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要使平板菌落計數准確,需要掌握哪幾個關鍵為什麼
1、無菌操作。
2、稀釋良好,不會太濃或太稀。
3、菌落生長時間控制好,不會長的太大不便區分,也不至於太小影響計數。
首先將待測樣品作一系列稀釋,稀釋度的選擇很重要,以三個稀釋度中的第二稀釋度倒平板所出現的平均菌落數在50個左右為最好。
再取一定量的稀釋菌液接種到培養皿中,使其均勻分布於平皿中的培養培養後,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培養後,由單個細胞生長繁殖形成菌落,統計菌落數目,即可換算出樣品中的含菌數。
(1)菌落計數器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檢測食品中微生物數量,一般採用標准平板菌落計數法(SPC)對食品中的活的微生物進行菌落形成單位(CFU)數量的檢測。
即將部分樣品取出混合均勻,用適當的稀釋液進行梯度稀釋,取一定量的稀釋液塗布或傾注瓊脂平板,在合適的溫度下培養一定的時間,然後通過肉眼觀察或電子計數器對所有可見菌落進行計數。
雖然日常檢測大多採用傾注平板的方法,但是塗布法在檢測熱敏性菌體方面更有優勢,能取得更好的計數結果,而且更適合於嚴格好氧菌。塗布法的缺點是塗布時瓊脂表面不幹燥和培養後菌落蔓延導致無法計數。
使用注意事項
儀器要放在平整牢固的試驗台上,點數時,探筆不要過於傾斜,輕點至有彈跳感,數字即可顯示。儀器應防塵,放大鏡表面的灰塵,要用純化水清洗後,再用鏡頭紙擦拭乾凈即可,另外還應防潮、防劇烈震動、防日光曝曬、防酸鹼等,使用完後加防護罩。儀器及探筆非專業人員不能拆卸,有故障,請專業技術人員檢修。
② 菌落計數有哪些的方法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目方法有多介紹幾種
1.血細胞計數法
稀釋菌液樣品滴血細胞計數板上顯微鏡下計算4~5格細菌數並求出每小格所含細菌平均數再此依據估算總菌數
①此法缺點能區分死菌和活菌
②對壓小方格界線上細菌應當取平均值計數
③此法用於測定培養液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
2.稀釋塗布平板法
原理:每活細菌適宜培養基和良好生長條件下通過生長形成菌落培養基表面生長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活菌
①方法常用來統計樣品活菌數目
②統計菌落數往往比活菌實際數目低原因當兩活多細胞連起時平板上觀察只菌落因此統計結般用菌落數而用活菌數來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材料所含細菌、酵母、芽孢與孢子等數量均用此法測定適於測定樣品絲狀體微生物例放線菌或絲狀真菌或絲狀藍細菌等營養體等
④此法若培養成菌落通過定量菌液均勻地塗布玻片上定面積上經固定染色顯微鏡下計數樣又稱塗片計數法染色用台盼藍台盼藍能使死細胞染成藍色分別計數死細胞和活細胞
3.濾膜法
濾膜法當樣品菌數低時定體積湖水、海水或飲用水燈樣品通過膜過濾器濾膜乾燥、染色並經處理使膜透明再顯微鏡下計算膜上(或定面積上)細菌數
此法也通過培養觀察形成菌落數來推算樣品菌數例測定飲用水大腸桿菌數目:已知體積水過濾濾膜放伊紅美藍培養基上培養該培養基上大腸桿菌菌落呈現黑色根據培養基上黑色菌落數目計算出水樣大腸桿菌數目
此法也統計樣品活菌數目
4.比濁法
原理定范圍內菌懸液細胞濃度與混濁度成正比即與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藉助與分光光度計定波長下測定菌懸液光密度光密度表示菌量實驗測量時定要控制菌濃度與光密度成正比線性范圍內否則准確
5.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課本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P22除了上述活菌計數法外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測定微生物數量常用方法里說顯微鏡直接計數我認應該稀釋塗布基礎上培養成菌落而通過染色方法顯微鏡下直接計數再濾膜法也樣有兩種情況
另外微生物計數法發展迅速多種多樣快速、簡易、自動化儀器和裝置等方法用來統計微生物數目。
來源:http://..com/link?url=ZF7Dq5chhYTeO1xK
③ 總菌計數 怎麼區分雜質還是菌落
傳統的菌落計數器使用時,是將計數筆連接到主機上,打開電源開關,
將培養皿放在白光板上,打開白光燈,用計數筆觸動計數,LED顯示屏顯示所計數量;
計數完成可用計數筆在稿紙上暫記總數,重新開關電源,LED顯示屏自動歸零,二次計數與稿紙上一次總數比較,數量相同可得較准確的結果。
同時,按照細菌計數檢驗規程規定,一隻培養皿中細菌生長數超過300個時,應將檢驗樣品稀釋重作,以保證計數的准確性,所以,一般的菌落計數器儀器顯示計為三位數。
多功能血細胞計數器是由數字處理晶元、集成電路,以及顯示屏、按鍵組成,與各種顯微鏡配合使用,由
微電腦進行自動分類計數的數字化專用產品,能對骨多功能血細胞計數器髓細胞、外周血細胞、小巨核細胞進行全面的分類計數並自動計算出各項指標,能對細胞化學染色後的積分進行計算,並兼有常用的四則運算。
④ 測大腸桿菌要用菌落計數器嗎
