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膠原纖維的膠原蛋白的染色
膠原纖維在HE染色法被染成粉紅色,除此之外,它還可以用一些陰離子的染料來進行染色,如用淡綠可把它們染為綠色,用甲苯胺藍可將其染為藍色,在網狀纖維染色中,如不加以處理,它又可被染為棕黃色。常用的特殊染色法有Van Gieson.Masson和Mallary等方法。在免疫細胞化學染色中,膠原纖維由於含的負電荷過多,常導致某些非特異性的染色,應特別注意。
(一).Van Gieson(V.G)染色法
I. 試劑的配製:
weigert氏蘇木素
A液: 蘇木素 1g (haematoxylin)
無水酒精 100ml
B液: 30%三氯化鐵 4ml (ferric chloride)
蒸餾水 95ml
鹽酸 1ml
II.Van Gieson氏液
A液: 酸性品紅 1g(acid fuchsin)
蒸餾水 100ml
B液: 苦味酸飽和水溶液,(1.22%)(picric acid)
注意事項:
1、Weigert氏蘇木素臨用前取A液和B液等份混合,幾個小時內用完,最長不得超過一天。
2、蘇木素配後經二十多天才能成熟,必須提前配製。
3、該液能抵抗弱酸性染液,對已著染的細胞核在酸性染液的作用,不易被脫去顏色,如果不特別深染,則無須分化。
4、Van Gieson氏液取B液9ml,加入A液1ml,即可使用。
操作方法:(後面的各種方法,如沒特別說明,都在室溫下進行)
1、切片脫蠟至水,
2、用Weigert氏蘇木素染20min,
3、水洗,必要時可分化,
4、流水沖洗10min,
5、染Van Gieson氏液1min,
6、用95%酒精快速分化,
7、無水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封固。
結果:
膠原纖維:鮮紅色,肌纖維: 黃色,紅細胞: 黃色,細胞核: 藍黑或灰色。
注意事項:
1、該法染完的切片,較易褪色如需照相,應盡早完成。
2、蘇木素染液如為棕色或沉澱,應將其拋棄。
3、分化用的酒精,應使用95%以上的酒精,低濃度的酒精褪色能力強,容易將著染的紅色脫去。
4、切片也可以用天青蘭蘇木素替代Weigert氏蘇木素,染核效果基本一樣。
(二).Masson氏三色染色法:天青石藍液的配製:天青石藍(Celestin blue B) 1.25g硫酸鐵銨(ferric ammonium sulfate)1.25g
蒸餾水 200ml
甘油(glycerin) 30ml
將前兩者溶於蒸餾水中,然後煮沸,冷卻後過濾,再加入甘油和麝香草酚。
Mayer氏蘇木素的配製蘇木素 0.1g蒸餾水 100ml
鉀明礬(Potassium alum) 5g
檸檬酸(Citric acid) 0.1g
水合氯醛(Chloral hydrate)20mg
配製法:
將蘇木素放入蒸餾水中,用玻棒不停地攪拌直至完全溶解,再依次加入鉀明礬,檸檬酸和水合氯醛,再繼續攪拌,最後加入碘酸鈉,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麗春紅酸性品紅液的配製:麗春紅(ponceau 2R) 0.7g
酸性品紅(acid fuchsin)0.3g
冰醋酸 1ml
蒸餾水 99ml
操作方法:1
、切片脫蠟至水,2、1%高錳酸鉀氧化切片5min,
3、水洗,草酸漂白1min,
4、水洗,蒸餾水洗,天青石藍染5min水洗,
5、摔去余液不用水洗,滴染Mayer氏蘇木素3-5min,
6、流水沖洗5-10min,
7、麗春紅苦味酸飽和液染5min,
8、1%醋酸水溶液洗,
9、1%磷鉬酸分化切片約5min,
10、蒸餾水洗,
11、1%淡綠或者甲苯胺藍滴染30s,
12、1%醋酸水溶液洗切片,
13、95%酒精分化,無水酒精脫水,
14、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固。
