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生物生长曲线测不出来
你是想问微生物生长曲线测不出来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吧?如下:
微生物生长曲线测不出来可能使你方法没有用对。可以试试下面三种方法来测:
首先是干重法。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在离心法中,将一定体积待测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行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1-5次,进行干燥。
干燥可用烘箱在105℃或100℃下烘干,或采用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或4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称重。
如用过滤法,丝状真菌可用滤纸过滤,细菌可用醋酸纤维膜等滤膜过滤过滤后用少量水洗涤,在40℃下进行真空干燥。
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其次是比浊法。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对某一培养物内的菌体生长作定时跟踪时,可采用一种特制的有侧臂的三角烧瓶。
将侧臂插入光电比色计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随时测定其生长情况,而不必取菌液.该法主要用于发酵工业菌体生长监测。
最后是菌丝长度测量法。对于丝状真菌和一些放线菌,可以在培养基上测定一定时间内菌丝生长的长度,或是利用一只一端开口并带有刻度的细玻璃管,到入合适的培养基,卧放,在开口的一端接种微生物,一段时间后记录其菌丝生长长度,借此衡量丝状微生物的生长。
2. 蛹虫草菌丝生长量怎样测定
(一)直接测定
1.目视估测此方法就是用肉眼观察蛹虫草在固体斜面培养基(或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的大小,气生菌丝的厚度、长势,菌落的颜色及气味等,综合评价菌株的优劣或培养基的适合程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测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栽培和制种经验。
2.菌丝的生长速率这种方法是将蛹虫草的不同菌株的菌种定量接种于同一斜面培养基或平板上,或者将同一菌株的菌种定量接种于不同种的培养基上,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记录新生菌丝伸展到培养基上的时间(T1)及一定时间(T2)菌丝在新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直径或长度。根据下式计算生长速率(一般48小时测量一次)。
蛹虫草菌丝的生长速率根据培养时间的不同而异,可以反映菌丝生长过程的动态变化。为计算方便,通常也用一定时间内菌落的直径、半径或面积作为菌丝生长的指标。若采用定期的测量也可反映菌丝生长过程与其变化规律,但不足的是这种方法不能反映菌丝的实际生长量,即菌丝的薄厚、疏密以及菌丝体的内含物质的积累等。
另一个计算蛹虫草菌丝生长量的方法为U形管法,将蛹虫草自管的一端孔口接到其中的培养基上,经一定时间间隔测菌丝生长的长度。此法的优点是试验时间可以较长和菌落不易污染,缺点和培养皿一样不能测菌丝体的总量。
3.湿重法这种方法一般用液体培养来测定菌丝体的生长情况,具体方法为:取20~50g液体培养物,放置在小烧杯中称重,用双层滤纸过滤后再用水洗,尔后再称取小烧杯的重量,就得到样本的重量。滤纸上的菌丝体可用吸水纸或直接用滤纸压干,另取两张同样的湿滤纸作为平衡的重量,然后将过滤后的菌丝体同滤纸一起称重,其重量减去湿滤纸的重量,即可得菌丝体的湿重。此法的优点是简单快捷,而且由于菌丝未处理,保持原来的状态,可以继续培养。
4.千重测定干重法比湿重法准确,是常用的方法。具体方法:首先用纱布滤去培养液,洗去纱布表面物后,将菌落挑在铝铂小盒中,80℃或100℃的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试验前后的两次恒重之差即为菌丝体的干重。注意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恒重,但两次恒重的方法应该相同。
(二)间接测定法
间接测定一般指测定与菌丝体总量(或生长量)有关的指标。根据测定指标与菌丝体之间的相关关系来计算菌丝体的重量。因此,间接测定的结果不是菌丝体的真实含量,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间接测定的方法很多,如分析菌丝体的总氮量和核糖量,培养基中糖的消耗量,氧的吸收量,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培养物的混浊度(折光率)等都可作为测定蛹虫草菌丝体生长量的指标。
3. 放线菌的生长曲线怎么测定
由于放线菌是丝状细菌,好氧,在摇床液体培养过程容易形成菌丝球,而呈不均匀分布,所以不能用单细胞细菌的测OD值的方法绘生长曲线。
可直接测细胞干重。即设多个三角瓶,装量一样如250毫升三角瓶装20毫升,每个时间高三个平行。每隔一小时取样测放线菌细胞干重。
可用过滤法也可以用离心法,无菌水清洗再离心。重复两次。之后于摄氏105度干燥一小时或以上,重量不再改变为止。然后以细胞干重为Y轴,培养时间为X轴绘曲线。
可测蛋白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检测菌丝含氮量,折算成蛋白含量。菌丝收集与处理同上。
供参考。
4. 丛菌种植技术
