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鸣天鼓指的是用手扣头吗
鸣天鼓 自我推拿方法名。 ①即击探天鼓。《河间六书》:“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冲鼓耳中。故闻之也。” ②即叩齿。《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曰:……叩中央齿,名鸣天鼓。”
麻烦采纳,谢谢!
Ⅱ 鸣天鼓的介绍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Ⅲ 耳部保健操怎么做
工具/原料
耳朵
双手
揉搓
步骤/方法
1
揉耳廓:双手食指歪曲成勾如耳廓形状,拇指在下揉搓耳廓,揉50次左右知道耳朵发热为止;
注意事项
耳朵内部比较脆弱,所以做耳部保健操动作要轻
耳朵不能受大分贝噪音干扰,所以我们要原理噪音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刺激耳朵
Ⅳ 做哪个动作可以治耳鸣
经常搓耳朵,耳廓及其周边。还有许多别的方面也可以改善耳鸣
耳鸣的发展可受各种生活因素的影响,如科学家研究发现,耳鸣耳聋与吃有关。因此欲避免耳鸣,得从生活预防保健着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合理和科学的饮食,注重心理和起居的调试,对防治耳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要限制脂肪的摄入。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因此,老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各种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每日食品中含胆固醇总量应在300毫克以下。少吃动物脂肪及富含胆固醇的食品,如蛋黄、动物内脏、对虾、奶油等。烹调方法尽量选用炖、煮,避免油炸、煎。
二、多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类食物。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噪声能使人体中的一些氨基酸和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1、B2、B6等)消耗量增加。人体缺乏维生素类食物,特别是缺乏维生素D时,其代谢衍生物钙化醇减少,司听功能的内耳听觉细胞会发生退行性病变;同时维生素缺乏可致红细硬度增加,难以通过末稍微血管,导致听觉细胞缺氧缺锌,这也和老年性耳聋有关。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多吃富含维生素D、铁、锌等元素的食物。这类食物主要有瘦肉、豆类、木耳、蘑菇、各种绿叶蔬菜、萝卜、西红柿、大蒜、牡蛎等。
三、多食含锌食物。导致老年性耳聋的因素很多,缺锌是一个重要原因。锌是人体必需的14种微量元素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故称“生命元素”。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明显降低,影响耳蜗的功能而导致听力减退。 英国学者研究资料表明,老年性耳聋的病人,血清中的锌浓度偏低者占1/3。这些病人除耳聋外,味觉或嗅觉也不同程度受损。经补锌治疗3-6个月,约30%病人的听力得到改善(听话不打岔了)。 含锌丰富的食物有:鱼、牛肉、猪肝、鸡、鸡肝、鸡蛋、各种海产品;苹果、橘子、核桃、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等。
四、多饮牛奶。有人说牛奶是“人类保姆”,60年代以后世界牛奶的生产和消费量剧增。牛奶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更是老年人最佳长寿食品。它吸收率高,利用率高,是既经济又安全的营养保健食品。牛奶中的矿物质是以碱性元素为主,所以牛奶是碱性食品,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体内环境稳定是防病抗病的基础,也是抗疲劳、延缓衰老的基础。此外牛奶中几乎含所有已知的维生素,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夏季,牛奶中尤以维生素A、D、B2含量高。这些维生素与钙的吸收利用,对防治改善血液循环和耳聋症状很有帮助。
五、老年性耳聋病人可适当多吃鱼类食物,尤其是青鱼。因为青鱼体内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使呈胶状的中性脂肪和胆固醇从血管壁上游离出来,避免产生高血脂,从而达到防治老年性耳聋的目的。
六、常吃豆制品。营养专家认为,人体补充铁质可以扩张微血管,软化红血球,保证耳部的血液供应,可以有效地防止听力减退。大豆中铁和锌的含量较其他食物高很多。大豆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补充耳蜗钙代谢不足,改善耳聋、耳鸣症状。因此,常吃豆制品,有利于预防耳聋。
