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计算并联电路中的总功率,有什么公式吗
并联电路中的总功率的计算方式方法与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方式方法是一致的,均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计算:
方式一:
利用总电压U总、总电流I总、总电阻R总,根据公式“P总=U总I总=I总²R总=U总²/R总”当中的一个适合的公式直接计算总功率。
(1)串联电路中,R总=R1+R2+---+Rn;
(2)并联电路中,1/R总=1/R1+1/R2+---+1/Rn。
方式二:
先计算各个电阻的电功率,再把各个电阻的电功率相加,从而求得总功率。
(1)先利用各个电阻的电压U、电流I、电阻R,根据公式“P=UI=I²R=U²/R”当中的一个适合的公式,分别计算各个电阻的电功率“P1、P2、---、Pn”;
(2)再根据“P总=P1+P2+---+Pn”间接计算总功率。
(1)电学并联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U=U1=U2
电阻:
1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串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大。(总电阻越串越大)R=R1+R2
2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分电阻的倒数和。总电阻要比任何一个并联分电阻阻值都要小。(总电阻越并越小)R=R1R2/R1+R2(上乘下加)或: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的电阻倒数之和。
3 因此几个电阻连接起来使用,要使总电阻变小就并联;要使总电阻变大就串联。
4 如果n 个阻值都为 R0 的电阻串联则总电阻R=nR0
5 如果n个阻值都为 R0 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 R=R0/n
电功:
1 串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即:W总=W1+W2+…Wn
电流通过各个用电器所做的电功跟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即:
2 并联电路:总电功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之和。即:W总=W1+W2+…Wn
电流通过各支路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跟该支路的电阻成反比。即:
电功率:
1 串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实际电功率之和。即:P总=P1+P2+…Pn
各个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用电器的电阻成正比
2 并联电路:总电功率等于各个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即:P总=P1+P2+…Pn各支路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与各个支路的电阻成反比。
3 电流(A): I=U/R(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
4 电压(V): U=IR(电压不随电流变。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
5 电阻(Ω):R=U/I(对于此公式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电阻与电流、电压没有关系。只与本身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温度有关)
6 电能(J):W=UIt , W=P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
W=I2Rt, W=U2t/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KW.h也是电能的单位俗称度。1KW.h=3.6×106 J
7 电热(J):Q=I2Rt(普适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消耗电能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的电路),Q=W。所以在纯电阻电路中算电热可通过算电能来实现。注意:接有电动机的电路不是纯电阻电路,在这样的电路中计算只能用普适公式。
8 电功率(W):P=UI, P=W/t(此二式是普适公式)
P=I2R, 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
非纯电阻只能用:W=UIt , W=Pt Q=I2Rt P=UI, P=W/t 欧姆定律不成立
㈡ 并联电阻的公式
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等效为:R串=R1+R2
电阻R1和电阻R2并联后,等效为:(1/R并)=(1/R1)+(1/R2) ,或R并=(R1*R2)/(R1+R2)
并联电路:并联的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和。
表达式:电阻R1R2R3……Rn并联,电压U1=U2=……=Un干路电流:In=I1+I2+……+In由于P=UI,I=U/R,代入,并联电阻的功率比P1:P2:P3……:Pn=U1^2/R1:U2^2/R2……Un^2/Rn=1/R1:R2……1/Rn由于是纯电阻,发热比Q1:Q2……:Qn=Pn比=1/R1:R2……1/Rn。
(2)电学并联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并联电路总电阻越并越小特性这一点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值刚好相反。如果两只20KΩ相并联,并联后总电阻是其中一只电阻的一半,就是10kΩ。
并联电路中主要矛盾的阻值小的电阻并联电路中,若某一个电阻器的阻值远远大于其它电阻的阻值,则该电阻不起主要作用,可以认为它是开路的。这样电路中就留下阻值小的电阻器。分析并联电路时候,就是要抓住阻值小的电阻器,它是这一电路中主要矛盾,即使阻值小的电阻器并联电路中起主要作用,这一点与串联电路正好相反。
㈢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怎么算等于什么
I总=I1+I2+I3+……+In。I总=U÷R总。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可以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首先分别根据 I1=U/R1、I2=U/R2、I3=U/R3,……,In=U/Rn 计算各支路电流,然后再把各支路电流相加得到 I总=I1+I2+I3+……+In。
二、首先根据计算并联电路总电阻R总,再根据总电压U除以总电阻R总,求得总电流。
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 电阻的串并联就好像水流,串联只有一条道路,电阻越大,流的越慢,并联的支路越多,电流越大。