鸡枞菌的栽培及繁殖方法
1 菌丝体的液体培养
⑴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分析
华西医学大学生物系(赵呈裕等,1988)曾对鸡枞菌采用不同培养基进行液体深层培养的研究,并对所培养的菌丝体进行成分的分析,其要点及结果如下:
所用菌种系采自四川西昌,经组织分离并经提纯获得的菌株。所用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2%,蔗糖2%,硫酸镁1.5%,磷酸二氢钾0.3%,维生素B1每100毫升1毫克。酵母膏0.1%,蔗糖3,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硝酸钠0.3%,氯化钾0.05%。多胨2%,其余同配方1。以上各配方PH调至6。
三种液体培养基配方,灭菌后接入液体菌种,接种量为10%,在温度26,振荡速度为110转/分的条件下振荡培养36小时后测定菌丝体干重,测定结果是配方①的菌丝干重为805克/升,配方②为11.5克/升,配方③为10克/升。再继续培养24小时,生物量开始下降。
收集干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测定结果是:蛋白质含量49.2%,脂肪805%,碳水化合物10.8%,灰分3.9% ,钙每100克36.8毫克,磷每100克15.0毫克。每100克干品中含18种氨基酸,总量为31.76克,其中人体8种必须氨基占15.15克。在18种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谷氨酸为3.29克,其次是异亮氨酸3.23克,再次是天门冬氨酸2.59克。
2 人工栽培
⑴:纯种的分离和培养
① 母种 分离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克,蚁巢2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灭菌‘接种后在18±1℃下培养286小时,菌丝长满管。菌丝浓密,粗壮,洁白,匍匐型(赖井平,1993)。
② 原种,栽培种 比较适宜的培养基配方:〈1〉阔叶树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料与蚁巢浸出液之比为1:1.2。灭菌后接入母种块2平方厘米,在18±1℃恒温培养,63天菌丝长满瓶,菌丝浓密,较壮。〈2〉木屑100千克,麸皮25千克,蚁巢土25千克,石膏1千克,糖1千克,料水比1:1.2,灭菌后接入母种块约2平方厘米,在18±1℃恒温培养,60天菌丝长满瓶,菌丝浓密,健壮(〈1〉〈2〉赖井平,1993)。
③ 菌种保藏 鸡枞菌菌丝体在温度低于8℃的条件下,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因此,不适合在冰箱低温保藏,一般多采用常温保藏,具体做法是,按上述原种培养基配方,装料时要比平常稍微紧些,灭菌后接入母种,在18℃左右培养,当菌丝向下吃料至4~5厘米时,用牛皮纸包好棉塞,套上干净纸袋,置阴凉保存,可保存5~8个月。
⑵:子实体的培育
①栽培季节的安排 以春季栽培为益,在蜀南竹海地区3~4月份气温在12~18℃,是鸡枞菌菌丝体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此时制袋接种,不许加温,成功率高,待40~50天菌丝长满袋,气温回升可埋入土中,很快就能长出第一批子实体,并可延续采收到当年的9~10月份。
② 栽培袋的制作 培养料与原种,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同。采用17厘米×35厘米×0.05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套颈圈加棉塞或打洞贴胶布等方式封口。灭菌后待料温降至25℃时接种,每瓶原种接20~30袋,加大接种量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减少污染率。接种好的菌袋,置洁净,黑暗的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16~20℃,经40~50天的培养,菌丝可长满袋。继续培养,袋壁上会出现许多珊瑚状瘤点,说明菌丝已达到生理成熟,在4~6月份即可埋袋栽培。
② 栽培场地的选择 栽培场地宜选南北朝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酸性的菜园地或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先整成宽40~100厘米,长视场地而异,深15厘米的凹畦。根据鸡枞菌喜酸性环境和对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不敏感的特性,不宜与栽培其他食用菌那样在畦底撒石灰粉,却可撒食粮的多菌灵或托布津,畦周围开好排水沟。
③ 栽培方式 将已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脱去塑料薄膜,整齐地排入畦内,覆20厘米经太阳曝晒过的菜园土或林地肥土(以不板结为佳)使畦地高出地面15厘米成凸畦,畦面盖上废报纸或竹叶,松针等,以保湿遮阳。
④ 管理 脱袋覆土后的管理工作主要的保湿,控温和防治病虫害。鸡枞菌出菇季节在6~10月份,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低,因此,降温,保湿是管理的关键,必须搭建荫棚,棚高距畦面17~34厘米,可以遮阳降温,保湿;向栽培场地及其四周喷水,可以拉大昼夜温差的刺激。
⑤ 采收 当鸡枞菌的菌盖,将要伸直尚未开裂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握住菌柄基部,用小刀沿膨大的柄下部切断,向上拔起即可,细长的假根可留于土中
