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民居運用方法有哪些

民居運用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21 05:21:10

A.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各有什麼特點,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分別是:

1.客家民居宏偉壯觀,布局均勻,牢固,呈圓形。

2.傣家竹樓:綠色之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出自課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8課《各具特色的民居》,課文用了打比方,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

一、客家名居是世界民居的奇葩,是因為客家民居很有特色,顯現出一種土家人自衛方式,所以被稱為世界民居奇葩,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

1、客家民居土樓圍成的圓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2、客家民居的房屋是「營壘式」的,「營壘」就是軍營和它四周的圍牆。

3、客家民居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別,平常見到的房子,是一排排並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狀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樣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這個形狀書上的插圖可以看得很清楚。

拓展資料

客家民居是廣東,福建,台灣等省傳統民居建築的一個重要流派。客家民居有三種樣式:客家圍屋、客家排屋、福建土樓。客家民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南方建築裡面佔有重要地位,蘇家圍、四角樓是客家民居中精彩的代表之作。

傣家竹樓的造型屬干欄式建築,它的房頂呈「人」字型,西雙版納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頂易於排水,不會造成積水的情況出現。一般傣家竹樓為上下兩層的高腳樓房,高腳是為了防止地面的潮氣,竹樓底層一般不住人,是飼養家禽的地方。

B. 各具特色的民居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說明這些特點

各具特色的民居課文用了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的方法。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說明文的語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學性、嚴謹性、准確性,真實性,周密性,簡練明確;文學性說明文還要求生動性、形象性。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能提高說明語言的科學性和准確性,使說明對象更具體、更生動,讓讀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強說服力,有時也能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更突出主題。

C. 《各具特色的民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六年級下冊第8課《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樓有什麼特點,課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原答案:
1.課文簡說.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國南方山區的建築奇葩,它那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學者、遊客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樣式是「圓形圍屋或土樓」,「點綴」說明地處偏僻的山區,「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後,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營壘式的住宅及這樣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方法,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營壘式住宅的建材、外觀和整體布局等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徵意義.最後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徵.
傣家竹樓
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經濟、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優點.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築環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的濃綠中.第二段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習俗及緣由:傣族地處亞熱帶,竹樓具有防酷熱和濕氣的功能.第三段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第四段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致等特點.第五段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習俗及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習俗,體現了傣家人團結和睦、樂於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語言簡練准確、平實質朴又生動形象,這是課文兩篇短文在表達上的共同特點.作者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准確地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加以說明,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均較強.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和比較的方法,概括地說明了客家圓形圍屋在世界建築史上的地位.與「世界民居」比較,是一朵特殊的、罕見的花.「點綴」一詞用得很妙,說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山區,為下文介紹營壘式的住宅埋下伏筆.
②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布局特點.難怪外國友人遠遠望見圓形圍屋,禁不住發出驚嘆——「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八卦布局圖③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徵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體現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④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這是因為傣族人居住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雨水多,空氣濕度大,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所以,傣家竹樓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臨近.「多起竹樓,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樓為主.
⑤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
傣族竹樓原本就「藏在濃綠的竹林中」,傣家人還喜歡在竹樓周圍,家家戶戶的竹籬內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滿詩情畫意,真正可以說是「樹滿寨,花滿園」.
答案補充 一、相同點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都採用了列數字和打比方的手法.
2、兩篇短文都講了民居的形成原因,
3、兩篇短文都通過民居,反映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不同點
1、開頭不同,客家民居是寫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芭」.而傣家竹樓是寫身臨其境的感覺.
2、民居形成的原因也不同.客家人是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所以形成了營壘式住宅;傣家人是為了防酷暑和濕氣,所以建造了風格別致的傣家竹樓.