Ⅳ 鸣天鼓的使用方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该练习可以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这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督脉贯脊属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海,与人的生长代谢息息相关,因此,补益肾气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Ⅵ 肾部保养手法视频
1、肾部保养按摩手法之拎耳屏:双手合指放在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2、肾部保养按摩手法之扫外耳:用双手把耳朵从后面向前扫以扫,在这个时候会听到几声擦擦的声音。每天坚持做几次,每次20下,一直坚持数日,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能解决肾虚问题。
3、肾部保养按摩手法之鸣天鼓:两掌分别紧贴于耳部,掌心将耳孔盖严,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余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错扣击头后枕骨部,即脑户,风府,哑门穴,耳中咚咚鸣响如击鼓。该方法有提神醒脑,宁眩聪耳之功效,不仅可作为日常养生保健之法,而且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有良好的效果。
(6)敲天鼓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肾部保养注意事项:
1、肾功能异常的人。肾功能正常的人正常饮食即可,避免过度的劳累,避免过度熬夜,饮食中多喝水,勤排尿。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碱化尿液,每周至少做两次剧烈的体育运动,且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如跑步,跳绳,爬楼梯,打篮球等。
3、如用户肾功能出现异常,饮食中建议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24小时盐的摄入量小于3g。优质低蛋白指的是动物蛋白,建议动物蛋白占总蛋白摄入量的50%以上。
Ⅶ 鸣天鼓治疗法有什么用
鸣天鼓治疗法的作用是镇静\催眠!! 上床后,仰卧闭目,左掌掩左耳,右掌掩右耳,用指头弹击后脑勺,使之听到呼呼的响声。弹击的次数到自觉微累为止。停止弹击后,头慢慢靠近睡枕,两后自然安放于身之两侧,便会很快入睡了。
Ⅷ 天鼓响的门洞是什么样的
这是鸣天鼓。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Ⅸ 耳鸣耳聋耳朵嗡嗡嗡响赶快试试90%人用的新方法
耳鸣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病,不仅是影响听力,时间长了还是让人心烦意乱,无法好好生活。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小方法,很多人可能听过,叫“鸣天鼓”。
第一步,预备放松:坐姿或卧姿,以自己能够舒适、放松为度。闭眼,全身放松,尽量排除杂念,冥想“听力正常,耳鸣消失”,时间约2~3分钟。
一个小方法可以缓解耳鸣,甚至治愈,耳朵嗡嗡响的人可以试试
第二步,意守丹田:两手掌上下相搭,掌心相对,隔约10厘米的距离,两掌均如托球状,意念集中于小腹处,想象那里有一团“火”,缓慢呼吸,吸气时把气吸到小腹处,令这团“火”烧得更旺。这样做5分钟。
第三步,双手做分合动作。如果时间长了,或者比较敏感的人,经过以上的步骤后,会感到小腹发热,双手掌有一种发胀发热的感觉,此时再将双手掌慢慢分开,分开时吸气,呼气时合拢。细细体会双手掌发胀发热的感觉。如此分合9次即可。
一个小方法可以缓解耳鸣,甚至治愈,耳朵嗡嗡响的人可以试试
经过以上的练习,此时双手会有明显的发热、发胀感,接下来正式进入鸣天鼓法,将双掌心对准耳孔,贴紧双耳,呼气时掌心向耳朵下压,吸气时抬离。如此反复36下。再将双掌掩盖住双耳,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后脑壳处,然后轻轻敲击脑壳,可听到像敲鼓一样的声音。缓慢敲击36下即可。
按上述方法自行回家练习,每天均坚持一次,每次约花20分钟左右。一般两周后耳鸣开始减轻,继续坚持下去,效果好的,耳鸣会完全消失了。
Ⅹ 用按摩法怎么治疗耳鸣
鸣天鼓:
两掌心分别掩住左右耳,手指托住后脑部,食指压在中指上,使食指从中指上滑下,以此弹击后颈发际处,可听到咚咚之声,如击天鼓。也叫鸣天鼓。共击108次。
双手拉耳法:
双手握空拳,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向下拉。拇指在后,食指弯曲在前,共拉108次。次数多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搓耳法:
然后两手的食指、中指叉开,中指在前,食指在后搓耳根,一上一下为1次,共搓108次。次数多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提拉耳尖法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廊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