5. 微生物检测是检测的微生物的数量还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两种方法都有
测微生物的有: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在离心法中,将一定体积待测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行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1-5次,进行干燥。干燥可用烘箱在1050C或1000C下烘干,或采用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0C或400C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称重。如用过滤法,丝状真菌可用滤纸过滤,细菌可用醋酸纤维膜等滤膜过滤,过滤后用少量水洗涤,在400C下进行真空干燥。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比浊法:
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对某一培养物内的菌体生长作定时跟踪时,可采用一种特制的有侧臂的三角烧瓶。将侧臂插入光电比色计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随时测定其生长情况,而不必取菌液。该法主要用于发酵工业菌体生长监测。如我所使用UNICO公司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nm 处用比色管定时测定发酵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以此监控E.Coli的生长及诱导时间。
菌丝长度测量法:
对于丝状真菌和一些放线菌,可以在培养基上测定一定时间内菌丝生长的长度,或是利用一只一端开口并带有刻度的细玻璃管,到入合适的培养基,卧放,在开口的一端接种微生物,一段时间后记录其菌丝生长长度,借此衡量丝状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计数法
血球计数板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有特别结构刻度和厚度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条沟和两条嵴,中央有一短横沟和两个平台,两嵴的表比两平台的表面高0.1 mm,每个平台上刻有不同规格的格网,中央0.1 mm2面积上刻有400个小方格。通过油镜观察,统计一定大格内微生物的数量,即可算出1毫升菌液中所含的菌体数。这种方法简便,直观,快捷,但只适宜于单细胞状态的微生物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进行计数,并且所得结果是包括死细胞在内的总菌数。
染色计数法:
为了弥补一些微生物在油镜下不易观察计数,而直接用血球计数板法又无法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的不足,人们发明了染色计数法。借助不同的染料对菌体进行适当的染色,可以更方便的在显微镜下进行活菌计数。如酵母活细胞计数可用美蓝染色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为无色,而死细胞为蓝色。
比例计数法:
将已知颗粒(如霉菌孢子或红细胞)浓度的液体与一待测细胞浓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显微镜视野中数出各自的数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细胞浓度。这种计数方法比较粗放。并且需要配制已知颗粒浓度的悬液做标准。
液体稀释法:
对未知菌样做连续十倍系列稀释,根据估计数,从最适宜的三个连续的10倍稀释液中各取5毫升试样,接种1毫升到3组共15只装培养液的试管中,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最大或然数表MPN(most probably number)得出菌样的含菌数,根据样品稀释倍数计算出活菌含量。该法常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例如饮用水和牛奶的微生物限量检查。
平板菌落计数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将待测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与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在凝固前均匀混合,或将菌液涂布于已凝固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保温培养后,用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数乘以菌液稀释度,即可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一般以直径9cm的平板上出现50-500个菌落为宜。但方法比较麻烦,操作者需有熟练的技术。平板菌落计数法不仅可以得出菌液中活菌的含菌数,而且同时将菌液中的细菌进行了一次分离培养,获得了单克隆。
试剂纸法:
在平板计数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小型商品化产品以供快速计数用。形式有小型厚滤纸片,琼脂片等。在滤纸和琼脂片中吸有合适的培养基,其中加入活性指示剂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无色)待蘸取测试菌液后置密封包装袋中培养。短期培养后在滤纸上出现一定密度的玫瑰色微小菌落与标准纸色板上图谱比较即可估算出样品的含菌量。试剂纸法计数快捷准确,相比而言避免了平板计数法的人为操作误差。