結果:膠原纖維呈現綠色或藍色,細胞核呈現灰黑或灰藍色,肌肉和胞質紅細胞呈現紅色。
注意事項:①Masson氏染液配完後保存時間不宜過長,如有可能,每次染色以染配為佳,如何可使著色顏色的鮮艷性。②切片在各級酒精中脫水,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將著染的顏色脫去。③切片保存所著染的顏色顯長為1—2年以後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逐漸褪去,應予注意。④磷鉬酸和磷鎢酸在染色法中的作用各有不同,磷鉬酸作用於膠原纖維,磷鎢酸作用於纖維膠]質,肌膠質,神經膠質和上皮纖維等。上述兩種試劑的使用,可以促進組織有選擇的染色,它們可以減少背景和核的染色,使背景清晰。⑤如有可能,在組織固定時,用Zenker氏固定液固定,如此對染色效果將更好。
臨床應用:1
、與澱粉樣物的區別: 膠原纖維發生病變如壞死或透明變性時,它與澱粉樣物在HE染色時被染為粉紅色,不好區別。應用V.G染色法,能將膠原纖維染為粉紅色,而澱粉樣物將被染為黃色。2、應用與間胚葉來源腫瘤的區別:
如纖維瘤(肉瘤),平滑肌、橫紋肌瘤(肉瘤),神經纖維瘤(肉瘤)、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等,由於都含有大量的纖維,HE染色均為紅色。應用Masson氏染色法,可將膠原纖維染色藍色或綠色,肌源性組織被染為紅色。
3、應用與其他慢性炎症的區別。
如慢性闌尾炎,疤痕癒合時,纖維愈復病灶可被染為鮮紅色或藍綠色,SARS病患者癒合後有的肺部可出現疤痕,粘連,此時可顯示藍色或綠色。
可用於鑒定肝硬化及創傷組織的修復程度。肝硬化時的肝組織有許多不同大小的假小葉,用上述方法顯示時,可顯示出不同的組織結構。V.G法可將包繞假小葉的膠原纖維染成紅色,膽汗呈綠色。
小結
膠原纖維在上述的兩種方法中著染不同的顏色,如V.G著染紅色,Masson氏著染藍色或綠色。這主要取決於染料對組織的滲透、吸附、沉澱和反應,而染料分子量的大小是關鍵,分子量小的分子移動迅速,行動快,對組織的滲透性較強,能穿透較為緻密的組織。分子量大的染料分子移動較遲緩,滲透力較弱,可作用於組織強求構較疏鬆的組織,染色時間可適當延長。
在相關的染料中,分子量從小到大依次排列是:苦味酸(黃色):229.11;桔黃G(黃色):452;麗春紅(紅色):480.42;酸性品紅(紅色):585.53;苯胺藍(藍色):737.72;亮綠(綠色):792.72;甲基藍(藍色)>99。
染色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化學反應和物理作用的雙重過程,在應用這些方法時,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認真地操作,方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2. 特殊染色結果,網織纖維(一)是什麼意思
摘要 網狀纖維染色,reticular fiber,是指在疏鬆結締組織中含量較少,纖維較細,有分支,彼此交織成網狀。用浸銀法可將纖維染成黑色,故又稱嗜銀纖維(argyrophilic fiber)。
3. 網狀纖維染色:(MF-3級)
摘要 網狀纖維染色,reticular fiber,是指在疏鬆結締組織中含量較少,纖維較細,有分支,彼此交織成網狀。
4. 不穩定細胞的特殊染色方法
、簡單染色法,常用鹼性染料如美藍等進行簡單染色; 2、革蘭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結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脫色以及番紅復染四個過程; 3、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劑主要是由伊紅美藍組成; 4、吉姆薩染色
