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机械装配的装配精度
1、装配精度:为了使机器具有正常工作性能,必须保证其装配精度。机器的装配精度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 相互位置精度:指产品中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距离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如平行度、垂直度和同轴度等。 (2) 相对运动精度:指产品中有相对运动的零部件之间在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速度上的精度。如传动精度、回转精度等。
(3) 相互配合精度:指配合表面间的配合质量和接触质量。
2、装配尺寸链
(1)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称为装配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的分类:
1) 直线尺寸链:由长度尺寸组成,且各环尺寸相互平行的装配尺寸链。2) 角度尺寸链:由角度、平行度、垂直度等组成的装配尺寸链。
3) 平面尺寸链:由成角度关系布置的长度尺寸构成的装配尺寸链,并且各环处于同一或彼此平行的平面内。4)空间尺寸链:由位于三维空间的 尺寸构成的尺寸链。
(3)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
1) 确定装配结构中的封闭环;
2) 确定组成环: 从封闭环的的一端出发,按顺序逐步追踪有关零件的有关尺寸,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为止,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即构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3)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极值法和统计法。
3、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完全互换装配法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现分述如下: (1)定义: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不需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
(2)特点: 优点: 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质量是靠零件的加工精度来保证);装配过程简单,装配效率高(零件不需挑选,不需修磨);易于实现自动装配,便于组织流水作业;产品维修方便。 不足之处: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组成环数较多时,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规定得严,零件制造困难,加工成本高。
(3)应用: 完全互换装配法适用于在成批生产、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少或组成环数虽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机器结构。
(4) 完全互换法装配时零件公差的确定:
1) 确定封闭环: 封闭环是产品装配后的精度,其要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封闭环的公差T0由产品的精度确定。 2) 查明全部组成环,画装配尺寸链图: 根据装配尺寸链的建立方法,由封闭环的一端开始查找全部组成环,然后画出装配尺寸链图。
3) 校核各环的基本尺寸: 各环的基本尺寸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Ao=ΣAi-ΣAi 即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4) 决定各组成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公差必须满足下式的要求: To≥ΣTi 即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不允许大于封闭环的公差。 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Tp可按下式确定: Tp=To/m 式中:m----为组成环数。 各组成环公差的分配应考虑以下因素: a) 孔比轴难加工,孔的公差应比轴的公差选择大一些;例如:孔、轴配合H7/h6。 b) 尺寸大的零件比尺寸小的零件难加工,大尺寸零件的公差取大一些; c) 组成环是标准件尺寸时,其公差值是确定值,可在相关标准中查询。
5) 决定各组成环的极限偏差: a) 先选定一组成环作为协调环:协调环一般选择易于加工和测量零件尺寸; b) 包容尺寸(如孔)按基孔制确定其极限偏差:即下偏差为0; c) 被包容尺寸(如轴)按基轴制确定其极限偏差:即上偏差为0。
6) 协调环的极限偏差的确定: 根据中间偏差的计算公式: △0=Σ△i-Σ△j 式中:△0---为封闭环的中间偏差,△0=(ES0+EI0)/2; Σ△i、Σ△j---分别为所有增环的中间偏差之和、所有减环的中间偏差之和。 求出协调环的中间偏差,再由协调环的公差求出上下偏差为: ES=△+T/2 EI=△-T/2 . 1、 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称为选择装配法。
适用场合:装配精度要求高,而组成环较少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
2、 种类
直接选配法:
(1)定义:在装配时,工人从许多待装配的零件中,直接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要求的选择装配法,称为直接选配法。
(2)特点: 1)装配精度较高; 2)装配时凭经验和判断性测量来选择零件,装配时间不易准确控制; 3)装配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
分组选配法:
(1)定义:将各组成环的公差相对完全互换法所求数值放大数倍,使其能按经济精度加工,再按实际测量尺寸将零件分组,按对应的组分别进行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选择装配法,称为分组选配法。