膜过滤法:
用特殊的滤膜过滤一定体积的含菌样品,经丫叮橙染色,在紫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荧光,活细胞会发橙色荧光,而死细胞则发绿色荧光。
测产物的有:
生理指标法:
微生物的生长伴随着一系列生理指标发生变化,例如酸碱度,发酵液中的含氮量,含糖量,产气量等,与生长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它们可作为生长测定的相对值。
测定含氮量:
大多数细菌的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为7.5%,霉菌为6.0%。根据含氮量×6.25,即可测定粗蛋白的含量。含氮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用硫酸,过氯酸,碘酸,磷酸等消化法和Dumas测N2气法。Dumas测N2气法是将样品与CuO混合,在CO2气流中加热后产生氮气,收集在呼吸计中,用KOH吸去CO2后即可测出N2的量。
测定含碳量:
将少量(干重0.2-2.0 mg)生物材料混入1毫升水或无机缓冲液中,用2毫升2%的K2Cr2O7溶液在100 0C下加热30分钟后冷却。加水稀释至5毫升,在580nm的波长下读取吸光光度值,即可推算出生长量。需用试剂做空白对照,用标准样品做标准曲线。
还原糖测定法:
还原糖通常是指单糖或寡糖,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通过还原糖的测定可间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常用于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常规监测。方法是,离心发酵液,取上清液,加入斐林试剂,沸水浴煮沸3分钟,取出加少许盐酸酸化,加入Na2S2O3临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溶液,继续加Na2S2O3至终点,查表读出还原糖的含量。
氨基氮的测定:
方法是,离心发酵液,取上清液,加入甲基红和盐酸作指示剂,加入0.02N的NaOH调色至颜色刚刚褪去,加入底物18%的中性甲醛,反应数刻,加入0.02N的使之变色,根据NaOH的用量折算出氨基氮的含量。根据培养液中氨基氮的含量,可间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其他生理物质的测定:
P,DNA,RNA,ATP,NAM(乙酰胞壁酸)等含量以及产酸,产气,产CO2(用标记葡萄糖做基质),耗氧,黏度,产热等指标, 都可用于生长量的测定。也可以根据反应前后的基质浓度变化,最终产气量,微生物活性三方面的测定反映微生物的生长。如我所在BMP-2的发酵生产上,随时监测溶氧量的变化和酸碱度的变化,判断细菌的长势。
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法:
微生物的检测,其发展方向是快速,准确,简便,自动化,当前很多生物制品公司利用传统微生物检测原理,结合不同的检测方法,设计了形式各异的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正逐步广泛应用于医学微生物检测和科学研究领域。例如:
1、抗干扰培养基和微生物数量快速检测技术结合解决了传统微生物检测手段不能解决的难题,为建立一套完整的抗干扰微生物检测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科院广州分院合作产业处提供的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新型生化鉴定管,微生物计数卡,环境质量检测试剂盒等,可方便的用于多项检测。
2、BACTOMETER 全自动各类总菌数及快速细菌检测系统可以数小时内获得监测结果,样本颜色及光学特征都不影响读数,对酵母和霉菌检测同样高度敏感原理是利用电阻抗法(IMPEDANCE TECHNOLOGY)将待测样本与培养基置于反应试剂盒内,底部有一对不锈钢电极,测定因微生物生长而产生阻抗改变。如微生物生长时可将培养基中的大分子营养物经代谢转变为活跃小分子,电阻抗法可测试这种微弱变化,从而比传统平板法更快速监测微生物的存在及数量。测定项目包括总生菌数,酵母菌,大肠杆菌群,霉菌,乳酸菌,嗜热菌,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6. 细胞活力测定常用的简便方法是
MTT法又称MTT比色法,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的方法。其检测原理为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MTT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无此功能。二甲基亚砜(DMSO)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490nm波长处测定其光吸收值,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在一定细胞数范围内,MTT结晶形成的量与细胞数成正比。该方法已广泛用于一些生物活性因子的活性检测、大规模的抗肿瘤药物筛选、细胞毒性试验以及肿瘤放射敏感性测定等。它的特点是灵敏度高、经济。
缺点:由于MTT经还原所产生的甲瓒产物不溶于水,需被溶解后才能检测。这不仅使工作量增加,也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且溶解甲瓒的有机溶剂对实验者也有损害。