GB 4789—2012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菌群計數 第二法 大腸菌群平板計數法,6.2.2.2將10 mL~15 mL 冷至45? ℃±0.5? ℃的結晶紫中性紅膽鹽瓊脂(VRBA)傾注於每個平皿中。小心 旋轉平皿,將培養基與樣品勻液充分混勻。待瓊脂凝固後,再加3 mL~4 mL? VRBA-MUG覆蓋平板表層。 凝固後翻轉平板,36? ℃±1? ℃培養18 h~24 h。
6.3平板菌落數的選擇
選擇菌落數在10 CFU~100 CFU之間的平板,暗室中360 nm~366 nm? 波長紫外燈照射下,計數平板 上發淺藍色熒光的菌落。 BD- C1型大腸埃希氏菌計數器是北京啟航博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種數字顯示式自動細菌檢驗儀器。檢測菌落的同時可以進行計數,上面:6W紫外燈通過窄帶濾光片(面積:200X50MM)濾去可見光發出在30cm距離內產生360 nm~366 nm 波長紫外光,強度約為1200 μW/cm2,觀察各種有熒光出現的檢測結果,下面:由計數器、探筆、計數池,等部分組成,計數器採用CMOS集成電路和高保真語音晶元精心設計,計數時同步語音報讀,LED數碼管顯示,字高13mm,清晰明亮,配合專用探筆,計數靈敏准確。記數池內有熒光燈照明,菌落對比清楚,便於觀察。適用於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大腸埃希氏菌計數(GB 4789—2012)大腸埃希氏菌平板計數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可應用於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監督、各級疾病控制中心、各級工商、檢驗檢疫、自來水廠、礦泉水廠、飲料廠、海洋監測、質量監督、環境保護等部門
⑤ protocol3菌落計數器注意事項
1、將電源插頭插入220V電源插座內。將探筆插入儀器上的探筆插孔內。2、將電源開關撥向「開」,計數池內燈亮。同時顯示窗內顯示明亮的「0000」,表示允許進行計數,如第二次開有數字,證明上次計數未清零。3、將待檢的培養皿皿底朝上放入計數池內。用探筆在培養皿底面對所有的菌落逐個點數。此時,菌落處被標上顏色,顯示窗內數字自動累加。4、用放大鏡仔細檢查,確認點數無遺漏,計數即已完畢。5、顯示窗內的數字即為該培養皿內的菌落數。6、記錄數字後取出培養皿。按「清零」按鈕,顯示恢復「0000」,為另一培養皿的計數做好准備。
⑥ 菌落總數的計算
菌落總數的測定,一般將被檢樣品製成幾個不同的10倍遞增稀釋液,然後從每個稀釋液中分別取出1mL置於滅菌平皿中與營養瓊脂培養基混合,在一定溫度下,培養一定時間後(一般為48小時),記錄每個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數量,依據稀釋倍數,計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樣品中所含細菌菌落總數。
在進行菌落計數時,有一些樣品的殘渣會在視覺上與菌落混淆,因此,在進行計數時應該仔細分辨。菌落的形狀相對規則,比較有光澤度,更飽滿,而樣品的殘渣比較不規則,沒有菌落的飽滿度和光澤度。
另外,還可向培養基中添加一定濃度的TTC,可以使菌落成紅色,便於觀測和計數,但TTC的濃度不宜過高,否則會抑制菌落的生長。
從溫箱內取出平皿進行菌落計數時,應先分別觀察同一稀釋度的兩個平皿和不同稀釋度的幾個平皿內平板上菌落生長情況。平行試驗的2個平板與菌落數應該接近,不同稀釋度的幾個平板上菌落數則應與檢樣稀釋倍數成反比,即檢樣稀釋倍數越大,菌落數越低,稀釋倍數越小,菌落數越高。
菌落計數所得結果,可分別按以下幾種不同情況作報告。 若1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在30—300之間,則將該菌落數乘其稀釋倍數報告之。 若有兩個稀釋度,其生長的菌落數均在30—300之間,則視二者之比如何來決定。若其比值小於2,應報告其平均數。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大於300,則應按稀釋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 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小於30,則應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
計數和報告
1.操作方法:培養到時間後,計數每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可用肉眼觀察,必要時用放大鏡檢查,以防遺漏。在記下各平板的菌落總數後,求出同稀釋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數,計算處原始樣品中每克(或每ml)中的菌落數,進行報告。
2.到達規定培養時間,應立即計數。如果不能立即計數,應將平板放置於0-4℃,但不得超過24h。
3.計數時應選取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SN標准要求為25~250個菌落),若有二個稀釋度均在30~300之間時,按國家標准方法要求應以二者比值決定,比值小於或等於2取平均數,比值大於2則其較小數字(有的規定不考慮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數報告)。
4.若所有稀釋度均不在計數區間。如均大於300,則取最高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均小於30,則以最低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乘稀釋倍數報告之。
