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菊花怎麼種植
一、選擇土壤
在菊花的生長過程中,一定要記得,肥料的充足後,會讓菊花長得好,但是,為了讓主幹粗壯,從而花朵能挺立的話,就要在菊花生長的時候,摘去頂尖,這樣,就會讓其主幹部分長得粗壯起來。
(1)小菊花怎麼播種方法擴展閱讀:
菊花的生長環境: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在短日照下能提早開花。喜陽光,忌蔭蔽,較耐旱,怕澇。喜溫暖濕潤氣候,但亦能耐寒,嚴冬季節根莖能在地下越冬。花能經受微霜,但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較高的氣溫。最適生長溫度為20℃左右。
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後)可降至15-13℃。
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忌連作。
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
❷ 盆栽小雛菊怎麼播種育苗
1、種植時間
雛菊種子種植主要在每年的8~9月間進行(這個時間是相對最佳,因為見過有花友10月份播種、5月份播種,都成功了),播種後12-14周開花。
2、土壤要求
播種宜選用疏鬆、透氣的介質。最好再用蛭石(其他介質覆蓋也可以)覆蓋,薄薄一層,以不見種子為度。
3、播種溫度
因雛菊種子很小,不宜點播,所以一般用撒播,當苗長有2-3片真葉即可移植一次。播後保持18-20℃的溫度,80-90%的濕度,5-8天發芽。在江浙一帶還可春播,但育苗長勢和開花都不如秋播苗。所以一般不用春播。
4、光照調節
雛菊也喜陽光,包括在生長期和開花期。光照充分可促進植株的生長,葉色嫩綠,花量增加。
❸ 小雛菊種子怎麼種植方法
1、種植時間
雛菊種子種植主要在每年的8~9月間進行(這個時間是相對最佳,因為見過有花友10月份播種、5月份播種,都成功了),播種後12-14周開花。
2、土壤要求
播種宜選用疏鬆、透氣的介質。最好再用蛭石(其他介質覆蓋也可以)覆蓋,薄薄一層,以不見種子為度。
❹ 小雛菊最詳細的種植方法。
1、8月中旬或9月初於露地苗床播種繁殖。 2、播種後,宜用葦簾遮蔭,不可用薄膜覆蓋。 3、幼苗出齊,撤去簾子。 4、長出二、三片葉時第一次分植,裸根不帶宿土,畦地土壤需濕潤,澆水要及時,必要時葦簾遮蔭分苗兩三天後,土壤乾燥時可再澆—次水。 5、兩天後鬆土保墒蹲苗。待幼苗生出3一4片真葉時,帶土坨移植一兩次,可促發大量側根,防止徒長。畦內施適量基肥。來年株形矮壯,抗逆性強,花大豐滿色艷。 6、10月底澆一次透水,當畦土不粘不散時,起坨囤人陽畦越冬,晚間蓋蒲席防寒。 7、雛菊越冬耐冷涼,但怕嚴霜和風干。蒲席的薄厚和蓋撤時間早晚,視花苗長勢和天氣冷暖靈活掌握,以防徒長和有效地控制花期。 8、秋季經過一兩次移植的,春季可在見花時直接定植花壇。秋季分苗後未經倒畦移植過的,春季宜在加足基肥的畦地養護成型後,入花壇定植或出圃上市。 9、定植時,施腐葉肥或廄作底肥,株距15厘米。定植後,宜每7一10天澆水一次。 10、施肥不必過勤,每隔2--3周施一次稀薄糞水,每月中耕1次,待2月開花後,停止施肥。 另:雛菊生長期喜陽光充足,不耐陰。雛菊秋播促壯後,如果沒有分苗移植,可在10月底將苗起出,分開,根叢稍帶一點宿土,然後抓—把事先准備好的含腐殖質多而稍粘的濕潤肥沃土壤,把—兩株苗放在壤土中心攥緊成坨,依次囤入陽畦,噴霧保濕,以促須根旺發,株小茁壯,來春直接定植花壇或上市出售不易萎蔫。 小竅門:雛菊在夏季炎熱時期開花不良,易枯死,如掘起移植涼爽處,待秋季仍能重新開花。 備註:雛菊品種易退化,應優選采種。采種時要將整個花割取曬干,收好待用。
❺ 怎麼種植菊花
於頭年秋冬季深翻土地25厘米左右,翌年春季移栽前結合整地每667米施腐熟廄肥2500千克,配施過磷酸鈣15~20千克。整細耙平,作成寬1.5米、高20厘米的畦,按株行距30厘米×70~100厘米挖穴,每穴栽2株,每667米栽4000株,栽後壓實、澆水。分株和壓條繁殖苗,4~5月當菊苗高15厘米左右時,選擇陰天進行定植;扦插繁殖苗,扦插後40天左右進行定植,定植前將苗根用50%多菌靈600倍液浸12小時。
❻ 菊花怎樣育苗
