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食用菌的消毒與滅菌常用的方法
有哪些?
滅菌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滅物料及容器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營養體和休眠體,使物料成為無菌狀態,是一種徹底的滅菌方法。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殺滅或清除基質中、物體表面及環境中的部分微生物,是一種不徹底的滅菌方法。
在食用菌的生產和科研中,主要使用物理、化學、生物方法來達到消毒或滅菌的效果,以物理、化學方法應用最為普遍。物理方法是用熱力滅菌、輻射滅菌、過種名pH范圍最適pH 種名pH范圍適宜pH濾除菌等手段來殺滅微生物。在應用中,對培養基、工作服等常用高壓蒸汽滅菌,金屬接種工具採用灼燒滅菌,玻璃器皿等用乾熱滅菌。對一些不耐高溫、體積較大的物品,還可以採用紫外線進行輻射滅菌。對熱不穩定的生化試劑,如菌制劑、維生素的水溶液,則用過濾除菌的方法。
化學消毒與滅菌。主要利用化學葯品中的酚、醇、酸、鹼、重金屬、氧化還原劑、表面活性劑、染料等化學葯品,對器皿、工具等進行浸泡,對環境進行噴灑、熏蒸來達到消毒的目的。
生物滅菌或消毒,是利用生物來抑制或殺滅有害微生物的方法,還可以利用生物制劑來抑制或殺滅微生物。
『貳』 食用菌(蘑菇)煮熟後用什麼樣的方法滅菌包裝才能使保質期很長
加檸檬酸水,PH值在4.2左右,封口後,高溫殺菌保存。殺菌一般用密封殺菌鍋,95度30分鍾。沒有的話,用普通鍋煮,93度左右,1小時。但要保證袋子是水煮袋,可以耐高溫。
『叄』 食用菌滅菌方法
用臭氧滅菌
根據生產環節KPI分析,可分為六大關鍵環節。1、培養料配置
;2、消毒環節
;3、優質菌種選擇及接種
;4、發菌培養
;5、出菇棚場地建立和出菇
;6、食用菌採收和臭氧保鮮
。
每個環節都需嚴格把關,以減少雜菌污染和病蟲鼠害,育壯菇體,增強自身抗病抵害能力,才能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
採用最新臭氧技術,可以提高食品菌質量,避免霉變。提高食品菌產量20%以上。
『肆』 有哪些食用菌種植常用的滅菌方法
在種植食用菌的時候,滅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主要採用的方法有高溫滅菌,和使用化學葯劑滅菌。
1、高溫滅菌的方法,簡單高效。在鋸末裝入袋子之後,往往會架起一個大鍋,然後將袋子平鋪在上面,用塑料薄膜漿已經裝袋的鋸末進行高溫加熱。在加熱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在這個時間內需要保證塑料薄膜不漏氣,如果漏氣的話就會功虧一簣。鋸末袋子上不了溫度就會導致殺菌不徹底,在後期的種植過程中可能會有雜菌的出現。
綜上所述,在種植食用菇的時候,殺菌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序,在殺菌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同時也要認真仔細,將殺菌的工序做到完整。
『伍』 食用菌栽培料最好的殺菌方式
巴氏消毒用於徹底殺滅啤酒、酒、牛奶、血清蛋白等液體中病原體的方法,也是現世界通用的一種牛奶消毒法。
乾熱滅菌主要是乾熱空氣滅菌法:是指用高溫乾熱空氣滅菌的方法。該法適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和金屬製品以及不允許濕熱氣體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軟膏機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葯品的滅菌,不適合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葯品的滅菌。
綜上,高壓蒸汽滅菌是最適合食用菌栽培料最好的殺菌方式,但真正食用菌栽培料滅菌過程中因為高壓滅菌儀器價格較高,所以菇農們一般都自製滅菌設備,滅菌效果也不錯。
『陸』 菌類常用滅菌葯劑有哪些
