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井下c02的检测方法

井下c02的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5-09-13 21:25:13

㈠ 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的用途

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需设一套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重点区域的气体成份进行分析、判断、预测,为提前的干预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该系统广泛适用于大、中、小各类煤矿自然火灾预报和防治工作。对井下重点区域的CO、CO2、CH4、O2等气体浓度通过红外分析仪进行24小时连续循环监测分析,C2H6、C2H4、C2H2、H2、N2等气体的浓度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采样分析,经过对自燃火灾标志气体的确定和分析,及时预测预报发火点的温度变化,为煤矿自然火灾和矿井瓦斯事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㈡ 二氧化碳突出与二氧化碳腐蚀

一、二氧化碳突出

1.营城煤矿二氧化碳突出

中国煤矿CO2突出首次于1975年6月13日在吉林省营城煤矿五井发生(张虎权等,2005)。营城煤矿突出点位于侏罗系煤二层和煤三层之间的砂岩中,系掘进放炮所诱发(陶明信等,1992)。在起初4小时内,突出CO2气14000m3以及砂岩与少量煤共1005t,堵塞巷道46.2m。近70m长的巷道支架全被冲垮,顶板冒落高度1.5~2.9m。1985年11月29日在与五井相邻的九井又因放炮诱发第二次CO2突出,突出CO2气4万多立方米,岩石750t。两次突出气体的CO2浓度在85%以上,突出点均距井田边界主断裂F2断层不到500m,而沿F2断裂所发育的火山岩厚度最大。初步认为CO2源自火山岩,且与F2断层关系密切。

2.和龙煤矿CO2气突出

吉林省延边和龙煤矿松下坪井于1984年7月2日首次发生CO2突出,至1986年1月共发生21次突出和5次CO2气喷出(陶明信等,1992)。各次突出均在位于次火山岩之下的上侏罗统5B—7B煤层之间的砂砾岩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突出气体1750m3,岩石116t。各次突出气体的组分主要是CO2,占79.31%~96.69%,其次为氮气与甲烷,分别占1.40%~16.42%和1.81%~6.62%,还有微量C2H6和C3H8。突出特点为:突出强度小但次数频繁;突出均发生在一长约700m的巷道中;在煤、岩混合巷道段也只为砂岩及砾岩固体突出物,而基本无煤突出;突出点均位于近断层处,且形成近椭圆形突出孔洞;其中绝大多数突出都是放炮所诱发的。

3.甘肃窑街煤矿CO2突出

甘肃窑街煤矿是继营城煤矿之后中国第二个CO2突出煤矿,但突出规模远远大于前者。窑街煤矿地处民和盆地海石湾井田区。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下侏罗统大西沟组、中侏罗统窑街组、上侏罗统享堂组,下白垩统大通河组、河口组、上白垩统民和组,古近系西宁群、新近系贵德群和第四系。该区CO2地质储量达18.39×108m3,煤层高浓度CO2气可能是与F19断裂带有关的深部无机成因气,CO2气形成时间晚,来自深部,在断层圈闭中聚集成藏(张虎权等,2005)。

在该矿皮带斜井1650北大巷施工过程中,在掘至F605断层处时发生冒顶,1977年2月3日处理冒顶时突然发生CO2突出,在起初20分钟内突出高浓度CO2气4920m3。突出发生后,改变原设计方向,从事故点后退114m后偏东开口掘进,新巷道位于距主采煤(二)层50m的底板砂岩中。1978年5月23日夜掘进至F504断层,24日零点放炮掘进,随炮声响,大量气体携煤、岩石同时突出,气体波及整个长13450m的巷道。当日24小时内突出气体约24×104m3;突出煤、岩石1030t,充填巷道163m,且有明显的分选性。其后一直有气体从该处涌出。其规模之大,不仅国内没有先例,国外也极为罕见,而且造成了巨大损失。“5.24”突出点位于被F604断层错开的主采煤层之间,距地表284.2m,距其东侧煤田主干断裂F19断裂带不到50m。

2007年4月6日23时05分,甘肃窑街煤电公司金河煤业公司16203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大量以CO2为主的瓦斯突出,并导致约300t煤堵塞巷道40余米。突出事故造成当时正在进行采掘作业的矿工2人遇难,1人受伤,另有7人下落不明。

此外,2000年10月11日,兰州市红古区獐儿沟煤矿井下发生一起煤与CO2突出的特大事故,造成2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47万元。