菊花是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盆栽為主的菊花別名盆栽菊、九月菊、秋菊、黃花、節花、更生、節畢、帝王花、朱贏、鞠花、金蕊等,以地栽為主的菊花別名地被菊、千頭菊。它們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花(實為頭狀花序)的朵數少,栽培時一般只留幾朵甚至只留1朵,後者上百朵甚至更多。盆栽菊品種極其繁多。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目前排在第3位,又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葯用菊花不是上述兩類,而是花頭比較小的另一類。
(1)日照長度對開花時間的影響。盆栽菊絕大多數品種是短日照植物,在北方經秋季每天10小時以下的短日照,才能現蕾開花,地被菊不如盆栽菊對日照時數那麼敏感,多數品種在8月份就開花。作者每年繁殖4萬余株地被菊秧苗,從12月開始扦插到翌年4月末結束,生產實踐表明,扦插的早晚,對秧苗生長量影響較大,對植株開花早晚影響較小。地被菊定植的時間對開花的早晚有一定的影響,同一品種相同大小的秧苗在5月下旬定植比7月上旬定植早開花10天左右。除夏菊品種外,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和10℃的低溫更適於花芽分化。盆栽菊有些品種10月扦插,翌年5月開花;夏菊對日照長度要求不嚴,早插早開花。
(2)扦插繁殖。在開花時進行株選。盆栽的植株不動,留下作母株,地栽的挖出移到花盆,大量繁殖的應移到保護地內,越冬時控制較低溫度。如果盆栽菊溫度控制在1~5℃,地被菊-2~5℃,可隨時采芽扦插。一般春季用健壯腳芽扦插。在冬季不是很冷的地方,地被菊也可以在露地越冬,或稍加覆蓋越冬,作者在寒地撫順試驗,大多數品種正常年份可以越冬,關鍵在封凍前澆足越冬水。露地越冬的春季萌發晚,不能提早繁殖,用少量的母株繁殖大量秧苗有困難。為了確保母株安全越冬,在寒地最好移到室內,或覆蓋越冬。
一般矮生品種早插,高生品種晚插;留枝多的早插,少的晚插;大量繁殖的及母株少的早插。家庭栽培用的數量少,宜春插。用新芽頂梢或腳芽作插穗,它的成活率可達100%,摘去生長旺盛的頂梢後會萌發新的側枝,側枝的頂梢可繼續作插穗。在扦插材料缺乏時或珍稀品種也可用莖段扦插。插穗長5~8厘米,有3~4節為宜,摘除下端葉片,上端大葉片剪去一半或僅保留上部小葉片。用河沙作扦插基質。插穗的下端剪平為宜,扦插深度3厘米左右,大量扦插的應開溝扦插,扦插後及時澆水,根據氣溫高低每天澆水1~3次。在氣溫10~20℃,地溫15~22℃的情況下,12~15天生根,即使不消毒處理也很少發病。當白天氣溫25~30℃並且日照較強時,扦插對菊花生根不利,表現生根時間延長,容易得病,除非全光照噴霧扦插。在高溫強光情況下生根前應遮蔭,每次扦插都用新的河沙或認真消毒。根長1厘米左右移入苗床成苗。加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過篩,開溝分苗,按7~8厘米的距離分苗。繁殖的秧苗如果作母株,苗與苗的距離9厘米左右。也可用直徑7~8厘米容器成苗。菊花苗抗性強,苗期管理容易,水分適中偏少控制,即使葉片有一定程度的萎蔫,澆水後能迅速恢復。如果秧苗較大,在保護地成苗的當外界溫度穩定通過-2~0℃時應撤去覆蓋物,並提早割坨。進行1~2次摘心,控制秧苗高度,使地被菊有更多的分枝,育苗數量多的用園林大剪枝剪子離床面12~15厘米處平剪,能大大地提高摘心效率,或用矮化葯劑處理。定植後如果分枝還是高,可繼續剪1次,效果顯著。
在用矮小菊花進行花壇造型時,可帶花蕾全光霧扦插繁殖。選有直徑3毫米左右花蕾的枝條作插穗,插穗長7~8厘米。扦插10天後開始生根,此時用0.1%磷酸二氫鉀和尿素進行葉面施肥,在傍晚進行。
(3)分株繁殖。家庭栽培菊花時,春季把母株從花盆裡倒出,去掉宿土,用手按自然長勢拆開,分成若干株,每株1個芽,然後定植在花盆裡或露地。秋季進行分株的,第2年能長成較大的植株,大立菊和懸崖菊常用此法繁殖。
(4)播種育苗。播種育苗分離嚴重,在苗期就可看出部分分離,一般只用於育種,不提倡生產上用播種苗栽培。菊花播種育苗十分容易。在北方地被菊種子需在室內才能成熟,一般要到11~12月才能成熟。菊花種子千粒重1克左右。用普通營養土播種,每平方米苗床播干種子8克左右,覆蓋細土0.8厘米左右。控制地溫18~20℃,播干種子6天出苗。長出1~2片真葉時移苗,大量生產的可優先選擇開溝分苗,苗距7~8厘米。定植前按莖葉顏色、形狀、株高等進行選擇。或根據育種目標淘汰部分秧苗。