(3)电学并联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并联是将二个或二个以上二端电路元件中每个元件的二个端子,分别接到一对公共节点上的连接方式,n个二端元件的并联。它们都接到一对公共节点之上,这对节点再分别与电路的其他部分连接。
并联电路的特点主要有:
(1)所有并联元件的端电压是同一个电压,即图示电路中的V。
(2)并联电路的总电流是所有元件的电流之和。图示电路中,i是总电流,i1、i2、i3分别是元件1、2、3的电流,i=i1+i2+i3。
实例:民用照明灯泡都是并联接到220V额定电压的电源上,因此每只灯泡所承受的电压均为220V,而外电路的总电流则是流过所有灯泡的电流之和。
㈣ 电路分析基础请问连续并联的电阻要怎么计算啊
连续并联的电阻,可以分步进行并联计算。如上图中的:2∥20∥15,可以先计算2∥20,然后再与15并联:
2∥20=2×20/(2+20)=40/22=1.8182。
1.8182∥15=1.6216(Ω)。
也可以先计算:20∥15=300/35=8.5714(Ω),然后:2∥8.5714=1.6216(Ω)。
或者:2∥15=30/17=1.7647(Ω),1.7647∥20=1.6216(Ω)。
㈤ 电流的计算方法(串联和并联,详细点)
串联电路中:U=U1+U2,I=I1=I2
并联电路中:U=U1=U2,I=I1+I2
以上公式中:U是电压,I是电流。
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在电路中移动的方向相同。实际上并不是正电荷移动,而是负电荷移动。电子流是电子(负电荷)在电路中的移动,其方向为电流的反向。电流强度可以用公式表达为:
其中,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t为时间(单位是秒)。
(1A=1C/s)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或I=E(电动势)/(R[外]+r[内]) 或I=E/(R+Rg[检测器电阻]+r)(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在电路中如果正负离子同时移动形成电流,那么Q为两种电荷的电量和。
(5)电学并联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串联电路(n个用电器串联):
电流:I总=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路各部分的电流相等)
电压:U总=U1+U2....+Un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电阻:R总=R1+R2....+Rn(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并联电路(n个用电器并联):
电流:I总=I1+I2....+In(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总=U1=U2....=Un(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并等于电源电压)
电阻:1/R总=1/R1+1/R2....+1/Rn(总电阻倒数等于各部分电阻倒数之和)。当2个用电器并联时,有以下推导公式:R总=R1R1/(R1+R2)
电阻公式推导方法:
(1)串联:由U总=U1+U2....+Un,得到I总R总=I1R1+I2R2....+InRn
因为串联电路各部分电流相等,即I总=I1=I2....=In,所以得到:
R总=R1+R2....+Rn(例如一个3Ω的电阻和一个6Ω的电阻串联,其串联的总电阻为9Ω)
(2)并联:由I总=I1+I2....+In,得到U总/R总=U1/R1+U2/R2....+Un/Rn
因为并联电路各部分电压等于总电压,即U总=U1=U2....=Un,所以得到:
1/R总=1/R1+1/R2....+1/Rn(例如一个3Ω的电阻和一个6Ω的电阻并联,其并联的总电阻为2Ω)
对于只有两个电阻并联的部分来说,可以继续推导出以下公式:
由1/R总=1/R1+1/R2....+1/Rn可知:1/R总=1/R1+1/R2=R2/R1R2+R1/R1R2=(R1+R2)/R1R2
所以R总=R1R1/(R1+R2)
由上面的公式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串联的总电阻大于其任意一分电阻,并联的总电阻小于其任意一分电阻。
最直观的区别是这两种连接方式的电池所表现的不同特点,四节电池串联起来有6V,而并联则仍然只有1.5V。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流过另一个。例如:节日里的小彩灯。 在串联电路中,闭合开关,两只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两只灯泡都熄灭,说明串联电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如图,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两部分,分别流过两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
例如:家庭中各种用电器的连接。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开关闭合,各支路上的开关闭合,灯泡才会发光,干路上的开关断开,各支路上的开关都闭合,灯泡不会发光,说明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所以,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将依次逐个流过各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负极。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个用电器损坏或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将变成断路,电路就会无电流,所有用电器都将停止工作,所以在串联电路中,各几个用电器互相牵连,要么全工作,要么全部停止工作。
在并联电路中,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分支处要分为两路,每一路都有电流流过,因此即使某一支路断开,但另一支路仍会与干路构成通路。由此可见,在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互不牵连。
串联分压,并联分流。
原理:在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上的电流相等,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总电压。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小于电路总电压,故串联电阻分压。
在并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各电阻上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干路电流)。可知每个电阻上的电流小于总电流(干路电流),故并联电阻分流。 电阻的串并联就好像水流,串联只有一条道路,电阻越大,流的越慢,并联的支路越多,电流越大。
造成触电伤亡的主要因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根据电击事故分析得出:当工频电流为0.5~1mA时,人就有手指、手腕麻或痛的感觉;当电流增至8~10mA时,针刺感、疼痛感增强发生痉挛而抓紧带电体,但终能摆脱带电体。