细胞活力常用百分比表示,活力的大小对试验结果有很大影响。细胞活力的测定有许多方法,最简便常用的方法是台盼蓝(trypanblue)染色法。台盼蓝又称锥蓝,是一种阴离子型染料,这种染料不能透过活细胞正常完整的细胞膜,故活细胞不着色,但死亡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可使染料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死细胞着色呈蓝色。
7. 为什么微生物的生长测量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意义包括那些反面
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简要介绍了利用微生物重量,体积,大小,生理代谢物等指标的二十余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概述:
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条件下,不断的吸收营养物质,并按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了个体的生长现象。如果这是一种平衡生长,即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成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这可从其体积、重量、密度或浓度作指标来衡量。微生物的生长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在科研上有一定困难,通常情况下也没有实际意义。微生物是以量取胜的,因此,微生物的生长通常指群体的扩增。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反映。因此生长繁殖情况就可作为研究各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对致病,霉腐微生物的防治都和他们的生长抑制紧密相关。所以有必要介绍一下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检测方法。既然生长意味着原生质含量的增加,所以测定的方法也都直接或间接的以次为根据,而测定繁殖则都要建立在计数这一基础上。微生物生长的衡量,可以从其重量,体积,密度,浓度,做指标来进行衡量。
生长量测定法
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培养液(如10毫升)放在有刻度的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如5分钟)和转速(如5000 rpm),离心后,倒出上清夜,测出上清夜体积为v,则菌丝浓度为(10-v)/10。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称干重法:
可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在离心法中,将一定体积待测培养液倒入离心管中,设定一定的离心时间和转速,进行离心,并用清水离心洗涤1-5次,进行干燥。干燥可用烘箱在105℃或100℃下烘干,或采用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或40℃下真空干燥,干燥后称重。如用过滤法,丝状真菌可用滤纸过滤,细菌可用醋酸纤维膜等滤膜过滤,过滤后用少量水洗涤,在40℃下进行真空干燥。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activity dry yeast, ADY),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比浊法:
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对某一培养物内的菌体生长作定时跟踪时,可采用一种特制的有侧臂的三角烧瓶。将侧臂插入光电比色计的比色座孔中,即可随时测定其生长情况,而不必取菌液。该法主要用于发酵工业菌体生长监测。如我所使用UNICO公司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00nm 处用比色管定时测定发酵液的吸光光度值OD600,以此监控E.Coli的生长及诱导时间。
菌丝长度测量法:
对于丝状真菌和一些放线菌,可以在培养基上测定一定时间内菌丝生长的长度,或是利用一只一端开口并带有刻度的细玻璃管,到入合适的培养基,卧放,在开口的一端接种微生物,一段时间后记录其菌丝生长长度,借此衡量丝状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计数法
血球计数板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有特别结构刻度和厚度的厚玻璃片,玻片上有四条沟和两条嵴,中央有一短横沟和两个平台,两嵴的表比两平台的表面高0.1 mm,每个平台上刻有不同规格的格网,中央0.1 mm2面积上刻有400个小方格。通过油镜观察,统计一定大格内微生物的数量,即可算出1毫升菌液中所含的菌体数。这种方法简便,直观,快捷,但只适宜于单细胞状态的微生物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进行计数,并且所得结果是包括死细胞在内的总菌数。
染色计数法:
为了弥补一些微生物在油镜下不易观察计数,而直接用血球计数板法又无法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的不足,人们发明了染色计数法。借助不同的染料对菌体进行适当的染色,可以更方便的在显微镜下进行活菌计数。如酵母活细胞计数可用美蓝染色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为无色,而死细胞为蓝色。
