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叫暴露评价,名词解释
暴露评价为对人群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有害因子的强度、频率、时间、暴露的途径和方式进行测量、估算或预测的过程,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定量依据,接触人群的特征鉴定与被评物质在环境介质中浓度与分布的确定,是接触评价中相关联而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
暴露评价主要考虑呼吸途径的暴露剂量。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通常以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作为人群暴露剂量的指示变量,而不对人群具体的暴露情景进行更细的区分,因此暴露评价可以简化为确定个体所处环境空气中污染物平均浓度的过程。
(1)环境暴露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扩展阅读
膳食暴露评估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清晰确定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的目的,食品消费量与浓度数据的选择要根据评估目的来选择,同时应确保食品化学物风险评估的一致方法。
评估程序旨在为消费者提供相同水平的保护,因此,善事暴露评估应该不受毒理学终点的严重性、食物中化学物的种类以及关注亚人群等等因素影响,坚持采用最佳的数据和方法。
国际膳食暴露评估应该提供相当于或优于(营养不良例外)现有国家层面的评估结果。
膳食暴露评估应覆盖普通人群以及重点人群。这些重点人群主要是婴儿、儿童、孕妇或老人等脆弱人群或预期与普通人群相比有很大不同暴露量的特殊人群。
进行本国膳食暴露评估工作时,国家主管部门采用本国的食品消费量和浓度数据,但可以以国际营养和毒理学数据作为参考。如果国际膳食暴露评估结果超出了健康指导值,则国家主管部门应通过CAC或其他技术委员会,或直接向JMPR或JECFA提交国家的暴露评估资料。
‘贰’ 你与环境
试论我国开展人体总暴露研究的必要性
80中代初,国外开展了人体总暴露研究(Total Human Exposure)。这一研究把人作为环境污染物的接受着,它弥补了目前污染物危害评价中的不足。它为控制污染物找到了新的途径,为键康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
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公共健康和福利不受环境污染物的危害。公共健康常指的是人群,而公共福利指的是非人口部分(如生态系统)。对于现行的环境管理来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通常进行室外环境污染物浓度的观测,并采取措施把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可按受的水平[1]。
以往,环境法规体系仅仅要求测量地球物理传播媒介(如室外空气、河流、土壤)中的污染物,而不是人群的实际暴露。传统的方法认为,控制这些传播媒介中的污染物浓度到可接受的水平就能达到保护公共健康和福利的目的。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期,人们发现空气污染物的人体暴露一一人体接触污染物的实际浓度一一与地理物理传播媒介中的空气浓度有显着差异[2.3],也找到了一种能精确定量人体暴露的监测手段[4]。80年代国外产生了一种人体总暴露监测方法,这一新方法以已知的精度测定环境污染物的人体暴露[5.6]。90年代这一方法巳被用于完善健康风险评价,和为真正基于风险评价的环境法规体系提供新的数据库。本文试图论述我国开展人体总暴露研究的必要性。
1 问题的提出
1.1 风险评价模型
在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中,虽然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物到人体的输送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但评价的对象是人体。为了评价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必须建立污染源到影响之间的关系。要保证评价的精度,必须考虑所有的污染物,不应只限于传统的污染源(烟囱,废物出口,有毒废物处理场等),而也应包括非传统的污染源(建筑材料,消费品等)。
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模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6]
①污染源
②污染物的输送过程
③污染物的人体暴露
④人体吸收剂量
⑤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
在这模型中,后一项依赖于前一项,即前一项的输出就是后一项的输入。因此,如果缺少了某一环节,就不可能正确描述污染源与影响的关系,不可能正确评价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不能决定控制污染源对降低风险的效应。
以往的研究对前后环节研究较多,而对中间环节③、④研究较少。提起环境污染,人们往往会想到传统污染源,如厂区冒烟的烟囱、排污沟,因此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传统污染源上,现在大量的知识是关于传统污染源的,制定的法规体系也是针对传统污染源的。另一方面,对非传统污染源研究甚少,这些污染物会通过非传统的暴露途径(如室内消费品散发污染物)到达人体。
