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文房四宝的含义
文房四宝是我国传统书写工具、材料,包括笔、墨、纸、砚。中国传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它密切相关。在此就文房四宝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具体详情敬请关注中国国学网近期推出的关于文房四宝的详细报道。
笔
毛笔是我国传统书法的重要工具,可以说,汉字书法是毛笔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毛笔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远在仰韵文化遗址的彩陶上的花纹有一些就是用毛笔绘制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普遍使用毛笔,楚国叫“聿”; 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到了秦代才正式定名为“笔”,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据资料记载,1954年长沙左家公山古墓中出土了一支战国时期的毛笔,从发掘情况来看,古今毛笔的结构差不多,只是制笔的材料不同罢了。
墨
墨是用于书画的黑色材料。它与毛笔差产生于差不多的时代,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类似的墨迹,不过那时的墨只是一种天然石墨。
我国人工墨大约始于战国时代,从那时出土的竹木简来看,那时墨的质量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随着汉代制墨规模的扩大,制墨作坊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三国时的书法家韦诞是我国记载的最早的制墨名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汉魏以后,制墨技术越来越发达,到宋朝徽州成了全国的制墨中心。这里产的“徽墨”名扬天下,制墨名家辈出胡开文、曹素功,至今仍声名不衰。
纸
纸是一种重要的书写材料,它是用植物类纤维加工制作而成。在没有纸的古代,人们把文字刻或书写在龟甲、兽骨、竹片、绢帛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这样的书写材料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为我国造纸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宋代以后,造纸技术日益提高,纸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纸张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
砚
砚又称为砚台、砚池等,它是磨墨不可缺少的工具,砚一般是用石块或是耐磨材料制作的。
砚的生产年代,目前尚难确定。从考古资料记载,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研墨工具。但据《西京杂记》中的相关记载,砚是始于汉代,主要是用瓷、陶、瓦等材料制作;外形如同盘子。磨墨不是直接用手拿墨在砚上磨,而是另用一块研石,将墨压在砚台上研磨。到了唐朝,随着制砚技术的改进,就出现了石砚,并出现了名盛天下的端砚、歙砚等名砚。到了清朝时代,砚台趋渐工艺化、美术化,除了实用之外,还有了收藏、观赏的价值
‘贰’ 文房四宝是什么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名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还叫作“文房四谱”“文房四宝谱”“文房四士”等。
文房四宝在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最开始的工具代称,演变到今天成为书画艺术的象征。千百年,文房四宝以独特的神韵和风采,精美博深的艺术造型,引发了使用者的激情和遐想,为灿烂的中华文化谱写出累累篇章,具体到每一种工具,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叁’ 我国的文房四宝是什么
我国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1、笔
砚在西汉时期即已使用,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砚,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肆’ 文房四宝指什么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的名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还叫作“文房四谱”“文房四宝谱”“文房四士”等。
人类文明自诞生时起,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果实保留下来,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先辈的风采与创造,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宝”,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称,笔、墨、纸、砚则被誉为“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在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最开始的工具代称,演变到今天成为书画艺术的象征。
千百年,文房四宝以独特的神韵和风采,精美博深的艺术造型,引发了使用者的激情和遐想,为灿烂的中华文化谱写出累累篇章,具体到每一种工具,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文房四宝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汉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 又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今文房四宝大部分作为一种收藏品或者是摆件让大家喜欢,也是可以看出我们的文化的一种流传。
‘伍’ 文房四宝是什么
演变到今天,“文房四宝”通常用来统称古代书房中常用的四种工具,笔、墨、纸、砚,而不再特指某一特定地域的产物。
“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房四宝”的含义屡有变化。例如,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歙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到了宋朝,“文房四宝”则是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现安徽歙县)、宣纸(现安徽省泾县,泾县古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端砚(现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和歙砚(现安徽县)。
(5)文房四宝使用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文房四宝也是一个成语,解析如下:
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砚台,别名润色先生,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着《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着名的制品和艺人。
如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纸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纸,歙县(原徽州府治)的徽墨,浙江吴兴(原为湖州府治)的湖笔,安徽泾县(原属宁国府,产笔以府治宣城为名)的宣笔,广东高要(原为肇庆府治,古名端州)的端砚,以及与端砚齐名的有甘肃省的洮砚、歙县(原歙州府治)的歙砚。
‘陆’ 文房四宝解释和意思是什么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书画用具),即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洮砚(甘肃卓尼县)、端砚(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元代以后,湖笔(浙江湖州)渐兴,宣笔渐衰,改革开放后,宣笔渐渐恢复了生机。
笔墨纸砚保养方法:
有了好笔之后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干,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干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干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干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干燥为尚。
‘柒’ 文房四宝是什么意思
文房四宝”指纸、墨、笔、砚四类书画用具,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识。但“文房四宝”一辞源自何者?源起何时?却尚有未尽之解。比如《辞海》“文房四宝”辞目的说法,便是如此:“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着《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 《辞海》说法的模糊之处在于:“一名《文房四宝谱》”的作者是谁?是另有他人?还是苏易简(958—997年)本人?如果是苏本人,那么“文房四宝”一辞就当是苏易简提出的。但像《丛书集成》等收录苏易简着作的各种文献中,皆以《文房四谱》为书名,而未见注明《文房四宝谱》作者为苏易简者。也就是说,“文房四宝”一辞与苏易简的着作名称,并无直接的原词转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