如菌落數有的大於300,有的又小於30,但均不在30~300之間,則應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如所有稀釋度均無菌落生長,則應按小於1乘以最低稀釋倍數報告之。有的規定對上述幾種情況計算出的菌落數按估算值報告。
5.不同稀釋度的菌落數應與稀釋倍數成反比(同一稀釋度的二個平板的菌落數應基本接近),即稀釋倍數愈高菌落數愈少,稀釋倍數愈低菌落數愈多。
如出現逆反現象,則應視為檢驗中的差錯(有的食品有時可能出現逆反現象,如酸性飲料等),不應作為檢樣計數報告的依據。
6.當平板上有鏈狀菌落生長時,如呈鏈狀生長的菌落之間無任何明顯界限,則應作為一個菌落計,如存在有幾條不同來源的鏈,則每條鏈均應按一個菌落計算。
不要把鏈上生長的每一個菌落分開計數。如有片狀菌落生長,該平板一般不宜採用,如片狀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勻,則可以半個平板的菌落數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數。
7.當計數平板內的菌落數過多(即所有稀釋度均大於300時),但分布很均勻,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計數。再乘以相應稀釋倍數作為該平板的菌落數。
8.菌落數的報告,按國家標准方法規定菌落數在1~100時,按實有數字報告,如大於100時,則報告前面兩位有效數字,第三位數按四捨五入計算。
固體檢樣以克(g)為單位報告,液體檢樣以毫升(ml)為單位報告,表面塗擦則以平方厘米(cm)報告。
⑦ 檢測食品化驗菌落總數的實驗步驟更原理
其實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的測定方法、步驟都差不多,只是一個是用培養皿一個是用試管
⑧ 菌落總數培養皿怎麼數,片上面又有好多小點要數嗎
固體培養基表面及內部的可見菌落(包括小點)均要計數,計數時可用筆在培養皿背面劃線,分若干塊計數
細菌菌落總數(CFU)的測定
一)平板菌落數的選擇
1、進行平皿菌落計數時,記下同一濃度的3個平板(或2個)的菌落總數,計算平均值,再乘以稀釋倍數即為1ml水樣中的細菌總數。
2、計數時應選擇菌落數在30~300/皿之間的稀釋倍數進行計數,若同—個稀釋度中一個平皿有較大片狀菌落生長時,則不宜採用,而應以無片狀菌落生長的平皿計數該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若片狀菌落少於平皿的一半時,而另—半中菌落分布又均勻,則可將其菌落數的2倍作為全皿的數目。在記下各平皿菌落數後,應算出同一稀釋度的平均菌數,供下—步計算時用。
(二)
稀釋度的選擇
l、首先選擇平均菌落數在30~300者進行計算,當只有一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符合此范圍時,即可用它作為平均值乘其稀釋倍數。
2、若有兩個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都在30~300之間,則應按兩者的比值來決定。若其比值小於2,應報告兩者的平均數;若大於2則報告其中較小的菌落數。
3、如果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大於300,則應按稀釋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
4、若所有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小於30,則應按稀釋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
5、如果全部稀釋度的平均菌落數均不在30~300之間,則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報告之。
6、菌落計數的報告,菌落在100以內時按實有數報告;大於100時,採用二位有效數字;在二位有效數字後面的數值,以四捨五入方法計算。為了縮短數字後面的零數,也可用10的指數來表示,在所需報告的菌落數多至無法計算時,應註明水樣的稀釋倍數。
⑨ 有菌落計數器嗎,可以自動計算細菌數目的
菌落計數器是一種數字顯示式自動細菌檢驗儀器。由計數器、探筆、計數池等部分組成,計數器採用CMOS集成電路精心設計,LED數碼管顯示,字高13mm,清晰明亮,配合專用探筆,計數靈敏准確。黑色背景式記數池內,熒光燈照明,菌落對比清楚,便於觀察。本儀器可減輕實驗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工效,提高工作質量,廣泛用於食品、飲料、葯品、生物製品、化妝品、衛生用品、飲用水、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臨床標本中細菌數的檢驗。是各級隆重防疫站、環境監測站、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所、醫院、生物製品所、葯檢所、商檢局、食品廠、飲料廠、化妝品廠、日化廠及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實驗室的必備儀器。
⑩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我想知道詳細的操作步驟