一旦确定污染源后,注意力往往转移到污染物的输送过程,这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污染物扩散模型,污染物在河流、土壤、食物中的输送模型等。与前二环节相比,第五环节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如动物成人的剂量反应关系,一些空气质量际准就是根据这些研究制定的。但是作为风险评价模型基本组成都分的③、④环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最近国外开展的人体总暴露研究可以弥补这一空白,得到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价模型,使基于风险评价的环境管理成为可能。这一研究也帮助找出了很多非传统污染源。这些非传统污染源在现行的环境法规体系中是不会考虑的;在公共健康方面,它们比受到控制的传统污染源危害更大[1]。
虽然把污染源同暴露乃至影响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但即使把污染源同暴露(不一定是影响)联系起来也能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大量新的信息。如果能建立某种污染物的污染源一一暴露关系,就有可能找到经济有效的控制造径来降低暴露,达到降低潜在风险的目的。
1.2 目前大气监测站存在的问题
大气监测站一般提供室外空气质量状况,但是其价为该地区人群暴露的代表程度是不清楚的[7]。已有资料表明,人们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甚至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8.9]。据计算,美国工人只有2%的时间是在室外度过的,而美国家庭妇女只有1.4%的时间是在室外度过的[10]。出于人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国外人体总暴露研究表明,一氧化碳主要污染源是交通工具、室内煤气灶及职业性暴露。因此个人活动和CO室内浓度对个人暴露影响极大[11.12]对波士顿家庭的NO2研究表明[13],冬/春、夏、秋三个断段的研究中,煤气灶家庭的所有微环境浓度高于电炊灶家庭的相应微环境浓度,且变化范围广;煤气灶家庭室内NO2浓度高于室外浓度,而电炊灶家庭则相反。平均NO2浓度以厨房、起居室、卧室这一顺序递减。煤气炊家庭的平均NO2个人暴露接近于,但稍低于室内浓度;电炊灶家庭的平均NO2,个人暴露位于室内、室外浓度之间[14]。个人暴露依赖于室内浓度。单用室外浓度不能很好预测个人暴露,而室内、室外加权活动模型能很好地预测个人暴露。因此,传统的那种只限于室外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方法有待改进。
在70年代以前,虽然人们已认识到了大气监测站的不是,但由于还没有研制出个人暴露监测器,空气污染的个人暴露是从大气监测站获得的[15]。这种数据假定人处于相同的微环境中,以相同的方式活动,这不能不得出粗劣的结论[16]。这种数据只能说明一种“潜在暴露”,而不能反映实际的人体暴露[15]。
70年代,由于成功地研制了个人暴露监测器,并在小型化方面取得了进展,国外才真正地开展了个人暴露的研究,并在80年代发展成为人体总暴露研究。
2 人体总暴露概念
用统计学术语表示,暴露就是个人接触污染物的事件[6.15],如用括号表示出现的事件,假定参数系为三维空间。“暴露”定义为两事件的联合事件[6.7]:
{ t时个人i在(x,y,z)点}
∩{ t时点(x,y,z)的浓度C=c}
如果知道浓度的空间分布C(x,y,z),并知道个人i的空间坐标(x,y,z),就可以把个人所接触的浓度即暴露表示为:
C(x,y,z)=Ci(t)L L L L L L L L (1)
个人暴露依赖于遇到的浓度及在微环境中度过的时间,人体总暴露就是人在不同微环境中接触污染物浓度的总和。人体总暴露可以描述为一个包围目标枣人体枣的一个“泡泡”[1]。
在某时任何接触这一“泡泡”的污染物枣通过空气、食品、水或皮肤枣被认为是该时污染物的一种暴露。有些污染物如CO,通过一种传播媒介空气进入人体,其它的如铅和氯仿,可以通过二种或多种暴露途径,(如空气、食品和水)进入人体。如果有多种暴露途径,人体总暴露方法试图确定通过所有可能暴露途径(空气、食品、饮用水、皮肤)的人体暴露(某时某地每一传播媒介中的污染物浓度)。人体总暴露方法以已知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提供一些经所有环境媒介的公众暴露数据。它试图在暴露人数、暴露程度及
‘叁’ 环境监测包括哪些
环境检测的介质对象大致可分为水质检测、空气检测、土壤检测、固体废物检测、生物检测、噪声和振动检测、电磁辐射检测、放射性检测、热检测、光检测、卫生检测等。环境检测项目包括哪些?环境检测做什么项目?环境检测对象包括哪些?环境检测项目内容包括哪些?下面就环境检测项目汇总如下:
1,水检测:污水检测、废水检测、生活饮用水检测、直饮水、自来水检测、净水检测、井水检测、回用水检测、工业用水检测、山泉水检测、江海湖泊水检测、水源水检测、海水检测、游泳池水检测、地表水检测、地下水检测等。
2,气检测:室内空气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废气检测、工业废气检测、锅炉窑炉废气检测、发电机废气检测、食堂废气检测、食堂火烟检测、食堂油烟废气检测、车间废气检测、环境空气检测、工作场所空气检测、空气质量检测等。
3,声检测:厂界噪声检测、工作岗位噪声检测、生活噪声检测、交通噪声检测、工业噪声检测、机械噪声检测、车间噪声检测、区域噪声检测等
4,污泥土壤检测:江海湖泊底泥检测、污泥检测、土壤检测、土壤重金属检测、土壤氡浓度检测等。
5,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等。
‘肆’ 环境毒理学中暴露是什么意思