5. 網狀染色(腫瘤細胞巢周圍+)是什麼意思
根據你提供的(腫瘤細胞巢周圍+),就是腫瘤細胞巢周圍網狀纖維染色陽性!意思可以是癌巢周圍的網狀纖維包囊完整,說明癌組織生長較慢,惡性程度低。
網狀纖維是網狀結締組織內的一種纖維。它由網狀細胞可產生,網狀細胞是星狀多突的細胞,核大,著色較淺,核仁明顯,胞質較豐實,胞突彼此連接形成細胞網架。網狀纖維細而有分支,穿行於細胞體和突之間,共同構成網狀支架。這種纖維用H·E染色一般不易辨認。若用銀氨溶液浸染能使纖維變成黑色,故又稱嗜銀纖維。
網狀纖維染色的應用
⑴ 用於顯示和鑒別腫瘤的性質和來源 1)顯示和區分癌與肉瘤 來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癌)僅癌巢周圍有網狀纖維包繞,巢內癌細胞之間則沒有網狀纖維分部。來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肉瘤),瘤細胞之間往往可見較多的網狀纖存在。
2)顯示和區分血管內皮瘤與血管外皮瘤 惡性血管內皮瘤的瘤細胞主要在嗜銀纖維鞘結構以內,單個細胞則嗜銀纖維包繞;惡性血管內皮瘤的瘤細胞均位於小血管之間網狀纖維鞘之外,並有豐富的網狀纖維自小血管壁向外呈放射狀包繞癌細胞。
3)用以鑒別淋巴細胞肉瘤與網狀細胞肉瘤等 在淋巴細胞肉瘤中產生的網狀纖維比在正常淋巴結內的網狀纖維鞘為減少,網狀纖維在瘤細胞間自由行走;而網狀細胞肉瘤的網狀細胞中會產生較多的網狀纖維,與網狀細胞緊密粘連,分布於每個細胞之間。
⑵ 用於某些腫瘤的診斷 根據染色所顯示的網狀纖維多少、分布及行走特點,可用於診斷下列腫瘤。
1)平滑肌肉 細胞之間見有大量平行分布的網狀纖維。 2)纖維肉瘤 可見大量網狀纖維存在,並且密集包繞細胞。 3)滑膜肉瘤 其梭形細胞也產生網狀纖維,但不如纖維肉瘤多。
⑶ 用於觀察和研究癌組織的發生、發展及其惡性程度 癌組織發生,發展過程以及癌組織生長速度,可通過網染進行觀察和研究,如癌巢周圍的網狀纖維包囊完整,說明癌組織生長較慢,惡性程度低;再如子宮頸鱗狀細胞癌巢周圍網狀纖維分解,說明癌組織正在擴散,其惡性程度較高。
⑷ 顯示與觀察基底膜的變化 上皮樣間葉細胞、間皮或滑膜等,可形成細胞巢也可產生少量網狀纖維,壓迫周圍網狀纖維,但為斷斷續續的絕不連成一線,不形成基底膜。顯示與觀察基底膜的存在與否,不但能更有效地判斷其上皮來源,而且有助於區分不同來源的上皮腫瘤。如甲狀腺髓樣癌系假濾泡,無基底膜;濾泡癌或正常濾泡有基底膜。
⑸ 用於壞死組織的結構及類型 1) 凝固性壞死 用HE染色往往為一片紅色的無定形物質,識別不出網狀纖維支架的形態。用顯示網狀纖維的特殊染色方法,可觀察到早期凝固性壞死處的網狀纖維支架還保留其特點。
2) 肺結核乾酪樣壞死 結核用網狀纖維染色後,可以弄清其病變的起源與發展,並可區分 結核球的類型,即 肺炎型、肉芽腫型、阻塞空洞型。肺炎型的壞死組織中尚存在肺泡狀排列的網狀纖維;肉芽腫型為大量雜亂排列的網狀纖維;阻塞空洞型的內容物則看不到網狀纖維。
⑹ 用於顯示和研究肝組織病變 用網狀纖維的染色法,觀察肝臟病變處的網狀支架形態、 分布特點及其破壞情況,可以判定和研究其病變性質、程度及其發展與轉規
6. 請問各種紡織纖維的染色方法。
原竹纖維、竹炭纖維,粘膠、LYOCELL(天絲)可以用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或還原染料,腈綸(一般用陽離子染料,也可以用分散染料,但效果不好)、丙綸等用分散染料,牛奶絲(用分散染料,活性染料或酸性染料)
記著啊,纖維素纖維用活性,還原,直接染料,化纖用還原就行了
7. 什麼是特殊染色及酶組織化學染色診斷
特殊染色是為了顯示與確定組織或細胞中的正常結構或病理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物質、病變及病原體等,需要分別選用相應的顯示這些成分的染色方法進行染色。
