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護理評價有以下幾種形式:
1、護理查房。查房是評價護理程序實施效果最主要、基本和有效的護理活動;它能反映護士是否具有護理程序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既能對護士在運用護理程序的每一個步驟進行評價,也能從評價護理效果中,測驗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查房可按護理職能分為:①小組查房;③護士長查房;③護理部查房。按護理形式查房可分為:①對比性查房。即對同一疾病,不同個體狀況、從中找出共性和個性的查房;②評價性查房,即集體評價本組責任護士護理程序的實施方法、效果的查房形式;③個案護理查房,即對某一重症病人護理計劃實施和護理質量進行全面檢查性的查房形式;④教學查房,以某個重症疑難病人,復雜大手術病人或接受新療法、新技術的病例進行護理程序教學查房。 2.護理會診。護理會診也是對護理程序實施情況評價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對復雜、疑難、危重、接受新技術病人的一種病案討論,通過討論能明確這類病人護理診斷的目標,糾正護理中的偏差及不足。及時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通過會診,提高護士評判性思維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促進新技術、新方法臨床應用的開展,促進知識的相互滲透.相互交流,督促業務學習,幫助提高技術水平。 3.出院護理病例討論會。是常用來討論出院病人中的復雜。 疑難或死亡病例的方法,是回顧性的對這類病人護理程序實施情況評價、總結的一種提高護理水平的方法。 4.護理病歷質量評價。護理病歷質量評價是對責任護士運用鑽理程序的知識和技術以及責任護士在實施護理程序每一步驟中的行為的正確性評價。
Ⅱ 護理評價都有哪些內容
1、身體的外觀及功能;通過直接觀察和檢查病歷等來了解病人外觀和功能的變化情況,並推斷這些變化與護理措施的關系。
2、特殊症狀與體征方面;在護理計劃中,緩解或消除基本影響病人健康狀況的症狀和體征常常作為護理目標之一,這些目標達到與否,可以通過直接觀察、與病人交談及檢查病歷來評價。
3、知識方面;護理確定了病人在通過健康教育後應獲得的特殊知識。
4、操作技能方面:這一評價常通過直接觀察來完成,護士可將所觀察到的病人操作情況與目標中描述的行為相比較。
5、心理和情感方面;病人所經歷的情感和心理是主觀的,通常難以測量。一般是通過病人的行為來間接反映病人的心理和情感。護士通過非正式的交談、病歷討論、交接班報告、閱讀各種觀察記錄以及直接觀察病人的表情、體位、聲調、語言信息等,並要重視來自其他醫護人員提供的資料。
(2)護理評估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評價形式
1、護理查房:護理查房是評價護理程序實施效果的最基本、最主要、也應是最經常的護理活動之一。
2、護理會診;會診對象為住院的危重、急診、大手術後或接受新技術、新療法、新開展手術的病人,以及病情較為復雜的病人。
3、出院護理病例討論會:出院護理病例討論會是回顧性地對護理程序實施情況進行評價的一種形式。它是在病人出院後對整個護理過程的總體評價。
4、每一步驟中的行為的正確性進行評價。護理病歷在護理中既要及時評價,也要在病人出院後作回顧性評價。實施護理程序,必須建立護理病歷質量評價制度。
Ⅲ 護理評估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以下內容:
(1)一般情況:包括病人的年齡、職業、單位、職務、民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住址、家庭成員、病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2)精神情感狀況:病人對疾病和健康的認識,精神及情緒狀態,人格類型,感知和辨認能力,病人對壓力的反應,對自己目前狀況的看法和自我形象概念等。
(3)生殖系統:性功能的狀況及有無改變,女病人要詢問月經史、分娩史、計劃生育情況。
(4)環境狀況:病人有無安全感,並根據病人的年齡和精神狀況分析是否需要安全保護措施如床欄;是否有交叉感染的環境因素。
(5)感覺狀況:
視覺;有無視力障礙甚至失明、復視和幻視等。
聽覺:有無聽力障礙、失聰,能否聽清楚一般說話的聲音,是單耳還是雙耳有問題,有無耳鳴、幻聽等。
嗅覺:是否有與眾不同的嗅覺。
觸覺:對各種疼痛、刺激以及觸摸的感覺等。
味覺:味覺是否齊全,最簡單、最基本的味覺是否存在。
(6)運動神經狀況;行動是否方便、有無受到限制對日常和劇烈活動的承受能力,關節有無畸形,肌肉有無萎縮,走路的方式是否需要藉助拐杖、輪椅等。