(2)应用: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精度要求特别高同时又不便于采用调整装置的部件,若用互换装配法装配,组成环的制造公差过小,加工很困难或很不经济,此时可以采用分组选配法装配。
(3)一般要求:
1)采用分组法装配最好能使两相配件的尺寸分布曲线具有完全相同的对称分布曲线,如果尺寸分布曲线不相同或不对称,则将造成各组相配零件数不等而不能完全配套,造成浪费。
2)采用分组法装配时,零件的分组数不宜太多,否则会因零件测量、分类、保管、运输工作量的增大而使生产组织工作变得相当复杂。
(4)特点:主要优点是:零件的制造精度不高,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组内零件可以互换,装配效率高。不足之处是:增加了零件测量、分组、存贮、运输的工作量。分组装配法适用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 1、定义:是将装配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装配时,通过改变尺寸链中某一预先确定的组成环尺寸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法,称为修配装配法。
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各组成环均按该生产条件下经济可行的精度等级加工,装配时封闭环所积累的误差,势必会超出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为了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装配时须修配装配尺寸链中某一组成环的尺寸(此组成环称为修配环)。为减少修配工作量,应选择那些便于进行修配的组成环做修配环。在采用修配法装配时,要求修配环必须留有足够但又不是太大的修配量。
2、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不足之处是:增加了修配工作量,生产效率低;对装配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3、应用: 修配装配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较多而装配精度又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 1、定义:装配时用改变调整件在机器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或选用合适的调整件来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称为调整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与修配装配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在以装配精度要求为封闭环建立的装配尺寸链中,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均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由于扩大组成环制造公差累积造成的封闭环过大的误差,通过调节调整件(或称补偿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消除,最后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调节调整件相对位置的方法有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等三种。
2、特点:主要优点是:组成环均可以加工经济精度制造,但却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装配效率比修配装配法高。不足之之处是要另外增加一套调整装置。
3、应用:可动调整法和误差抵消调整法适用于在小批生产中应用,固定调整法则主要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⑵ 1.什么是装配尺寸链怎样确定封闭环的尺寸与公差
在装配过程中,将与某项精度有关的各零件依次排序,形成一个封闭尺寸连组合,称作装配尺寸链
⑶ 尺寸链的计算分为哪几种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解尺寸链的方法有极值法、概率法、分组装配法等。极值法具有完全互换性;概率法又称为大数互换法,可在生产实践中,放大组成环公差,使零件易于加工,同时又能满足封闭环的饿技术要求。分组装配法只能实现组内互换,适用于大量生产中要求精度高、尺寸链环数少、形状简单、测量分组方便的零件。
⑷ 机械方面的,比如尺寸链怎么算。我是初学者,尺寸链,计算不行,求助
一、尺寸链的基本术语:
1.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间隙A0与其它尺寸连接成的封闭尺寸组,形成尺寸链。
2.环——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称为环,A0、A1、A2、A3…都是环。长度环用大写斜体拉丁字母A,B,C……表示;角度环用小写斜体希腊字母α,β等表示。
3.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后自然形成的一环,称为封闭环。封闭环的下角标“0”表示。
4.组成环——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环,称为组成环。组成环的下角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增环——尺寸链中某一类组成环,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该组成环为增环。如图中的A3。
6.减环——尺寸链中某一类组成环,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该类组成环为减环。
7.补偿环——尺寸链中预先选定某一组成环,可以通过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要求,该组成环为补偿环。
二、极值法解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机械制造中的尺寸公差通常用基本尺寸(A)、上偏差(ES)、下偏差(EI)表示,还可以用最大极限尺寸(Amax)与最小极限尺寸(Amin)或基本尺寸(A)、中间偏差(Δ)与公差(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参见图。
