教中一个附加能力,使用率最高的还是笔纸的计算。
4、善用生活中数学
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都暗含着数学计算,家长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计算机会,给孩子提供多样化计算环境。
超市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给孩子练习计算能力的地方:
购买多件商品后,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算一算。
同样的产品,在打折促销时,不同的方案,到底应该买哪一种,会更加优惠。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高的学科,家长只要善于发现,就能找到很多练习的机会。
5、让计算变趣味性
计算本身就是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掌握计算能力,又是不可避免的,
这时就需要家长开动脑筋,多找一些有趣的形式,锻炼孩子的口算能力。
比如:今天是5月20日,距离六一儿童节还有多少天?
外婆今天买了12个苹果,家里五个人都吃了一个,还剩几个苹果?
多样化的提问,会让孩子更乐于去使用自己的计算能力。
‘肆’ 幼儿数学计算方法
1、手指数数。把宝宝的双手摊开,握住1根手指,说“1”;握住两根手指说“2”;握住三根说“3”,随时重复。一开始就把范围限定在1-3几个数字里,每月往上增加1个数字即可。手指是宝宝自己的,因此当下一次家长把他的手指拿起来再数数的时候,就容易唤醒上一次数数的记忆,反复多次后宝宝就能从心里背诵1,2,3了。
2、水果、饼干数数。充分利用宝宝爱吃的水果、饼干进行数数练习。同样限制在3之内。如拿出1个桔子,重复说“1”,拿出两个重复说“2”,拿出3个重复说“3”。还可以把3分成2和1,让宝宝选择其中一份,促进他对数量的思考和认知。
3、儿歌、童谣学数数。儿歌和童谣中有很多带有数字的歌曲,例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门前大桥下走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等。儿歌童谣的特点是琅琅上口,家长还可以引导宝宝一边唱歌一边打着拍子,加深记忆。通过儿歌学习数数,在加深了对数字的印象之外,还能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并能增强节奏感,真可谓一举三得。
4、运动数数。上楼梯时,我们可以上一级数1个数,一直到10,再重新从1开始;拍塑料球或者气球时,从1-10反复数数。孩子如果能够跟上就一起数(其实是背诵),如果不能跟上家长也要坚持数下去,争取做到宝宝们对这几个数字耳熟能详。
‘伍’ 幼儿园心算数学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熟记口诀: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
2、头相同,尾互补(尾相加等于10)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3、第一个乘数互补
另一个乘数数字相同
口诀:一个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
4、几十一乘几十一
口诀:头乘头,头加头,尾乘尾。
5、11乘任意数
口诀:首尾不动下落,中间之和下拉。
6、十几乘任意数
口诀:第二乘数首位不动向下落,第一因数的个位乘以第二因数后面每一个数字,加下一位数,再向下落。
提高心算速度的办法:
1、想象公式。 在脑海中想象数字和公式, 解决有问题的部分时,脑海中会浮现出正在处理的新数字。 在头脑中和口中用低沉的声音重复数字,有助于记住公式中更重要的数字。
2、加减方式。心算时最好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3、同位零的技术方法。如果要计算200+400,可以去除同位零,算式变成2+4=6,然后再把零加上,既可以得到答案是600。
4、简化算式。如果要计算30x60,可以简化为3x6=18,然后加上零得到1800。数字后有零就可以这样简化算式。
5、加法凑整。在做百以上的加法时,你可以先凑整,再减去所加的数字。将554凑整为560,让算式变成560+207=767。然后从总和767中减去6得到761。
6、计算乘法。比如在计算乘法13x24,你可以简化一些数字,让你的心算变得更加简单。把13变成10,于是算式就变成10x24等于240。
7、尾数的计算。然后再计算刚才没有算到的尾数,也就是3乘以24,等于72。最后,240+72得到312。这样计算就会更快。
‘陆’ 蒙氏数学加减法板,红蓝定规尺怎么用
提示一:10的基本加算练习
1、取出加法板和定规尺让幼儿观察,说一说其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蓝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摆在加法板的上方左侧。
3、红色定规尺,按从9到1的顺序(左端对齐),对准加法板上的中间红线摆好。
4、取一个蓝色定规尺“1”放在加法板第一行第一个方格中,然后用右手指数后面的空格,数到10,得出结论“9”,“1”和“9”和起来是“10”。取红色定规尺9接放到“1”的后面,再从1-10数一下(验证),再把此板向下移一行。
