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相位测量的方法有哪些分别使用哪些仪表
一般采用与已知相位之间定同相,然后采用相位伏安表测量相位夹角地方法,期间只使用一只具有测量电压与电流以及电压与电压之间夹角功能的相位伏安表就可实现。
⑵ 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际观测量是哪些为什么整周未知数不可获得
啊....原来你在读书啊,这些问题不适合放在这里。属于“工程技术”类。
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际观测量是: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通常称呼为伪距。注意:是多颗卫星,具有不同的星历数据。由于GPS卫星载波频率是L波段的微波,波长仅为米级左右,卫星距离接收机很远,载波上面没有任何距离信息,所以,对于一颗卫星来说,到底有多少整数周期无法知道。采用快速模糊算法与初始化配合,可以迅速获得整周数据。
⑶ 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1、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量与其他实测量进行一定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2、间接测量: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
3、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直接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如接触式三坐标等)。
4、非接触测量:仪器的测量头与工件的被测表面之间没有机械的测力存在(如光学投影仪、气动量仪测量和影像测量仪等)。
5、组合测量:如果被测量有多个,虽然被测量(未知量)与某种中间量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但由于函数式有多个未知量,对中间量的一次测量是不可能求得被测量的值。这时可以通过改变测量条件来获得某些可测量的不同组合,然后测出这些组合的数值,解联立方程求出未知的被测量。
6、比较测量:比较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的同类度量器在比较器上进行比较,从而求得被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于高准确度的测量。
7、零位法:被测量与已知量进行比较,使两者之间的差值为零,这种方法称为零位法。例如电桥、天平、杆秤 、检流计。
8、偏位法:被测量直接作用于测量机构使指针等偏转或位移以指示被测量大小。
9、替代法:替代发是将被测量与已知量先后接入同一测量仪器,在不改变仪器的工作状态下,使两次测量仪器的示值相同,则认为被测量等于已知量。例如曹冲称象。
10、累积法:被测量的物体的量值太小,不能够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单一的物体,则测量相同规格的物体集合再求其平均值的方法,如测量一张纸张的厚度,一根头发丝的直径,一颗订书针的质量等。
(3)载波数字相位测量的方法扩展阅读:
测量的目标是以尽量小的不确定度求出被测量值。在电子测量中,为了减小测量的不确定度,还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测量技术。
1、双通道相关测量技术:在比较测量中,为了减小电路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所引入的误差,可采用双通道相关测量技术,也就是为被测的量和标准量建立两个相同的通道,从而使电路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它们的影响基本相同并相互抵消。
2、自校准技术:为了消除某些测量器具在检定了一段时间之后所产生的误差,如温漂和时漂等误差,可以为它们配备自校准(包括自调零)装置,以保证继续准确。例如高精度数字电压表一般都具备自校准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测量
⑷ 相位测量的测量方法
4.1 示波器法
示波器法师把两个被测信号同时加到双踪示波器的两个Y通道,直接进行比较,根据两个波形的时间间隔△T与波形周期T的比,计算相位差Φ(见图1)。
示波器测量相位差尚有椭圆法等,这些方法的主要缺点是精度不高。
4.2 零示法
零示(比较)法是用可变移相器与被测信号串联后,和另一同频率信号同时加在相位比较器如示波器、指示器等上,调节可变移相器,使比较器指示零值相位,则移相器上的读值即为两信号间的相位差。这种测量方法的精度决定于所使用的移相器的精度,一般达十分之几度。
4.3 直读式相位计法
直读式相位计具有直读相位差的优点,并具有测量速度快,能显示相位变化等优点。可进行直读测量相位差的方法有:相敏检波器法、环形调制器法、数字式直读相位计法以及矢量电压表法。目前使用较多的则为数字式直读相位计法和矢量电压表法。
(1)数字式直读相位计法
测量相位差的基本原理与测量时间间隔大体相同,见时频测量。即将被测两信号电压经
过脉冲形成电路,变换成尖脉冲,去控制双稳态触发器,由此产生宽度为△T的闸门信号。使时间闸门开启(图2),时钟振荡器产生频率为f0的标准脉冲通过时间闸门加到计数器,计数值为N。可证明两信号间的相位差Φ正比于N,由此可在计数器上直接读下它们之间的相位差Φ。这种相位计适用于低频信号相位差的测量。
(2)矢量电压表法
采用取样电路,将1~1 000MHz信号频率降低到固定的低频频率(如20kHz),然后用直读相位计读下两信号间的相位差。测量精度可达±1.5°左右。
⑸ 为什么说载波相位测量是目前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中的主要测量方法
载波相位测量时卫星定位的一种原理,其他的还包括伪距定位和差分定位。卫星定位因其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段、测站无需通视、可提供三维坐标、操作简便、全天候作业等特点在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中广泛的使用。大地测量是不是经常使用我不知道,但工程测量中,卫星定位测量还不是主要手段。
⑹ 相对定位时在gps的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求差,可以得到哪些现行组合
GPS定位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定位方法。GPS定位方法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如下划分: 一、根据定位所采用的观测值 伪距定位 伪距定位所采用的观测值为GPS伪距观测值,所采用的伪距观测值既可以是C/A码伪距,也可以是P码伪距。伪距定位的优点是数据处理简单,对定位条件的要求低,不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实时定位;其缺点是观测值精度低,C/A 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一般为3米,而P码伪距观测值的精度一般也在30个厘米左右,从而导致定位成果精度低,另外,若采用精度较高的P码伪距观测值,还存在AS的问题。 载波相位定位 载波相位定位所采用的观测值为GPS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即L1、L2或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载波相位定位的优点是观测值的精度高,一般优于2个毫米;其缺点是数据处理过程复杂,存在整周模糊度的问题。 