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会计工资计算法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算法,一般来说有两种
一种是按实际出勤天数算,一种是往回扣的算数
按劳动法来说,你的应发工资/21.75=每天工资,然后再乘以缺勤天数就是应当的扣款,没有听说过周六、日还要扣款的。
2. 财务算工资是按30天计算吗
财务算工资是按30天计算,但是计算方法有两种:
1、每月按平均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日工资=月标准工资÷21.7520.83天是按全年365天减去104个公休假日,再除以12个月计算求得。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不计算为缺勤天数。
2、每月按平均日历天数30天计算。工资=月标准工资÷30,在这种计算方法下,公休日、法定节假日缺勤计算为缺勤天数。
(2)会计工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1、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2、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3. 怎么计提工资
计提工资指的是当月会计核算当月的工资。一般是用基本工资+当月加班费+其他调整组成的。
如果每个月没有其他特殊调整,可以用上个月的工资计提,在发放时再调整即可。
如果每月的工资不是固定的,那么计提数可以按上月实际数暂提,也可按了解的真实情况暂提,待真正发放以后再作调整,保证应付工资没余额。
每个企业的工资计提方法不大一样,有全年均衡提取的,也有按发放要求据实提取的,具体如何在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分配,由管理人员工资数额和生产人员工资数额决定。
拓展资料:
1.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2.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
3.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的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检查各项资产,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然而,对于“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使企业在操作时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企业之间缺乏可比性。而新的会计准则对计提时间作了明确说明,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发生了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4. 做会计各等级工资大概有多少
出纳月薪一般平均在4k左右;会计平均在5.5K左右;但是从出纳到会计,你需要一本初级证书,初级证书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门槛证书,将来没有证书从事会计工作很可能违反相关法律。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5. 会计人员的一般工资是多少
会计工资由于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6. 会计一个月工资多少
综述:一般会计薪资在5000元左右。
从调查数据来看,薪酬占比最多的是5000-8000/月,月薪8000以上的人员占46.06%。出纳、会计助理薪资一般为3000-5000元/月,财务经理薪资一般为10000-15000元/月。不同地方不同公司薪资政策不一样,需以实际为准。
会计简介:
会计工作是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各种税收法规为法律依据来核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
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工作人员是进行会计工作的人员,有会计主管、会计监督和核算、财产管理、出纳等人员。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会计
7. 一般会计是怎么给员工算工资的
在按劳分配的时代,工资是大家辛苦劳作后的见证,也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工资是企业给予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含了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及补贴。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法定法规将报酬支付给员工,在企业大力支持的前提下,会计对工资的正确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核算工资,区别工资性支出和非工资性支出。凡属于工资总额内的工资性支出,不得漏计;凡不属于工资总额内的非工资性支出(如洗理费、交通费、医疗费、保育补助费、困难补助等),不得计入。
一、工资的结算
1.计时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是按考勤记录登记的职工出勤、缺勤天数和每人的工资标准进行计算的。一般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式。在月薪制下,不论各月日历天数多少,只要职工出满勤,即可得到相同的标准工资,若遇有缺勤,缺勤工资应从标准工资中扣除。计算公式如下:应付计时工资=标准工资-缺勤应扣工资缺勤应扣工资=事假和旷工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百分比
日工资率是职工每日应得平均工资,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天数30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30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照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跨越厂休日、法定节假日,视为缺勤,照扣工资。按全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21.75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跨越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扣工资。