5、取蓝色定规尺“2”及红色定规尺“8”做10的合成。以此类推。
6、家长还可以口头或写出作业单给幼儿出题目练习,也可以用此方法练习10以内各数的合成。 提示二:构成11-18的加算练习
1、先把红蓝定规尺的“1”取走。
2、取蓝色定规尺“2”放在加法板上,再放红色定规尺“9”,“2加9等于。。。。。。11”得出“11”的结果。
a)从第一个格开始数1、2、。。。。。。11。
b)看定规尺终点上方标出的数字“11”。以此类推,分别放在3+8,4+7,。。。。。。9+2等于11。
c)用此方法练习11-18各数的加法。
家长可以出一些小作业单,每张作业单上要得数相同,待幼儿能力提高后再出混合得数的作业单。幼儿操作正确,家长要给予奖励。
蒙特梭利数学系列教具之——减法板
一、教具构成:
画有横18格,纵12格组成的方格板,印有1-18的数字。1-9是蓝色,10-18是红色,在9 的地方用1条蓝色直线隔开。
定规尺:A、红、蓝色1-9板条各9枚,红色定规尺上有刻度。
定规尺;B、自然色的木制定规尺17枚,上面没有数字与刻度。
二、教具目的:
练习1-18以内的减算
三、教具操作
提示一:不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10以内数)
1、取出减法板和红、蓝色定规尺。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特征,区分红蓝定规尺。
2、在减法板的上方左侧按从9到1的顺序自下而上摆好红色定规尺,再沿中间蓝色直线的上端自9到1,自下而上摆好蓝色定规尺。
3、取一个圆环放在减法板上沿“10”的数字上面。
4、取红色定规尺中的“1”放和板左上第一格,取蓝条“9”接在“1”后面。先指“10”,后指“1”和“9”并说:“10可以分成1和9”,边说边指,做完后把定规尺向下移一行。
5、取红色定规尺“2”放在“1”的上边,取蓝色定规尺“8”接在“2”的后面,叙述方法同前。
6、以此类推,完成10可以分成9和1
7、也可以鼓励幼儿做其它数的练习(1-9)。
提示二:不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18以内)。
1、告诉幼儿试试看“18减9”用右手指减法板上的数字“18”,拿蓝色定规尺9,定规尺一头“9”字要刚好放在数字“18”(最上段右端)的下面。
2、右手指最上段左侧空格,报出“9”之后,开始数空格,18-9的答案是“9”。拿红色定规尺和蓝色定规尺并排。让小朋友注意到红色定规尺和减法板上段的数字同样是蓝色字
3、家长可以鼓励幼儿举一反三,练习18以内的其它数。
提示三:使用自然色定规尺的减算练习。
1、家长可以从17-?开始练习。
2、如“试一试17-9”。操作时先从自然色定规尺中拿起最短的盖在减法板18的数字上面(因为18与这次计算无关)(把尺盖在方格里)。
3、其次取蓝色定规尺9,一端对齐17下面排好(右侧是最短的自然色定规尺)。
4、进行提示2的操作“17-9。。。。。。答案是8”。拿红色定规尺8排在蓝色定规尺旁边。
5、做后把每枚定规尺还原。
如:做12-8
首先找自然色定规尺中6个格长度的一枚(从右顶端)盖在减法板上,前面从1-12个空格。取蓝色定规尺8,再取红定规尺4
提示:给幼儿出的题目,答案一定要是个位数。
减法板的蓝色分隔线(在9和10之间)表示减算的答案是在9以下,也就是红色规尺一定出现在蓝色线的左侧。
参考资料
蒙氏教育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出自《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
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着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 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基本原则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的目的。
蒙氏教育的原则:
以儿童为主——为的是给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我们提供给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发他的内在潜能。所以,设计一个适合孩子的生长环境,应该是能提供丰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诱发他自我学习的乐趣。
不“教”的教育—— 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籍由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学习—— 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种“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学幼教法强调掌握儿童“敏感期”,而给予适切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拥有一套蕴含无限教育价值的学具,这套学具利用幼儿感觉的敏感性,透过可供幼儿操作的教具,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儿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学具幼儿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幼儿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 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关键—— 孩子的教育,并不只限于学校一隅,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是无所不在。