(1)封闭环基本尺寸Ao等于所有增环基本尺寸(Ap)之和减去所有减环基本尺寸(Aq)之和,即
式中:m—组成环数; k—增环数;
ξi—第i组成环的尺寸传递系数,对直线尺寸链而言,增环的ξi=1,减环的ξi=-1。
(2)环的极限尺寸 Amax=A+ES Amin=A-EI
(3)环的极限偏差 ES=Amax-A EI=A-Amin
(4)封闭环的中间偏差
式中:Δi—第i组成环的中间偏差。
结论:封闭环的中间偏差等于所有增环中间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中间偏差之和;
(5)封闭环公差
结论:封闭环公差等于所有组成环公差之和;
(6)组成环中间偏差
Δi=(ESi+EIi)/2
(7)封闭环极限尺寸
结论:封闭环的最大值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大值之和减去所有减环最小值之和。
结论:封闭环的最小值等于所有增环的最小值之和减去所有减环最大值之和。
(8)封闭环极限偏差
结论:封闭环的上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下偏差之和;
结论: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所有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上偏差之和。
⑸ 简述建立装配尺寸链的过程.为什么要对装配尺寸链进行简化如何简化
应用装配尺寸链分析和解决装配精度问题,首先是查明和建立尺寸链,即确定封闭环,并以封闭环为依据查明各组成环,然后确定保证装配精度的工艺方法和进行必要的计算。查明和建立装配尺寸链的步骤如下:
(一)确定封闭环
在装配过程中,要求保证的装配精度就是封闭环。
(二)查明组成环,画装配尺寸链图
从封闭环任意一端开始,沿着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将与装配精度有关的各零件尺寸依次首尾相连,直到封闭环另一端相接为止,形成一个封闭形的尺寸图,图上的各个尺寸即是组成环。
(三)判别组成环的性质
画出装配尺寸链图后,按第三章所述的定义判别组成环的性质-即增、减环。
在建立装配尺寸链时,除满足封闭性,相关性原则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组成环数最少原则
从工艺角度出发,在结构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标注零件尺寸时,应使一个零件仅有一个尺寸进入尺寸链,即组成环数目等于有关零件数目。如图11-5a所示,轴只有a1一个尺寸进入尺寸链,是正确的。10-5b的标注法中,轴有a
、b两个尺寸进入尺寸链,是不正确的。
2.按封闭环的不同位置和方向,分别建立装配尺寸链。
例如常见的蜗杆副结构,为保证正常啮合,蜗杆副两轴线的距离(啮合间隙),蜗杆轴线与蜗轮中间平面的对称度均有一定要求,这是两个不同位置方向的装配精度,因此需要在两个不同方向分别建立装配尺寸链。
⑹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1.基准不重合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1)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尺寸的换算【例】尺寸 不便测量,改测量孔深A2,通过 (A1)间接保证尺寸 (A0),求工序尺寸A2及偏差。解:①画尺寸链②封闭环A0= ,增环A1= ,减环A2③计算封闭环基本尺寸:10=50-A2∴A2=40封闭环上偏差:0=0-EI2∴EI2=0封闭环下偏差:0.36=-0.17-ES2∴ES2=0.19④验算封闭环公差T0=0.36,T1+T2=0.17+0.19=0.36计算正确◆假废品——A2为39.83——不合格若A1为49.83,A0=49.83-39.83=10,合格——A2为40.36——不合格若A1为50,A0=50-40.36=9.64,合格◆需对有关尺寸复检,并计算实际尺寸
⑺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极值法和........
大数法,也叫概率法。
⑻ 机械上的尺寸链如何计算谢谢!
首先要确定封闭环和组成环,
常用的为极值法:
1.极值法各环基本尺寸之间的关系:封闭环的基本尺寸A0等于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2.各环极限尺寸之间的关系: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A0max等于增环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和减去减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和。3.各环上、下偏差之间的关系:封闭环的上偏差ES(A0)等于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封闭环的下偏差EI(A0)等于增环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4.各环公差之间的关系:封闭环的公差T(A0)等于各组成环的公差T(Ai)之和。
极值法解算尺寸链的特点是:简便、可靠,但当封闭环公差较小,组成环数目较多时,分摊到各组成环的公差可能过小,从而造成加工困难,制造成本增加,在此情况小,常采用概率法进行尺寸链的计算。
⑼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哪两种
一个是概率法还有一个是极值法。
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环。
按功能分:装配尺寸链、零件尺寸链、工艺尺寸链
按几何特征和所处位置分:直线尺寸链、角度尺寸链、平面尺寸链、空间尺寸链
尺寸链的建立
1、确定封闭环
1)、封闭环的工艺过程中间接保证的尺寸
2)、封闭环的公差值最大,它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2、查明组成环。画尺寸链图
3、分析增环、减环
⑽ 机械加工工艺尺寸链的组成和计算步骤有哪冀步
工艺尺寸链的组成由封闭环,增环,减环,计算步骤:首先判断封闭环是那个,然后画出封闭环的方向(随便那个方向),然后依次标出各环的方向,,然后确定增环和减环,然后计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