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权平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算法
加权平均值即将各数值乘以相应的权数,然后加总求和得到总体值,再除以总的单位数。
公式
1、若n个数
(1)加权平均书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加权平均值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总体中各单位的数值(变量值)的大小,而且取决于各数值出现的次数(频数),由于各数值出现的次数对其在平均数中的影响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因此叫做权数。
因为加权平均值是根据权数的不同进行的平均数的计算,所以又叫加权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权数”理解为事物所占的“权重”,所以在本词条中,我们不对这两个词加以区别。
2. 加权平均数计算方法及公式
一般来说,若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为W1,W2,...,Wn,
则(X1W1+X2W2+...+XnWn)/(W1+W2+...+Wn)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3. 加权平均法公式是怎么的
加权平均法是指企业以库存材料的数量为权数,平均计算其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发出材料存货的计价标准的一种方法。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般于月末计算,因此,又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之称。其计算公式:
①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材料实际成本 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材料数量 本月收入材料数量)
②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现材料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例:现库存材料明细账所列圆钢为例,计算如下: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200 12800)÷(800 3000)=4.21(元/千克) 会.计奥.网
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1100×4.21=4631(元) 会,计奥网
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简单,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比较合理,存货成本分摊较适中。但由于平均单位成本集中在月本一次计算,发货凭证的计价、汇总与登记等工作,也都必须因此而集中在月末进行,这既加重了月末核算的工作量,又影响核算的及时性。为了克服上述缺点,人们又提出了另一种加权平均法,即移动加权平均法。 会.计
4. 如何计算加权平均数
如何理解加权平均?
答:加权平均,顾名思义.加上权数后的平均值.可以加权平均数涉及两个数据.一是权数,二是该权重下的数值.
公式:加权平均数=权重(比重)*数值+权重(比重)*数值.
利息率为10%,股权资本成本为15%,负债为20万元,所有者权益60万元,不考虑所得税.求企业的加权资本成本.
=10%*[20/(20+60)]+15%*[60/(20+60)]
加权平均和算术平均有什么不同?
答:算术平均是简单的平均,即等于总和除以总数.是在不知道权重的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上例的算术平均=(10%+15%)/2
5. 数学知识:什么是加权平均法,公式是怎样的!急,请详细
加权平均法是指企业以库存材料的数量为权数,平均计算其单位成本,以此作为发出材料存货的计价标准的一种方法。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一般于月末计算,因此,又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之称。其计算公式:
①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月初结存材料实际成本
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材料数量
本月收入材料数量)
②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发现材料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6.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公式如下所示:
(6)加权平均书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上月月末材料或产品平均单位成本=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金额/上月月末结存材料或产品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前后进价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计算和结转销售成本的商品。
1、优点: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
2、缺点:不利于核算的及时性;在物价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按加权平均单价计算的期末存货价值与现行成本有较大的差异。适合物价变动幅度不大的情况。
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或按上月月末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7. 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是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购入存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购入存货数量)。
加权平均法在市场预测里,就是在求平均数时,根据观察期各资料重要性的不同,分别给以不同的权数加以平均的方法。
但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加权平均法有所不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不必考虑企业在一个月内进货几次,都只是在月末加权平均当月存货成本一次,从而使得一个月内的存货单位成本是一样的。
(7)加权平均书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考虑到计算出的加权平均单价不一定是整数,往往要小数点后四舍五入,为了保持账面数字之间的平衡关系,一般采用倒挤成本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