参考来源蒙氏教育(教育领域术语)_网络
‘柒’ 幼儿园数学教学用九珠算法好还是凑十法好
幼儿数学凑十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幼儿运用数学凑十法能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幼儿所熟悉的10加几的题目,从而化难为易. 幼儿数学凑十法有以下题目.供家长们参考参考: 一、复习10加几.为感受凑十法的优越性奠定基础. 举例子:有一只聪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小猴子),有没有信心? 10+1=( ) 10+7=( ) 10+3=( ) 10+8=( ) 10+5=( ) 10+6=( ) 10+2=( ) 10+4=( ) 10+9=( ) 二、看盒子说数.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将盒子建成10的模型. 举例子:对小朋友们说:小猴要送大家一个礼物,(出示空盒子)这个盒子非常神奇,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想知道它的秘密吗? 1、先来仔细观察一下:一共有几个格子? 2、如果每格装一个菠萝,一共可以装多少个? 3、出示5个菠萝图:现在有几个菠萝?怎么知道的? 4、出示5个、6个菠萝图,提问同上,感受3加7和8加2的模型. 5、出示10个菠萝图,问答后小结:装满就正好是10个. 三、可以做一些关于小动物的凑十法: 小乌龟的苹果,9+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 3、小兔子的萝卜,8+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感受凑十的关键:根据凑十对象的不同分出相应的数来凑十. 追加一个问题:这个10是怎么凑出来的? 4、小孔雀的草莓,7+5.继续感受凑十的优越性.感受凑十的关键. 幼儿数学凑十法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对幼儿的数学学习很有帮助.
‘捌’ 小学格子乘法怎么做
“格子乘法”是15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性质摘要》一书中介绍的一种两个数的相乘的计算方法。格子算法介于画线和算式之间。这种方法传入中国之后,在明朝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一书中被称为'铺地锦”。
在四上数学书上有,先把因数分别写在上和右边,然后算6×7=42,写在右上角的格子上,4写左边,2写右边,以此类推,填好格子;最后,把同一斜线上的数相加:0落下;2+3+0=5,5写在下左方;4+8+2=14,向前进一位,4写在左下方;2+1=3,3写在左上方,因此得到:46×75=3450。
例如,计算乘积1236×245:
先画一个矩形,把它分成4×3个小格,在小格边上依次写下因数、因数的各位数字,再用对角线把小格一分为二,分别记录上述各位数字相应乘积的十位数与个位数,把这些乘积由右到左,沿斜线方向相加,相加满十时要向前进一。最后得到1236×245= 302820
‘玖’ 幼儿园凑十法7+8怎么算
凑十法计算“7+8”,方法如下:
方法一:将7凑成10。
7凑10缺3,那么可以把8分成3和5,先计算7+3,得到10,再计算10+5。
算式:7+8=(7+3)+5=15
方法二:将8凑成10。
8凑10缺2,那么可以把7分解成2和5,先计算2+8,得到10,再计算10+5。
算式:7+8=5+(2+8)=15
简单的数学计算是小朋友从幼儿园到小学必备的能力之一,由于学龄前宝宝还没有建立起数的概念,因此对数学的加减法学习比较困难,幼儿学习加减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凑十法是小朋友在刚接触数学运算加法时经常用到的解题方法,其思路很简单,就是以10为标准,差几补几,补几减几,然后相加。“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是其记忆口诀。
‘拾’ 数学《算法统宗》里面的格子算法,想要请教一下 家教时要给小孩讲的 谢谢
就是二项式展开,和关于位权的对应问题。 62×35 = (60+2)×(30+5) = 60*30 + 60*5 + 2*30 + 2*5 = 6*3*100 + 6*5*10 + 2*3*10+2*5*1 做斜向相加时,相当于计算了*100、*10、*1的位权 18 30 6 + 10 ---------- 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