D. 各具特色的民居 課文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說明這些特點

一、課文簡說

中國民居具有古老而獨特的魅力,是中華文明的寶貴遺產,體現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篇課文是寫我國地方民居的說明文,介紹了特色鮮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

1、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國南方山區的建築奇葩,它那獨特的風格吸引了眾多中外學者、遊客甚至美國的軍事專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紹客家民居特點、所在的位置和環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樣式是「圓形圍屋或土樓」,「點綴」說明地處偏僻的山區,「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較來說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後,課文詳細介紹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點:營壘式的住宅及這樣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舉例子、列數據、打比方等方法,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營壘式住宅的建材、外觀和整體布局等特點。緊接著寫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徵意義。最後寫圓形圍屋內部構造特點及體現出的民俗文化特徵。

2、傣家竹樓:

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經濟、冬暖夏涼、防潮防水防震的優點。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紹傣族竹樓的建築環境:一幢幢竹樓掩映在鳳尾竹和油棕林的濃綠中。第二段寫傣族人家「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傳統習俗及緣由:傣族地處亞熱帶,竹樓具有防酷熱和濕氣的功能。第三段講傣族村寨及竹樓的外觀特點。第四段說竹樓內部結構簡單、寬敞、別致等特點。第五段寫傣家建造竹樓時的傳統習俗及文化內涵。一家蓋房,全村幫忙的習俗,體現了傣家人團結和睦、樂於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3、語言簡練准確、平實質朴又生動形象,這是課文兩篇短文在表達上的共同特點。作者運用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說明方法,通俗、生動、准確地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點加以說明,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均較強。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樓的特色及民風民俗,激起對民俗文化探究的興趣;二是體會課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的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二、詞句解析

(一)對句子的理解

1、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這句話運用了打比方和比較的方法,概括地說明了客家圓形圍屋在世界建築史上的地位。與「世界民居」比較,是一朵特殊的、罕見的花。「點綴」一詞用得很妙,說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山區,為下文介紹營壘式的住宅埋下伏筆。

2、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

作者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說明圓形圍屋外觀和整體布局特點。難怪外國友人遠遠望見圓形圍屋,禁不住發出驚嘆——「天上掉下的飛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3、八卦布局圖,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八卦是我國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徵意義的符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圓形圍屋,按八卦布局排列,體現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圓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寧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

4、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這是因為傣族人居住區地處亞熱帶,氣溫高,雨水多,空氣濕度大,竹樓有利於防酷熱和濕氣。所以,傣家竹樓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臨近。「多起竹樓,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樓為主。

5、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

傣族竹樓原本就「藏在濃綠的竹林中」,傣家人還喜歡在竹樓周圍,家家戶戶的竹籬內栽種鳳尾竹、檳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滿詩情畫意,真正可以說是「樹滿寨,花滿園」。

(二)對詞語的理解

閩:福建省的別稱。

粵:廣東省的別稱。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奇葩:奇:罕見的、特殊的、非常的;葩:花。

營壘:軍營和四周的圍牆。

夯築:夯:砸實地基用的工具。本課指客家人在崇山峻嶺中夯實地基,築厚牆,建造了營壘式的土樓。

騷擾:擾亂;使不安寧。

侵蝕:逐漸侵害使變壞。

崇尚:尊重,推崇。

貯倉:貯:儲存,積存;倉:庫房,倉庫。

八卦:我國古代的一套有象徵意義的符號。用「——」代表陽,用「——」代表陰,用三個這樣的符號組成八種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酷熱:形容非常熱。

和睦相處:睦,和好。彼此友好地相處。

安然無恙:安然:平安;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病。現泛指事物未遭損害。

三、相關鏈接

1、關於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為黃河流域地區的漢人,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約4500萬人。其中國內4000萬人,國外有500萬人左右。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國際知名作家韓素音均是客家人。國內客家人聚居的地區共有17個省、185個市縣。廣東的客家人有2000多萬,佔全省總人數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種優越性:

一是充分的經濟性。建築材料主要是黃土和杉木,十分經濟。二是良好的堅固性。牆基大多用石塊壘築,牆身內埋有竹片木條等水平拉結性筋骨,牆頂則為挑出型屋檐,能確保房屋免受水襲。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熱天可以防止酷暑進入,冷天可以隔絕冽風侵襲,在樓內形成一個夏涼冬暖的小氣候。另外厚土牆還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著適宜人體的濕度,環境太干時,能夠自然釋放水分;而環境太濕時,又能夠吸收水分。這種調節作用十分有益於人體健康。四是突出的防禦性。牆體堅固異常且底層不開窗,硬木厚門上還包貼鐵皮,門後用橫杠抵固,門上置防火水櫃,樓內水井、糧倉、畜圈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這是他們抗禦兵匪、野獸和土著襲擊所必需的。五是獨特的藝術性。這主要體現在整體造型上,從布局看,圓形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裡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裡面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4、陝北窯洞:

窯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陽,背靠山,面朝開闊地帶,少有樹木遮擋。一院窯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窯為正窯,有的分前後窯,有的一進三開,從外面看4孔要各開門戶,走到裡面可以發現它們有隧道式小門互通,頂部呈半圓形,這樣窯洞就會空間增大。窯壁用石灰塗抹,顯得白晃晃的,乾爽亮堂。窯洞內一側有鍋和灶台,一頭連著炕,由於灶火的煙道通過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圍的三面牆上一般貼著一些繪有圖案的紙或拼貼的畫,陝北人將其稱為炕圍子。炕圍子是一種實用性的裝飾,它們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與粗糙的牆壁直接接觸摩擦,還可以保持清潔。陝北窯洞的窗戶比較講究,窗戶分天窗、斜窗、炕窗、門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紙裝飾。窗外貼有窗花,從外看顏色鮮艷,內觀則明快舒坦,從而產生一種獨特的光、色、調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陽光可以自由地透進來。

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與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態一樣,也具有其獨特的個性。藏族民居豐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區的帳房、雅魯藏布江流域林區的木結構建築各有特色,就連窯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尋見。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內壁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E. 說說客家民居太家族樓各有什麼特點,各具特色的民居課文,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說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大多為3至6層,100至200多間房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很多建有炮樓。

客家民居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當貯倉,三層以上作卧室。

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安寧的象徵。福建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課文中,運用了這些方法來說:

1.竹樓利於防止酷熱和濕氣;

2.傣族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別致的竹樓組成;

3.村邊都有防護林帶.每家竹樓四周,都用竹籬圍著.籬內種植各種花木果樹;

4.屋頂用茅草編織的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大都改為用瓦頂;

5.結構簡單,十分寬敞,別致美觀。

拓展資料:

客家民居:是廣東,福建,台灣等省傳統民居建築的一個重要流派。客家民居有三種樣式:客家圍屋、客家排屋、福建土樓。

傣家竹樓: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築。下層高約七八尺,四無遮欄,牛馬拴束於柱上。上層近梯處有一露台,轉進為長形大房,用竹籬隔出主人卧室並兼重要錢物存儲處;其餘為一大敞間,屋頂不甚高,兩邊傾斜,屋檐及於樓板,一般無窗。若屋檐稍高則兩側開有小窗,後面開一門。樓中央是一個火塘,日夜燃燒不熄。屋頂用茅草鋪蓋,樑柱門窗樓板全部用竹製成。

傣族地區盛產竹材,許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粗竹子做骨架,竹編篾子做牆體,樓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頂鋪草,主柱有24條。

F. 各具特色的民居 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對民居的特點進行說明的,有什麼好處

作者介紹民居特點時運用的說明方法:
①列數字:「……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具體可感)
②打比方:「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形象直觀)
③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實具體)
④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真實可信) 第二十四批0e 2014-10-16
[人教版課標本第十二冊課文]

藏戲雖然簡朴,卻有著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戲劇藝術一樣,許多地方的民居也是特色鮮明。默讀下面的課文,說說客家民居、傣家竹樓各有什麼特點,課文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說明這些特點的。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在閩西南和粵東北的崇山峻嶺中,點綴著數以千計的圓形圍屋或土樓,這就是被譽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從中原繁盛的地區遷到南方的。他們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邊遠的山區,為了防備盜匪的騷擾和當地人的排擠,便建造了營壘式住宅,在土中摻石灰,以竹片、木條作筋骨,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多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大部分土樓有兩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歷史,經受無數次地震撼動、風雨侵蝕以及炮火攻擊而安然無恙,顯示了傳統建築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圓形,認為圓是吉祥、幸福和安寧的象徵。土樓圍成圓形的房屋均按八卦①布局排列,卦與卦之間設有防火牆,整齊劃一。
客家人在治家、處事、待人、立身等方面,無不體現出明顯的文化特徵。比如,承啟樓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孫謀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樓內房間大小一模一樣,他們不分貧富、貴賤,每戶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層至高層各一間房。各層房屋的用途驚人地統一,底層是廚房兼飯堂,二層當貯倉,三層以上作卧室,兩三百人聚居一樓,秩序井然,毫不混亂。土樓內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讓人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久遠。