比例计数法:
将已知颗粒(如霉菌孢子或红细胞)浓度的液体与一待测细胞浓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显微镜视野中数出各自的数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细胞浓度。这种计数方法比较粗放。并且需要配制已知颗粒浓度的悬液做标准。
液体稀释法:
对未知菌样做连续十倍系列稀释,根据估计数,从最适宜的三个连续的10倍稀释液中各取5毫升试样,接种1毫升到3组共15只装培养液的试管中,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最大或然数表MPN(most probably number)得出菌样的含菌数,根据样品稀释倍数计算出活菌含量。该法常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例如饮用水和牛奶的微生物限量检查。
平板菌落计数法: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将待测菌液进行梯度稀释,取一定体积的稀释菌液与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在凝固前均匀混合,或将菌液涂布于已凝固的固体培养基平板上。保温培养后,用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数乘以菌液稀释度,即可算出原菌液的含菌数。一般以直径9cm的平板上出现50-500个菌落为宜。但方法比较麻烦,操作者需有熟练的技术。平板菌落计数法不仅可以得出菌液中活菌的含菌数,而且同时将菌液中的细菌进行了一次分离培养,获得了单克隆。
试剂纸法:
在平板计数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小型商品化产品以供快速计数用。形式有小型厚滤纸片,琼脂片等。在滤纸和琼脂片中吸有合适的培养基,其中加入活性指示剂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无色)待蘸取测试菌液后置密封包装袋中培养。短期培养后在滤纸上出现一定密度的玫瑰色微小菌落与标准纸色板上图谱比较即可估算出样品的含菌量。试剂纸法计数快捷准确,相比而言避免了平板计数法的人为操作误差。
膜过滤法:
用特殊的滤膜过滤一定体积的含菌样品,经丫叮橙染色,在紫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荧光,活细胞会发橙色荧光,而死细胞则发绿色荧光。
生理指标法:
微生物的生长伴随着一系列生理指标发生变化,例如酸碱度,发酵液中的含氮量,含糖量,产气量等,与生长量相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它们可作为生长测定的相对值。
测定含氮量:
大多数细菌的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为7.5%,霉菌为6.0%。根据含氮量×6.25,即可测定粗蛋白的含量。含氮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用硫酸,过氯酸,碘酸,磷酸等消化法和Dumas测N2气法。Dumas测N2气法是将样品与CuO混合,在CO2气流中加热后产生氮气,收集在呼吸计中,用KOH吸去CO2后即可测出N2的量。
测定含碳量:
将少量(干重0.2-2.0 mg)生物材料混入1毫升水或无机缓冲液中,用2毫升2%的K2Cr2O7溶液在100 0C下加热30分钟后冷却。加水稀释至5毫升,在580nm的波长下读取吸光光度值,即可推算出生长量。需用试剂做空白对照,用标准样品做标准曲线。
还原糖测定法:
还原糖通常是指单糖或寡糖,可以被微生物直接利用,通过还原糖的测定可间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常用于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常规监测。方法是,离心发酵液,取上清液,加入斐林试剂,沸水浴煮沸3分钟,取出加少许盐酸酸化,加入Na2S2O3临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溶液,继续加Na2S2O3至终点,查表读出还原糖的含量。
氨基氮的测定:
方法是,离心发酵液,取上清液,加入甲基红和盐酸作指示剂,加入0.02N的NaOH调色至颜色刚刚褪去,加入底物18%的中性甲醛,反应数刻,加入0.02N的使之变色,根据NaOH的用量折算出氨基氮的含量。根据培养液中氨基氮的含量,可间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其他生理物质的测定:
P,DNA,RNA,ATP,NAM(乙酰胞壁酸)等含量以及产酸,产气,产CO2(用标记葡萄糖做基质),耗氧,黏度,产热等指标, 都可用于生长量的测定。也可以根据反应前后的基质浓度变化,最终产气量,微生物活性三方面的测定反映微生物的生长。如我所在BMP-2的发酵生产上,随时监测溶氧量的变化和酸碱度的变化,判断细菌的长势。
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法:
微生物的检测,其发展方向是快速,准确,简便,自动化,当前很多生物制品公司利用传统微生物检测原理,结合不同的检测方法,设计了形式各异的微生物检测仪器设备,正逐步广泛应用于医学微生物检测和科学研究领域。例如:
1、抗干扰培养基和微生物数量快速检测技术结合解决了传统微生物检测手段不能解决的难题,为建立一套完整的抗干扰微生物检测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科院广州分院合作产业处提供的抗干扰微生物培养基,新型生化鉴定管,微生物计数卡,环境质量检测试剂盒等,可方便的用于多项检测。
