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HSE管理體系中風險評價常用的幾種方法
HSE管理體系中風險評價方法大致可分為4種模式:
一種是安全檢查表法,主要依據有關法規和過去積累的經驗,編制檢查表,逐項檢查。檢查表方便易行,根據需要可簡可繁。此法雖然簡單,效果卻很好。
第二種是危險指數評價法,該方法主要適用於化學工業過程的安全評價。與安全檢查表相比,此法更為詳盡和深入,並能將工藝過程的危險定量、分級。該法初期主要是針對工藝過程本身,對於人員、管理等因素涉及較少,目前已較多地考慮了管理方面的內容。
第三種是安全系統工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對過程做詳盡的描述和邏輯分析,能夠從工藝、設備人員操作、管理方面作全面分析。該法可進行定性分析,有些還可做較為精確的定量計算,採用這種方法時需要詳細的原始資料,分析過程往往較繁,因而要耗費大量人力和物力.
第四種是綜合型的方法,所謂綜合型的方法就是將上述3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美國杜邦公司的「安全檢查表-故障類型及影響分析-故障樹、事件樹」三階段安全評價決策樹,以及我國光氣生產設計階段提出的「安全檢查表-危險指數計算-系統安全分析」三階段評價法等。
風險評估的定義及常用方法如下:
一、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二、常用方法:
1、風險因素分析法
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2、模糊綜合評價法
3、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
4、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
5、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
6、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
三、任務:
1、確定風險評估的主要任務;
2、識別評估對象面臨的各種風險;
3、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4、確定組織承受風險的能力;
5、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的優先等級;
6、推薦風險消減對策。
㈢ 項目風險評估有哪些主要方法
風險評估的方法有風險因素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內部控制評價法、分析性復核法、定性風險評價法、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評估是組織確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屬於組織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策劃的過程。在進行風險評估的過程中,要注意對應關系。
㈣ 健康風險評估計算最常用的方法
康風險評估計算,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評估法,利用各項的一些統計學的資料來對人進行評估。
㈤ 風險評價方法有
一、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
1、將一項作業活動分解成若干相連的過程;
2、對每個過程的所有潛在風險進行識別;
3、針對每個風險制訂控制措施。
具體見下表:
工作危害分析表
作業任務: 工作地點:
分析人員: 日 期:
審 核 人: 日 期:
序號
工作
內容
危害後果
現有安全
控制措施
評價結果
建議糾正/預防措施
L
S
F
風險等級
二、安全檢查表分析方法(SCL法)
1、先對一個檢查對象進行分解,確定需要檢查的若干小項;
2、針對每一個小項,查找有關資料,確定檢查標准;
3、針對每一個檢查標准,確定未達標的後果;
4、針對每一個後果,確定現有的的控制措施;
5、針對每一項現有的控制措施,制訂改進控制措施。
具體見下表:
安全檢查分析記錄表
檢查工序: 檢查對象:
分析人員: 日 期:
審 核 人: 日 期:
序號
檢查項目
檢查標准
未達到標準的後果
現有的控制措施
L
S
H
風險等級
建議改進措施
三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法)
對具有潛在危險性的作業條件,影響危險性(D)的主要因素有3個:
①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
② 暴露於這種危險環境的情況,
③ 事故一旦發生可能產生的後果。
D = L× E× C
式中:
D —作業條件的危險性,
L —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E —暴露於危險環境中的頻率,
C —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結果。
(1)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L)如下表:
分數值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會被預料到
6
相當可能
3
不經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0.5
可以設想,很不可能
0.2
極不可能
0.1
實際上不可能
(2)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率(E)如下表:
分數值
暴露於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10
連續暴露於潛在的危險環境
6
每日工作時間內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爾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幾次暴露
0.5
非常罕見的暴露
(3)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結果(C)如下表:
分數值
事故造成的後果
100
大災難,10人以上死亡
40
災難,數人死亡
15
非常嚴重,1人死亡
7
嚴重,嚴重傷殘
3
重大,有傷殘
1
輕傷,需救護
(4)危險等級劃分(D)如下表:
危險性分值
危險程度
>320
極度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
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
70-160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
比較危險,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四、預先危險性分析(PHA法)
對各工藝環節中評價單元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預先危險性分析,強調盡可能覆蓋整個系統,涉及所有存在的危險類別、危險狀態、存在條件、事故後果等,特別適用於工程初步設計階段的概略分析。
其主要功能有:
大體識別與系統有關的主要危險;鑒別產生危險的原因;估計事故出現對系統產生的影響;對已經識別的危險進行分級;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險性的措施。
分析步驟
l 對系統的生產目標、工藝過程以及操作條件和周圍環境進行充分地調查了解;
l 收集以往的經驗和同類生產中發生過的事故情況,分析危險、有害因素和觸發事件;
l 推測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和危險程度;