2.计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是按产量记录和计件单价进行计算的。产量包括合格品的数量和料废品数量,料废品是因加工材料的缺陷而导致的废品。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计件工资按计件对象不同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集体计件工资以班组为计件对象,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的计件工资为小组集体应得工资总额,集体计件工资还应在小组组员之间分配,计算出个人应得工资。3.加班加点工资、经常性奖金、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及特殊情况下工资的计算加班加点工资应按加班时间、工资率及有关规定计算;奖金按企业的奖励条件和奖励标准计算;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应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计算。
二、工资结算凭证企业与职工进行工资结算时,需要编制工资结算凭证,工资结算凭证主要有工资结算单和工资结算汇总表。
1.工资结算单为了反映企业对每个职工的工资结算情况,每月应编制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单通常按部门、车间或班组设置。
2.工资结算汇总表为了总括反映整个企业及各车间、部门的工资结算情况,便于进行工资核算,应根据“工资结算单”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
8. 一般会计是怎么给员工算工资的
会计工资由于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
一般普通会计的工资水平都不会太高,平均工作需要根据所在城市来定,一般一线城市在6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在4000元左右,四五线城市在3000元左右。
出纳2500-3500元,也有一些单位比较高,但这部分基本不对外招聘。
会计3500-5000元,会计主管4500-7000元,这些岗位属于工作可以量化、技能可以评估,所以工资比较透明。
财务经理6000-15000,财务总监10000-30000,这两个岗位不但涉及个人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人脉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幅度很大。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9. 做会计应该如何计算工资
如何计算问人力资源部门,他们给你计算的方法,你照着算就可以了,另外再算下个税即可。
因为正规的公司入职、转正、定级、考勤等均为人力资源部门管辖,因此,人力资源部门才是计算工资的部门,他给你方法你算,或者他算好了,你审核一下,计算个税即可。
如果没有人力资源部门或者人力资源部门没有相关的权限,那就得看你们公司的工资的制度了,按照你们公司的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结合考勤进行计算工资,并计算个人所得税即可。
如果是新开的,什么都没有,那就麻烦你得和老板商量商量了,该怎么算工资。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0. 成本会计中工资核算要怎么算
薪资明细表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收入元素、扣减元素、社保公积金费用、应付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税后扣除项目、实际收入。
1、收入元素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计件工资、补贴(常见的有:交通补贴、通讯补贴、餐费补贴、油费补贴、住房补贴、驻外补贴、夜班补贴、出差补贴等)、津贴(常见的有:岗位津贴、技术津贴、职称津贴等);
带薪假期工资(带薪假期一般有:年假、病假、产假、产检假、陪产假、丧假、工伤假、婚假、哺乳假、流产假)产假工资差额、奖励金额、优秀员工奖、高温补贴、防寒补贴、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补偿金、加班工资(平时加班工资、周末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工龄工资、补发工资等。
2、扣减元素包括:事假扣除、绩效奖金扣除金额、考勤扣除(迟到、早退、旷工、缺卡等)、其他罚款、抵税额等。
3、应付工资即收入元素加扣减元素的总和。
4、社保公积金费用报告:社保公积金缴费基数、社保公积金缴费比例、社保公积金缴费金额(公司部分和个人部门)。
5、个人所得税:个人税前工资超过免税起征点的部分要按照一定的税率缴纳个税,一般都由公司代为扣除和申报。税前工资=应付工资-社保公积金费用(个人部分)-抵税额。
6、税后扣除、补发项目:一般为公司特殊的规定项目,如水电费、借支费用等。
7、实际工资:即员工当月实际收到的工资。实发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税后扣除项目+税后发放项目。
1、当月实际工作日:某一个月份除周六日以外的天数,包含法定节假日天数。即员工某月应出勤的天数。例如:2016年12月自然日天数为31天,工作日天数为22天,则当月员工应出勤的时数为22天。员工正常出勤的工资应该按照实际出勤天数与该应出勤天数进行折算。
2、月工作日:劳保部门规定的以制度月工作时间,每月固定为20.83天。
月工作日=(365天-104天(每年周末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12月=20.83天。需要明确的是20.83天和工资计算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月出勤天数的基准而已。
3、月计薪天数:劳保部门规定的计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的天数为21.75天,与制度月工作日的区别为该天数包含每年11天的法定节假日天数。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法定假日现在为带薪假日,平时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假日加班都是按照21.75天计薪日得出的“日工资”来计算加班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