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用滅菌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1. 熱滅菌法:通過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變性和酶活性消失,從而導致細胞死亡。熱滅菌法包括乾熱滅菌、濕熱滅菌和間歇加熱滅菌等方法。
2. 乾熱滅菌法:使用火焰灼燒或烘箱內的熱空氣進行滅菌。乾熱滅菌法適用於金屬器械和洗凈的玻璃器皿,在150-170℃下維持1-2小時可以徹底滅菌。
3. 化學試劑滅菌:大多數化學葯劑在低濃度下具有抑菌作用,在高濃度下具有殺菌作用。常用的化學滅菌劑包括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學滅菌劑需要具有揮發性,以便在滅菌後清除材料上的殘留葯物。
4. 間歇滅菌:連續三天,每天進行一次蒸氣滅菌的方法。間歇滅菌適用於不能耐受100℃以上溫度的物質,如糖類或蛋白質類物質。一般在大氣壓力下用蒸氣滅菌1小時,溫度不超過100℃,不會破壞糖類等物質,同時可以殺死孢子,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5. 輻射滅菌:在一定條件下,利用射線進行滅菌的方法。常用的輻射滅菌方法有紫外線、電離輻射(如中子射線)和激光(波長26500納米最有效)。輻射滅菌法僅限於特定材料,因設備復雜,難以廣泛應用。
㈡ 常用6種滅菌方法有哪些
1. 熱滅菌法:通過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蛋白質變性和酶活性消失,從而殺死細胞。熱滅菌法包括乾熱滅菌、濕熱滅菌和間歇加熱滅菌等不同方法。
2. 乾熱滅菌法:利用高溫乾燥環境進行滅菌,包括火焰灼燒法和烘箱內熱空氣滅菌法。在150至170攝氏度下維持1至2小時,可實現徹底滅菌。
3. 化學試劑滅菌:化學葯劑在低濃度下具有抑菌作用,高濃度下具有殺菌作用。常用的化學滅菌劑包括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這些試劑需要具有揮發性,以便在滅菌後清除殘余葯物。
4. 間歇滅菌:這是一種連續三天,每天進行一次蒸氣滅菌的方法。它適用於不耐100攝氏度以上高溫的物質,如糖類或蛋白質類物質。通常在正常大氣壓下進行一次小時的蒸氣滅菌,確保不超過100攝氏度的溫度,避免物質破壞,同時殺死間歇培養期間可能萌發的孢子。
5. 輻射滅菌:利用射線在特定條件下進行滅菌,常用的有紫外線和電離輻射(如中子射線)。此外,波長在25000至80000納米之間的激光也具有強烈的殺菌能力,其中以波長26500納米的紫外線最為有效。
6. 消毒劑消毒法:消毒是指殺死病原微生物的過程。化學消毒劑通常只能殺死微生物的繁殖體,而不能殺死芽孢。消毒劑可用於物料、環境、器具等的噴淋、塗擦或浸泡消毒。常用的化學消毒劑包括0.1%至0.2%的苯扎溴銨溶液、3%至5%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等。在使用時,需注意消毒劑濃度的適宜性,以防止化學腐蝕。在潔凈室環境中,牆面、天花板、門窗、機器設備等表面以及人體雙手(手套)均需定期清潔和消毒。無菌室使用的消毒劑必須在層流工作台中使用,並通過0.22微米濾膜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