2、BACTOMETER 全自动各类总菌数及快速细菌检测系统可以数小时内获得监测结果,样本颜色及光学特征都不影响读数,对酵母和霉菌检测同样高度敏感原理是利用电阻抗法(IMPEDANCE TECHNOLOGY)将待测样本与培养基置于反应试剂盒内,底部有一对不锈钢电极,测定因微生物生长而产生阻抗改变。如微生物生长时可将培养基中的大分子营养物经代谢转变为活跃小分子,电阻抗法可测试这种微弱变化,从而比传统平板法更快速监测微生物的存在及数量。测定项目包括总生菌数,酵母菌,大肠杆菌群,霉菌,乳酸菌,嗜热菌,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直接观察。对引进菌种观察包装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无破损,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无病虫侵染,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有无发生变化。然后在瓶塞边作深吸气,闻其是否具备特有的香味。原种和栽培种可取出小块菌丝体观察其颜色和均匀度,并用手指捏料块检验含水量是否符合标准。
2、显微镜检验。若菌丝透明,呈分枝状、有横隔、锁状联合明显,再加上具有不同品种固有的特征,则可认为是合格菌种。
3、观察菌丝长速。将供测的菌种接入新配制的试管斜面培养基上,置于最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良菌种,否则即是劣质菌种。
优质菌种的标准
食用菌的种类虽然繁多,但从总体上看,每一个优良菌种均有"纯、正、壮、润、香"的共性。其标准是:
1、菌种的纯度要高,不能有杂菌感染,也不能有其他类似的菌种。
2、菌丝色泽要纯正,多数种类的菌丝应纯白、有光泽,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连结成块,无老化变色现象。
3、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密,接种到培养基吃料块,生长旺盛。
4、培养体要湿润,与试管(瓶)壁紧贴而不干缩,含水适宜。
5、具有每品种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气味。
9. 鲜重和干重分别是指什么
鲜重是生活状态下的水,如新鲜蔬菜。是指细胞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
干重在航空上指的是航空发动机本身的重量,包括发动机运转所需的全部必要的附件及其传动装置,但不包括滑油、燃油及冷却液。在生物学上干重是指细胞除去全部自由水后的重量。
干重:为80 ℃下烘干一定时间后的恒重,即失水后的质量。
从化学元素上看:鲜重占生物体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干重占生物体干重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9)菌丝干重测量方法视频扩展阅读:
获得细胞干重的方法
1、离心法:将待测培养液放入离心管中,反复作离心、清水洗涤三次后,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可采用105℃、100℃或红外线烘干,也可在80℃或40℃较低温度下进行真空干燥,然后称重。
2、过滤法:尤其适用于丝状微生物如放线菌或真菌的干重测定,培养液用滤纸过滤后,留在纸上的菌丝体先用适量清水洗涤,再用上法烘干后称重。
在组成人体的细胞中,占干重最大比例的为碳元素,且为55.99%。
鲜重实例
在细胞总重(包括水)在组成人体的细胞中O元素所占比例最大,为65%。
10. 微生物重量如何测定
根据每个细胞有一定的重量而设计的。它可以用于单细胞、多细胞以及丝状体微生物生长的测定。将一定体积的样品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分离出来,经洗涤,再离心后直接称重,求出湿重,如果是丝状体微生物,过滤后用滤纸吸去菌丝之间的自由水,再称重求出湿重。不论是细菌样品还是丝状菌样品,可以将它们放在已知重量的平皿或烧杯内,于105℃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再称量,求出微生物干重。
如果要测定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放线菌或丝状真菌,可先加热至50℃,使琼脂熔化,过滤得菌丝体,再用50℃的生理盐水洗涤菌丝,然后按上述方法求出菌丝体的湿重或干重。
除了干重、湿重反映细胞物质重量外,还可以通过测定细胞中蛋白质或DNA的含量反映细胞物质的量。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也比较稳定,其中氮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从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分离出细胞,洗涤后,按凯氏定氮法测出总氮量。蛋白质含氮量为16%,细菌中蛋白质含量占细菌固形物的50%一80%,一般以65%为代表,有些细菌则只占13%一14%,这种变化是由菌龄和培养条件不同所产生的。因此总含氮量与蛋白质总量之间的关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蛋白质总量=含氮量×6.25
核酸DNA是微生物的重要遗传物质,每个细菌的DNA含量相当恒定,平均为8.4×`10^(-5)`NG。因此从一定体积的细菌悬液中所含的细菌中提取DNA,求得DNA含量,再计算出这一定体积的细菌悬液所含的细菌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