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兒童濕熱體質怎麼辦
兒童濕熱體質預防: 1、增強體質 ·梅雨季節,冷熱變化快,父母要加強孩子的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 ·體質較差的兒童最好少去游泳; 2、注意飲食 ·由於這段時間細菌容易繁殖,父母要特別注意兒童的飲食衛生,不要生吃海鮮,不吃霉變食物; ·水果需洗凈、消毒,對於楊梅、桃子等時令鮮果要適量取食,不要暴食; ·兒童可多吃絲瓜、冬瓜、葫蘆、黃瓜、豆腐等具有利濕清熱作用的開胃食品,盡量少吃或不吃冷凍的食品。 最後,父母還應根據天氣的冷暖變化隨時給孩子增減衣物,衣服應以純棉料為主,盡量寬松。 以上是對兒童濕熱體質做出的分析,專家指出進行兒童濕熱體質的預防很重要,只有選擇適合的養生方案才能最大限度的恢復大家的健康,所以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養生方案。
② 請問小孩子濕熱怎麼辦
建議可以用點黃連上清丸,效果很好的,可以去濕熱的效果的。
③ 小孩子身體濕氣重,怎麼樣排濕
現在天氣慢慢變得熱了,濕氣也逐漸加重,這種氣候容易「濕邪」入體。
人體的脾「喜燥惡濕」,受濕邪的影響,加上夏季,喜歡喝冷飲,有些寶寶出現了積食、腹脹、不消化等症狀,嗜睡、沒精神,先天弱的寶寶情況更嚴重一些。
√ 卡卡海洋艾草草本浴,能通絡祛濕、調理身體、增強免疫、改善體質。通過泡澡就能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注意飲食調養,宜常吃具有清熱健脾利濕的食物,多吃蔬菜,可飲淡鹽水或清涼退暑飲料如綠豆湯、果汁、金銀花水、涼茶等。
√晝夜溫差大,降雨後氣溫下降更明顯,因此要注意適時添加衣服,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要注意背部、腹部等關鍵部位保暖。
④ 吃什麼能除幼兒濕熱
【兒童脾胃濕熱吃什麼好】 中醫認為脾胃是消化系統的主要臟器,它的功能是運化水谷,即消化食物並吸收其中的養分供身體利用。此外,中醫認為「四季脾旺不受邪」,即脾胃功能強的人抵抗力強,不易生病。 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有的脾虛和腸道吸收不好會引起的微量元素缺乏。多讓孩子喝開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你可以多給孩子吃魚,魚最好清燉補脾胃。 還有脾虛,脾氣不足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可以給他吃中成葯參苓白術散進行調理,有補益脾氣的作用。平時飲食上,多給他吃點山葯薏苡仁粥,有健脾驅濕的作用。 推薦幾種方便、經濟的葯膳 【麥門冬粥】 取麥門冬1 5~30克,粳米100~200克。冰糖適量。先將麥門冬用水煎,去渣留汁,再將粳米放入汁中。煮成粥,加適量冰糖即可。此方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適用於肺陰不足之乾咳燥咳、勞嗽咯血、胃陰不足之口乾、口渴,及心煩失眠、陰虛有熱、身熱夜甚等。 【蓮子芝麻羹】 取蓮子肉20克,芝麻1 5克,白糖適量。先將芝麻炒香,研成細末,蓮子加水煮1小時左右,再加入芝麻細末、白糖,再煮幾分鍾即可。此方補五臟、強肝腎、清心安神。適用於肝腎不足的眩暈、健忘、腰膝酸軟、頭發早白、肺陰虛的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症,脾胃陰虛的大便於結,還可用於心腎不交或心腎兩虛之失眠、心悸、遺精、尿頻、白濁、帶下、脾虛瀉泄等症。 【百宴南瓜】 取嫩南瓜一個,五花肉250克,粉絲少許,雞蛋1-2個,姜、蔥、味精、鹽等調味品適量,高湯一碗。先將南瓜洗凈,從有蒂的地方切去一個蓋,挖去中間的瓜瓤待用,五花肉剁碎,粉絲用溫水泡軟後,切成小段,然後將五花肉、粉絲、薑末、蔥花、鹽、味精等攪在一起,加入適量高湯打入雞蛋,攪勻成肉餡,將肉餡放入南瓜內,將蓋蓋上,放入一大盤內,隔水用大火燉3~4小時即可。此方補中益氣止咳、清熱解毒。適用於脾胃氣虛之納呆、消化不良、腹脹、體虛咳喘等症。 【紅棗小米粥】 取紅棗10個,小米30克,先將小米清洗後上鍋用小火炒成略黃,然後加入水及紅棗用大火燒開後小火熬成粥食用。適用於消化不良伴有厭食的脾虛兒童。 【蓮子山葯粥】 取蓮子30克,山葯80克,粳米50克。將蓮子去皮及心,加山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適用於消瘦、食慾不振的脾胃虛弱兒童。 【薏苡仁粥】 取薏苡仁30~60克,粳米100克。將薏苡仁與粳米同放入鍋中,水煮,熬成粥即可。此方健脾止瀉、利水滲濕、祛濕除痹。適用於脾失健運、水濕內停之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瀉泄、濕阻經絡引起的四肢拘急、風濕痹痛,濕熱壅滯之肺癰、腸癰等症。 【核桃粥】 取核桃肉1 5克,粳米100克。將粳米洗凈,與核桃肉一同放入鍋內,加白糖適量、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轉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具有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之功效。適用於肺燥咳喘、腎虛咳喘、腰膝酸軟、陽萎遺精、小便頻數、大便燥結等症。 【沙參麥冬扁豆粥】 取沙參10克,麥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將沙參、麥冬加水煮20分鍾取汁,將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適用於手足心熱,便干,納呆的脾陰虛兒童。
⑤ 用什麼方法給孩子去濕好
去濕
有些孩子活動後口渴,抱著冷飲不放,覺得涼爽舒服,但喝太多冷飲,會傷脾胃。濕氣重,人體感覺疲乏,家長可觀察發現小朋友的舌苔厚、精神不佳。可用以下方法調理:
(1)扁豆10克、薏米10克、淮山15克,半斤瘦肉煲湯;
(2)扁豆10克、薏米10克、海帶一條、半斤瘦肉煲湯;
(3)眉豆15克、薏米10克,半斤瘦肉煲湯;
(4)綿茵陳10克,鯽魚一條(8兩左右)煲湯。這些湯水都具有去濕的作用。
健脾
有些小朋友總是臉色發黃、嘴唇發白,這是孩子脾虛的表現。
可用太子參10克(益氣)、雲苓15克、淮山15克、扁豆10克煲瘦肉。具有健脾胃、去濕的作用。
睡眠不足
夏季晚上孩子睡不好,可用鉤藤3-6克(清肝熱)、白芍8-10克,煲豬橫一條或豬小肚、鴨腎。
扁豆(眉豆):甘,微溫。入脾胃經。健脾化濕,和中解暑。扁豆健脾,和中益氣,吐瀉可止,暑月最宜。
健脾止瀉宜炒用,止瀉宜生用。