(一)甲醛 又名福爾馬林。為無色透明液體,有強烈的刺激氣味,標准福爾馬林含甲醛37%~41%,有強酸性反應,能與水或酒精以各種比例相混合。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0.1%~0.25%的甲醛溶液,在6~12小時內能殺滅細菌、芽孢及病毒。其殺菌機理為凝固蛋白質,還原氨基酸,屬廣譜性殺菌劑。性穩定,耐貯存,受有機物影響小。常用於接種時對空氣進行熏蒸消毒或對環境噴灑消毒。也用於物體表面滅菌。此外,用1∶9的水稀釋液,可作為浸制食用菌標本的固定劑和防腐劑。存放後如有白色沉澱出現,可加數滴硫酸溶解。它對人的皮膚、眼睛刺激性很強,使用時要注意防護。可噴灑25%氨水,用量為甲醛的3/4,10~30分鍾後可消除甲醛殘余氣味。
(二)高錳酸鉀 俗名灰錳氧。分子式:KMnO4。暗紫色晶狀體,有金屬光澤,性穩定,耐貯藏。易溶於水,呈紫紅色溶液,其水溶液在酸鹼條件下都不穩定,也易為醇類、亞鐵鹽、磺化物等分解。高錳酸鉀是強氧化殺菌劑,240℃分解放氧。
在灰樹花生產中,常用0.1%~0.2%的溶液,對床架、器皿、用具和皮膚表面滅菌。因是強氧化劑,其水溶液在酸鹼條件下很不穩定,要隨配隨用。0.01%~0.1%濃度的溶液作用10~30分鍾,可殺滅微生物營養體。5%溶液作用24小時,可殺滅細菌芽孢。其殺菌機理是使蛋白質和氨基酸氧化,並使酶失活,導致菌體和芽孢死亡。溫度升高可加強殺菌作用,有機物可降低殺菌效果,碘化物和還原劑對其有拮抗作用。本品與福爾馬林混合進行熏蒸滅菌,可產生甲醛氣體。本品具有腐蝕性,勿以濕手取葯。
(三)酒精 化學名稱乙醇。無色透明液體,易揮發。使用優點是作用較快,性質穩定,無腐蝕性,基本無毒;缺點是有效濃度高,不能殺傷細菌芽孢,僅對細菌營養體、病毒與真菌孢子有殺傷作用。60%~70%溶液作用5分鍾可殺死細菌營養體,對細菌孢子則需作用30~60分鍾。殺菌機理是使蛋白質脫水變性,干擾微生物新陳代謝,抑制其迅速繁殖並有溶菌作用。消毒用酒精配製成70%溶液,濃度低消毒時間長;濃度高可使菌體表面蛋白質脫水凝固而形成保護層,反而妨礙其向深度滲透,降低殺菌作用。配製方法是,量取95%酒精75毫升,加20毫升冷開水即可。一般用於菌瓶試管外表、接種工具及皮膚消毒。
(四)新潔爾滅 陽離子型表面活性殺菌劑。含季銨鹽5%。化學名稱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銨。分子式:C22H38NBr。為淡黃色膠狀體,具有芳香氣味,極苦。易溶於水,溶液澄清,呈鹼性反應,振搖時能產生大量泡沫。耐光,耐熱,無揮發性,可長期貯存。高稀釋度時能抑菌,高濃度則可殺菌。
殺菌機理是吸附於菌體表面,改變細胞壁的透性。還能降低表面張力,促使物體表面的油脂被乳化而兼起清潔作用。對人體無刺激性,對器械也無腐蝕性,是一種無毒的殺菌劑。在灰樹花生產中,常用0.25%的水溶液對雙手和器皿揩抹消毒,但有效期時間短,應隨配隨用。
(五)氣霧消毒盒 商品為灰色粉劑。採用國際DCC-NA為主劑,輔以國內煙熏供熱劑為載體,利用煙霧的熱力及其無孔不入的特性,對接種箱、接種室、發菌室、栽培房等進行全方位的消毒。在室溫18℃、相對濕度75%的條件下,對各種雜菌及病毒均有殺滅作用。本品易燃,使用時點火即產生氣霧,含有氯味,對金屬有腐蝕性。
(六)硫磺 殺菌劑和殺蟎劑,黃色固體,在115℃下熔化成黃色易流動的液體。在160℃下變黑、變黏、不溶於水,微溶於乙醇和乙醚。可被水緩慢溶解。除礦油外,可與大多數農葯混用。可加工成粉劑,為防止因靜電而結球,常加入10%的惰性物質;也可加工成可濕性粉劑或微粒膠體懸浮劑。在灰樹花生產中,常用於接種室、發菌室和菇房等空間熏蒸消毒。無內吸活性。殺菌機理:硫磺粉燃燒後產生SO2,其與水作用生成亞硫酸(H2SO3),亞硫酸附著於菌體細胞,能奪取細胞中的氧,菌體細胞因脫氧而死亡。為此,熏蒸時一定要將培養室噴濕。
(七)升汞 重金屬鹽型殺菌劑。化學名稱為氯化汞。分子式:HgCL2。白色結晶性粉末,溶於水。和其他重金屬鹽類一樣,對細菌具毒性,殺菌力特強。
殺菌機理是重金屬離子帶陽電,容易和帶陰電的菌體蛋自相吸附,使其變性或沉澱。如汞能與細菌蛋白中的-SH基相結合,使某些以-SH為必要基團的酶類失去活性,而使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受到嚴重影響。在灰樹花生產中,常用於分離材料的表面滅菌,一般是用0.1%~0.2%濃度的溶液對材料作揩擦或浸泡。
(八)多菌靈 又稱棉萎靈、苯並咪唑44號。廣譜內吸性氨基甲酸酯類殺真菌劑。化學名稱:N-(苯鮩咪唑基)-氨基甲酸甲酯。分子式:C9H9O2N3。純品為白色晶狀粉末,工業品為棕色粉末。溶點306℃。對人、畜低毒。小鼠LD50(LD50為致死中量,即殺死50%試驗動物所需要的葯量)大於5000毫克/千克。殘效期10天左右。