傣家竹樓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進了綠色的世界。遠遠望去,到處是一叢叢綠綠的鳳尾竹和遮天蓋地的油棕林。竹林深處不時傳來雞犬之聲,那一幢幢竹樓都藏在濃綠的竹林中了。
竹樓是傣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區地處亞熱帶,地溫高,據說竹樓有利於防止酷熱和濕氣,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著「多起竹樓,傍水而居」的習慣。
傣族村寨多則二三百戶,少則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別致的竹樓組成。村邊都有防護林帶。每家竹樓四周,都用竹籬圍著。籬內種植著各種花木果樹。可謂「樹滿寨,花滿園」。竹樓下有較大的空地作院子。每幢竹樓呈正方形,分上下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關牲口、堆柴禾。竹樓由20至24根柱子支撐。屋內橫梁穿柱,有的橫樑上雕刻著花紋。離地七八尺處鋪樓板或竹蔑,將樓房隔為兩層。以前屋頂是用茅草編織的草排或木片覆蓋,近年來大都改為用瓦頂。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進竹籬,登上梯子,便來到屋外的走廊。進門,是一間寬大的堂屋,中間鋪著一大塊竹席,這是全家人活動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兩側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內的。傣家竹樓建築結構一般比較簡單,但十分寬敞,別致美觀。室內通風也很好,坐在室內,只覺清風徐來,花果飄香。
建造竹樓,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樓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選擇中柱是件嚴肅而隆重的事情。中柱從山上運進村寨時,大家都前去迎接,並潑水祝福。傣族還有個風俗:一家蓋房,全村幫忙。新樓落成時,還要舉行「架竹樓」儀式。這時候,全寨子的人蜂擁而至,喜氣洋洋,像過節一般熱鬧。同時還要請「贊哈」②唱「賀新房」的曲子,據說這樣才能吉祥、平安,家道興旺。

G. 人類利用什麼建造房屋

在沒發明磚塊「砌」之前,主要方法是「築」。基本工序是: 先用樹木搭起一個房屋的架子,再順著應該有牆的地方,使用兩塊夾板,裡面裝粘土,用木棒夯實,這種方法叫做「築」(建築一詞的來源)。

每一夾板可以築一尺左右高的牆體,一層層往上築。屋頂用茅草覆蓋。 後來,人們發現埋進土中的木柱容易腐爛,就在有柱子的地方墊上石墩,叫做「礎」(基礎一詞的來源),與地面隔開。再後來,發明了砌塊(磚),牆體砌而不再築。

但磚的成本較高,一般的院牆仍然築。 最早的磚是土坯,沒有燒制,容易被雨淋壞,後來人們發明用磚窯燒制,出現了青磚;再後來,磚窯技術提高,出現了紅磚;再後來,水泥、玻璃等建築材料被發明發現,才開始有近現代建築。

古代人建房子

中國傳統建築主要是用木頭、磚瓦,以及少量石頭,遇到水火天災就不能存留。 歐洲古典建築主要用石材,可靠性強一些。同時石材需要比較復雜的技術,所以西洋的建築技術略強於我們。

在中國古代,整座建築不需要用一根釘子,所有結構都是木頭與木頭相互鉚碶而成 在奴隸社會以前就有使用木骨架塗泥,土坯磚,夯土做房基等方法。 周代開始有瓦的使用,是類似陶器的製作。從此建築形態擺脫茅茨土階的階段。