包括:膠原纖維染色(Masson等)、網狀纖維染色、彈力纖維染色、肌肉組織染色(磷鎢酸蘇木素)、脂肪染色(蘇丹III)、糖原染色(PAS)、粘液染色(PAS)等。 Masson三色染色:膠原纖維藍色(苯胺藍復染)或綠色(亮綠復染),肌纖維、纖維素紅色,紅細胞呈橘紅色。
酶組織化學染色,生物化學術語,是指利用組織細胞內酶具有催化某種反應的特性來檢測酶活性。
酶組織化學(Enzyme Histochemistry)是利用組織細胞內酶具有催化某種反應的特性來檢測酶活性。一般是利用凍結或固定的切片,在一定的條件下(具有酶的底物等)全酶進行催化作用,產生一種可見產物,沉澱在酶所在的部位,最終通過顯微鏡對酶的活性進行定位或定量研究。
(7)網狀纖維常用特殊染色方法擴展閱讀
特殊染色的應用價值
現代病理學中免疫組織化學技術、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及其它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日益廣泛,但由於這些技術要求一定的實驗條件以及所需的試劑價格較為昂貴,對於一部分病人以及某一些基層醫院是比較難以接受的。而組織化學技術則具有無需復雜的實驗條件以及較為昂貴的試劑操作又比較簡單的優勢,在臨床病理學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比如,當細胞中出現色素,是黑色素還是含鐵血黃素以及當組織中出現均一化學物質是否為澱粉樣變性等,用組織化學技術區別起來很簡單,所以組織化學技術,雖然已有幾十年到幾百年的歷史,仍是一個很有實用價值的技術。
8. 特殊染色的常用特染的應用
凡是間葉組織細胞都可產生網織纖維,也可產生膠原纖維,纖維母細胞是產生膠原纖維的主要細胞。膠原纖維是結締組織中的主要纖維,是結締組織中起支持作用的重要部分,具有一定的韌性和堅固性,能抵抗一定的牽引力而不致撕裂。膠原纖維是原膠原互相錯開1/4平行排列交聯成膠原原纖維,膠原原纖維再聚合成較寬的結構。按膠原的化學成分可分為15種,間質中的膠原纖維主要由I、Ⅱ、Ⅲ型膠原組成,新鮮時呈白色,故又稱為白纖維。在HE染色中呈均一的粉紅色,與周圍間質區分不是很清楚。染色後,便可明顯區別開來,易於觀察病變時膠原纖維的變化。
應用:
(1)器官硬化性疾病的觀察:如肝硬變、心肌瘢痕的觀察,膠原染色更易於觀察診斷。
(2)瘢痕與澱粉樣物質鑒別:前者膠原纖維染色為陽性,後者為陰性。
(3)骨纖維異常增殖病與骨纖維化的鑒別:利用膠原纖維染色可較易觀察前者膠原纖維紊亂,縱橫交錯,後者較規則。 網狀纖維是非常細而短的纖維,大量堆積時則形成緻密的網狀,故有網狀纖維之稱。疏鬆組織中網狀纖維比較少,它多分布在結締組織與其它組織交界處,如在上皮組織與結締組織交界處的基膜內,毛細血管周圍以及造血器官,內分泌腺的腺細胞團索和外分泌腺的腺末房周圍等處均有豐富的網狀纖維。
網狀纖維的變化,反映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的不同過程,對疾病的診斷有極大意義。網狀纖維的多少、粗細緊密、疏鬆或斷裂,都是病理檢驗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臨床病理診斷中,可根據其存在和分布來鑒別癌與肉瘤。而在HE染色標本上,網狀纖維不易顯色。所以網狀纖維的組織化學染色,在臨床病理診斷上占著相當重要的位置。
應用:
(1)癌與肉瘤的鑒別:在網狀纖維染色下可清楚顯示出肉瘤每一個細胞周圍有網狀纖維圍繞,或似為團狀或巢狀的瘤組織,但團巢內仍有破碎的網狀纖維,癌顯示為明顯巢或索狀,巢內無網狀纖維。
(2)骨基質與濃縮的分泌物、血漿或水腫液的鑒別:骨基質內有網狀纖維,而後者無。
(3)炎症細胞與癌細胞的鑒別:在支氣管活檢中有時擠壓較重,一些深染的細胞擠壓成團,難以判斷是受擠壓的炎症細胞。這種病例染網狀纖維有利於鑒別,炎症細胞不成巢,小細胞癌可有巢狀或索狀結構。