(7)營養狀況:病人肥胖還是消瘦,有無體重增加或減輕,飲食習慣,有無偏食,喜歡吃什麼,胃腸道有無手術史,檢查或服葯對食慾有無影響。
(8)排泄狀況;平時的排便習慣與規律,目前有無改變,引起改變的可能原因,哪些方法有助於正常排泄,最近有無其他特殊問題如大、小便失禁、便秘、腹瀉等。
(9)水、電解質平衡狀況;正常攝入及排泄情況,有無特殊方面的問題影響正常攝入,有無多飲或不飲等。
(10)循環狀況;脈搏的速率、強弱、節律,心音是否正常,心律與脈律是否一致,血壓是否正常,觀察指甲、皮膚以了解末梢循環。
(11)呼吸狀況:呼吸頻率、節律、呼吸音,體位對呼吸的影響,有無吸煙史,吸煙多長時間,每天吸多少。
護理的重要性:
護理工作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又是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護理人員的道德水平如何,關繫到能否協調醫生、護士、病人三者的關系,直接影響著醫療質量。
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繫到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身體康復;護士的職業素質、服務態度、言談舉止也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醫患關系的和諧、融洽。
護理工作是平凡而光榮的工作,護士與患者的關系是魚和水的關系。護士要樹立患者至上、熱情服務的良好風尚,改進服務態度,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
努力為患者提供誠心、愛心、耐心、細心的服務,以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為己任,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在發展社會主義健康事業中做出更大貢獻。
Ⅳ 護理評估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以下內容:
(1)一般情況:包括病人的年齡、職業、單位、職務、民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住址、家庭成員、病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2)精神情感狀況:病人對疾病和健康的認識,精神及情緒狀態,人格類型,感知和辨認能力,病人對壓力的反應,對自己目前狀況的看法和自我形象概念等。
(3)生殖系統:性功能的狀況及有無改變,女病人要詢問月經史、分娩史、計劃生育情況。
(4)環境狀況:病人有無安全感,並根據病人的年齡和精神狀況分析是否需要安全保護措施如床欄;是否有交叉感染的環境因素。
(5)感覺狀況:
視覺;有無視力障礙甚至失明、復視和幻視等。
聽覺:有無聽力障礙、失聰,能否聽清楚一般說話的聲音,是單耳還是雙耳有問題,有無耳鳴、幻聽等。
嗅覺:是否有與眾不同的嗅覺。
觸覺:對各種疼痛、刺激以及觸摸的感覺等。
味覺:味覺是否齊全,最簡單、最基本的味覺是否存在。
(6)運動神經狀況;行動是否方便、有無受到限制對日常和劇烈活動的承受能力,關節有無畸形,肌肉有無萎縮,走路的方式是否需要藉助拐杖、輪椅等。
(7)營養狀況:病人肥胖還是消瘦,有無體重增加或減輕,飲食習慣,有無偏食,喜歡吃什麼,胃腸道有無手術史,檢查或服葯對食慾有無影響。
(8)排泄狀況;平時的排便習慣與規律,目前有無改變,引起改變的可能原因,哪些方法有助於正常排泄,最近有無其他特殊問題如大、小便失禁、便秘、腹瀉等。
(9)水、電解質平衡狀況;正常攝入及排泄情況,有無特殊方面的問題影響正常攝入,有無多飲或不飲等。
(10)循環狀況;脈搏的速率、強弱、節律,心音是否正常,心律與脈律是否一致,血壓是否正常,觀察指甲、皮膚以了解末梢循環。
(11)呼吸狀況:呼吸頻率、節律、呼吸音,體位對呼吸的影響,有無吸煙史,吸煙多長時間,每天吸多少。
護理意義:
由於心身疾病的治療和轉歸與心理社會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緒狀態和心理變化直接影響著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程度,因此,對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於:
1.解除病人對疾病的緊張、焦慮、悲觀、抑鬱等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正確及時的健康教育,使病人盡早適應新的角色及住院環境。