二、二氧化碳气田开采井二氧化碳腐蚀

黄桥CO2气田自1983年在江苏黄桥苏174井钻获高产CO2气流,1985年投入开发以来,相继发生了气井套管断落、腐蚀穿孔、油管落井、采气树泄漏和地表泄漏等情况,正是由于腐蚀的影响,严重威胁着黄桥CO2气田的安全生产(谈士海等,2007)。

针对黄桥CO2气田腐蚀现状和特征,谈士海等(2007)分析了腐蚀的原因,并选用4种管材开展CO2高温高压模拟试验,结果发现开采井油套管材料P-110和N-80在高温、高压和CO2环境下对管壁产生严重腐蚀;9Cr管材耐CO2腐蚀性差,有轻微点蚀;13Cr管材基本不发生腐蚀,可以满足CO2气井正常生产的要求。

1.腐蚀现状

(1)腐蚀简介

苏174井是黄桥CO2气田第一口探井,也是开发的主力气井,日供气量(10~40)×104m3。该井于1986年投产以后,1993年3月9日修井时起出管柱发现整个采气管柱的内壁腐蚀较严重,并有明显的冲蚀道纹,腐蚀深度0.5~1.0mm,有的点蚀深度达2mm,局部已经穿孔。发现816m以上油管内壁严重局部腐蚀,壁厚仅0.5~1.0mm,在540m处油管已大面积穿孔。2004年发现产出水Cl含量异常,仅139mg/L,经检查和分析,发现套管又断裂,被迫再次大修。此外,其他采气井也曾发生类似的事故,如苏174和黄验1井井口和油套管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表现形态为穿孔、冲蚀槽、蚕豆绿豆大小点蚀坑、轮藓状腐蚀和台面状等。

(2)腐蚀环境

从黄桥CO2气田所产出流体的参数获知,油套管所处的腐蚀环境如下:①气藏为CO2凝析气藏;②CO2气层深度为2251.5~2640.0m;③2630.4m处气层温度为99.4℃;④气层中部压力为26MPa,关井井口压力为7~9MPa;⑤CO2含量为95%,无H2S气体,其他组分为烃类气体和少量凝析水;⑥CO2分压为6.7~24.7MPa;⑦凝析水中Cl含量mg/L,矿化度22.57mg/L。

(3)腐蚀标准

NACERP-0775-91标准对CO2平均腐蚀的腐蚀程度有明确的规定(表7-1)。

表7-1NACERP-0775-91标准对平均腐蚀程度的规定

(4)腐蚀特征

从黄桥CO2气井油套管的腐蚀现状及腐蚀环境分析,油套管腐蚀具有以下特征。

1)由于探采初期缺乏对CO2腐蚀的认识,已有探采井套管均采用P-110或N-80材料完井,井口为KQ35/65碳钢材料采气树;

2)受市场用气量的变化影响,苏174井每天产气量为(10~40)×104m3,油管内最高气流速度达40m/s。以管径73mm的油管为例,苏174井以每天产气量30×104m3、井口压力8MPa计算,油管内气流速度达到27m/s;

3)更换腐蚀油管不合理。每次修井时,仅更换少量已腐蚀油管,表面粗糙,在流速高时形成湍流、冲蚀及孔蚀;

4)与CO2腐蚀规律相反,管柱腐蚀严重部位在井筒1000m以上,而1000m以下腐蚀相对较轻。

2.腐蚀的产生

在干燥情况下,纯CO2对钢材不发生腐蚀,但CO2遇水后,钢材处于CO2/H2O两相系统中,一旦CO2与H2O接触,就会与油、套管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并从油套管壁上脱落,造成油层套管和技术套管壁逐渐变薄,最终导致油井油套管损坏或破裂,但与通常CO2腐蚀不同,井底腐蚀相对井口较轻。实测数据显示(表7-2),在CO2从井底流到井口的过程中,CO2饱和含水量为降低状态,且CO2饱和含水量在1000m以上显着降低。

表7-2苏174井实测压力和温度数据表

当CO2从气藏开采至地面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和压力的降低,饱和状态被打破,水便会从CO2中析出,由于日产气量大,少量的析出水随CO2流体产出地面,但因井底CO2密度相对较大,且CO2饱和含水量易在1000m以上显着降低,所以凝析水易在井筒上部析出,CO2遇到凝析水后,油套管便处于CO2/H2O两相系统中,随即发生CO2腐蚀。这就是造成了井筒上部腐蚀严重,而下部腐蚀较轻的原因。