(4)壞死與死後自溶的鑒別:在胰腺是生前壞死還是死後自溶有時很難鑒別,染網狀纖維,前者網狀纖維支架破壞較嚴重,結構塌陷,而後者雖然死後自溶嚴重,但網狀纖維支架結構常可保存。
(5)血管性腫瘤的鑒別:有時血管內皮細胞瘤與血管周圍細胞瘤常規染色較難鑒別,網狀纖維染色,可顯示清楚的血管結構,看清腫瘤細胞與血管關系有利於鑒別。內皮細胞性腫瘤,腫瘤位於血管壁的網狀支架內,而外周細胞則圍繞著血管壁或與之呈放射狀排列。
(6)肝硬化及慢性肝炎肝細胞碎片狀壞死或纖維化的鑒別:
a.慢性活動性肝炎壞死灶有時較難辨認,染網狀纖維顯示局部有網狀支架的破壞與崩解,結合HE切片較易判斷小灶狀壞死。
b.慢性活動性肝炎輕度纖維化,在網狀纖維染色下較易判斷。
c.慢性淤血性肝硬變有時較難判斷,網狀纖維較易觀察中央靜脈及小葉下靜脈通道上的網狀纖維增生。增生較明顯,有反包圍現象,形成假小葉結構,就可診斷淤血性肝硬變。
(7)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在HE染色胃粘膜有無萎縮較難判斷,網狀纖維染色可較清楚顯示胃粘膜正常結構破壞,間質纖維增生,有助於胃粘膜萎縮的診斷。
(8)有助於癌浸潤的診斷,有些上皮性腫瘤是否早期突破基底膜形成浸潤,HE染色難以確診,而網狀纖維染色可較清楚顯示基底膜,較易確定基底膜有無早期浸潤破壞現象。
(9)腦內原發瘤與轉移瘤的鑒別:腦內絕大多數腫瘤網狀纖維很少,只有血管周圍有少量網狀纖維,而轉移癌及肉瘤都有明顯的網狀纖維,故有利於鑒別。
(10)非乾酪性結核與結節病的鑒別:後者結節內及結節周圍較早出現明顯的網狀纖維,觀察此有利於二者鑒別。
(11)淋巴結病變的判斷:
a.良性濾泡性反應性增生與濾泡性淋巴瘤鑒別,染網狀纖維後顯示:後者濾泡間網狀纖維減少且有受擠壓現象,前者網狀纖維增加且較紊亂。
b.判斷淋巴結的正常結構:有時HE切片較難判斷正常結構是否完整,染網狀纖維。皮髓質及竇的結構較清楚,若為炎症或腫瘤性破壞則較難辨認。 彈力纖維是結締組織發生形成較晚的一種纖維,在創傷修復中一般在4—5周才有較明顯的彈力纖維形成。彈力纖維艱固、較小而彈性較大,容易伸展,在結締組織起彈性作用。彈力纖維由彈性蛋白組成,新鮮時呈黃色又稱黃纖維。彈力纖維纖維分枝連成網,折光性強,含量多時在HE染片上呈折光性強的粉紅色,量少的不顯色。故量多時與膠原纖維不易區別,量少則不能觀察。彈力纖維染色主要用於觀察彈力纖維有無增生、腫脹、斷裂、破碎及萎縮或缺如等病變。
應用:
(1)動靜脈的辨認:在血管病變時是動脈還是靜脈以及是否為血管壁難辨認時,彈力纖維染色有助於辨認。有彈力板者為動脈,有彈力纖維構成血管輪廓者為血管。彈力纖維抗損傷能力較強,故彈力性纖維構成血管輪廓不易損壞。
(2)彈力纖維瘤的診斷:彈力纖維染色可見瘤樣病變內有大量彈力纖維增生,非真性腫瘤。
(3)心血管先天性彈力組織增生,這組疾病有先天性內膜炎及冠狀動脈的彈力纖維組織增生。彈力纖維染色有助於診斷。
(4)彈力纖維損傷性疾病:這組疾病有肺氣腫、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中層炎症等,彈力纖維染色有助於這些疾病的觀察診斷。
(5)一些與彈力纖維變化有關的皮膚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這組疾病有皮膚鬆弛症,萎縮性硬化性苔蘚等,其診斷與鑒別診斷常依賴於彈力纖維染色,以觀察彈力纖維變化。 脂肪和類脂統稱為脂類,它是構成機體的正常成份,脂肪主要積於脂肪組織中,並以油滴狀的微粒存在於脂肪細胞胞漿內。因脂肪溶於酒精,故在HE染色中則被溶解掉,因此對某些疾病不能判斷,所以必須進行脂肪染色。
應用:
(1)心、腦、腎等組織器官的脂肪栓塞,脂肪染色即可判定栓子是否為脂肪滴。
(2)心臟、肝臟等脂肪變性:脂肪染色可顯示變性細胞內的脂滴。