春秋開始有磚的使用(青磚),漢代有大量磚石用於墓的營造,另外各朝皆有磚石塔,橋梁等,普遍用於民居建造已經是明代的事了。明代硫璃面磚也較普遍,總的體系還是木結構。

H. 各具特色的民居 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說明這些特點

作者介紹民居特點時運用的說明方法:
①列數字:「……夯築起牆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樓。」(具體可感)
②打比方:「它們大多為三至六層樓,一百至二百間房屋如橘瓣狀排列,布局均勻,宏偉壯觀。」(形象直觀)
③引用資料:「按照傳統習俗,先要選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實具體)
④舉例子:「比如,許多房屋大門上刻著這樣的正楷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表現了先輩希望子孫和睦相處、勤儉持家的願望」(真實可信)

I. 各具特色的民居所用的修辭方法有哪些,分別是那幾句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 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於表現美的民族,因而對於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牆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制日月祥雲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牆和門窗,富於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區別於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顯的標志。

民居室內外的陳設顯示著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論是農牧民住宅,還是貴族上層府邸,都有供佛的設施。最簡單的也設置供案,敬奉菩薩。

富有宗教意義的裝飾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標識,外牆門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懸紅藍白三色條形布幔,周圍窗套為黑色,屋頂女兒牆的腳線及其轉角部位則是紅、白、藍、黃、綠五色布條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觀中,此五色分別寓示火、雲、天、土、水,以此來表達吉祥的願望。

還有以牆體裝飾表達藏傳佛教派別的。如薩迦民居的牆上塗有白色條帶,在條帶上再塗以相同寬度的土紅色和深藍灰色色帶,中空為白色,在建築主體或院牆直角轉彎處及較寬的牆面上,還自上而下地用土紅色和白色畫出色帶,以標識該地區信仰的是薩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與發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薩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圍繞大昭寺發展起來的,是城鎮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農牧區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錯落,形成不相聯屬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風、防震的同時,也用開辟風門,設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較好地解決了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不利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達到通風,採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著低矮的窩棚,無家貧民只能寄居檐下,棲身道旁。西藏自治區成立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達12.24平方米,農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於舊西藏經濟發展緩慢,建築材料僅僅局限於塊石加粘土,現在的民居已經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建築材料,蓋起了許多高層建築,使藏式建築風格得到了更好的發揮。舊西藏絕大部分人家的室內設施極其簡陋,現在電視、收錄機、成套的藏式傢俱已進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國人的改革開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錢,他們將自己的住房裝修得漂亮且具特色。