当油层套管甚至技术套管因CO2腐蚀发生破裂时,浅层地下水便进入井筒,从而加剧井筒内油套管和井口采气树的腐蚀,最终导致气井无法正常生产。

3.井下管柱选材评价

由于探采初期缺乏对CO2腐蚀的认识,已有探采井套管均采用P-110或N-80材料完井。给生产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需要改进完井材料。为此在对现有油管CO2腐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现场高温高压CO2腐蚀环境,研究不同油管材料(特别是国产13Cr材料)的腐蚀行为和影响因素,测试其腐蚀速率,以确定采用何种管材适合黄桥CO2气田的开发环境。

(1)高温高压模拟试验方法

1)试验方法:试验所用试样分别取自现场和近年来生产厂家新研制的管材,所有试片均为50mm×10mm×3mm。试验前,将试样逐级用砂纸打磨,最细规格为600目,用丙酮清洗除油,清水冲洗,冷风吹干后,将试样相互绝缘安装在特制的防腐试样架上,通入高纯氮以除氧,随后将高压釜密封,通入CO2气样。实验结束后,将试样清洗、除油,冷风吹干后测量尺寸和称重。腐蚀介质CO2气体和实验用水样取自苏174井。试验温度为20℃、40℃、60℃、80℃和100℃,CO2分压为5、10、15、20和25MPa,共开展了5×5组实验。试验流速为1m/s,试验时间为7天。

2)试验材料:根据黄桥CO2气田近年来试采生产开发情况,选取4种油管管材进行试验,分别是普通P-110、N-80、9Cr和13Cr。

(2)试验结果

根据黄桥CO2气田近年来试采生产开发情况,将上述4种油管试片在CO2高温高压的腐蚀环境下进行模拟试验,其中一组试验结果见表7-3。

表7-3动态腐蚀数据表(温度80℃,CO2分压20MPa)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P-110和N-80材料腐蚀速率大,腐蚀形貌变化明显。含Cr的不锈钢表现出优良的抗腐蚀性,随Cr含量的增加,合金的腐蚀速率降低。9Cr试样的腐蚀形貌和腐蚀速率虽有影响,但13Cr试样无点蚀,基本不发生腐蚀(谈士海等,2007)。

由于13Cr材料目前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为普通油套管材料的3~5倍。因此,可以考虑只在腐蚀严重的管段使用13Cr管材,而在腐蚀环境相对较弱的区段使用普通N-80油套管材料。从黄桥CO2气田井下油套管实际使用情况看,腐蚀主要发生在油套管1000m以上,因此该井段油套管必须作为重点考虑。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黄桥气田CO2腐蚀的主要特征为井下1000m以上油套管和采气树发生严重腐蚀。

2)按照NACERP-0775-91标准对平均腐蚀程度的规定,普通P-110和N-80在所试验环境中均属于极严重腐蚀区域;9Cr介于中度和严重腐蚀之间;13Cr属于允许的腐蚀区域。

3)井下材料在1000m以上可选用13Cr套管,而在1000m以下使用普通N-80油套管材料,井口采气树使用KQ35/65不锈钢采气树。

4)为延长黄桥CO2气田现有采气井的使用寿命,在采气层位上部安装封隔器,油套环空填满CO2缓蚀剂。

5)随着国产防腐材料和加工工艺的发展,国产13Cr油套管完全可以替代进口13Cr油套管,满足高压高产CO2气井的要求。目前塔里木、胜利和南海等油气田已经使用了国产13Cr油套管,尚未发生CO2腐蚀事故,上述实验亦验证了国产13Cr材料油套管的可靠性。

阅读全文

与井下c02的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座位的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444
210除以42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93
自行车菜篮子的安装方法 浏览:523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成就 浏览:406
找野生竹鼠的方法视频 浏览:604
井下c02的检测方法 浏览:942
箍筋的大小和连接方法 浏览:422
研究两者的关系用什么方法 浏览:786
发热解决方法 浏览:33
两个路由连接方法的图文教程 浏览:536
必须要回头的方法图片 浏览:136
软管连接器使用方法 浏览:186
电缆铁皮的连接方法 浏览:309
在田里整头蒜种蒜苗的方法与步骤 浏览:924
如何选择恰当的函数表示方法 浏览:953
文本分析法是什么方法 浏览:941
图片的选择方法 浏览:40
小米怎么做好吃又简单方法 浏览:891
财产转移常用方法 浏览:491
市政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标准及取样方法 浏览: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