l 確定危險、有害因素可能產生後果的危險等級;
l 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
危險性等級劃分
按導致事故危險、危害的程度,根據可能導致的後果,將相關的危險、有害因素劃分為四個危險等級,
㈥ 風險評價方法主要有哪些
風險評價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JHA﹚:危害。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的根源或狀態。這種「根源或狀態」來自作業環境中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有害的作業環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從作業活動清單中選定一項作業活動,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識別每個工作步驟的潛在危害因素,然後通過風險評價,判定鳳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識別各種步驟潛在危害時,可以按下述問題提示清單提問。身體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體之間?工具、機器是否存在危害因素?從業人員是否可能接觸有害物質?從業人員是否可能滑倒、絆倒或墜落?從業人員是否可能因推、舉、拉用力過度而扭傷?從業人員是否可能暴露亍極熱或極冷的環境中?是否存在過度的噪音或震動?是否存在物體墜落的危害因素?空氣中是否存在粉塵、煙、霧、蒸汽?2、LSR評價法:﹙風險等級評價﹚LSR評價法:風險是發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後果的結合。L——可能性;S——後果嚴重性;R——風險度。風險值R=可能性L×後果嚴重性S風險等級判定準則及控制措施不可承受風險的確定「不可承受的風險」的確定要依據定義,即根據組織的法律義務和其指定的安全方針,確定不可承受的風險就是從評價結果中找出這樣一些風險;這些風險的受控將保證組織不違反使用的安全法律的要求和其他安全的要求,並保證組織自己制定的安全方針得到實現。其確定的方法可採用「三方把關」法。
㈦ 風險評估的常用方法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或之後(但還沒有結束),該事件給人們的生活、生命、財產等各個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的可能性進行量化評估的工作。即,風險評估就是量化測評某一事件或事物帶來的影響或損失的可能程度。
常用方法:
1、風險因素分析法
風險因素分析法是指對可能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進行評價分析,從而確定風險發生概率大小的風險評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調查風險源→識別風險轉化條件→確定轉化條件是否具備→估計風險發生的後果→風險評價。
2、模糊綜合評價法
3、內部控制評價法
內部控制評價法是指通過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結構的評價而確定審計風險的一種方法。由於內部控制結構與控制風險直接相關,因而這種方法主要在控制風險的評估中使用。注冊會計師對於企業內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評價可分為三個步驟:
4、分析性復核法
分析性復核法是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主要比率或趨勢進行分析,包括調查異常變動以及這些重要比率或趨勢與預期數額和相關信息的差異,以推測會計報表是否存在重要錯報或漏報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三種。
5、定性風險評價法
定性風險評價法是指那些通過觀察、調查與分析,並藉助注冊會計師的經驗、專業標准和判斷等能對審計風險進行定性評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優點,適合評估各種審計風險。主要方法有:觀察法、調查了解法、邏輯分析法、類似估計法。
6、風險率風險評價法
風險率風險評價法是定量風險評價法中的一種。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計算出風險率,然後把風險率與風險安全指標相比較,若風險率大於風險安全指標,則系統處於風險狀態,兩數據相差越大,風險越大。
風險率等於風險發生的頻率乘以風險發生的平均損失,風險損失包括無形損失,無形損失可以按一定標准折換或按金額進行計算。風險安全指標則是在大量經驗積累及統計運算的基礎上,考慮到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經濟情況、法律因素以及人們的心理因素等確定的普遍能夠接受的最低風險率。風險率風險評價法可在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注冊會計師行業風險管理中使用。
應答時間:2021-10-2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㈧ 安全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方法有哪些
安全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方法有以下這些:
方法一、危險材料識別
識別出哪些東西是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材料,如易燃或爆炸性材料等,找出它們所在位置和數量,處理方法是否適當。
方法二、危險工序識別
找出所有涉及高空或高溫作業、使用或產生易燃材料等容易引發安全事故的工序,了解企業是否已經制定有關安全施工程序以控制這些存在安全危險的工序,並評估其成效。
方法三、用電安全識別
包括檢查電氣設備安裝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插座插頭是否嚴重超負荷、電線是否老化腐蝕、易燃工作場所是否有防靜電措施、電器設備有無定期維修保養以避免散熱不良產生熱源等。
方法四、工作場地整理
檢查工場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如是否堆積大量的可燃雜物(如紙張、布碎、垃圾等),材料有否擺放錯誤,腳手架是否牢固等等。
方法五、工作場所環境安全隱患識別
工作場所由設施、工具和人三者組成一個特定的互相銜接的有機組合的環境,往往因為三者之間的聯系而可能將安全事故的危害性無限擴展。識別環境中的安全危險性十分重要,如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人員是否能立即撤離,電源是否能立即切斷等等。
方法六、安全事故警報
找出工作場所是否有安全事故警報裝置或安排,並查究它們能否操作正常。
方法七、其它識別
留意工作場所是否有其他機構的員工在施工,例如:當裝修工程進行,裝修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或材料均可增加安全隱患。
風險管理的方法
一、反應性方法:當一個安全事件發生時,很多IT專業人員感到惟一可行的就是遏制情形,指出發生了什麼事情,並盡可能快地修復受影響的系統。反應性方法可以是一種對已經被利用並轉換為安全事件的安全風險的有效技術響應,使反應性方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嚴密性,可幫助所有類型的組織更好地利用他們的資源。
二、前瞻性方法:與反應性方法相比,前瞻性安全風險管理有很多優點。與等待壞事情發生然後再做出響應不同,前瞻性方法首先最大程度地降低壞事情發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