(5)嫁接繁殖。嫁接繁殖用於盆栽菊。用蒿子作砧木,青蒿適合嫁接獨本菊,黃蒿適合嫁接大立菊、什樣錦、獨本菊,艾蒿適合嫁接什樣錦、獨本菊。秋季采種春季培育蒿苗,或春季挖取野生蒿苗,培養後作砧木。蒿子苗高10~16厘米時開始嫁接。在地面以上6~10厘米處切斷砧木,用菊花的芽作接穗,劈接。嫁接後要遮蔭。嫁接大立菊時需經常調整植株,不斷地進行嫁接,直到達到預定目的。
(6)壓條繁殖。特殊需要時才用壓條繁殖,將壓條部位莖節表層用刀颳去一些,埋土2~3厘米,約1個月生根。一般在6~7月壓條。
還可用組織培養育苗,非常容易成功。
菊花苗期容易受菟絲子、蚜蟲為害,應經常檢查,及時摘除菟絲子。
❼ 菊花怎麼用種子種植
1、選擇疏鬆透氣的土壤(一般選擇細粒的草炭土或腐葉土·),裝入花盆或播種盤;
2、將土壤澆透水(用多菌靈、百菌清800倍水溶液澆灌可以達到殺菌消毒的作用),將種子均勻撒在土層上;
3、細粒種子播種時不需要蓋土但要保證土壤濕度,可用細眼噴壺灑水保濕,水流過大或水澆得過猛會將種子沖走或沖到土壤深處使細小種子不易頂土出芽;大粒種子則要蓋土,蓋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2-3倍,播種後必須保證土壤濕潤但不積水,在種子出芽前不能缺水,這對於細粒種子更加重要。
4、大多數種子的發芽適宜溫度都是20-25℃,春季播種如果達不到可以通過覆蓋保鮮膜,加蓋玻璃等以便保溫保濕。夏季播種要將播種盆放在陰涼濕潤處,要遮陰遮雨。
5、加蓋保鮮膜的種子發芽後要及時掀開一角通風,待長到2-3片葉子是即可全部除去薄膜,讓小苗逐漸接受散射光照,注意不是放在太陽下曬。同時可澆灌1-2次尿素+磷酸二氫鉀1000倍水溶液(肥水濃度不可過高)作為幼苗追肥。小苗長到5-6片葉子時即可移栽定植。 菊花播種繁殖變異性很大,除了培育新品種外一般不採用,若要保證親本的優良特徵還是選擇扦插、分株、嫁接、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
❽ 菊花種子的播種方法
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
一般不用種子繁殖
只有像波斯菊,雛菊等小型菊花採用種子播種,淺播。
❾ 菊花怎麼種植
菊花的栽培技術
1、盆土:菊花栽培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後大盆,經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製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後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後移至向陽處。
2、澆水: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並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後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並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
3、施肥:在菊花植株定植時,盆中要施足底肥。以後可隔10天施一次沃葉氮肥。立秋後自菊花孕蕾到現蕾時,可每周施一次稍濃一些的肥水,含苞待放時,再施一次濃肥水後,即暫停施肥。如果此時能給菊花施一次過磷酸鈣或磷酸二氫鉀溶液,則花可開得更鮮艷一些。
4、摘心:當菊花植株長至10多厘米高時,即開始摘心。摘心時只留植株基部4~5片葉,上部葉片全部摘除。待長出5~6片新葉時,再將心摘去,使植株保留4~7個主枝,以後長出的枝、芽要及時摘除。摘心能使植株發生分枝,有效控制植株高度和株型。最後一次摘心時,要對菊花植株進行定型修剪,去掉過多枝、過旺及過弱枝,保留3~5個枝即可。
5、疏蕾:當菊花在9月現蕾時,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個分枝上只留頂端一個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