J. 新民居建設的方法途徑

在新民居建設中,必須從基礎測繪和現狀調查的實際著手,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做好超前規劃並強化規劃約束,搞好新民居設計,加強示範引導,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根據各個村的自然條件、經濟狀況等實際,全面整合村莊用地、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的布局,劃定道路「紅線」、綠地「綠線」、河道「藍線」歷史文化保護「紫線」,確定保護和控制的范圍,提出保護措施,建設沿街「綠化帶」,進一步完善給水、排水系統等,形成具體規劃,並通過村民委員會決議等形式予以固定,保證強有力的規劃約束從而避免亂拆亂建,粗放式的大拆大建,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二是要搞好新民居的規劃設計。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尊重科學的態度,借鑒《燕趙新民居》設計方案,對新民居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一方面,要搞好功能設計,講究實用價值,既要考慮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又要考慮農村生產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搞好美學設計,講究景觀效果,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使新民居不僅成為美觀實用的居住場所,而且成為承載人文精神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還要加強節能防震新民居規劃設計,在新民居建設中要不斷加大對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新結構的使用力度,確保農民住房安全、環保、節約。
三是要加強對新民居建設的示範引導。要通過典型示範、政策扶持、宅基地管理等措施,鼓勵引導農民按照新民居要求新建或翻建住房。要優先建設一批體現燕趙新民居特色的樣板房、樣板村,通過典型示範作用,使農民群眾親身感受到新民居的優越性,激發他們建設新民居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切實把政府的關懷與農民的自覺自願結合起來。利用新民居建設推廣增加農戶財富積累,從而促進產業提升,改變農民生活方式,改善村鎮面貌,進一步調動群眾建設新農村、爭當新農民、發展新民居的意識,逐步實現農民富起來、農村靚起來、農家樂起來。
四是要在政府推動上加大力度。要在尊重農民的意願的基礎上,以人為本,注重政府的推動作用。體現在一下三個方面:一是要在資金扶持上加大力度。由於新民居採用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每戶主體造價比自建房要增加幾萬元成本,同時受物價上漲影響,建築材料和工時費大幅提高這兩方面因素疊加推高了樣板房建設成本,造成示範村示範戶經濟壓力較大。政府部門要盡快研究支持新民居建設的資金扶持措施,配合新民居建設,真正體現傾斜和支持,以保護示範村示範戶新民居建設熱情。二是要在用地支持上加大力度。一方面,各級樣板村按要求建設新民居,大大節約了土地;另一方面,非示範村在建民居,還沒有納入新民居建設的視野,不同程度地浪費土地。各級國土部門要充分利用土地這個「閘門」,嚴把土地使用審批關,把廣大農民的建房需求引導到新民居建設上來。三是要在技術服務上加大力度。由於新民居建設對傳統民居而言是一場革命,農民群眾迫切需要技術指導。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村莊規劃和新民居建設的技術指導與服務,對示範村規劃設計、住宅建設、社會事業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等提出具體要求。要切實做好示範村村莊規劃編制和修改完善工作。村莊規劃要按照地貌類型和自然條件靈活布局,形成較為自然的村莊形態,避免「千村一面」。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要注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議,不強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一律;要引導扶持,不包辦代替。從各地實際出發制定村莊建設和人居環境治理的指導性目錄,加強農村住宅的科學合理規劃設計,有利於加快農村全而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總之,有廣大農民群眾的熱情參與,有政府部門的強力推動,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以新民居建設為載體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將推動社會經濟迅猛發展。 大力推進農村新民居建設是農村改革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河北省魏縣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全省第一人口大縣,在推進新民居建設中,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運用「細算五筆賬、推行六種模式、堅持三個原則、用好六個渠道、培育一項產業」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切實加快了新民居建設進度,走出了一條符合農民意願、體現地方特色的科學創建新路子 。
一、細算五筆賬,解決「建與不建」的難題。
提高農民群眾對新民居建設思想認識、激發起農民群眾的主體意識是建好新民居的前提。
一是重復建設浪費賬。
由於房屋結構老套落後,建設質量不高,造成農村房屋「壽命」短,平均15年左右就要翻新,頻繁拆建造成很大浪費。新民居設計新穎,且採用新型節能材料,至少幾十年不用再翻新,一次投資,幾代受益,可擺脫一生忙於拆屋建房的怪圈。