当接触电流达到20~30mA时,会使人迅速麻痹不能摆脱带电体,而且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电流为50mA时,就会使人呼吸麻痹,心脏开始颤动,数秒钟后就可致命。通过人体电流越大,人体生理反应越强烈,病理状态越严重,致命的时间就越短。
2.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越长后果越严重。这是因为时间越长,人体的电阻就会降低,电流就会增大。同时,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有0.1s的时间间隙期。在这个间隙期内,人体对电流作用最敏感。所以,触电时间越长,与这个间隙期重合的次数就越多,从而造成的危险也就越大。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当电流通过人体的内部重要器官时,后果就严重。例如通过头部,会破坏脑神经,使人死亡。通过脊髓,会破坏中枢神经,使人瘫痪。
通过肺部会使人呼吸困难。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颤动或停止跳动而死亡。这几种伤害中,以心脏伤害最为严重。根据事故统计得出:通过人体途径最危险的是从手到脚,其次是从手到手,危险最小的是从脚到脚,但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4.电流的种类。电流可分为直流电、交流电。交流电可分为工频电和高频电。这些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但伤害程度不同。人体忍受直流电、高频电的能力比工频电强。所以,工频电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5.触电者的健康状况。电击的后果与触电者的健康状况有关。根据资料统计,肌肉发达者、成年人比儿童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男性比女性摆脱电流的能力强。电击对患有心脏病、肺病、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病等患者最危险。他们的触电死亡率最高。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
㈥ 电感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是什么
一、电感串联时总电感量的计算
电感串联时总电感呈增加状态,为串联电路中所有电感量的总和。规律与电阻串联时等效电阻的计算相似。
串联时总电感量计算公式:L=L1+L2+L3+L4……
判断电路中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连接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要判断电路中各元件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就必须抓住它们的基本特征,具体方法是: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在电路两点之间的是并联。
2、电流流向法:当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依次流过每个元件的则是串联;当在某处分开流过两个支路,最后又合到一起,则表明该电路为并联。
3、去除元件法:任意拿掉一个用电器,看其他用电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都被拿掉过,而且其他用电器都可以继续工作,那么这几个用电器的连接关系是并联;否则为串联。
㈦ 电阻并联与串联的计算方法
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后,等效为:R串=R1+R2 电阻R1和电阻R2并联后,等效为:(1/R并)=(1/R1)+(1/R2) ,或:R并=(R1*R2)/(R1+R2)
㈧ 并联电阻计算公式计算方法
总电阻值的计算
1/R总=1/R1+1/R2+……+1/Rn,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特别的,两电阻并联总值为: R总=(R1*R2)/(R1+R2)
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并联,公式就简化为R并=R/n。
比如问题中一个电阻20欧,另一个电阻是40欧,并联在一起总电阻计算方法
①利用公式 R总=(R1*R2)/(R1+R2)
R总=20*40/(20+40)=40/3
②按照电阻并联公式 1/R总=1/R1+1/R2+……+1/Rn,将每个分电阻的倒数相加,再求和的倒数就是并联的总电阻 。即1/20+1/40=3/40 那么总电阻就是= 40/3。
①②两种计算结果相同,均是40/3,约等于13.3。
1、并联电路:并联的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和。
表达式:电阻R1R2R3……Rn并联,电压U1=U2=……=Un干路电流:In=I1+I2+……+In由于P=UI,I=U/R,代入,并联电阻的功率比P1:P2:P3……:Pn=U1^2/R1:U2^2/R2……Un^2/Rn=1/R1:R2……1/Rn由于是纯电阻,发热比Q1:Q2……:Qn=Pn比=1/R1:R2……1/Rn。
2、并联电路中的关系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电功的计算:W=UIt
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照明电路的总功率的计算:P=P1+P1+……
㈨ 电感与电容串联或并联怎么计算公式
串联的特点:流过每个电感的电流都是同一的;L总=L1+L2+L3。
各个电感的电压等于各自电感值与电流的乘积;
总的电压等于各个电感的电压之和。
并联的特点:每个电感两端的电压是同一的;1/L=1/L1+1/L2+1/L3。
这个等效电阻,是由多个电阻经过等效串并联公式,计算出等效电阻的大小值。也可以说,将这一等效电阻代替原有的几个电阻后,对于整个电路的电压和电流量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所以这个电阻就叫做回路中的等效电阻。
(9)电学并联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如两个电阻串联,有R=R1+R2。串联电路在电阻值为所串联电阻的阻值之和,常用串联电电阻的方法分担电路中多余的电压。
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如两个电阻并联,有1/R=1/R1+1/R。电阻并联越多,等效电阻越小,即电阻越并越小;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㈩ 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方法,举一例子
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的一般公式是:
R并=1/(1/R1+1/R2+1/R3+…);
两个电阻并联时可用:
R并=R1*R2/(R1+R2)。
例:R1=2欧,R2=3欧,则
R并=2*3/(2+3)=1.2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