微生物的顯微直接計數法
一、實驗目的
了解血球計數板的構造、計數原理和計數方法,掌握顯微鏡下直接計數的技能。
二、實驗原理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的有顯微直接計數法和平板計數法。
顯微計數法適用於各種含單細胞菌體的純培養懸浮液,如有雜菌或雜質,常不易分辨。菌體較大的酵母菌或黴菌孢子可採用血球計數板,一般細菌則採用彼得羅夫·霍澤(Petrof Hausser)細菌計數板。兩種計數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細菌計數板較薄,可以使用油鏡觀察。而血球計數板較厚,不能使用油鏡,計數板下部的細菌不易看清。
血球計數板是一塊特製的厚型載玻片,載玻片上有4條槽而構成3個平台。中間的平台較寬,其中間又被一短橫槽分隔成兩半,每個半邊上面各有一個計數區(圖21-1),計數區的刻度有兩種:一種是計數區分為16個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線隔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25個小方格;另一種是一個計數區分成25個大方格(大方格之間用雙線分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16個小方格。但是不管計數區是哪一種構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計數區都由400個小方格組成。
計數區邊長為1mm,則計數區的面積為l mm2,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400mm2。蓋上蓋玻片後,計數區的高度為0.1mm,所以每個計數區的體積為0.1mm3,每個小方格的體積為1/4000mm3。
使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先要測定每個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數量,再換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樣品)中微生物細胞的數量。
已知:1mm3體積=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體積應含有小方格數為1000mm3/1/4000mm3=4×106個小方格,即系數K=4×106 。
因此:每ml菌懸液中含有細胞數= 每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系數(K)×菌液稀釋倍數(d)
三、實驗器材
1.活材料: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養液。
2.器材:顯微鏡、血球計數板、蓋玻片(22mm×22mm)、吸水紙、計數器、滴管、擦鏡紙。
四、實驗方法
1.視待測菌懸液濃度,加無菌水適當稀釋(斜面一般稀釋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數可數為度。
2.取潔凈的血球計數板一塊,在計數區上蓋上一塊蓋玻片。
3.將酵母菌懸液搖勻,用滴管吸取少許,從計數板中間平台兩側的溝槽內沿蓋玻片的下邊緣摘入一小滴(不宜過多),讓菌懸液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充滿計數區,勿使氣泡產生,並用吸水紙吸去溝槽中流出的多餘菌懸液。也可以將菌懸液直接滴加在計數區上,不要使計數區兩邊平台沾上菌懸液,以免加蓋蓋玻片後,造成計數區深度的升高。然後加蓋蓋玻片(勿使產生氣泡)。4.靜置片刻,將血球計數板置載物台上夾穩,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計數區後,再轉換高倍鏡觀察並計數。由於生活細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觀察時應減弱光照的強度。
5.計數時若計數區是由16個大方格組成,按對角線方位,數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個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數。如果是25個大方格組成的計數區,除數上述四個大方格外,還需數中央l個大方格的菌數(即80個小格)。如菌體位於大方格的雙線上,計數時則數上線不數下線,數左線不數右線,以減少誤差。
6.對於出芽的酵母菌,芽體達到母細胞大小一半時,即可作為兩個菌體計算。每個樣品重復計數2—3次(每次數值不應相差過大,否則應重新操作),求出每一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按公式計算出每ml(g)菌懸液所含酵母菌細胞數量。
7.測數完畢,取下蓋玻片,用水將血球計數板沖洗干凈,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損壞網格刻度。洗凈後自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放入盒內保存。
五、實驗作業:
將實驗結果填入下表中:
計數次數 每個大方格菌數 稀 釋
倍 數 試管斜面中的總菌數 平均值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