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哪些屬於德育方法中的自我修養

哪些屬於德育方法中的自我修養

發布時間:2025-10-10 09:08:03

哪些屬於德育方法中的自我修養法

自我反省法和自我暗示法。

德育方法(method of moral ecation)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所採取的各種影響方式的總稱。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方面的活動方法。其制約因素有德育的任務、德育的內容、德育對象的特點等。歷史上關於人的品德形成和德育過程的思想理論不同,主張採取的方法也不同。

蘇格拉底視道德觀念為天生,認為德育的任務是將它「接生」出來。任何方法的使用只可幫助人固有的思想品德的發展,不能由外而內地進行鑄造,因此主張用談話方法引出天生觀念。

注意點:

1、要有明確目的

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是為了長善救失,激勵人們進步。故評價時應有明確的目的,從調動受教育者內在積極因素出發,充分肯定成績,誠懇地適當的指出缺點,提出改進意見。

2、要客觀慎重,實事求是

評價學生時,要堅持從實際出發,一分為二,靈活掌握評價的分量和時機,做到公平合理,恰如其分,該獎則獎,該罰則罰,使之與學生品德表現的好壞程度相適應,堅決防止主觀臆斷,感情用事,濫用評價的做法。

3、要充分發揚民主

評價,特別是重大問題的評價,要發揚民主,走群眾路線,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並取得集體輿論的支持與贊同,否則就削弱教育作用,甚至產生不良後果。

4、注意對象的個別差異

品德評價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靈活實事求是進行。如:對那些經常犯錯誤、挨批評的學生,做了點好事,應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而對經常受表揚的學生,提出更高要求;對偶犯過失與明知故犯或屢犯不改者,在處理上也要有不同的分寸,不要千篇一律,簡單從事。

❷ 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常見考點: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為達到德育目的在德育過程中採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傳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養方式。教師資格證考試常見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1.說服教育法


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說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說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語言說服和事實說服。


(1)語言說服法


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向學生講述道理,使學生明辨是非的方法。主要包括講解、報告、談話、討論、指導閱讀等方式。


(2)事實說服法


組織學生接觸社會實際,用各種生動具體的事實來說服學生,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形成正確的認識的方法。主要包括參觀、訪問、調查等形式。


2.榜樣示範法


榜樣示範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榜樣把道德觀點和行為規范具體化、人格化了,形象而生動,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動力。而青少年學生又富有模仿性,愛效法父母、師長,學習有威望的同學,尤其崇拜偉人、英雄、學者。在良好環境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給學生以正確的方向和巨大力量,引導他們積極向上。榜樣包括偉人的典範、教育者的示範、學生中的好榜樣等。


(1)典範。歷史偉人、民族英雄、革命導師,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和各方面的傑出人物,他們是民族的代表、人類的精英,當然是青少年學習的典範。


(2)示範。教師、家長和其他長者給青少年學生所做的示範,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榜樣。


(3)榜樣。學生中的榜樣產生於學生,為學生親近與熟悉,容易引起學生的關心與學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就是這個道理。


3.實際鍛煉法


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方法。實際鍛煉法包括兩種形式:常規訓練,實踐鍛煉。


(1)常規訓練


教師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進行經常性的行為練習,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常規訓練的內容和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學生守則訓練、課堂常規訓練、衛生常規訓練、禮貌常規訓練等。


(2)實踐鍛煉


實踐鍛煉法是教育者組織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參與各種實際活動,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方法。通過實際鍛煉,可以加深道德認識,鍛煉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為習慣,使優良的思想品德日益鞏固起來。



4.情感陶冶法


教師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運用以境染情、以境觸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對受教育者進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在認識上和情感上逐漸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


(1)人格感化。這是教育者以自身的品德和情感為“情境”,對學生進行陶冶,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是通過說理和要求來教育學生,而是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對學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來觸動、感化學生,促進學生思想轉變和積極進取。


(2)環境陶冶。良好的環境總是養成人的良好品德,不良境遇則往往導致人的不良習性。


(3)藝術陶冶。藝術包括音樂、美術、舞蹈、雕塑、詩歌、文學、影視,我們應組織學生閱讀文學詩歌、聆聽音樂、欣賞畫展,從中獲得啟示,受到陶冶。


5.道德修養法(道德指導法、自我指導修養法)


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品德修養是建立在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發展基礎上的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自我修養的方法一般包括:立志、學習、反思、箴言、慎獨等。


6.品德評價法


品德評價法主要是通過對受教育者品德進行肯定性或否定性評價來引導受教育者品德發展的方法。通常根據評價結果對受教育者進行表揚和獎勵或者批評和懲罰。表揚和獎勵是對學生的良好思想、行為予以肯定性評價,以引導其品德積極發展的方法;而批評和懲罰則是對學生的不良思想和行為予以否定性評價,幫助他們改正缺點與錯誤的方法。品德評價的具體方法有:獎勵、懲罰、評比、操行評定。


綜上就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德育方法的具體內容,大家一定要深刻理解並熟記。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持續更新。

❸ 德育方法中的自我修養法有哪些

德育方法中的自我修養法有讀書學習、座右銘、日記、立志,慎獨和總結等。

學生的個人修養表現在行為舉止,也靠行為實踐來實現。教育者要讓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實際交往,幫助學生在道德實踐中實現和欣賞自己在情感體驗、意志磨練及行為策略上的提升,最終達到人生修養最高階段——慎獨。



德育的原則:

1、方向性原則

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2、知行統一原則(又稱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將提高認識和行為養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3、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指進行德育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指進行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後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5、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的原則

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以及思想品德發展的實際現狀,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閱讀全文

與哪些屬於德育方法中的自我修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眼膜使用方法 瀏覽:999
日本肺癌的早期治療方法 瀏覽:953
實際工作中檢驗分析方法的准確度 瀏覽:945
判斷瘧疾最常用的方法是 瀏覽:208
防水條的安裝方法圖片 瀏覽:153
止血首選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37
不用模具自製棒棒糖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06
家庭水栽土豆種植方法 瀏覽:901
知道幾月幾日快速推星期的方法 瀏覽:277
皮具保養方法視頻 瀏覽:690
該用什麼方法能解決老年斑 瀏覽:361
水稻鋅肥使用方法 瀏覽:220
交流電流表的使用方法 瀏覽:112
技術分析簡史市場預測方法的 瀏覽:320
win10音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1
農村水槽落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98
體驗教育研究方法第一步 瀏覽:871
如何倒追男神的方法 瀏覽:205
打開和關閉手機的方法 瀏覽:86
硬殼的食物食用方法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