(3)脂肪肉瘤與其它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的鑒別:脂肪染色即可顯示脂肪肉瘤瘤細胞內產生的脂滴。 糖類從組織化學技術角度來分,可分為多糖、中性粘液物質、酸性粘液物質、粘蛋白及粘脂質。多糖主要指糖原,它是一種膠樣液態存在於肝細胞、骨骼肌、心肌等處。因糖原在肝臟及心肌疾患及某些腫瘤的病變中分布和量都有一定改變,故糖原的染色在臨床病理診斷上具有重要意義。
(1)肝及心肌糖原沉著症的診斷:糖原染色顯示在肝或心肌細胞內有大量糖原存在即可確診。
(2)糖尿病性腎小球硬化症或血管病的診斷。
(3)高雪氏病與尼曼——匹克氏病的鑒別:前者為陽性、後者為陰性,做此染色較易鑒別。
(4)骨內骨外尤文氏肉瘤的診斷:此瘤 80%細胞內有較多糖原,糖原染色為陽性,所以糖原染色為陽性(大多數細胞)可以協助診斷。
(5)腺泡狀軟組織肉瘤與化感瘤:前者棒狀小體糖原染色為陽性。
(6)間皮瘤或滑膜肉瘤與其它癌的鑒別:前者分泌含透明質酸的粘液,糖原染色為陽性,但透明質酸酶消化後即呈陰性反應,如有此染色特點,即可有助於診斷滑膜肉瘤或間皮瘤而不是癌。 粘液從組織源上分上皮細胞分泌性及結締組織粘液性兩種。粘液染色能有助於某些疾病的診斷。
應用:
(1)水腫與粘液變性:皮膚真皮水腫與粘液變性有時較難以從組織學上區別,染粘液有助於鑒別。
(2)硬皮病與硬腫病的鑒別:後者膠原纖維增生,纖維之間粘液陽性物質增多,有助於這兩者之間的鑒別。
(3)粘液細胞癌的診斷與鑒別:胃活檢時,印戒細胞與黃瘤細胞或泡沫細胞不易鑒別,染粘液即可確定是否為印戒細胞。
(4)胃癌分型:有人將胃癌分為腸型及胃型,這種分型與流行病、年齡及預後有一定關系,利用AB/PBS染色,胃癌細胞分泌中性粘液為胃型,分泌酸性粘液為腸型。 (含鐵血黃素及黑色素)
含鐵血黃素是由漏出於血管外的紅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分解血紅蛋白產生的顆粒,HE染色為棕黃色,故稱為含鐵血黃素。因有時與福爾馬林沉渣及黑色素等難相區別,故做含鐵血黃素染色。
應用:
主要用於同其它色素鑒別,若為陽性,顯示陳舊性出血。黑色素常見於皮膚色素細胞,惡性黑色素瘤常可產生黑色素。組織內大量存在時呈棕黑色,易於鑒別。但少量存在時便難與其它色素相鑒別,須作黑色素染色。
應用:
(1)黑色素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腫瘤細胞內色素是否為黑色素,染黑色素有助於確定黑色素性質及腫瘤的定性診斷。
(2)血色病與黑便病:真皮內有色素沉著,黑色素陰性而含鐵血黃素陽性者可能為前者。 神經原纖維呈細線狀,存在於神經細胞體及樹突中,它們形成一個稠密的網狀,軸突中的原纖維也互相交織在一起,且伸延至軸突全長。在HE染色中呈粉紅色,難與膠原纖維相區別,故須作神經纖維染色。
應用:
(1)有利於觀察神經原纖維的損傷。
(2)神經系統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如神經母細胞瘤與未分化癌的區別等。 真菌和黴菌:真菌引起的病變雖然多種多樣,但都不具有特異性,且真菌在HE染色中均顯藍色,故須作真菌染色。
應用:
在化膿性炎、壞死性化膿性炎及肉芽組織性化膿性炎或化膿性炎伴有巨細胞反應疑為黴菌感染時,找到黴菌的菌絲、抱子及菌體即診斷為黴菌性炎。
細菌: 細菌在HE染色上不能分類,故須作細菌染色。
應用:
(1)一些疑為細菌感染性炎症,可用細菌染色進一步確定病原診斷。如傷寒肉芽腫性炎或葡萄球菌性炎等化膿性炎症的診斷中細菌染色有很重要的診斷價值。
(2)風病與結核病:均由菌體表面含蠟質膜的抗酸桿菌所感染形成,故須經抗酸染色才能著色,從而與其它疾病相鑒別。
9. 特殊染色masson(十)匯管區+陽性對照+
摘要 結締組織染色法1.1 Mallory三色染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