二是騰出土地增收賬。
新民居建設由於規劃控制、標准統一,能節省出一定數量的土地。節省出的土地用於發展種植、養殖和加工業等,可促進增收致富。
三是統一購置節省賬。
新民居建設實行物料統一招標、集體采購,可把價格壓到最低,且直接運到每家每戶,能大大降低成本。
四是建築質量保障賬。
新民居堅持高標准建設,新型節能材料抗震性強,質量有保障。
五是幸福指數提高賬。
新民居建設以「舒適宜居、方便現代」為原則,戶戶臨街,家家朝陽,美觀、宜居,並且高標准規劃建設超市、學校、幼兒園、文化廣場、村民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農民能像城裡人一樣生活。
二、推行六種模式,解決「建要怎麼建」的難題。
科學制定建設規劃,是新民居建設順利推進的重要基礎。
一是滾動發展模式。
即針對全縣大部分村一次性投入能力不足的實際,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配套、統一樣式、統一標准、統一招標、統一建設的要求,先建造一至兩條新街道,凡新建房戶,實行聯戶建設,第一條新大街建滿後,再建設第二條街,滾動發展建設新民居。
二是舊村改造模式。
即對基礎較好的村,按照統一規格和要求,對農民住宅進行改造,提高建設檔次,規劃完善配套設施,將舊村改造成新村。
三是城郊對接融合模式。
即對城中村和近郊村,結合縣城建設規劃進行拆遷改造,建設以多層居民樓為主體的新型社區,達到與縣城規劃匹配統一。
四是搬遷重建模式。
即對改建難度大、村「兩委」班子和群眾積極性高、位於堤道內或受污染嚴重不適宜居住、重大項目佔地拆遷的村莊,實施整村搬遷。
五是村莊合並擴建模式。
即以基礎較好的中心村為基礎,大村擴容、周邊小村撤並,共同組建新社區。
六是村企共建模式。
即依託企業在當地的地緣優勢,由有實力的企業家投資興建,實現村莊整體新建、企業拓展空間的合作共贏。
三、堅持三個原則,巧解「地從哪裡來」的難題。
推進新民居建設,「用地難」是擺在各地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是整理利用。
充分利用村莊原有建設用地、空閑地和廢棄地,在原址進行滾動開發改造,邊拆邊建,盡量不佔或少佔耕地。
二是嚴控規劃。
對新民居建設村規劃面積嚴格控制,農村居民人均佔地面積原則上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內,推行一戶一宅,多佔收回。
三是靈活置換。
村內沒有空閑地、廢棄地、未利用地的,實行新舊宅基土地置換,按規劃先行佔用農用地進行建設,老宅基歸村集體所有,暫時歸原住戶使用,原住戶與村集體簽定使用合同,保證對老宅基進行復墾或綠化,實現占補平衡。
四、運用六個渠道
加強水、電、路、學校等公益事業建設,完善村莊功能,是新民居建設的重要一環。
一是村民自籌一點。
在群眾籌資籌勞的基礎上,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通過村民每人集資20元,上級按1:2比例補貼,用於新民居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政府出一點。
2009年,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縣政府設立新民居建設獎補資金300萬元,對新民居建設村以「先建先得益」為原則實行獎補。
三是上級貼一點。
積極向省、市爭取財政獎補資金,在不違背政策的情況下,打捆沼氣、飲水安全、鄉村道路等各類農村專項資金,向新民居建設示範村傾斜,解決村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配套資金不足的問題。
四是部門幫一點。
在市直部門對口幫扶的基礎上,縣政府組織財政、民政等有實力的30個縣直部門對口幫扶30個示範村,制定具體幫扶目標,一包到底。
五是銀行貸一點。
靈活擔保方式,鼓勵銀行向新民居建設提供信貸支持。
六是社會捐一點。
鼓勵村內富裕戶和在外工作經商人員捐款捐物,支持公益事業建設。
五、培育一項產業
新民居建設主要以農民自身投入為主,解決農民致富就業問題十分關鍵。
一是升級傳統產業。
王營村把傳統的果品種植業作為立村產業重點培育,為新民居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是發展特色產業。
蔡小庄村在新民居建設開始後,通過縣農牧局技術人員的駐點幫扶,積極發展以大棚蔬菜種植為主的生態農業,發展大棚蔬菜種植600多畝,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為農民建設新民居提供了資金支持。
三是培育新興產業。
皇小庄村通過「城中村」改造,置換出工業用地指標,大力發展新型建材工業,先後建起防水塗料廠、垃圾制磚廠等新興工業項目,同時,大力發展餐飲、賓館、物流等服務業,創造就業嵐位700多個,人均月收入達到2200元,促進了農民轉為市民,新民居融入了新城市。

閱讀全文

與民居運用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打開雞蛋的方法 瀏覽:443
路由vpn怎麼設置方法 瀏覽:467
吊車頭的拉線安裝方法 瀏覽:81
番茄灰霉病治療土方法 瀏覽:424
oppo手機耳線的包裝方法 瀏覽:712
如何尋找正確的工作方法 瀏覽:737
羊布病普遍治療方法 瀏覽:895
研究方法論是誰寫的 瀏覽:532
嬰兒肚子脹怎麼辦有哪些方法 瀏覽:336
蘋果手機的感應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15
香碗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01
北京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 瀏覽:792
有哪些方法稀釋油漆 瀏覽:193
可以替代焊錫的sma頭連接方法 瀏覽:476
剪輯視頻的方法 瀏覽:600
如何用化學方法鑒別環己烷和苯胺 瀏覽:548
浙江菜烹飪方法有哪些 瀏覽:390
星戰模擬器怎麼找到自己的家正確方法 瀏覽:776
2020洪災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834
長期失眠睡不著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