环境毒理学一般是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其中的暴露一般是指实验动物与环境污染物充分接触,接触时间长短可根据实验需求人为控制。
‘伍’ 什么是流行病学中的暴露和暴露途径
流行病学中的暴露包括机体在外环境中接触某些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学的),以及机体本身具有的特征(生物学、社会、心理等)。
1、收集暴露信息目的是:(1)评价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2)估计致癌危险性评价中的阈效应。(3)评价暴露与疾病之间的时间关系(癌的始动与促进因子,累积暴露与癌,孕期暴露与致畸性)。(4)在暴露率低的情况(如职业人群),暴露评价尤为重要。
2、调查方法:收集暴露信息的方法包括:(1)面询、函询、电话询问、计算机辅助询问、自填问卷。可询问本人或其亲朋友好等代理人(proxy或surrogate)。(2)查阅各种登记、记录(出生、疾病、死亡,以及测量记录)。(3)测量各种指标,如机体和环境的测量,区域监测、个体采样器监测、生物监测;机体的测量,血清和组织库的利用等。(4)现场观察。现场观察是了解暴露情况必不可少的手段,如食物中毒或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现场环境调查。上述各种方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如对暴露标准的解释、资料收集的监督、信息的详尽程度和客观性、是否方便等。在收集暴露资料时,质量控制非常重要,故在调查前应该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调查方式应该一致(标准化),保证暴露测量的准确性。
3、暴露评价的注意事项:(1)对病例和对照的调查方法应一致,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应相同(准确性可比),以使有最佳的检验效率。最理想是采用盲法,或采用交叉调查的方法。(2)注意控制测量错误,如重复测量、质量控制。(3)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和监督。(4)注意不同暴露的交互作用,例如环境与遗传易感性的交互作用。(5)注意工作负荷的监测或改变。(6)面询时宜选择适宜的场所,方便问答。
‘陆’ 环境风险评估的方法
评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是安全利用化学物质的先决条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是通过分析化学物质的固有危害属性及其在生产、加工、使用和废弃处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入生态环境及向人体暴露等方面的信息,科学确定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点、技术要求和报告编制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单一化学物质正常生产使用时不同暴露途径的环境风险评估,不适用于事故泄露状况下的风险评估。
二、基本要点
(一)评估步骤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暴露评估和风险表征四个步骤(以下简称“四步法”)。
1.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是确定化学物质具有的固有危害属性,主要包括生态毒理学和健康毒理学属性两部分。
2.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
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是确定化学物质暴露浓度/剂量与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
3.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是估算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的暴露程度。
环境风险评估中,通常以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浓度表示;健康风险评估中,通常以人体的化学物质总暴露量表示。
4.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是在化学物质危害识别、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及暴露评估基础上,定性或定量分析判别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风险的概率和程度。
风险评估并不都需要经过上述完整的四个步骤。如危害识别和剂量(浓度)-反应(效应)评估表明该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极低,则无需开展后续风险评估;暴露评估表明某暴露途径不存在,则该暴露途径下的后续风险评估就可终止。此外,为提高风险评估效率和降低评估成本,开展风险评估通常首先基于现有数据,以相对保守的方式对合理最坏情形下的风险进行评估,若未发现化学物质存在不合理风险,则评估过程终止;若风险值得关注,则收集更详尽的数据信息,开展进一步的详细风险评估。
(二)评估结论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通常有以下三种结论:
1.未发现存在不合理风险,评估结论基于现有资料得出,在未掌握新的信息之前,暂不需要采取新的风险防控措施。
2.存在不合理风险,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风险防控措施来降低风险。