3.幫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特別是醫-患關系,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一個人生病後,其社會角色也隨之而發生改變。由於突然充當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環境、人際關系的改變,病人往往難以一下子適應,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心理護理,幫助病人創造有利於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
心理護理不但有利於病人康復,還能貫穿於對病人實施的整體護理中,提高護理效果。也有利於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復。
Ⅳ 常用語護理評價效果的6個常用指標
摘要 護理評價標准及評價方法 一、臨床護理質量 (一)基礎護理合格率 分值:100分 標准值:95% 評價標准: 1、患者頭發、指(趾)甲清潔整齊。 2、患者口腔、皮膚清潔,床鋪乾燥整潔。 3、患者無壓瘡、燙傷、墜床及其它護理並發症。 4、卧位正確舒適,各種管道固定良好通暢,符合護理常規要求。病情觀察及時,處理正確。 使病人達到舒適、安全、清潔、無並發症。 評價方法: 1、頭發清潔、梳理整齊;指(趾)甲短無污垢;胡須清潔、整齊。 督促並協助病人洗頭、洗腳、剪指(趾)甲,保持其清潔,按時督促男病人理發(胡須),必要時協助,新入院患者及時處理。 2、口腔、皮膚、床鋪做到三清潔。 口腔清潔無並發症,口唇及口腔潰瘍及時處理,口腔護理每日1-2次。 皮膚清潔無污垢、無排泄物污染,卧床病人根據病情及局部受壓情況,定時翻身、做好皮膚護理。 病人床鋪每天濕掃1一2次,床單污染後隨時更換,一般情況下每周更換一次。保持床單位平整乾燥、清潔柔軟、無碎屑。床角規范,床上無雜物,術後及危重病人鋪中單,無自帶被褥及枕頭等床單位用物。 3、無褥瘡、燙傷(灼傷)墜床等護理不良事件及並發症發生。 4、定時進行晨、晚間護理、認真執行分級護理制度,按時巡視病房, 及時填寫輸液巡視卡。 5、做好患者的出入院護理。要求:熱情接待入院病人,進行自我介紹,並介紹科主任、護士長、主管醫師、責任護士,病房環境、住院規則及有關制度。病人出院時做好出院指導,及時處理床單位並做好終末消毒。 檢查及評分方法(見表1) 以上檢控項目,以病人為單位進行檢查,各項均達標者記100分。根據考核辦法檢查評分,
Ⅵ 如何進行家庭護理評估
家庭護理評估包括以下內容:
(1)一般情況:包括病人的年齡、職業、單位、職務、民族、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住址、家庭成員、病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2)精神情感狀況:病人對疾病和健康的認識,精神及情緒狀態,人格類型,感知和辨認能力,病人對壓力的反應,對自己目前狀況的看法和自我形象概念等。
(3)生殖系統:性功能的狀況及有無改變,女病人要詢問月經史、分娩史、計劃生育情況。
(4)環境狀況:病人有無安全感,並根據病人的年齡和精神狀況分析是否需要安全保護措施如床欄;是否有交叉感染的環境因素。
(5)感覺狀況:
視覺;有無視力障礙甚至失明、復視和幻視等。
聽覺:有無聽力障礙、失聰,能否聽清楚一般說話的聲音,是單耳還是雙耳有問題,有無耳鳴、幻聽等。
嗅覺:是否有與眾不同的嗅覺。
觸覺:對各種疼痛、刺激以及觸摸的感覺等。
味覺:味覺是否齊全,最簡單、最基本的味覺是否存在。
(6)運動神經狀況;行動是否方便、有無受到限制對日常和劇烈活動的承受能力,關節有無畸形,肌肉有無萎縮,走路的方式是否需要藉助拐杖、輪椅等。
(7)營養狀況:病人肥胖還是消瘦,有無體重增加或減輕,飲食習慣,有無偏食,喜歡吃什麼,胃腸道有無手術史,檢查或服葯對食慾有無影響。
(8)排泄狀況;平時的排便習慣與規律,目前有無改變,引起改變的可能原因,哪些方法有助於正常排泄,最近有無其他特殊問題如大、小便失禁、便秘、腹瀉等。
(9)水、電解質平衡狀況;正常攝入及排泄情況,有無特殊方面的問題影響正常攝入,有無多飲或不飲等。
(10)循環狀況;脈搏的速率、強弱、節律,心音是否正常,心律與脈律是否一致,血壓是否正常,觀察指甲、皮膚以了解末梢循環。
(11)呼吸狀況:呼吸頻率、節律、呼吸音,體位對呼吸的影響,有無吸煙史,吸煙多長時間,每天吸多少。
(6)護理評估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護理的重要性:
護理工作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又是有其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護理人員的道德水平如何,關繫到能否協調醫生、護士、病人三者的關系,直接影響著醫療質量。