薏米:甘、淡、微寒。入脾、胃、肺經。利水滲濕,健脾除痹,清熱排膿。健脾炒用,其餘生用.
淮山:甘、平。入脾、胃、腎經。益氣養陰,補脾肺腎。本品養陰助濕,因濕盛中滿、積滯者忌服。
茵陳:苦,微寒。入脾胃肝膽經。清利濕熱,利膽退黃。
太子參:甘、微苦,平。入脾、肺經。補氣生津。
雲苓:性平、味甘淡,入心、肝、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車前子:甘、寒。入腎、肝、肺經。利水通淋,止瀉、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孕婦忌服。
通草:甘、淡,微寒。入肺、胃經。清熱利水,通乳。
鉤藤:甘、微寒。入肝、心包經。熄風止痙,清熱平肝。
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經。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
⑥ 兒童濕熱體質如何調理 飲食調理也挺管用
飲食調理,多吃芳香食物 濕熱天氣,濕熱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調理呢?武月萍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小方法,不妨試試。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葯,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茶: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作料:生薑、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後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葯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症狀。 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 濕熱體質,除通過飲食調理外,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適度飲水,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應早睡早起,室內經常通風換氣,能不用空調盡量不用,養成按時大便的習慣。早起出來活動到出汗為止,出汗可幫助排濕,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傷氣。
⑦ 寶寶怎麼去濕氣
1、去濕氣的食物
地瓜:地瓜所含的纖維質松軟易消化,可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便。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連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
燕麥:燕麥能滑腸通便,促使糞便體積變大、水分增加,配合纖維促進腸胃蠕動,發揮通便排毒的作用。將蒸熟的燕麥打成汁當作飲料來喝是不錯的選擇,攪打時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蘋果、葡萄乾,營養又能促進排便!
薏仁: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
小米:小米不含麩質,不會刺激腸道壁,是屬於比較溫和的纖維質,容易被消化,因此適合搭配排毒餐食用。小米粥很適合排毒,有清熱利尿的功效,營養豐富,也有助於美白。
2、小兒推拿幫孩子祛濕
補脾經:脾經穴在小兒拇指橈側面。操作時,操作者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直推小兒脾經穴,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不要推到掌根)。 推200次,單方向直推,不宜來回推。
逆運內八卦:手掌面以掌心內勞宮為圓心,內勞宮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處為半徑所作圓周上的八個點。從小魚際起按順時針排列依次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拇指端運,稱運內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運一周,稱順運內八卦,反之,稱逆運內八卦,150次。
從上向下捏脊:兩手沿著脊柱的兩旁,用捏法把皮捏起來,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由尾骶部捏到枕項部6遍。
(7)小孩子最簡單排濕熱毒方法擴展閱讀:
寶寶體內濕氣自檢4大招:
1、起床時看寶寶精神狀態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看到寶寶特別疲勞,睡不醒,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一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彈……那麼可以肯定是體內有濕了。
2、看寶寶舌苔顏色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寶寶的身體狀況的。平時在幫 寶寶清潔口腔時可以注意觀察寶寶的舌頭,看看舌苔的顏色和厚度。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干濕適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3、寶寶的食慾下降,胃口不好
從中醫角度來說,濕氣重導致脾胃退行,因此,人都會感到胃口不好、食慾不振。寶寶如果不願意進食,則說明很可能是濕氣了。
4、入廁時看大便
寶寶入廁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沖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凈,也說明體內有濕了。另外,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凈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孩子體內濕氣自檢4大招 4種食物去除體內濕氣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孩子濕氣重有哪些表現 小兒推拿幫孩子祛濕