3.风险无法确定,需要补充化学物质的信息(包括进一步的毒性测试),并再次进行风险评估。
(三)不确定性分析
风险评估是基于当前科学认知和有限的数据开展的,关于化学物质危害、暴露很难获得极为准确的数据,因此风险评估存在不确定性。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识别风险评估过程存在的所有影响评估结论的不确定性来源,必要时须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合风险管控目标,为降低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可以进一步研究与收集化学物质有关毒性和暴露数据,持续反复开展风险评估,即风险评估可以是一个迭代过程。
(四)数据质量评估
在风险评估中,需要对采用的化学物质的毒性数据和暴露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通常,毒性数据重点评估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相关性是指数据和测试方法对危害识别或风险表征的适用程度。可靠性是指有关毒性测试数据的内在质量,与测试方法以及对测试过程和结果描述的清晰程度、逻辑性等相关。充分性是指毒性数据足以支撑对某些危害或风险的判断。
对于暴露数据,如果采用实测暴露数据,通常重点评估可靠性和代表性,对实测采样与分析方法、样品数量、采样点位、实测地理空间和时间尺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如果采用模型计算数据,应当对模型适用性、模型输入参数的准确性等进行充分评估。
‘柒’ 二类环境暴露时间不少于15秒对不对
二类环境暴露时间不少于15秒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应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行。
采用自动监测分析方法时,有效的1 小时平均浓度值应至少为45 分钟的有效输出浓度值的算术平均浓度值。有效的8 小时平均浓度值应至少为6 个有效小时平均浓度值的算术平均浓度值。
有效的日平均浓度值应至少为每日18 个有效小时平均浓度值的算术平均浓度值。有效的月均浓度值应至少为每月21 个有效日平均浓度值的算术平均浓度值。有效的年平均浓度值应为每年12 个有效月平均浓度值的算术平均值。
暴露评估:
是对于通过食品的摄入或其他有关途径可能暴露于人 体或环境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子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暴露评估是描述危害进人人体的途径,估算不同人群摄人危害的水平。
主要根据膳食调查和各种食品中化学物质暴露水平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 以此得到人体对这种化学物质的暴露量。进行暴露评估需要有关食 品的消费量和这些食品中相关化学物质的浓度两方面的资料。摄人 量评估的常用方法是总膳食研究、个别食品研究、双份饭研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环境
‘捌’ 如何降低暴露测量微环境模型误差
方法如下:
1、检查仪器的使用条件是否得到满足,如温度、压力是否符合要求,电磁场或光线有无干扰等,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状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削弱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根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设法消除或减弱它。
‘玖’ 环境暴露如何评估
暴露评估是对于通过食品的摄入或其他有关途径可能暴露于人 体或环境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子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暴露评估是描述危害进人人体的途径,估算不同人群摄人危害的水平。主要 根据膳食调查和各种食品中化学物质暴露水平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 以此得到人体对这种化学物质的暴露量。进行暴露评估需要有关食 品的消费量和这些食品中相关化学物质的浓度两方面的资料。摄人 量评估的常用方法是总膳食研究、个别食品研究、双份饭研究。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人体对该种化学物质的暴露量。人体与化 学物的接触,发生于外部环境和集体的交换界面,如皮肤、肺和胃 肠道等。暴露评估就是对人体与化学物接触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包括暴露的强度、频率和时间,通过何种方式暴露,化学摄入和摄 取速率,跨过界面的量和吸收剂量(内剂量),也就是测定某一化 学物进人机体的途径、范围和速率来估算人群与环境(水、土、气 和食品)暴露化学物的浓度和剂
‘拾’ 如何对环境暴露与健康效应进行评价 环境卫生学
不是特别了解大气污染的,但是我知道水污染的应该差不多就是生物指标不一样吧,水污染的一半是以对水环境敏感的底栖动物为指标测试水中生物物种多样性,以及某些敏感类群的存在与否以及数量多少,比如环境比较差的地区四节蜉(幼虫)就多,其他环境敏感的蜉蝣类(幼虫)少或无,反之四节蜉少或无其他种类多,一般水环境好一些的地方多样性更好反之则只有少数能适应污染环境的种类存在,建议你去查查文献看看指标生物之类的应该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指标生物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