多菌靈的殺菌機理干擾菌體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對子囊菌類中的某些病原菌以及大部分半知菌類的病原菌有防治效果,對藻狀菌類效果較差。市售主要劑型有25%和50%可濕性粉劑,還有40%乳劑。配成0.25%濃度的水溶液進行噴霧,可以防治木霉、輪枝孢霉、疣孢霉及部分鐮刀菌引起的病害。在灰樹花生料栽培中,配成0.1%~0.2%的水溶液用於拌料,對防治木霉、鏈孢霉等多種黴菌污染有較好效果。但不能與銅制劑混用。且對木耳、銀耳、猴頭菌等菌絲體生長有抑製作用。
(九)苯菌靈 廣譜內吸性雜環類殺菌劑。商品為苯萊特,又名苯拉特等。化學名稱:甲基-1-(丁基氨基甲酸)-2-苯並脒唑氨基酸酯。分子式:C14H18N4O3。純品為白色結晶,熔點290℃,微有刺激性臭味。不溶於水,微溶於乙醇、氯仿、二甲基甲醯胺、丙酮等有機溶劑。乾燥狀態下穩定,在水溶液中可水解生成苯並脒唑氨基甲酸甲酯。對金屬無腐蝕性。工業品純度97%~99%。對多種真菌性病害有預防和治療效果。但是對子囊菌中的鏈格孢屬、多數藻狀菌及擔子菌無效。常用作灰樹花病害的防治劑。它的毒性較低,大鼠口服LD50大於10000毫克/千克。加工劑型為50%可濕性粉劑。常稀釋為800~1000倍液在菇棚噴霧。
(十)百菌清 有機氯保護性廣譜殺菌劑。化學名稱:四氯間苯二腈,也稱2,4,5,6-四氯-1,3-二氰基苯。分子式:C8CL4N2,純品為白色無味結晶,難溶於水,能溶於丙酮、二甲苯等有機溶液。工業品純度98%,淡黃色、稍有刺激性氣味。在常溫下性質穩定,對鹼、酸水溶液及紫外線也穩定,無腐蝕性。對人、畜毒性低。大鼠口服LD50大於10000毫克/千克。對皮膚和黏膜有輕微刺激。加工劑型為75%可濕性粉劑。稀釋600~800倍噴灑菇床及菇(耳)木,可防治木霉等。在發病初期噴1次,以後每隔7~10天再噴1次。注意眼睛、皮膚防護,避免與石硫合劑混用。
『柒』 常用滅菌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1、熱滅菌法
熱滅菌法利用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一切蛋白質變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細胞死亡。通常有乾熱、濕熱和間歇加熱滅菌等法。
2、乾熱滅菌
火焰灼燒法或烘箱內熱空氣滅菌法稱為乾熱滅菌法(dryheatsterilization)。
把金屬器械或洗凈的玻璃器皿放入電熱烘箱內,在150~170℃下維持1~2小時後,可達到徹底滅菌(包括細菌的芽孢)的目的。灼燒(incineration或combustion)是一種最徹底的乾熱滅菌法,應用范圍僅限於接種環、接種針的滅菌或帶病原菌的材料、動物屍體的燒毀等。
3、化學試劑滅菌
大多數化學葯劑在低濃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濃度下起殺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學滅菌劑必須有揮發性,以便清除滅菌後材料上殘余的葯物。
化學滅菌常用的試劑有表面消毒劑、抗代謝葯物(磺胺類等)、抗生素、生物葯物素抗生素是一類有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合成的次生代謝產物或人工衍生物,他們在很低濃度時就能抑制或感染它種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細胞等)的生命活動,因而可用作優良的化學治療劑。
4、間歇滅菌
間歇滅菌連續3天,每天進行一次蒸氣滅菌的方法。此法適用於不能耐 100℃以上溫度的物質和一些糖類或蛋白質類物質。一般是在正常大氣壓下用蒸氣滅菌1小時。滅菌溫度不超過100℃,不致造成糖類等物質的破壞,而可將間歇培養期間萌發的孢子殺死,從而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5、輻射滅菌
輻射滅菌在一定條件下利用射線進行滅菌的方法。較常用的有紫外線,其他還有電離輻射(射線加快中子等)。波長在25000~80000納米之間的激光也有強烈的殺菌能力,以波長26500納米最有效。輻射滅菌法僅限於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設備復雜,難於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