二、根据定位的模式 绝对定位 绝对定位又称为单点定位,这是一种采用一台接收机进行定位的模式,它所确定的是接收机天线的绝对坐标。这种定位模式的特点是作业方式简单,可以单机作业。绝对定位一般用于导航和精度要求不高的应用中。 相对定位 相对定位又称为差分定位,这种定位模式采用两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时对一组相同的卫星进行观测,以确定接收机天线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三、根据获取定位结果的时间 实时定位 实时定位是根据接收机观测到的数据,实时地解算出接收机天线所在的位置。 非实时定位 非实时定位又称后处理定位,它是通过对接收机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后处理以进行定位得方法。 四、根据定位时接收机的运动状态 动态定位 所谓动态定位,就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变化的。也就是说,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动态定位又分为Kinematic和Dynamic两类。 静态定位 所谓静态定位,就是在进行GPS定位时,认为接收机的天线在整个观测过程中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也就是说,在数据处理时,将接收机天线的位置作为一个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量。在测量中,静态定位一般用于高精度的测量定位,其具体观测模式多台接收机在不同的测站上进行静止同步观测,时间由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数十小时不等。
⑺ 采用示波器来测量相位差时有哪两种方法其中什么方法需用双踪示波器进行
声速的测量思考题及解答1.为什么需要在驻波系统共振状态下进行声速的测量因为当驻波偏离共振状态时,驻波的形状不稳定且声压腹的振幅比共振时达到的最大值小得多,当驻波系统处于共振,这时驻波腹出现稳定的最大振幅。2.用“驻波共振法”测波长时,如何调出示波器上正弦波形?⑴示波器“Y轴衰减”旋钮应置于较小数值档。⑵移动接收器S2时,荧光屏上宽带的宽度应变化。如不变,可交换输入到示波器的两接线柱位置,或交换输入到发射器S1的两接线柱位置。⑶调节扫描频率即可调出正弦波。3.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时,如何调出椭圆或直线?⑴接收器S2接收到的信号应从示波器“X输入”端输入,发射器S1信号应输入到示波器“Y轴输入”端,且“Y轴衰减”旋钮应置于较大数值档。⑵如果还不能出现椭圆或直线,可交换S1或S2两接线柱位置。4.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波长时,如严格按上述方法操作,还是调不出应有波形,怎么?此时可能是连接导线断路或接头接触不好,应用万用电表欧姆档对每根导线进行检查,确保每根导线无断裂,各个接头接触良好。5.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改变S1、S2间距离时,压电换能器S1和S2两表面应保持互相平行且正对?不平行会产生什么问题?因为只有当S1S2表面保持互相平行且正对时,S1S2间才可能形成驻波,才会出现波腹和波节,S2表面才会出现声压极大值,屏幕上才会出现正弦波振幅发生变化,由此可测超声声波波长。如果S1、S2表面不平行,则S1、S2间形不成驻波,屏幕上正弦波振幅不会发生变化,就能用驻波共振法测波长,故实验中必须使S1、S2表面平行。6.如何调节与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使用驻波共振法,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最大正弦波时,表示S1、S2间处于驻波共振状态。调节方法是移动S2,观察示波器上正弦波振幅变化。7.使用“驻波共振法”测声速时,为什么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是正弦波而不是驻波?因为驻波是在发射器S1与接收器S2间形成,接收器S2接收到的是一个声压信号,在驻波波节位置,声压信号最强,输入到示波器Y偏转板,经X偏转板扫描,故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是正弦波。8.使用“驻波共振法”测声速时,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正弦波振幅为什么随S1S2间距增大而越来越小?这是因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由于波动能量总有一部分会被空气吸收,波的机械能会不断减少,波强逐渐减弱,振幅逐渐减少。9.用“相位比较法”测声速时,为什么只有当李萨如图为直线时才读数?因为李萨如图形为椭圆时,由于椭圆形状、大小不确定,接收器S2位置难以确定。只有当李萨如图形为直线时,图形直观唯一,容易确定S2位置。10.测声速时,“驻波共振法”与“位相比较法”两种电路可交换吗?不能。因为驻波共振法只把接收器S2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示波器Y偏转板,观察到的是正弦波信号。而位相比较法把接收器S2信号输入示波器X偏转板,发射器S1信号输入到Y偏转板,观察到的是李萨如图形。11.为何两种方法均测半波长值而不直接测波长值?因为超声波在空气中有衰减,如果直接测波长值,测得数据个数少,由于衰减,后面数据测不出来。而测半波长,数据个数多,又便于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减少测量误差。
⑻ RTK技术的载波相位观测值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末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数据量比较大,一般都要求9600的波特率,这在无线电上不难实现。
⑼ rtk的测量方法
在GPS测量中,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 RTK( Real - time kinematic)是一种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 测量方法,它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 野外作业效率。
在传统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是通过数据电台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的,流动站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但传统的数传电台由于环境与功率衰减的影响,在遇建筑物或山体等障碍物遮挡时,导致数据传输的效果和距离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与传统的数传电台相比,GPRS/CDMA数传终端就具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
上海詹佛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最先把GPRS/CDMA数传终端应用在测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