護理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繫到患者的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和身體康復;護士的職業素質、服務態度、言談舉止也直接影響著患者的心理感受和醫患關系的和諧、融洽。
護理工作是平凡而光榮的工作,護士與患者的關系是魚和水的關系。護士要樹立患者至上、熱情服務的良好風尚,改進服務態度,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
努力為患者提供誠心、愛心、耐心、細心的服務,以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為己任,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在發展社會主義健康事業中做出更大貢獻。
Ⅶ 臨床護理能力評價的種類與方法有哪些
1.建立質量管理的機構 質量管理和評價要有組織保證,落實到人。在我國醫院一般是在護理部下設立質量督導科(組)或質量管理委員會。
2.加強信息管理 應注意獲取和應用信息,對各種信息進行集中、比較、篩選、分析,從中找出各種影響質量的不同因素,再從整體出發,結合客觀條件做出指令,然後進行反饋管理。
3.採用數理統計方法發現問題 建立反映護理工作數量、質量的統計指標體系,使質量評價更具有科學性。在運用統計方法時,應按照統計學的原則,正確對統計資料進行邏輯處理。
4.常用的評價方式 常用的評價方式有同級評價、上級評價、下級評價、服務對象評價(滿意度)、隨機抽樣評價等。
5.評價的時間 評價的時間可以是定期,也可以是不定期,定期檢查可按月、季度、半年或一年進行,由護理部統一組織全面檢查評價;不定期檢查評價主要是各級護理人員、質量管理人員深入實際,隨時按質量管理的標准進行檢查評價。
Ⅷ 護理評估的評估的方法
(1)系統地觀察;即通過使用視、聽、嗅、味、觸等感覺來取得病人的資料,觀察是進行科學工作的基本方法,護士與病人的初次見面就是觀察的開始。如病人的外貌、步態、精神狀況、反應情況等;而病人住院期間,護理人員的評估及實施措施後效果的評估都依賴於系統的、連續的、細致的觀察。因此,護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善於捕捉病人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從中選擇性地收集與病人健康問題有關的資料。
(2)交談;交談是一種特別的人際溝通方式,通過與病人或其家屬、朋友的交談來獲取護理診斷所需要的資料信息。交談可分為正式交談和非正式交談。正式交談是指預先通知病人,有目的、有計劃地交談。例如入院後詢問病史,就是按照預先確定的項目和內容收集資料。非正式交談是指護士在日常的查房、治療、護理過程中與病人之間的交談,此時病人感到很自然、輕松,可能認為是一種閑聊,但是護士能從這樣的交談中收集到病人較為真實的資料。交談時應根據病人的不同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等運用不同的溝通方式。
(3)護理體查:在掌握望、觸、叩、聽、嗅等體檢技巧的基礎上,運用這些體檢技巧進行體格檢查,以收集與護理有關的生理資料為主,而與病理生理學的診斷有關的體檢應由醫師去做。
(4)查閱記錄:包括病人的病歷、各種護理記錄以及有關文獻等。
Ⅸ 護理質量評價方法有哪些
1.建立質量管理的機構 質量管理和評價要有組織保證,落實到人。在我國醫院一般是在護理部下設立質量督導科(組)或質量管理委員會。
2.加強信息管理 應注意獲取和應用信息,對各種信息進行集中、比較、篩選、分析,從中找出各種影響質量的不同因素,再從整體出發,結合客觀條件做出指令,然後進行反饋管理。
3.採用數理統計方法發現問題 建立反映護理工作數量、質量的統計指標體系,使質量評價更具有科學性。在運用統計方法時,應按照統計學的原則,正確對統計資料進行邏輯處理。
4.常用的評價方式 常用的評價方式有同級評價、上級評價、下級評價、服務對象評價(滿意度)、隨機抽樣評價等。
5.評價的時間 評價的時間可以是定期,也可以是不定期,定期檢查可按月、季度、半年或一年進行,由護理部統一組織全面檢查評價;不定期檢查評價主要是各級護理人員、質量管理人員深入實際,隨時按質量管理的標准進行檢查評價。
Ⅹ 護理評估的方法有哪些
醫院護理評估方法:一般可以通過與病人交談,觀察、護理體檢等方法,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收集護理對象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